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吃太迟中风危险大
晚餐吃太迟中风危险大
希腊约阿尼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500位健康者、250位中风患者及250位曾患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请他们填写了一份包括睡眠形态与饮食习惯的问卷。研究发现,比起吃完饭后一小时内就寝的人,睡觉时间与吃饭间隔60—70分钟的人,发生中风的几率降低66%;而间隔70分钟-2小时的人,则降低76%。
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吃东西时血糖、胆固醇含量会升高、血流量也会减慢,长此以往,所有这些暂时性的改变都会增加中风风险。
油盐酱醋可“偷走”药效
油、盐、酱、醋等调味品为我们的生活添滋加味。然而对正在服药的人而言,口味太重可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偷走”药效。
铁剂怕油。动物油,如猪油、鸡油等可增加体内脂肪储存,降低降脂药等很多心血管病治疗药物的效果。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孙春华介绍,“不过,适量食用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植物油可增强降脂药的效果。”另外,服用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时应避免大量食用动、植物油,否则会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铁在胃肠道内的吸收。
盐是降压药的大敌。“摄盐过多不仅是血压升高的直接诱因,还会减弱降压药的疗效。”中国高血压联盟秘书长王文教授解释说,如果高血压患者从每日摄入12克盐减到五六克,血压可能降低2-8毫米汞柱。此外,服治疗风湿病的水杨酸钠时也要注意限盐,否则,过量的钠可能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衰。
酱油影响抗菌药吸收。酱油富含金属离子,容易和四环素族等抗菌药络合,形成难吸收的物质,减弱药效。服降压药优降宁时多吃酱油,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胃肠药多怕酸。“很多胃肠道疾病用药有酸碱之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霍继荣教授介绍,如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达喜)等抗酸药属于“碱性药”,服药前后食用醋等酸性食物,二者容易发生中和反应,抵消药效。另外,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弱碱性的抗菌药,在酸性环境下容易降解或不易溶解,影响吸收。
自我按摩足底 有助排毒瘦身
脚底有身体各脏器的反射区,按摩和刺激相应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排毒燃脂的目的,减掉内脏脂肪。
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消除一天疲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内脏排毒功能增强,加快燃脂速度。正确方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每只脚100次左右,运动完成约两分钟。
双脚晃动 仰卧在床上或地板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持续两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燃烧脂肪,并有助于改善睡眠。
揉搓脚趾 用双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每天数次,每次两分钟。也可以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搓小趾外侧,由于记忆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所以揉搓小趾有助增强记忆力。
脚底按摩 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加快血液循环,可以在短时间内加强体内排毒燃脂功效。方法是仰卧在床上或地板上,抬起双脚用力相互摩擦,如果双手同时进行摩擦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左右即可,约两分钟。此方法同时还有助于睡眠。
适量吃生蚝可缓解更年期症状
研究发现,更年期的女性可以吃些生蚝,以缓解许多更年期症状。欧洲人称生蚝是“海洋的牛奶”,其中含有氨基酸、糖原、B族维生素、牛磺酸和钙、铁、锌等营养成分,常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其钙含量接近牛奶,食后有助于强筋健骨、预防骨质疏松等。其铁含量为牛奶的21倍,其维生素B12的含量也十分丰富,有预防贫血之效。生蚝中含有的氨基酸、铁、碘等物质还会使血液循环功能得到改善,能解决更年期女性手脚冰冷的问题等。
灶台污垢咋清洗
炖煮东西时常会溢出锅外弄脏灶台,这时可将抹布浸在热水中,拧干后盖在灶台的焦垢上,让它闷一会儿,不久污垢便会软化浮起。之后,只要用尼龙洗碗布蘸牙膏用力刷除污垢,再用抹布擦干净即可。
服中药时的一些饮食禁忌
温补中药忌白萝卜
人参是补气的,而萝卜是行气、降气、破气的,如果萝卜和人参同时吃,可能会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其他的温补类药物,如西洋参、党参、黄芪、何首乌、熟地等,都与人参具有类似的功效,不适合与萝卜同服。无论生的还是熟的,萝卜都有行气的作用,要注意避免与补药合用。此外,具有清热解毒的绿豆,也会“抵消”人参等药物的补益作用。
