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的针刺方法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公孙的针刺方法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位置: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地的前下方。
功效: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腧穴,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通过阴维脉与心包络经的内关相联系,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胃,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之功。
主治病症: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痛,泄泻,痢疾,痞积,头面浮肿,水肿,黄疸,足心发热,或痛难履地,癫痫,狂言,失眠诸症。
辄筋痛怎么治疗 辄筋常用配伍
1.配膻中,期门,中庭,肝俞,侠溪,针刺平补平泻法 ,疏肝理气,行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痛。
2.配日月,期门,阳陵泉,太冲,支沟,天地,针刺泻法,理气活血消肿,治疗气郁之腋肿痛。
3.配中脘,阳陵泉,天冲,内关,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治疗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4.配肝郁,肺俞,太冲,太渊,针刺泻法,清肝泻火,降逆平喘,治疗肝火灼肺之咳喘。
公孙的准确位置在哪
公孙的位置图
公孙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快速取穴法
1.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一趾跖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以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足大趾内侧后方,正当第一跖骨基地内侧的前下方,距太白1寸,按压有酸胀感。
公孙的作用与好处
公孙位于人体足部,在地球重力下,冲脉流至公孙穴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所以冲脉气血出公孙穴后就会快速气化。公孙也是足太阴络穴,因为此穴物质为天部水湿风气,并横行疏散至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按摩公孙有健脾和胃,调理冲任之功,能有效调理脾胃,冲脉,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痢疾等疾病;对女性生理性疼痛,月经不调,足踝痛,颜面浮肿,食欲不振,胸闷,腹胀都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公孙的保健按摩方法
1、正坐,将左足翘起放在右腿上。
2、用右手轻握左足背,大拇指弯曲。
3、指尖垂直按揉穴位,有酸,麻,痛的感觉。
4、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公孙的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的保健按摩方法
1、正坐,将左足翘起放在右腿上。
2、用右手轻握左足背,大拇指弯曲。
3、指尖垂直按揉穴位,有酸,麻,痛的感觉。
4、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胃疼针灸管用吗 胃疼针灸辩证选穴治疗
肝气犯胃:取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
肝胃郁热:取中脘,足三里,内庭,行间,针刺用泻法。
肝郁脾虚:取中午干,足三里,期门,胃俞,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气滞血瘀:取内关,血海,公孙,膈俞,足三里,中脘,针刺用泻法。
脾胃虚寒:取脾俞,足三里,胃俞,中脘,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
胃阴不足:取中脘,足三里,胃俞,三阴交,针刺用补法。
肝气犯胃:内关,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
脾胃虚寒:脾俞,足三里,气海,中脘,内关,公孙,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
肝气犯胃:足三里,期门,内关,阳陵泉,针刺用泻法。
饮食停滞:中脘,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用泻法。
寒邪犯胃:中脘,足三里,关元,公孙,神阙,灸神阙,关元,余穴针刺用泻法。
外陵在天枢下几寸 外陵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气海,关元,太冲,三阴交,阳陵泉,理气活血,通经止痛,治疗气滞血瘀之痛经,月经不调。
2.配滑肉门,血海,足三里,疏风解表,活血通络,治疗气血虚弱复感风邪之瘾疹。
3.配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内庭,泄热通腑,活血消痈,治疗热结大肠之肠痈。
4.配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公孙,针刺补法,针后加灸,补虚散寒,治疗下焦虚寒之腹胀,腹痛,泄泻。
5.配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天枢,神阙,温中散寒,治疗寒积腹痛。
6.配三阴交,太冲,理气止痛,治疗气郁疝气痛。
公孙的针刺方法 针刺公孙注意事项
公孙穴穴下皮肤,肌肉浅薄,深部有血管,肌腱,故不宜使用粗的针具针刺,以防损伤血管,肌腱。
公孙的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的位置图
公孙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