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食补药补两相宜
秋季养生食补药补两相宜
食补
人无论青年、老人,为了延续生命,均需不断摄取五谷、果蔬或肉食等基本食物,虽有所讲究,但也无需每日求教于人。而要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长寿,则应有所讲究,尤其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更应有所注意。在食补方面,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应遵循以调补五脏虚损、协调阴阳为主的原则。饮食养生总的要求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少辛增酸;宜甘淡滋润、早上喝粥;应忌苦燥,因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在日常膳食中,应掌握下列“一少四忌”:
1.少食肥甘厚味的饮食。
2.忌偏食,保持食物的多样化。
3.忌暴饮暴食,注意节制饮食。
4.忌过咸饮食,保持清淡饮食。
5.忌食过冷过热的饮食,所用食物要新鲜且易于消化,同时应不饮或少饮酒。
在调和阴阳方面,中医补法可根据体质而定。阴虚之人,可适当多食一些补阴食品,如白木耳、黑木耳、梨、桑葚、甘蔗等。阳虚之人,则可适当多食些益气助阳食品,如荔枝、桂圆、大枣、糯米等,以调理阴阳平衡。
药补
采用药补应慎重,不能自作主张或听凭他人经验胡乱服药。应辨证施补,辨明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还是阴阳、气血均虚。如系以阴虚为主的人就应以补阴为主,兼顾其他;阳虚为主则以补阳为主,兼顾其他;气虚为主以补气为主;血虚为主以补血为主;气血皆虚则气血并补。做法是,应根据季节气候和地域不同进补。如秋冬季节,特别是冬至前后适宜进补,春夏季特别是夏季,一般不宜使用温燥性补药。
1.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有些人虽然身体较虚弱,但往往在服用补药后,反而出现泄泻、腹胀等“上火”反应。
2.不要急于求成,应坚持淡补、缓补原则。先选择些药食两用或性味平和的药物,如莲肉、黄芪、苡米、大枣、扁豆、山药、枸杞子、黑芝麻、核桃肉、百合、黑大豆、花粉、蜂蛹、蜂蜜、蜂王浆以及明党参、太子参、党参、北沙参、何首乌、女贞子之类的药物。
3.不要选用大辛大热、过于寒凉或过于黏腻凝滞的药物。进补时不要随意选用温肾壮阳的药物,如鹿茸、鹿鞭、马鞭、牛鞭、狗肾、海狗肾等,这些药物温性较强,含激素较多,不是肾阳亏虚较严重的患者,不宜用。还有部分胶类药及熟地等黏滞性较强的药物,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用。
大雪节气养生常识 综合调养
大雪节气饮食宜营养,起居宜安逸静养,还应该适当补益药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内,但是用之过大反而损害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药补太过就会阴阳不均衡。所以大雪节气调养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泄结合、形神共养的方法。
秋季养生食谱
一、秋季养生食谱之菊花大枣枸杞粥:
菊花是秋天的“花中仙子”。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就有“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菊花气味芬芳,可烹制出多种美味佳肴。菊花能很好地帮人体补气、补力、除燥、解毒。现代医学证明,菊花对现代人的高血脂、高血压、亚健康等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枸杞茶具有治疗体质虚寒、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枸杞温热效果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二、秋季养生食谱之绿豆薏仁鸭汤
鸭肉性寒,除可大补虚劳、滋阴养胃外,还可消毒热、利小便、退疮疖,这是多数温热性肉禽类所少见的。
因此,秋初吃老鸭最有滋阴清热、利水消肿的作用。但专家提醒说,鸭肉性寒,故脾胃虚寒、腹部冷痛、大便泄泻、因寒痛经者不宜多食。
三、秋季养生食谱之芋头粉蒸排骨
芋头富含淀粉,营养丰富,主要含有蛋白质、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它质地软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别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结核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四、秋季养生食谱之豆沙红薯饼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
五、秋季养生食谱之蒜泥拌茄子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因血管逐渐老化与硬化,皮肤上会出现“寿斑”(老年斑),而秋季多吃茄子,老年斑会明显减少。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及蛋白质和钙,可使人体血管变得柔软。茄子还能散淤血,故可降低血管栓塞的几率。此外,茄子还有以下一些功效:
中医春季如何养生
1、药膳为先
俗语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所以春季不防自制一些养生药膳。药膳一般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配合相应的食物来调制,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大辛大热之品而过于生散,也要避免寒凉太过。春季养生药膳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枸杞、川芎、人参、黄芪等。
2、药补增益
春天阳气升发,正是推陈出新的时期;温暖多风,正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和传播之时,故外感热病较多。药补,是针对人体已明显出现气、血、阴、阳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补已不能纠正其亏损时,则应在中医指导下,施以甘平的补药,以平调阴阳,祛病健身。春季可吃点能增强身体抵抗力的补药,以防止外感热病的发生。
上班族必知秋季养生常识
秋季养生常识一:起居养生
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秋季养生常识二:精神养生
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秋季养生常识三:房事养生
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秋季养生常识四:饮食养生
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秋季养生常识五:运动养生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秋季养生常识六:药物养生
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三九天怎么养生 饮食补气养血
三九时节养肾阳仍要合理进补,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此时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常选择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水果有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山楂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女性秋季养生必备果蔬谱
秋季养生水果之梨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秋季养生水果之葡萄
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秋季养生水果之大枣
大枣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秋季养生水果之柑桔
柑桔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秋季养生水果之甘蔗
蔗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秋季养生水果之柿子
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秋季应该如何养生呢
一、调理脾胃
在秋季里,调理脾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立秋之后,天气开始转凉,夏秋之交,也更应该少食寒性的食物,还有对于生食瓜果的习惯也要改正过来,因为天气变冷了,那些食物对于脾胃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在秋季要调理脾胃的话,一定要注意少食多餐,食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刺激辛辣类的食物,这也是清热、健脾最要注意的饮食调理。