养胃中药怕糯米
糯米、肉类、豆类等食物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养胃类中药的人最好少吃,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病人康复。胃肠功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如果多吃这类食物,往往会导致肠胃不堪重负。
清热药躲开辣椒
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黄、黄连、黄芩等苦寒药物,或者牡丹皮、黄柏、金银花、桔梗、桑叶、连翘等寒凉药物,应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胡椒、咖喱、酒类等,否则会减弱清热凉血类中药的疗效。
治过敏别吃芒果
如今,即便是在北方的冬天,我们也能买到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这里要提醒大家,除了海产类、花生等,芒果、荔枝也属于“发物”,正在服用治疗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中药的人,最好不要吃这类食物。
温热药最怕冷饮
室外虽然冰天雪地,可在屋内,暖气、空调已经营造了一个温暖如春的环境。很多人因此在大冬天还喜欢喝冷饮。这可能使人们的胃肠在不知不觉中变虚。吃太多冰冷食物会让胃的温度下降,不利于消化食物。
此外,尤其在需要服用温热性质的中药治病时,更应该避免吃生冷瓜果及冰凉食物,否则药物将无法充分发挥功效。
人际关系不好
可导致身体炎症恶化
发表于《美国科学院学刊》的研究报告指出,人际关系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视,特别是在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的发病率上,其作用甚至不亚于饮食和休息。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处不好可能导致身体炎症恶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等。研究人员通过对122名健康的年轻人进行跟踪观察,并根据他们的日记来判断其心情状态和人际关系后发现,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跟周围人良好相处且处在没有竞争关系的状态,身体会更健康,更不易生病。
长服安眠药患癌风险高
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长期服用安眠药者死亡风险会增加。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克里普斯睡眠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克里普克博士和他的同事,在调查10.5万人的用药习惯后发现,每年服用18次安眠药者比未服药者死亡风险增加3.6倍,服用18~132次者增加4倍以上,超过132次者增加5倍。另外,服用高剂量安眠药的人患食道癌、淋巴癌、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增加
晚餐太晚吃有六大危害
现代人工作太多,压力大,经常加班加点到很晚才吃饭,有时候熬到半夜才回家吃夜宵,这样的饮食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晚餐太晚吃容易导致肥胖、影响睡眠、影响情绪,下面我们来看看晚餐太晚吃的危害。
1、导致肥胖
长时间饥饿让人对食物非常渴望,到家后饥不择食,往往是抓到什么就吃什么,更爱吃拆袋即食的垃圾食品。而一身疲惫地凑合吃完晚饭,很多人常是简单洗漱下就躺在床上休息了。殊不知,饭后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升高,再加上缺乏运动,热量过剩,从而转化为脂肪,易导致发胖。
2、影响睡眠
胃肠被迫“加班”直接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或多梦、浅眠甚至失眠等问题,时间久了让人无精打采,甚至导致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等。
增加中风几率。晚饭吃得越晚中风几率越高。相反,早点吃饭,保证吃饭时间与睡觉间隔60~70分钟以上的人,发生中风的几率可降低66%。
3、情绪失控
饥饿感容易让人情绪失控、失去耐心,遇事容易急躁,控制不住地想要吵架、训斥别人。调查显示,“路怒族”现象和吃饭太晚导致的饥饿和低血糖密切相关。
4、胃癌风险高
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约每2~3天就要更新一次,更新过程一般在夜间胃肠休息时进行,如晚饭吃得太晚,胃肠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时修复,久而久之可能增加胃癌风险。如果常吃油炸、烧烤等食品,风险更高。
5、结石病高发
进餐后4~5小时是人体的排钙高峰时段,如果晚餐吃得太晚,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们已经入睡,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尿中大量的钙就会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可能形成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
6、易出事故
吃饭太晚往往意味着饿得太久,没有及时吃饭可能导致低血糖,这对大脑功能损害很大,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错和出事故,甚至诱发车祸。
