老人想长寿可以吃哪些菜
老人想长寿可以吃哪些菜
菌藻类食物
菌藻类食物包括蘑菇、木耳、银耳、海带、苔菜、紫菜等。这类食物虽然很少担当菜肴的主角,但其营养价值却不可忽视。菌藻类食物热量低,但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蛋白质含量与瘦猪肉、牛肉相当,还富含植物多糖。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尤其维生素B2的含量比其他食物高出一筹。微量元素以铁、锌、硒和碘较丰富,尤其碘是海产植物独一无二的,非其他食物可比拟的。
菌藻类食物还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如所含的香菇多糖和银耳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抗肿瘤的作用。香菇嘌呤有降血胆固醇的作用。黑木耳能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凝度,防止血栓形成。
这一道菜也常被日本称为长寿菜,其特点是蛋白质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达到酸碱平衡,对健康有很大好处。
推荐菜肴:冬菇炒豆苗
原料:嫩豌豆苗、冬菇,白糖,盐,花生油,味精,高汤。
做法:把鲜嫩豆苗洗净,摘成6厘米的菜段,控去水分。冬菇用凉水泡开,洗净,切丝。锅热后放花生油,油热时放入冬菇煸炒1分钟,盛出备用。锅热放油,油热后放入豌豆苗,快速煸炒10秒钟。随即加入冬菇、盐、白糖、味精等调味品,并加高汤翻炒。颠匀即出锅。
老人想长寿 做好这4“柔”
饮食要柔软
由于老年人牙齿松落,津液亏损,肠胃功能虚弱,故不宜吃生、冷、硬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东西。《养生灵》的“饮食六宜”有这样的论述:“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另外,年老体虚,适当调补很有必要。但补的种类很多,有补气、补血、补阳、补阴之异,又有补心、补脾、补肝、补肺、补肾之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补,切莫跟着广告而盲目大进补药,反害伤身。
穿着要柔美
老年人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皮肤破损后恢复缓慢。所以应穿着柔软、宽松、透气性好的衣、裤、鞋、帽、袜(包括枕头、坐垫、被褥)等。避免穿紧身衣、高跟鞋及化纤物品,以免使皮肤血循环不畅,出现擦伤及造成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服装的式样与色调要协调,有时代感,从而愉悦身心,青春常在。
性情要柔顺
孔子曰:“仁者寿。”老人应仁慈随和,凡事不强求,不过分,随便一点,想开一点。切莫大喜,大悲,大怒,过于激动与冲动,要柔顺,温和,随遇而安,豁达开朗,知足常乐。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老人心理和生理健康,可以减少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病的发生。反之,脾气暴烈,性子急躁或孤寡忧愁,消沉郁闷的老人,往往易患冠心病、高血压、抑郁症等疾病,也就难以健康长寿了。唐代药王、大养生家孙思邈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劳为五难。”
行动要柔缓
人老体弱,神经、肌肉、骨骼的功能都大打折扣,人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今非昔比。要是用力过急、过猛、过累,就容易受伤,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宁做“慢郎中”,切莫“急惊风”。任何行动都应“慢三步”“小开门”“软着陆”,如早晨起床或夜间上厕所,不要一跃而起,应先坐一会,定一定神,再慢慢起床,以防眩晕摔倒;拿东西时,要量力而行,尤其拿较重的东西,注意先调整好姿势,用力要柔缓,以免扭伤、挫伤、闪腰;遇大喜、大悲之刺激性大的事,要冷处理,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突发病变。即使参加体育锻炼,也应选择太极拳、木兰拳、散步等动作柔和、运动量适当的项目。若不注意这些细节,容易使自己受到伤害,甚至是致命的。
老人想长寿试试这五法
神志清明常梳头
每日至少要梳头两次,每次60余梳,可明目、清脑、祛风、活血,增进肾功能,防脱发,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经常坚持必然受益。
养肝柔肝常运目
长时间用眼睛后,要先遥转眼球,再闭目静养,视力特别明亮。方法是:眼球从左而上,从右而下,往返调整10余次,使眼部的肌肉得到充分运动与调节。
顺行气血常沐浴
沐浴有多种,温泉浴、日光浴、清水浴、空气浴、沙子浴、泥土浴等。可根据条件与身体状况选择与应用。
柔筋养筋常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如不经常运动,肌肉、关节就会萎缩。方法是腰常伸、腹常收、肢常摇,经常做体操,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与脑力劳动。
安神助眠常洗脚
每晚临睡前用适度的热水洗脚,是保健的秘诀之一。洗脚后按摩涌泉穴30余次,有利于睡眠与保健,冬季更是大有裨益。
老人想长寿要做到三慢四快
“三慢”给身体调整的时间
吃饭速度慢一点:可能你真得很忙,但这不该成为吃饭狼吞虎咽的借口。要知道,我们的胃不是敞开口等着你往里倾倒食物的大袋子,整个消化系统都需要时间来处理食物。在以长寿著称的地中海地区,慢慢吃饭就已成为当地人的长寿秘诀之一;而遍及4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慢餐协会”的成立,更是让慢餐变成了一种健康时尚。
