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谷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陷谷可以艾灸吗
陷谷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陷谷可以艾灸吗
可以。
陷谷穴是可以艾灸的,如果想要艾灸陷谷穴,可以选择艾柱灸或艾条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即可。
另外,除了艾灸,也可以对穴位进行针灸,直刺或向上斜刺0.5寸也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保健作用。
陷谷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陷谷的准确位置
陷谷穴位于位于足背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取穴时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陷谷准确位置作用 陷谷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腱-趾短伸肌腱的内侧-第2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斜头。浅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静脉网。深层有第2跖背动,静脉等结构。
艾灸祛湿的方法
中医方面认为,艾灸具有很好的补阳祛湿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治病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之中进行艾灸,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身体之中的湿邪,同时还具有预防各种各样疾病的功效。
常见的艾灸方法有很多,具体的艾灸穴位如下:
1、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等。
3、丰隆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该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经经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还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
5、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该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6、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中医方面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只要按摩或艾灸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疾病减轻或消除其功效功效数不胜数。
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血丝,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常艾灸此穴还有健脾胃的作用。
合谷的准确位置图 艾灸合谷的作用
艾灸合谷穴可以镇静止痛,如牙痛,头痛,肩痛,腹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症。
艾灸合谷穴的时候,会感觉到热力沿经络上行,可以促进上肢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及废物排出,起到排毒养颜的效果。
合谷穴本身就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因此,艾灸合谷穴还能起到缓解便秘的好处。
多汗或武汉都是人体汗液代谢失常的表现,通过刺激合谷穴能将人体异常的排汗功能调整至正常。
陷谷准确位置作用 陷谷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足背,第2,3趾缝纹端直上2横指(中指及第4指),约1.5寸处,当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是穴。
进针深度:直刺0.3寸,斜刺0.5寸。可灸。
功能:清热解表,理气和胃。
主治:腹痛肠鸣,足背痛,面目浮肿,目赤肿痛,热病。
陷谷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陷谷穴保健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调理脾胃,预防胃下垂,慢性胃炎,还可以保养足部,避免水肿。
吹空调感冒怎么好的快
第一步:喝点红糖姜水
生姜红糖水有发汗解表,温胃散寒、解毒的三大功效,所以对于吹空调引起的感冒可以多喝点红糖生姜水,这样可以使感冒快速治愈。
第二步:热浴
在喝完红糖水以后,可以洗个热水澡,这样可以促进人体汗液的排出,热水淋浴也会使人感到轻松。
注意
在洗完热水澡以后,不要再吹空调或风扇,否则可能加重感冒的症状。
第三步:中药祛湿调理
三物香薷饮
材料: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
方法:先将香薷、白扁豆、厚朴冲净,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清水浸泡20分钟;大火烧开,继续煮5分钟,关火。将药液取出,冷却后服用。
功效:此饮可解表、祛署、化湿、和中,适于暑期感冒、发热、腹泻等症,能有效防治空调病。
第四步:艾灸进一步缓解感冒
功效:艾灸可以疏风散寒,化湿通络,治疗空调病非常有效。尤其对于风寒、署湿效果尤佳。
艾灸风池穴
艾灸方法:用点燃的艾条对准风池穴,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
位置: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各1个。
艾灸大椎穴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大椎穴,距离皮肤3厘米平行反复回旋灸10~15分钟。
大椎穴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艾灸合谷穴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合谷穴,距离皮肤3~5厘米固
定灸10~15分钟。
合谷穴位置: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各1个。
艾灸外关穴
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外关穴,距离皮肤3厘米平行反复回旋灸10~15分钟。
外关穴位置: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左右各1个。
第五步:药膳巩固治疗
紫苏粥
配方:紫苏叶15g,大米100g,红糖25g。
功效:疏风敝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吞季食用。
制作:.
