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麻木按摩有用吗 下肢麻木按摩穴位
手脚麻木按摩有用吗 下肢麻木按摩穴位
阳陵泉是八会穴之筋会,为筋气聚会之处,故是治疗筋病的要穴,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该穴也是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的交会穴,是治疗肩臂痛的常用特效穴。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等症。
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稍用力掐按穴位,有酸麻胀痛感觉为宜,每次3分钟。
髀关穴属足阳明胃经,该穴名义指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于穴周,如被关卡一般而得名,具有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解痉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下肢麻木,下肢酸软,痿痹,腹痛,腰痛膝冷,肌无力等症。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按揉两侧髀关穴3-5分钟,下肢麻木的不适症状很快会得到缓解。
伏兔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具有疏通经络,祛湿散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膝冷,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端坐屈膝90毒,手指并拢压腿上,掌后第一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中指指尖处取穴。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分别垂直按揉左,右两侧的伏兔穴,每次1-3分钟,早晚各一次。
想要壮阳经常按摩这2大穴位
按摩涌泉穴:补肾固元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对于按摩涌泉穴的好处,有歌诀云:“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气精神,诃护三宝物;识得其中趣,寿星随手摘。”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按摩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
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所以可以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穴位按摩可治疗中风后遗症
按摩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疏通肢体脉络。按摩时,要注意不要只局限于手脚部位的按摩,神经系统更加集中的头颈部及腰腹部也应该同时按摩,采用系统按摩的方案,以保证效果。而且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按摩手法与日常保健不同,按摩时间要长,可达1个小时,按摩力度也应该适当加强。除了穴位按摩,还有一些简单有效的保健方法,如干梳头法、抓球法等。
推荐穴位
掐揉合谷穴
位置:手背部,拇指与食指的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一手拇指按于对侧合谷穴,其食指按于掌面相应部位,由轻渐重地掐揉10~20次,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能促进手部及上肢的气血运行,对中风所致的上肢麻木、瘫痪有很好的缓解效果。按揉颊车穴
位置:在面部,咬牙时肌肉隆起最高点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用食指顺时针方向按揉颊车穴约2分钟。
祛病功效:经常按摩可防治或改善中风所致的咬肌不利、张口困难、面瘫、口眼喁斜、流涎等症。
按揉委中穴
位置:腘窝横纹中央。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中指或食指按于患侧委中穴(拇指于膑骨外侧或膝眼),由轻渐重地按揉20一40次。
祛病功效:经常按摩双腿的委中穴可促进双腿的血液循环,对中风所致的下肢麻木、行走不利、瘫痪具有改善作用。
上肢发麻快速缓解法
1、按揉一下手臂上的内关穴位,对于相关静脉的畅通和缓解上肢麻痹具有很好的效果。
2、弹拨一下手三里穴位,对于颈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麻木也有治疗的效果。
3、每天按揉极泉穴位,每次要不低于五分钟,也可以缓解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情况。
4、每天按摩大杼穴位和曲泉穴位,可以有效缓解手脚麻木。
5、每天按揉复溜穴位,每次按揉不少于五分钟,能够缓解手脚麻木的症状。
6、能够有效治疗手脚麻木的穴位还有云门学、风池穴、风门学、条口穴这四个穴位,经常按揉就能缓解症状。
7、脚上的穴位有不少,并且连接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脚上找出颈椎、腰椎、胸椎、肩肘、膝、臀、坐骨神经这些部位的反射区,每天坚持按摩或者推刮,每次不得少于五分钟,效果也很不错。
双手麻木的原因
双手麻木的原因
引起四肢麻木、冰凉、疼痛情况有好多原因情况下,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末梢循环功能障碍
尤其到了冬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冻疮。
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神经障碍
糖尿病并发症神经病变,它也可使患者四肢麻木、四肢冰凉、疼痛。此病一般先出现手脚有麻木感、针刺感、双脚如踏棉垫感,严重就会产生四肢麻木、疼痛,尤其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这是由于糖尿病造成山梨醇增多造成的。
双手麻木的诊断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四肢麻木,主要为下肢麻木,发凉感,四肢疼痛。病变从下肢趾端开始,以后逐渐向足部和小腿部发展。疼痛在足部抬高时加重,下垂时减轻。重者可因局部加温、药物刺激等发生坏疽或溃疡。
2、中风后遗症
四肢麻木,伴有口眼歪斜。患侧肢体活动障碍,还可有头晕,头痛,言语不利等症状。
3、骨质增生
四肢麻木,疼痛,多发生于40岁以上,病侧节段性感觉障碍,酸软无力。
4、糖尿病
四肢酸痛,麻木,腰痛。疲乏无力,善饥多食,多尿,烦渴,多饮等症状。有糖尿病病史。
双手麻木的预防方法
1、用指尖按住头顶部,上下移位。(轻按)