细嚼慢咽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且有助于其与食物的充分混合,增进消化吸收。这一点,对于牙齿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此外,也有专家认为,慢慢吃饭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多花些时间咀嚼食物,还可以锻炼面部肌肉,减少皱纹。所以,想长寿,就要慢点吃饭。一般建议,一口饭最好嚼20次以上,每顿饭吃15分钟以上。
脾气上来慢一点:有“火”能发出来是好的,但“点火就着”却不是什么好事。学会控制不良情绪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需要强调的是,控制不良情绪,不代表要压抑愤怒。研究表明,生闷气不利于心脏,同时也会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所以,正确的化解方法很重要。在发现自己快发脾气时,赶紧换个环境或在话题上打个岔,都有助于消解不良情绪。如果你能经常用深呼吸、运动等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心态慢慢就会变得平和。当你觉得没什么事值得发脾气时,就说明你正在踏上健康长寿之路。
心脏跳得慢一点:为什么乌龟能活百岁,有些动物却只有十几年,甚至更短的寿命?德国科学家发现,寿命的长短似乎与心跳的快慢成反比,也就是说,心跳越快,寿命越短。乌龟心跳每分钟20-30次,因而长寿;老鼠的心跳达到每分钟500-600次,所以寿命很短。
这一理论能否套用到人身上?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女性心脏血管中心主任莱斯利·曹博士认为,绝大多数人的静止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较慢的心率意味着,你的心脏不用太过卖力工作,就可以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因此,心跳次数越少,身体就越健康。虽然目前医学界对这一理论还有争论,不过,在患有冠心病或心衰的病人中,它是成立的。有研究显示,对于这些患者,心跳快要比心跳慢的死亡率高。意大利心肌梗死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健康人能够每天用1小时步行4公里,即可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跳速度。
做到“四快”最健康
走路快:当快走成为一种运动方式,毫无疑问,它会让身体变得更健康。但法国居里大学的研究发现,就算你不把它当锻炼,平时干什么事都喜欢快走,也对身体有益。走路慢会增加人的血管壁厚度,让人更容易患心脏病或中风,而步速快则会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好蛋白的水平,保护心脏,让人更长寿。
反应快:反应快的人更长寿。来自爱丁堡大学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研究证明,与血压、锻炼水平等因素相比,反应速度是健康长寿更好的“风向标”。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的人,比反应快的人过早死亡的危险高2倍。高芳堃表示,反应快说明智力状况不错,没有患上老年痴呆症等会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身手敏捷,说明平衡力等运动能力没问题,会较少因为跌倒引起意外损伤。这样的人长寿的几率高。做点智力游戏,如数独、猜谜,甚至电脑游戏等,都有利于保证大脑灵活;而练练单脚站立、侧走等动作,也会让你的平衡性变得更好。
大便快:要想长寿,各个系统都得“运转”正常。而检验排泄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大便通不通。大便顺畅,说明肠蠕动好,没有肛肠疾病;反之,总也解不出大便,宿便堆积,会不断产生毒素,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等问题。避免便秘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吃蔬菜杂粮、多喝水、定时排便,多进行提肛、按摩腹部等保健动作。此外,美国肠道学专家还建议用大笑缓解便秘,因为它能让肚皮颤动,对肠子起到按摩作用,并缓解压力与紧张。
入睡快:入睡快的人往往拥有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因为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深睡眠状态,这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入睡慢的人则会老觉得累,还会影响记忆力、抗病能力,或是出现心理问题。为了能够尽快入睡,要保证睡前不要太饿、太饱或太累。做些小动作,尽量放松肌肉,如重复握拳动作、抬抬肩膀、咬咬牙。另外,也有专家指出,睡觉时采用右侧卧位,左手自然放于左股之上,双脚交叉的状态,最利于快速入眠。
老人想长寿可早上吃姜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早上吃姜,胜过喝参汤”,可见早上吃姜的好处有多大。有专家研究后表示,生姜更适合在早上食用,而不适合在晚上食用。早上吃姜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具有提高脾胃功能的作用,从老年饮食保健角度来看,早上吃姜可延年益寿。
早晨吃姜有3大养生奇效:
一是不感冒二是远离胆管结石三是保护肝功能含姜的方法是: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晚上为何不宜吃姜?