1.将紫苏叶洗净,切碎;大米海洗干净;红糖切碎。
2.将紫苏叶、大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院,再用文火素35分钟,加入红糖即成。
桂枝红枣茶
配方:桂枝20g,红枣6枚,红糖15g。
功效:解表敞寒。适用于风寒感言春季饮用。
制作:
1.将桂枝洗净,切2cm长的段;红枣洗净,去核。
2.将桂枝、红枣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流,文火煮25分钟,加入红糖即成。
生姜拌莴苣
配方:生姜25B,莴苣300g,盐2p,昧精18,醋lg,白糖、芝麻油各10g。
功效:解表,散寒,止呕。 活用于风寒感冒、呕吐者春季食用。
制作
1.将生要洗净,切片;莴苣洗净,去皮,切薄片。
2.将生姜、莴苣放入盆内、加入盐、味精、醋、白糖、芝麻油拌匀即成。
风寒感冒了艾灸什么穴位
1、艾灸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尤其适合外感风寒感冒、鼻塞、咳嗽。
2、合谷穴
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
3、艾灸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缓解头痛,具有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4、风府穴
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处,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症。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颈项强直。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发烧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发烧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常见有感冒,感染性疾病等,感受外邪,如风热,暑热,疫毒引起的发热,可用穴位艾灸法治疗,而阴虚发热所致长时间低烧一般不宜使用艾灸方法治疗。
发烧具体可以艾灸以下穴位:
大椎穴:取坐位,在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即为第7颈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大椎穴。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90度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即是曲池穴。
合谷穴:以一只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置在另一手拇指,食指指间,手背第1,2掌骨间,在拇指尖下即为合谷穴。
鱼际穴: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在第1掌骨中点掌后白肉隆起的边缘,赤白肉际处。
内庭穴:足背第二,三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凹陷处。
商阳穴:取坐位,伸指伏掌,沿食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两引线的交点处,距指甲角0.1寸处。
曲泽穴:伸肘仰掌,肘部稍弯曲,在肘湾里可以摸到一条大筋,即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肘横纹上可触及一凹陷,即为曲泽穴。
外关穴: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约2横指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内关相对即为外关穴。
内关穴:伸肘仰掌,微屈腕,从腕横纹上量约2横指处,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即为内关穴。=
风池穴:头部,枕骨下斜方肌与胸锁乳突之间的凹陷中即为风池穴
委中穴:取俯卧位稍屈膝,在大腿后面,即可明显露出股二头肌肌腱和半肌肌腱,在其中间,按压有动脉搏动处即为委中穴。
陷谷穴:足背第2,3跖骨间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陷谷穴。
百会穴:在头部,两耳尖连线中点,按压后有凹陷处即为百会穴。
劳宫穴:屈指握拳,在第2,3节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以中指,无名指之间切于掌心横纹,中指尖处即为劳宫穴。
涌泉穴:卷足时,在足底部掌心前面凹陷处,约在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
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到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众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到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到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一次,7到10天为一疗程。
瘦脸艾灸哪里最好
艾灸地仓
地仓在面部,位于口角外侧,直对瞳孔。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燃端对准地仓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觉到温热为止,每次灸5-10分钟。
艾灸功效:地仓位于鼻下口唇旁(地格处),口以入谷,故谓仓,又脾主口,脾气通于口,脾胃水突,仓禀之官,故名地仓,艾灸地仓能增强脾胃运化水液功能,从而达到消肿瘦脸的效果。
艾灸颧髎
颧髎位于人体面部,颧骨尖处的下缘凹处,大约与鼻翼平齐,即目眦立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颧髎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觉到温热为度,每次灸5-10分钟。
艾灸功效:“颧髎”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本穴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冷降之处,并有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颧髎,艾灸颧髎能清热消肿,又因穴位位于面部,对面部水肿尤为有效。
艾灸颊车
颊车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咀嚼时肌肉隆起顶端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颊车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觉到温热为度,每次灸10-20分钟。
艾灸功效: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为大迎穴传来的精微气血至本穴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止血,气血经气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艾灸颊车能祛风清热,开关通络,从而增强血液循环而消肿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