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对肠胃有作用吗 胃病腹胀刮不容穴
刮痧对肠胃有作用吗 胃病腹胀刮不容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理气止痛,调和脾胃。适宜于治疗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配伍:配中脘治胃病。
腹痛刮痧位置图
1.背部出痧: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
2.腹部出痧:中脘、天枢、关元。
3.双下肢出痧:梁丘、足三里。
1.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肝俞穴刮拭至大肠俞穴,重点加强胃俞、大肠俞穴的刮拭;
2.再刮拭腹部穴位,沿箭头方向刮拭,并在穴位及其周围点穴、按揉等刮拭;
3.最后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梁丘、足三里穴。
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缓解腹痛。
注意出痧:刮痧只能作为临时改善腹痛的一种应急手段,但不能作为治疗器质性(腹腔器官发生损害)腹痛的方法,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配合刮痧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腹部疼痛发作时一般不宜刮。
刮痧可以治疗妇科疾病
刮拭胸部具有宽胸理气,疏肝解郁的功效,刮拭后可感气机畅通,轻松自如。刮拭胸部还可防治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刮痧时,刮胸部对防治妇女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炎、乳腺癌有一定效果。
刮拭腹部可调理肝胆、健脾和胃、培补肾精、通利膀胱。可防治如胆囊炎、慢性肝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消化不良、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吃什么药)、卵巢囊肿(卵巢囊肿吃什么药),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宫外孕吃什么药)等。
胸腹部位禁刮多
胸部正中线应用补法,即用力轻柔,忌用力过大。胸部两侧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法。对于病久、体弱胸部肌肉削瘦的患者,刮拭时可用刮痧板厚边棱角沿两肋间隙之间刮拭。妇女乳头禁刮。
空腹或饭后半小时以内禁在腹部刮拭。
脐中即神阙穴处禁止刮拭。
肝硬化腹水、胃出血、腹部新近手术、肠穿孔等患者的腹部禁刮。
胸腹部多用补法刮
患者取仰卧位,刮者站或坐其一侧,或站或坐其头前。先暴露胸部待刮拭皮肤,并涂沫刮痧润肤油或润肤乳。
刮胸部正中线5-8次。刮痧师手持刮痧板,以其薄边为着力点,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刮拭胸部正中线(任脉胸部循行部分),从天突穴经膻中至鸠尾穴上,从上向下刮。在膻中穴可重点刮拭,正中线可让其出痧。手法力度适中,不可太重。
刮胸部正中线至两肋5-8次。刮者以刮痧板厚边为着力点,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刮拭胸部两侧,从胸部正中线开始,由内向外刮拭。女性应避开乳头。手法宜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不出痧或少量出痧。
刮腹部正中线5-8次。刮者以刮痧板薄边为着力点,补法刮拭腹部正中线(腹部任脉循行部分),从鸠尾穴至水分穴,避开神阙穴,再从阴交穴至曲骨穴。腹部刮痧力度宜轻柔,不可向下用力过大,以免伤及内脏。可让患者腹部稍加鼓气,可稍刮出痧。
刮腹部两侧5-8次。刮者以刮痧板薄边或厚边为着力点,用补法刮拭腹部两侧,从幽门、不容、日月向下,经肓俞、天枢、大横至横骨、气冲、冲门。腹部刮拭力量宜轻柔,不可向下用力过大,以免伤及内脏。刮拭时可让患者腹部稍加鼓气,可使腹部稍出痧。
温馨提示:刮痧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大家生活中可以好好利用,不过刮痧一定要注意手法的正确性。
三伏天刮痧有什么好处
调理身体
三伏天时候天气比较热,很多人喜欢呆在空调房中,一待通常就是一天,时间一长很容易对身体造成影响,导致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毛孔呈现张开状态,这时候进行刮痧,可以改善脏腑阴阳不平衡的症状,疏通淤堵的经脉,可以帮助调理人体的身体。
疏通经脉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方式,可以帮助刺激人体穴位,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速,具有一定疏通人体淤堵的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的作用。
祛湿散寒
三伏天期间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很适合祛湿散寒,进行刮痧可以促进人体湿气和寒气排出体外,避免身体阳气不足而被湿寒之气伤害,所以三伏天刮痧具有一定祛湿散寒的作用。
调节阴阳
刮痧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穴位讲究的,例如刮督脉、膀胱经、小肠经等,可以起到调节阴阳的作用,对于人体健康是很好的。
调理肠胃
对于脾胃消化功能差、经常腹胀、腹泻、呕吐的人群,三伏天的时候适当进行刮痧,可以加快人体胃肠蠕动,使自己的消化功能增强,从而腹胀、腹泻等情况得到改善,具有一定调理脾胃的作用。
刮痧能改善胃肠痉挛吗
胃痉挛与急性胃炎均是祖国医学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刮痧用具
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刮痧取穴
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内关(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刮痧方法
刮痧方法首先让患者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用热毛巾擦洗准备刮痧的部位,最好用75%的酒精作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刮痧工具在润滑剂中蘸湿,沿选定的经穴,顺一个方向,用力均匀、缓慢地刮。一般每处刮抹20次左右,以皮下出微紫红或紫黑色即可。
慢性胃炎咋治好的快
胃肠挛与急性胃炎均是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1、刮痧用具: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2、刮痧取穴: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内关(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刮痧对肠胃有作用吗?肠胃不好刮痧刮哪里
刮痧对肠胃调理有作用。
刮痧不但可以养生保健,还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肠胃功能,通过对以下相关穴位的刮拭,有助于改善胃炎,肠炎,便秘等常见的肠胃不适症状。
调理肠胃刮商阳穴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苏厥开窍,清热解表,健脾和胃。适宜于治疗恶心,呕吐,牙痛,咽喉肿痛,热病,昏迷。
配伍: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胃病腹胀刮不容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理气止痛,调和脾胃。适宜于治疗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配伍:配中脘治胃病。
胃痛胃炎刮承满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降逆止呕,理气和胃,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吐血,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肠炎,痢疾。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胃痛泄泻刮梁门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刮拭功效:调中健脾,理气和胃,适宜于治疗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寒湿怎么除 祛寒湿从这下手