一天之中有阴阳之分,从午夜开始,自然界的阳气逐渐上升,至中午阳气最旺。午后阳气逐渐衰弱,直至午夜阳气最弱而阴气最甚。午夜过后,阳气逐渐恢复。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的时候应该多活动,温补性质的药物吃下去就可以帮助阳气生发,可以摄人适当的阳性(温性)食物,例如生姜等。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不能再像白天那样亢奋,这时如果摄人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影响身体合成代谢,不利于劳累后机体的自我修复,对身体有害。因此通常情况下,白天吃姜有益,晚上则不宜吃姜。
生姜是天然的抗衰老食物,就连春秋末期的孔子也通过食用生姜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如今人人都知道生姜的好处,但也要了解怎样食用生姜最能发挥其保健功效,专家建议,生姜要在早上食用,而不适宜在晚上食用。
想长寿吃什么
1、粗糙的食物
有些人不喜欢糙米和窝头,因为它们吃着“扎嗓子”,偏爱精细的香米和白面制品,其实扎嗓子的是宝贵的膳食纤维。它能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并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目,降低致癌物生成。膳食纤维广泛存在于口感粗糙的食物当中,包括全谷类的米、麦及杂豆,如糙米、燕麦、红豆等。为预防便秘和肠癌,每日应保证摄入20—30克的膳食纤维。建议早餐放弃传统的白米粥,改喝杂粮粥,精细白米饭改为全麦馒头。
2、发涩的食物
单宁、植酸和草酸的存在会让食物发涩,这是因为它们会和口中的唾液蛋白结合沉淀,使唾液失去润滑性,舌上皮组织收缩,产生涩味。但这些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对预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比如橄榄、紫葡萄皮、苹果皮、核桃仁皮,它们都比果肉具有更强的抗氧化作用。建议苹果和葡萄好带皮一起吃,吃核桃仁时,也不要把那层褐色的皮去掉。
3、味酸的食物
和甜橙、西瓜、香蕉相比,爱吃沙果、山楂等酸味水果的人相对要少。其实,这类水果的酸味主要来自于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这些天然的酸性物质能促进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如果感觉酸味食物口感不好,可以把它们做成水果羹,加少量冰糖,放入冰箱冷冻,口感会大有改善。
吃羊肉让你冬天不再冻手冻脚
1、滋补身体
可能有不少朋友表示,秋季秋燥不适合吃温补食材,否则会加重秋燥的症状,但是专家表示,秋季原本就需要贴秋膘,适当的进食一点羊肉对身体有利无弊。很多朋友在秋季会开始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这个时候吃羊肉可以保证接下去的冬季不再冻手冻脚。
2、增强抵抗力
羊肉肉质鲜嫩,所以受到很多朋友的喜爱,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吃羊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这是因为羊肉一般切得比较薄,内含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消化,所以民间有“想长寿,吃羊肉”的说法。
3、温中健脾
上文我们有提到,羊肉在中医上被认为是温补食材,所以吃羊肉能起到温中健脾的作用。中医认为,羊肉还有补精血、养肝脏、补肾壮阳等功效,男性朋友在秋季适当吃点羊肉能起到不错的保健功效,女性以及老人、小孩吃羊肉也有健脾、补虚的效果。
老人想长寿可试试这些按摩方法
1.点膻中:以拇指肚稍用力压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即膻中穴),约30秘后突然放开,如此重复5次。有豁胸、顺气、镇痛、止喘作用。
2.苏华盖:端坐,心神宁静,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重复10次。有吐故纳新,健肺顺气,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
3.豁胸廊:两手微张五指,分别放于胸前两旁的胸壁上,手指端沿肋间隙从内向外滑动,重复10~15次。有开胸顺气、止痕止喘作用。
4.舒大肠:一手叉腰,另一手五指张开,指端向下,从心口窝,沿脐两旁向下腹部,再向右向上至右肋下再向左。即沿大肠走行方向擦揉10次。有疏通大肠、增进消化、预防便秘的作用。
5.分阴阳:以肚脐为中心,两手虎口相对,平置于脐眼左右,两手向内向外揉抚,共10次。有顺气、消胀、增进消化功能的作用。
6.搓腰眼:两手紧按腰眼,用力向下搓到骶尾部,左右手一上一下同时进行,共30次。有壮腰强肾、防治腰痛的作用。
7.揉环跳:坐位或站位,左拇指端揉左侧环跳穴(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再用右手拇指端揉右侧环跳穴,交叉进行,各10次。有通经活络,壮筋强足作用。
男人想长寿要防哪些病
1.呵护肝脏。少喝酒。男人对肝脏的伤害,首当其冲就是酒精。有关专家研究发现,每天酒精量达160克以上者,10年内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为92%。因此,护肝先从戒酒开始,除少量红酒,白酒啤酒都不宜多饮。吃蔬菜。三餐安排突出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地位,对延缓肝脏组织老化,肝细胞的修复、更新与解毒能力大有裨益。此类食物包括蛋类、鱼、禽、豆制品、动物肝脏等。
2.关照结肠。少吃肉。威胁结肠健康的因素依次是:吃肉过多、缺少运动、膳食纤维摄入较少。保证每天充足的蔬菜和谷物摄入很有必要。比如,可以在做米饭时添加一些粗粮,争取占到总量的1/4。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芹菜、韭菜、白菜、萝卜、小米、大麦、燕麦等。 徒步运动。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防止食物在身体里逗留过长的时间。徒步方法很多,晨跑以及下班步行回家都是不错的方法。