五招“拯救”被推迟的晚餐
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压力,让很多人不得不推迟晚饭时间。尽管有诸多无奈,但身体是自己的,每个人都需要主动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中医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最佳时间:晚6点半
肠胃消化食物需要时间,大家应努力让自己在晚6点半左右吃上晚餐,最好别超过8点。因为最好在睡前3~4小时吃晚饭,否则将影响睡眠、增加肥胖风险等。
2、回家吃饭好处多
上班族应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少加班,努力将应酬、聚餐安排在中午,争取每天按时回家吃饭。研究显示,在家就餐将吃得更营养,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多种慢性病。回家吃饭还能帮孩子养成更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学习成绩,让家庭关系更和谐。
3、四类食物来“救急”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按时吃饭,不得不在9点以后才吃的话,中医建议,最好选择谷物、豆类、奶类和水果,这四类食物脂肪含量低,消化吸收较为容易,不会给胃肠带来负担,如小米粥、热汤面、疙瘩汤等。
4、几分钟搞定营养晚餐
即使再忙也要按点吃饭,上班族可在办公室里备点吃的,比如燕麦片、奶粉、葡萄干、干红枣、坚果、水果等,用几分钟自制一份营养晚餐。比如可以先用热水冲泡燕麦片,加点奶粉、葡萄干、核桃仁等,再补充一个水果,基本上就能保证营养了。此外,在车上也可以备点食物,以便堵车时提升血糖,缓解饥饿感和焦躁情绪。
5、点外卖有营养原则
很多人总是想着等忙完再吃,却不考虑胃的感受。如果非加班不可,也应叫个外卖,但一定要充分考虑营养,遵循不点煎炸食品,保证有蔬菜、粗粮,最好再配个水果的营养原则。点洋快餐时,最好放弃炸鸡、炸薯条等油炸食品,将甜饮料换成不甜的热红茶或牛奶;点中餐时,要注意荤素搭配,比如两个三鲜馅儿的包子,搭配一碗小米粥,再吃一盘白灼生菜或海带丝,营养就比较平衡,包子、饺子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晚餐太晚吃对我们的危害很大,所以,就算工作很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吃晚餐,一顿晚餐花不了你多少时间的。
胃不好怎么调理 晚饭不宜过荤
俗话说:“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晚上人们睡觉休息,身体活动量降到最小值,同时,身体在生理状态下也不同于白天。晚餐吃得太饱,还会出现腹胀,影响胃肠消化器官休息,引起胃肠疾病。因此,晚餐不宜进食太迟,至少要在就寝前两小时就餐。
每天都散步老人少中风
新研究中,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员芭芭拉·杰弗里斯博士及其同事对3435名60~80岁的男性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涉及每周步行情况以及步伐的快慢等。结果发现,在1000名每天步行1~2小时的老人中,10年间中风病例约为55例,而在每周步行不足3小时的老人中,中风病例则为80例,即前者罹患中风危险比后者低1/3。每周步行22小时以上的老年男性,中风危险可降低66%以上。
杰弗里斯博士表示,新研究发现,与步行速度相比,步行时间总长度在降低中风危险方面表现更明显。总体而言,步行累计时间越长,老人中风危险就越低。英国心脏协会负责人沙农·阿莫伊尔斯博士表示,无论身处哪个年龄段,每天保持一定的身体活动量都非常重要。
柑橘类水果可助女性防中风
柑橘类水果可降低女性中风危险
一项研究发现,吃橙子及其他柑橘类水果有助于降低女性中风的危险。
研究人员表示,多项研究表明,多吃水果蔬菜有助予降低中风危险,但是其具体机理尚不清楚。研究发现,柑橘属中的总黄酮是防止中风的关键物质。
这项为期14年的“美国护士健康研究”涉及近万名妇女参试者,参试者每4年报告一次自己的水果蔬菜摄入情况。在跟踪调查期间,有1803天发生中风,其中半数属子缺血性中风。结果发现,类黄醺总摄入譬不会降低中风危险,而总黄酮则可以。与每天总黄酮摄入量最低(150毫克)的参试者相比,总黄明日摄入量最高(每天470毫克)的参试妇女的中风危险降低19%。参试者总黄酮来源中,有95%;来自柑橘类水果及果汁,大多数为橙子和葡萄柚。与不吃柑橘类水果的妇女相比,常吃柑橘类水果的妇女中风危险降低10%。一个橙子或-片葡萄柚大约合总黄酮45—50毫克。研究中,总黄酮日摄入量最小为150毫克,最多为470毫克。
研究人表示,研究表明,多吃柑橘类水果有助予降低缺血性中风(血栓堵塞大脑血管所致)。其原因可能是柑橘类水果中的总黄酮可改善血管功能,减少炎症发生,而血管功能失常和炎症是导致中风的主因。卡西迪博士表示,柑橘类水果直接食用比饮用果沽更好,因为新鲜水果中总黄羽含量更高,而且没有添加食糖。总黄酮是食物类黄酮昀一种,具有降低中风危险昀作用:除了水果蔬之外,红葡萄酒和黑巧克力中也含有这种物质。
晚餐太晚吃有六大危害
1、导致肥胖
长时间饥饿让人对食物非常渴望,到家后饥不择食,往往是抓到什么就吃什么,更爱吃拆袋即食的垃圾食品。而一身疲惫地凑合吃完晚饭,很多人常是简单洗漱下就躺在床上休息了。殊不知,饭后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升高,再加上缺乏运动,热量过剩,从而转化为脂肪,易导致发胖。
2、影响睡眠
胃肠被迫“加班”直接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或多梦、浅眠甚至失眠等问题,时间久了让人无精打采,甚至导致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等。