大椎穴:它集合了三条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汇于督脉。
刺激该穴可激发全身的阳气,护卫周身,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承山穴:承山穴是“身体上的红豆薏米粥”。
因为承山穴在“主人体一身之阳气”的足太阳膀胱经上,刺激它能直接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通常来说,只要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湿气会在此时与阳气一同向外发生。
如果您的承山穴轻轻一按即有明显的酸胀痛感,那么大半是体内湿气较重的缘故。
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脾是生痰之源,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痰湿重的问题就要健脾。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是调脾健胃的第一穴。
丰隆穴:配合足三里穴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揉小腹:阴处最易聚集寒湿。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时针方向揉,后按顺时针方向揉。
揉的次数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数也可以。力度要适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软组织带动起来更好。将腹部的湿浊通过二便排出,小腹常温,元气充实。
刮痧祛寒湿的效果也很好,因寒湿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刮痧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刮背腰部:取坐位或俯卧位,涂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大杼穴至小肠俞穴,上下刮拭18下~30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以同样的手法刮拭对侧穴位。
特别注意:从大杼穴至小肠俞穴的刮拭路线较长,可以分段刮拭。
刮上肢部:取坐位,从上至下依次刮拭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曲池穴、手三里穴、阳池穴、尺泽穴各6下~7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
依次点按合谷穴、大陵穴用刮痧板的薄边棱角,点按至产生酸麻胀痛时保持7秒~8秒,松手,间隔3秒~5秒,再重复点按6次,不要求出痧。
刮下肢部:取站位或俯卧位刮环跳穴,用刮痧板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上至下刮拭6下~7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
用刮痧板的厚边棱角点按环跳,点按至产生酸麻胀痛感时保持7秒~8秒,松手,间隔3秒~5秒,再重复点按6次。
取卧位刮委中,用刮痧板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上至下刮拭6下~7下,以出痧为宜。
取坐位或仰卧位依次刮梁丘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手法同委中穴。
刮痧后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刮痧后拉肚子,考虑是胃肠经络穴位受刺激而引起的。
刮痧疗法是用刮痧板按一定的规则在身体的相应的经络穴位进行刮拭,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且刮痧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体虚之人刮痧能补气血,体实之人刮痧驱外邪,刮不同的部位,采用的补泻手法不同,最终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如果是不熟悉经络穴位的人进行刮痧,并且采用的手法不对,可能会对肠经络穴位造成刺激,加快了肠胃蠕动,导致拉肚子的情况出现。
一些人在刮痧之后拉肚子,可能与刮痧无关,是因为本身存在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中暑等疾病。
一些体质比较差的人,如果在刮痧过程中腹部着凉了,那就很容易出现刮痧后拉肚子的情况了。
毕竟在刮痧的过程中是需要除掉衣物的,很容易着凉。因此刮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好门窗,避免吹冷风,或者在腹部搭上一块毛巾保暖。
腹痛刮痧位置图
一、刮痧位置
1.背部出痧: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
2.腹部出痧:中脘、天枢、关元。
3.双下肢出痧:梁丘、足三里。
二、刮痧方法
1.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肝俞穴刮拭至大肠俞穴,重点加强胃俞、大肠俞穴的刮拭;
2.再刮拭腹部穴位,沿箭头方向刮拭,并在穴位及其周围点穴、按揉等刮拭;
3.最后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梁丘、足三里穴。
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三、适应症
缓解腹痛。
注意出痧:刮痧只能作为临时改善腹痛的一种应急手段,但不能作为治疗器质性(腹腔器官发生损害)腹痛的方法,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配合刮痧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腹部疼痛发作时一般不宜刮。
胃痉挛刮痧治疗的步骤方法
胃痉挛与急性胃炎均是祖国医学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胃痉挛刮痧治疗1、刮痧用具
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胃痉挛刮痧治疗2、刮痧取穴
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 (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内关 (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胃痉挛刮痧治疗3、刮痧方法
刮痧方法首先让患者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用热毛巾擦洗准备刮痧的部位,最好用75%的酒精作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刮痧工具在润滑剂中蘸湿,沿选定的经穴,顺一个方向,用力均匀、缓慢地刮。一般每处刮抹20次左右,以皮下出微紫红或紫黑色即可。
刮痧排毒祛湿的主要7大穴位
1、曲池穴
定位方法: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即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刮痧作用: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在此穴位刮痧能够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的湿热,缓解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和上肢瘫、麻、痛,对高血压也有缓解作用。
2、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3、阴陵泉穴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4、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5、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6、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7、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刮痧排毒祛湿的主要7大穴位,身体湿气比较重的可以去刮痧一下,这样可以祛湿排毒,刮痧后你会发现身体变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