3.绕开肺癌。拥有一个健康的肺的首要条件就是:戒烟。有研究显示,30岁以前戒烟能使肺癌的风险降低90%,戒烟5年后,由于吸烟所致的口腔和食管肿瘤风险也会降低一半。多吃坚果。坚果富含元素硒,尤其是开心果。开心果中的维E也可以保护肺部,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4.保卫前列腺。多吃葱蒜、喝红酒。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大蒜或葱的摄入量超过10克的人,比摄入量少于2克的人患前列腺风险降低50%。另外,每天喝一两杯红酒能帮助男性减少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和谐规律的性生活则能疏通前列腺血管,因而起到前列腺保健的作用。5.强壮肾。多喝水多吃蓝莓。英国肾脏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如果你每天至少喝两公升的水,那么你得肾病的几率就会降低80%。蓝莓中则富含一种可以抑制细菌在膀胱组织附着的物质。按摩强肾。腰为肾之府,常做腰部按摩,可预防中老年人因肾亏所导致的腰酸背痛等症。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后,分别放至腰部,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
老人养生的误区有哪些
老人保健养生的误区1:晨练越早越好
锻炼是最好的养生方法,也是老人永保青春的秘诀。很多老人觉得早上的空气清新,而中午会出大太阳,在清晨锻炼是对身体最好的。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晨起是血压的高峰期,运动不当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的患者,还可能有发病的风险,所以晨练最好安排在太阳出来后。
另一方面,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较多,老人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过多吸入二氧化碳也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老人日常保健虽然重要,但是也不可马虎,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老人保健养生的误区2:保健品要多吃
保健品是老人们最直接的保健方式,老个们对于保健品的了解一般也是经人介绍,然后直接购买服用。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其实保健品是不能随便吃的,食用保健品的原则是:缺啥补啥。但是切记保健品是不可以代替药物的,只有保健功能,所以生病要去医院,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切不可用保健品达到治病的效果。
还有就是有很多老人觉得身体缺很多元素,所以他们往往会一起服用保健品来补充,保健品的成分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所以绝不可混吃。老人要对保健品有一定的了解,不清楚的最好咨询下医生,切不可盲目服用。
老人保健养生的误区3:想瘦就要节食
我们现在的观念是以瘦为美,年轻人想要穿衣好看,恨不得瘦成“纸片人”,老人当然也有这种心理啦!但是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病的好发人群,而肥胖是心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病因,所以老年人想长寿,就一定要保持正常的体重。
他们减肥的方法当然没有年轻人那么高端,所以最直接的就是节食减肥。他们以少吃饭,多吃菜,中餐吃多,晚餐不吃为原则来实行减肥计划。营养专家就有说到,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营养不良,对于老人而言,还会降低免疫力,引起其他的疾病。所以老年人最适合的保持体重的方法就是少食多餐,少油少盐,荤素搭配,适当运动,既保证营养,又能达到强身的效果。
老人想长寿食物方面有什么讲究
人老了之后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养生,保持健康长寿,下面就介绍食物方面有什么讲究
●数量少一点
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轻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为年轻时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会肚子胀、不消化。所以,老人每一餐的进食量应比年轻时减少10%左右,同时要保证少食多餐。
●质量好一点
蛋白质对维持老年人机体正常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老人,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蛋白质,应以鱼类、禽类、蛋类、牛奶、大豆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为主。
●蔬菜多一点
多吃蔬菜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处,老人每天都应吃不少于250克的蔬菜。
●菜要淡一点
老年人的味觉功能有所减退,常常是食而无味,总喜欢吃味重的食物来增强食欲,这样无意中就增加了盐的摄入量。盐吃多了会加重肾负担,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扩散的几率。因此,老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同时要少吃酱肉和其他咸食。健康饮食网 foodwang.com