2、用指尖轻轻由太阳穴按摩到下颚处。
3、食指与拇指捏住上眼皮,向外拉,反复多次。
4、沿着面颊骨按摩眼睛四方。
由鼻孔旁向外按摩至下颚,再回到原点。
沿着下颚向下按摩。
下颚左右转动各5 次。
手掌按住鼻尖做圆周运动,每个方向5次。
捏住耳骨向上、向下、向外拉各3次,然后向前、向后各转动3次。
伏兔的意思是什么 伏兔治疗用法
特效按摩:按揉伏兔穴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个点按压时间3分钟,可缓解腰膝疼痛、下肢酸软麻木、腹胀、足麻不仁等症。
按摩手法:用手掌小鱼际敲击伏兔穴2—3分钟,长期敲击,可以改善妇科诸疾,疝气等。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灸治伏兔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腹痛、脚气。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刮拭伏兔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腰疼膝冷,下肢麻痹。
按摩这些穴位缓解肩颈酸痛
风府穴
双手微微分开,沿着后颈部脊柱左右,轻按穴位。“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中医认为,督脉之气在风府穴吸湿化风,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有散热、吸湿的功能。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后脑勺,后背正中往上,头发边缘。如果后脑勺疼痛、麻木,按摩这里可以有效缓解。
风池穴
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中医认为,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经常偏头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这个穴位。平时如果偏头痛,就按摩疼痛方向对应的那个风池穴,见效会很快。
孩子特别容易脚麻怎么按摩缓解
缓解脚麻的其他穴位
脚麻的时候还可以按压脚底的涌泉穴。
取穴涌泉穴位于脚底的中央稍靠趾尖一侧,脚趾从左右两侧向内侧弯曲的时候出现的凹陷处。手法右手握拳,用拳头的中指关节敲打涌泉穴50〜10吓。
配合按摩
摩腿法:像包围腿部一样,将一只手放在腿上侧,另一只手握住腿下侧,双手交替移动,用两手的拇指同时按压小腿肚的内侧。
小腿内侧有肝经、脾经和g经三条经络分布,按压它们对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作用明显。
手脚末端都麻木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需要及时检査血糖。脚麻还伴有肌肉萎缩、四肢无力,有可能是神经炎引起的。颈椎病和腰椎病也可以引起下肢麻木,确诊还需去医院做进一步必要的检査,如X线摄片、CT或磁共振检査。
老年人手脚麻木 中医告诉你该如何调理
老年人手脚麻木的常见诱因
风邪入络:素有手足或半侧颜面麻木不仁,可突然发生口眼歪邪,语言不利,甚则流涎,或伴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气虚麻木:手足渐至麻木,倦怠少食,少气懒言,语声低微,便溏尿清,舌质淡,脉弱。
血虚麻木:肢体掣强麻木,伸缩不利,肩背或腰腿麻木,面部、口唇和指甲淡白,眩晕眼花,舌淡,脉细。
气滞麻木:肢体酸麻沉重,活动或按摩后则舒,或伴有胸胁满闷,善太息等气滞之症,舌苔薄白,脉弦,多见于女性病人。
瘀血阻络:麻木不仁,痛觉消失,口唇青紫,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湿痰阻络:麻木不仁,或痛觉消失,四肢困重,首如裹,恶心呕吐,舌胖苔白腻,脉滑缓,多见于肥胖者。
治疗老年人手脚麻木的常见方法
1、云南白药泡酒足浴
用云南白药粉40克。浸入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内,放置一昼夜后即可。用时将患肢浸入药酒内,并反复揉搓,以肌肤发热为度。每日2次,每次 30分钟,在1日内阳气很盛之午时与阴气很盛之子时进行治疗,15日为1疗程。500毫升药酒可用一疗程。治疗期间禁食油腻、冷酸之品,禁涉冷水,勿过劳。
2、老丝瓜筋汤
取老丝瓜筋50克,煎汤1碗1次服下,每日2次,连服1星期,有特效。
3、路路通中药足浴
取海桐皮、桂枝、姜黄、羌活、独活、松节、路路通、刘寄奴、透骨草、红花、当归各15克加水和白酒后煎煮并滤取煎汁。每次乘热泡洗麻木的手或脚,每日泡洗2次。
4、桑叶足浴
用霜桑叶适量,晒干后用砂锅加水适量煮沸,捞出桑叶,趁热泡手脚15分钟。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见效。
5、花椒露汁
取鲜花椒300克(干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内,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箩盖上,在太阳将出时取下,冷服。盖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
6、蜂蜜蒸木耳
取黑木耳50克,蜂蜜50克,红糖25克。将木耳洗净放碗内,蜂蜜,红糖拌于其中,放锅内蒸熟食用。分3日服完。
按摩以下五大穴位改善老年人手脚麻木
1、手部穴位:
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部位,也就是大拇指与食指相连处,往下约1寸的位置。透过按压此穴位,除了能够舒缓焦虑、紧张的情绪外,还有改善手臂前肢酸痛、麻木的效用。
按压合谷穴,除了能够舒缓焦虑、紧张的情绪外,还有改善前肢酸痛、麻木的效用。
2、曲池穴:
肘关节弯曲成直角,在肘横纹的外侧头凹陷处。此穴位对于缓解上臂麻木、血液循环不佳等症状相当有效。
曲池穴位置约在肘关节弯曲成直角,在肘横纹的外侧头凹陷处。
3、足部穴位: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部,约大拇趾与第二趾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按压此经常按压此穴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气血不通、麻木等症状。
经常按压太冲穴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气血不通、麻木等症状。
4、足三里:
约在膝盖下方凹陷处,往下3寸左右的位置上,约4指并拢的宽度。配合太冲穴、三阴交穴一同按压,有舒缓脚痛、脚肿的效果。
5、三阴交穴:
此穴位在脚踝内侧,沿着小腿后缘往上3寸,约4指并拢宽的位置上。按压此穴位除了有改善生质系统问题的作用外,对于下肢神经痛及麻痹等症状的舒缓也有一定的帮助。
按压三阴交穴除了有改善生质系统问题的作用外,对于下肢神经痛及麻痹等症状的舒缓也有一定的作用。
老年人手脚麻木,可以试试看上面的方法,如果情况严重,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