二、健康饮食
秋季养生主要是以防燥滋阴润肺为重中之重,所以在于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健康的饮食,合理的搭配,以清淡为主。特别是晨起,可多食粥,可以起到一个益胃生津,对于护肝益肺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益处,比如:黑芝麻粥、银耳冰糖糯米粥、百合莲子粥等。
三、适时进补
在秋季也可以进补,但要注意进补要适量,一般提倡以食补为主,食补不仅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燥,非常之不错的,秋季滋阴润燥的食物有乌骨鸡、燕窝、银耳、藕、核桃等。
四、预防秋乏
自古以为就有着“春困秋乏”之说,秋乏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力、疲惫等,预防秋乏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充足的睡眠,还有就是进行适当体育锻炼,这些对于秋乏都可以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五、预防秋燥
秋季是一个比较干燥的时节,虽然天高气爽,但是雨水相对比较少,人体容易虚火上身,容易伤肺,所以秋季养生防秋燥也是一个重点。预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预防秋燥可以多食用一些清燥润肺的食物,比如梨、甘蔗、百合等。
六、加强锻炼
进入了秋季,天气渐冷,早晚温差大,除了衣服在记得加减,但是切勿增加过多,因为金秋时节,更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期,让机体经受一些锻炼,比如早操、慢跑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也可以提高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从而进一点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秋季养生除了以上那些要注意之外了,其实我们的心情也是很重要的,对于精神的养生也是很关键的,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平静的心情,避免大喜大悲之情绪,抛开一切活动,这也是秋季养生的好办法。
秋季养生之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以为,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秋季养生是关键,做好养生保健工作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6个养生技巧。
房事养生:中医以为,在秋季应留意适应天然界保藏的规则,控制房事,蓄养阴精。
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留意增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精力摄生:坚持心里宁静,心情达观,舒畅胸襟,抛开全部烦恼,防止哀痛心情,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防止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训练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状况挑选不一样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如爬山、打太极拳、游水等,长时间坚持可增强心肺功用。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老人秋季进补谨记5大禁忌
老人秋季进补5大忌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是,进补不可乱补,应当注意“五忌”: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秋季进补注意10大养生禁忌
禁忌一:不分虚实
进补,中医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症又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对症服药才能补气益血,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更不要说是补身体了。
小tips:保健养生,分为偏寒和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要弄清楚自己是偏寒还是偏热体质,根据体质去进补。
禁忌二:进补过燥
秋季,气候开始干燥,人容易出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等一系列症状,俗称”秋燥症”。所以在秋季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这时候,应少吃或者尽量一些比较燥热的进补食品,如羊肉、虾蟹、榴莲等等。
小tips:可以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品,如生梨、甘蔗、枇杷等具有很好润燥功效的水果,或者乌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诸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这样的饮品。
禁忌三:过度贴秋瞟
秋天,是贴秋膘的时候。但饮食很容易过量,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稍不留意,体重就会增加。所以要控制体重的人不宜“贴秋膘”。
小tips:注意饮食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
禁忌四:贪凉
尽管已经进入秋季,但由于昼夜温差很大,暑热未消。很多人都喜欢吃一些“凉凉”的瓜果来消消这余暑。但是,立秋后,人们不是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的。因为,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小tips: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的食物。
禁忌五:以药代食
很多人,认为只要吃一些补药就能起到进补的效果,既方便又有效。其实,这种想法要不得!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药补虽然方便,但是仍然有着许多的缺陷,有些补药还有副作用,长期实用对身体有害无益。
小tips:食补主,药补辅。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与其中药配伍,功效更佳。
禁忌六: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并且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增加身体负担,引发疾病。
小tips:肉补与植物类食物进补相结合,吃些滋阴润肠的食物,帮助消化。
禁忌七:越贵越补
受“物以稀为贵”观念的影响,错误认为高档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有强大的食疗作用。其实,不然。看似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小tips: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进补药膳,“缺什么,补什么”。正确认识食品的食疗价值,切勿“想当然”。
禁忌八:重“进”轻“出”
只关注身体“缺了什么”,忽视了身体“拥有了什么”。荤腥类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否则会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
小tips:关注“负营养”,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禁忌九:常“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小tips:根据不同情况对进补食品予以调整,切不可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禁忌十:多多益善
老是怀疑自己需要进补,其实身体够好,不需要。这样做,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小tips:充分了解自身身体情况,改进补时,才进补。补品要适量地吃,切不可过量。
秋季凉气开始侵袭,适当进补是有必要的。但是,进补也要适度,就如同以上今天介绍给大家的10大进补禁忌。不要想当然,科学进补才是各位MM们秋季养生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