●品种杂一点
要荤素兼顾,粗细搭配,品种越杂越好。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调味料)不应少于10样。
●饭菜香一点
这里说的“香”,不是指多用盐、味精等调味料,而是适当往菜里多加些葱、姜等调料。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可以用嗅觉来弥补味觉上的缺失。闻着香喷喷的饭菜,老人一定能胃口大开。
●食物热一点
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了会影响脾胃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损伤。因此,老年人要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在严冬更要注意。
●饭要稀一点
把饭做成粥,不但软硬适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对益寿延年有益。但老人不能因此而顿顿喝粥。毕竟粥以水为主,“干货”极少。在胃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同体积的粥在营养上和馒头、米饭相差很多,长此以往,可能会营养不良。
●吃得慢一点
细嚼慢咽易产生饱胀感,防止吃得过多,可使食物消化更好。
●早餐好一点
早餐应占全天总热量的 30% ―40%,质量及营养价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但不宜吃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晚餐早一点
“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人体排钙高峰期是在进餐后的4― 5小时,如果晚餐吃得过晚或经常消夜,那排钙高峰到来时,老人可能已经上床睡觉了。老人的晚餐最佳时间应在下午六七点,而且不吃或少吃夜宵。
老人想长寿要做到三慢四快
“三慢”给身体调整的时间
吃饭速度慢一点:可能你真得很忙,但这不该成为吃饭狼吞虎咽的借口。要知道,我们的胃不是敞开口等着你往里倾倒食物的大袋子,整个消化系统都需要时间来处理食物。在以长寿著称的地中海地区,慢慢吃饭就已成为当地人的长寿秘诀之一;而遍及4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慢餐协会”的成立,更是让慢餐变成了一种健康时尚。
脾气上来慢一点:有“火”能发出来是好的,但“点火就着”却不是什么好事。学会控制不良情绪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需要强调的是,控制不良情绪,不代表要压抑愤怒。研究表明,生闷气不利于心脏,同时也会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所以,正确的化解方法很重要。在发现自己快发脾气时,赶紧换个环境或在话题上打个岔,都有助于消解不良情绪。如果你能经常用深呼吸、运动等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心态慢慢就会变得平和。当你觉得没什么事值得发脾气时,就说明你正在踏上健康长寿之路。
心脏跳得慢一点:为什么乌龟能活百岁,有些动物却只有十几年,甚至更短的寿命?德国科学家发现,寿命的长短似乎与心跳的快慢成反比,也就是说,心跳越快,寿命越短。乌龟心跳每分钟20-30次,因而长寿;老鼠的心跳达到每分钟500-600次,所以寿命很短。
做到“四快”最健康
走路快:当快走成为一种运动方式,毫无疑问,它会让身体变得更健康。但法国居里大学的研究发现,就算你不把它当锻炼,平时干什么事都喜欢快走,也对身体有益。走路慢会增加人的血管壁厚度,让人更容易患心脏病或中风,而步速快则会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好蛋白的水平,保护心脏,让人更长寿。
反应快:反应快的人更长寿。来自爱丁堡大学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研究证明,与血压、锻炼水平等因素相比,反应速度是健康长寿更好的“风向标”。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的人,比反应快的人过早死亡的危险高2倍。高芳堃表示,反应快说明智力状况不错,没有患上老年痴呆症等会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身手敏捷,说明平衡力等运动能力没问题,会较少因为跌倒引起意外损伤。这样的人长寿的几率高。做点智力游戏,如数独、猜谜,甚至电脑游戏等,都有利于保证大脑灵活;而练练单脚站立、侧走等动作,也会让你的平衡性变得更好。
大便快:要想长寿,各个系统都得“运转”正常。而检验排泄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大便通不通。大便顺畅,说明肠蠕动好,没有肛肠疾病;反之,总也解不出大便,宿便堆积,会不断产生毒素,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等问题。避免便秘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吃蔬菜杂粮、多喝水、定时排便,多进行提肛、按摩腹部等保健动作。此外,美国肠道学专家还建议用大笑缓解便秘,因为它能让肚皮颤动,对肠子起到按摩作用,并缓解压力与紧张。
入睡快:入睡快的人往往拥有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因为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深睡眠状态,这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入睡慢的人则会老觉得累,还会影响记忆力、抗病能力,或是出现心理问题。为了能够尽快入睡,要保证睡前不要太饿、太饱或太累。做些小动作,尽量放松肌肉,如重复握拳动作、抬抬肩膀、咬咬牙。另外,也有专家指出,睡觉时采用右侧卧位,左手自然放于左股之上,双脚交叉的状态,最利于快速入眠。
