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刮痧刮哪里 中脘穴
湿气重刮痧刮哪里 中脘穴
刮痧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刮痧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刮痧治疗胃痉挛
胃痉挛与是祖国医学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刮痧用具 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刮痧取穴 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内关(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顺序: 1。胃俞:后腰线上四指左右,脊柱中间左右1.5寸,左右从上向下刮。 2。中脘穴(阴经):肚脐上四寸,清刮。 3。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 4。内关:手掌横纹向上三指中间。 刮痧方法 刮痧方法首先让患者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用热毛巾擦洗准备刮痧的部位,最好用75%的酒精作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刮痧工具在润滑剂中蘸湿,沿选定的经穴,顺一个方向,用力均匀、缓慢地刮。一般每处刮抹20次左右,以皮下出微紫红或紫黑色即可。
胃痛刮痧在哪个部位
脾胃虚寒型胃痛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刮痧方法:补法。
方义:脾俞,胃俞与章门中脘相伍可温中祛寒,健脾补胃;内关,公孙相伍可健脾和胃;取任脉关元,气海可温中补虚。
寒邪客胃型胃痛
取穴: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刮痧顺序: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刮痧方法:泻法。
方义: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
呕吐的刮痧疗法
一、饮食停滞
(二)治法
(1)选穴下脘至气海、足三里、腹结、内关、内庭。
(2)定位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腹结: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3)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下脘,腹结至气海,再刮前臂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和足部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下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刮拭腹部腹结穴至气海穴,先左后右,由腹结向气海穴方向,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内庭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肝气犯胃
(一)症状
证见呕吐泛酸,口苦嗳气,胸胁烦闷不适,嘈杂。
(二)治法
(1)选穴上脘、阳陵泉、太冲、梁丘、神门、期门、内关。
(2)定位上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阳陵泉: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神门:位于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问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3)刮拭顺序先刮胸腹部上脘、期门,再刮前臂内关至神门,然后刮梁丘至阳陵泉,最后刮太冲。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上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之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至神门穴,由上而下,30次,出痧为度。再刮下肢内侧梁丘至外侧阳陵泉穴,从膝关节底部上缘用刮板角部刮过,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足部太冲穴,30次,可不出痧。
妊娠恶阻的刮痧疗法
一、肝胃不和
(一)症状
以妊娠初期吐酸水或苦水,恶闻腥臭,胸满胁痛,心烦口苦,嗳气叹息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膻中。
(2)定位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膻中:当前王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刮拭顺序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腹部正中线膻中穴至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再刮前臂内侧内关穴.宜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然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拭足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刮拭,30次,出痧为度。
二、脾胃虚荔
(一)症状
以妊娠初期呕吐不食.或吐清水,头晕体倦,脘痞腹胀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足三里、内关、中脘、公孙。
(2)定位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公孙: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3)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中脘,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足部公孙,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再刮前臂内侧内关穴,宜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然后刮拭足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刮拭,30次,出痧为度。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三、痰湿阻滞
(一)症状
以妊娠初期吐酸水或苦水,恶闻腥臭,胸满胁痛,心烦口苦,嗳气叹息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足三里、中脘、阴陵泉、丰隆、内关。
(2)定位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至丰隆: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腹部正中线膻中穴至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再刮前臂内侧内关亢.宜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然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穴,用刮板角部刮拭.不宜重刮,出痧为度。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至丰隆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胃痉挛的中医辨证治疗
胃痉挛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可以采用刮痧方法进行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刮痧用具
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刮痧取穴
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内关(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刮痧方法
刮痧方法首先让患者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用热毛巾擦洗准备刮痧的部位,最好用75%的酒精作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刮痧工具在润滑剂中蘸湿,沿选定的经穴,顺一个向,用力均匀、缓慢地刮。一般每处刮抹20次左右,以皮下出微紫红或紫黑色即可。
刮痧对胃炎有作用吗 胃炎辩证加减刮痧疗法
主要症状: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
刮拭穴位: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上肢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公孙。
刮痧方法 :补法。
主要症状: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得温则轻,大便稀溏,四肢清冷,神疲乏力。
刮痧穴位:脾俞,胃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气海,关元,最后下肢足三里。
刮痧方法:平补平泻。
主要症状:胃脘及胁肋部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症状减轻,或伴随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等症。
刮痧穴位: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期门,太冲。
刮痧步骤:先刮背部肝俞,脾俞,胃俞,再刮胸胁期门,腹部中脘,最后刮下肢足部太冲。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主要症状:胃脘胀满疼痛,恶性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或腐败酸臭味。
刮拭穴位:梁门,滑肉门,建里,中脘,天枢,足三里。
刮拭步骤:先刮腹部梁门,滑肉门,建里,中脘,天枢,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