增加中风几率。晚饭吃得越晚中风几率越高。相反,早点吃饭,保证吃饭时间与睡觉间隔60~70分钟以上的人,发生中风的几率可降低66%。
3、情绪失控
饥饿感容易让人情绪失控、失去耐心,遇事容易急躁,控制不住地想要吵架、训斥别人。调查显示,“路怒族”现象和吃饭太晚导致的饥饿和低血糖密切相关。
4、胃癌风险高
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约每2~3天就要更新一次,更新过程一般在夜间胃肠休息时进行,如晚饭吃得太晚,胃肠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时修复,久而久之可能增加胃癌风险。如果常吃油炸、烧烤等食品,风险更高。
5、结石病高发
进餐后4~5小时是人体的排钙高峰时段,如果晚餐吃得太晚,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们已经入睡,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尿中大量的钙就会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可能形成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
6、易出事故
吃饭太晚往往意味着饿得太久,没有及时吃饭可能导致低血糖,这对大脑功能损害很大,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错和出事故,甚至诱发车祸。
香蕉润肠又通便吗
《金匮要略》中提出了中风的临床分型,中风的病因以内伤积损为主,即脏腑失调、阴阳偏胜。“真中风”是由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经络所致;“类中风”是由阳化风动,气血上逆,挟痰挟火,流窜经络,蒙蔽清窍而致。
本病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轻者仅限于血脉经络,重者常波及有关脏腑,所以临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情较轻, 中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病情较重。
中医推荐常吃香蕉可以润肠通便防中风。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经常食用既能通便润肠,又能预防高血压。经常吃香蕉,少吃油炸薯片,有助于降低中风死亡危险。增加钾摄入量可以使中风危险降低24%。
早期研究数据显示,老年人肾脏功能较差,血液中钾的代谢相对较差,大量进食香蕉等富含钾的食物可能有害健康。其实吃香蕉补钾不会给肾功能带来负面影响。香蕉中富含钾既有助于降低血压,又可减少薯片等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减少食盐摄入量至少4周,血压会明显下降,进而降低中风和心脏病危险。
健康饮食进而稳定血压是降低中风危险的关键因素之一。饮食结构的改善有助于长期保持稳定的血压水平减少中风。减少食盐摄入量,多吃香蕉、大枣和菠菜等富含钾的食物可以大大降低中风危险。
香蕉除了能防中风外,还是助消化的一大帮手,经常吃香蕉,能起到缓解便秘的功效。
中风病人不能吃什么 禁食高钠盐食物
高血压是中风危险因素,而钠盐的摄入过多容易引起高血压。因此在中风的治疗期间,中风病人应该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最好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为佳。
睡眠不好不能吃什么 过咸食物
过咸的食物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晚餐吃太多高盐分的食物,会使人摄取太多钠离子,促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导致情绪紧绷,造成失眠,如果本来就有高血压病史,进食高盐分食物还会有可能引发高血压性头痛以及中风。
老年人长期不吃早餐增加中风风险
如果不吃早餐,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形成微小血栓,容易在本已狭窄的动脉里形成小血凝块阻塞血管。另外,早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得血压偏高,这些因素均增加了中风的危险性。而对于已有中风危险因素的人,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颈动脉严重狭窄等,长期不吃早餐更易成为中风的原因。
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慢性脏器功能失调。虽然人体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或者说有很好的储备功能,但这种代偿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长期不吃早餐会消耗掉这些“潜能”,这对我们的身体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侵蚀。
老年人早餐吃得不好,也难以补充夜间所消耗的水分和营养,久而久之,会为中风埋下潜在的危险。早餐要求质量好、营养够、定时定量,多吃谷类、蔬菜和水果,力求低盐、低脂、低糖。另外,起床后还应多喝白开水,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女人喝牛奶有什么好处 防中风
一项研究证实:每天饮用一杯以上牛奶,可预防中风的发生。另一项研究也证实,经常喝牛奶可降低缺血性中风的危险性。在同样的钙摄入量下,乳钙降低中风危险的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