老人想长寿睡前做6事
1.刷牙洗脸擦身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仅可清除口腔积物,且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稳入睡也有帮助;电视看完后,洗洗脸、擦擦身,以保护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2.梳头
古医家探明头部穴位较多,通过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红、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3.开窗通气
保持寝室内空气新鲜,风大或天冷时,可开一会儿,睡前再关好,有助于睡得香甜。但注意睡时不要用被蒙头。
4.散步
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会使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躺下后不看书报,不考虑问题,使大脑的活动减少,较快进入睡眠。
5.洗(搓)脚
民谚曰:“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洗脚,胜服补药”、“养树护根,养人护脚”等等。国外医学家把脚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心之泵”,十分推崇脚的保健作用。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能养成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6.喝杯加蜜牛奶
古代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朝朝盐汤,暮暮蜜。”就是说早喝淡盐开水,晚饮蜜糖水。据国外医学专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进睡眠的l-色氨酸,睡前1小时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睡眠。蜂蜜则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从而避免早醒,尤其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更佳。
老人想长寿不要别这样做
1、晚餐过迟
晚饭时间过迟,并且是进食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人做过这样一次实验:在晚间让大鼠进食高脂肪饮食,然后马上入睡,这些大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急剧上升。如果在早上或中午同样进食这些高脂肪饮食,则对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影响不大。
2、喜吃精粮
有些人不吃糙米粗粮,只吃精米白面,殊不知在稻麦的麸皮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纤维素,例如铬、锰在全谷类、豆类、坚果类中含量最高。若经过加工精制以后,这两种元素就大大降低。如果用缺乏这两种元素的饲料去喂养大鼠及家兔,动物就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植物纤维素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太少,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往往造成过量进食而发生肥胖。因此,长期进食低纤维素饮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则增高。
3、过食肥甘
过多地食用动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肉、猪肝、皮蛋、蟹黄、奶油等,可引起血脂升高,但并非要绝对禁食上述食物。近年来有人研究证明,正常的胆固醇并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腐败的胆固醇才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元凶。因此,一些动物油,特别是猪油不宜储存过久,若已变质,颜色灰暗有霉斑或有腐败味,则不要食用。糖分摄入太多,过剩的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随着血脂增高,冠状动脉发生血栓的机会也就增多。还有研究发现,糖能使肝脏合成脂类的作用增强。正常人吃高糖饮食3周后,血中甘油三酯可升高1倍多。若给高血脂病人吃高糖饮食,甘油三酯也可增加4~5倍。
4、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往往造成营养素吸收不完全。如果绿叶蔬菜吃得少,常会发生维生素C缺乏,而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减轻或防止动脉硬化。如果豆制品吃得少,就不能增加胆固醇在粪便中的排泄。还有人不吃大蒜、洋葱,嫌它们有特殊气味,殊不知大蒜、洋葱有着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5、烟酒成癖
世界科学界已公认,大部分心血管疾病与吸烟有关。长期过度饮酒,则能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组织增加,心脏功能减弱,心脏变得肥大,特别是长期大量喝啤酒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心脏变化,医学上称它为“啤酒酒精能影响人的脂类代谢,并使机体从血中清除脂类的能力降低,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