胃痉挛的刮痧疗法
胃痉挛与急性胃炎均是祖国医学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1.刮痧用具
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2.刮痧取穴
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内关(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3.刮痧方法
刮痧方法首先让患者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用热毛巾擦洗准备刮痧的部位,最好用75%的酒精作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刮痧工具在润滑剂中蘸湿,沿选定的经穴,顺一个向,用力均匀、缓慢地刮。一般每处刮抹20次左右,以皮下出微紫红或紫黑色即可。
感冒刮痧刮哪里
风寒感冒
取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刮痧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泻法,少商,大椎可放痧。
功效:寒邪外束,用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之风池可疏风散寒;督脉之大椎穴可退热;刮拭中府及前胸肺俞及肩胛部属俞募配穴,可宣肺祛邪散寒,刮拭足三里可扶助正气,少商,大椎放痧可解热止痛。
风热感冒
取穴:曲池,尺泽,合谷,外关,风池,大椎。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内侧曲池,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
刮拭方法:泻法,大椎重刮或放痧。
功效:风热犯表,肺受灼,清肃失司,故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清肺止咳利咽,曲池,大椎,外关解表泻热,大椎重刮以泻热邪。
暑湿感冒
取穴: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膻中。
刮拭顺序:先刮胸部的膻中,再刮腹部中脘,然后上肢内侧孔最,刮拭上肢外侧支沟和合谷,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功效:暑湿伤表,肺卫不和故取孔最,合谷宣肺解表,暑湿内蕴,升降失权故取中脘,足三里和中健胃,化湿降浊;膻中可理气化痰,解胸闷;支沟可调三焦气机,祛暑化湿。
胃痉挛刮痧治疗的步骤方法
胃痉挛与急性胃炎均是祖国医学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刮痧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胃痉挛刮痧治疗1、刮痧用具
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胃痉挛刮痧治疗2、刮痧取穴
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 (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内关 (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胃痉挛刮痧治疗3、刮痧方法
刮痧方法首先让患者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用热毛巾擦洗准备刮痧的部位,最好用75%的酒精作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刮痧工具在润滑剂中蘸湿,沿选定的经穴,顺一个方向,用力均匀、缓慢地刮。一般每处刮抹20次左右,以皮下出微紫红或紫黑色即可。
刮痧减肥的图解 痰湿体质减肥刮痧位置
背腰部:用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
胸腹部:用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两侧中府穴,上脘穴至下脘穴段,石门穴至关元穴段,最后从里向外(从正中线向背部方向)刮拭两侧章门穴。
上肢:用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列缺,太渊穴。
下肢:用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公孙穴。
刮拭此组穴位可以健脾益气,振奋阳气,以促进水液代谢,利湿化痰,从而有效改善痰湿体质,起到减肥效果。注意,痰湿体质者刮痧时不可为了追求出痧,只要局部毛孔微张或局部有热感即可停止刮拭。
泄泻的刮痧疗法
一、寒湿泄泻
(一)症状
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
(2)定位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中旁开2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脾俞穴向下刮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外侧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湿热泄泻
(一)症状
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二)治法
(1)选穴中脘、天枢、曲池、外关、肺俞。
(2)定位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肺俞: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肺俞穴,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然后从前臂曲池刮至外关。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30次,出痧为度。
三、食滞肠胃
(一)症状
以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为特点。
(二)治法
(1)选穴中脘至天枢、上巨虚、大肠俞。
(2)定位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大肠俞,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最后刮下肢上巨虚。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大肠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外侧上巨虚穴,30次,可不出痧。
减肥刮痧刮什么位置 湿热体质减肥刮痧位置
背腰部: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大椎穴至至阳穴段督脉,肺俞穴至心俞穴段,肝俞穴至胃俞穴段。
胸腹部:面刮法:从上到下刮拭两侧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段,天枢穴至水道穴段,角刮大横穴。
下肢:面刮法,从上到下刮痧足三里穴,丰隆穴,阴陵泉,中都,蠡沟,三阴交,公孙穴。重刮小腿正中线肝经,轻刮脾经胃经。
刮拭此组穴位可以调理肝胆,清热泻邪气,健脾胃,利水祛湿,改善湿热体质,有效减肥。
慢性胃炎的刮痧疗法
一、胃气壅滞
(一)症状
可见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
(二)治法
(1)选穴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至神阙、阴陵泉。
(2)定位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里内庭:在足底,当第二、三趾骨问,与内庭穴相对处。(内庭:当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下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神阙: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阴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下脘至脐中、天枢,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阴陵泉、足三里,最后刮里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下脘穴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穴和外侧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最后刮拭足部里内庭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
二、肝胃气滞
(一)症状
可见胃部攻撑作痛,胸闷暖气,喜叹息。
(二)治法
(1)选穴足三里、中脘、太冲、期门、内关、膻中。
(2)定位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3)刮拭顺序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再刮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下肢足三里,最后刮足背的太冲穴。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腹部正中线膻中穴至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30次,可不出痧。最后刮拭足背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
三、脾胃虚寒
(一)症状
可见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
(二)治法
(1)选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2)定位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脾俞穴向下刮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刮中脘穴至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中脘穴起,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走向刮至掌门,出痧为度,用力轻柔。刮拭腹部正中线,从气海穴向下刮至关元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最后刮拭足部公孙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