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复发概率
血小板减少复发概率
在日常生活中,降低血小板减少复发率,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休息与活动
病情轻或缓解期患者可酌情进行适当的活动,但要注意休息,不可过劳,活动需要体力过大时,护理者应给予帮助。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暂停活动。
2、饮食与营养
康复期患者的饮食应按医嘱执行,如果不能保证必要的进食量,应及时告知医生和营养师,以便及时调整。
3、环境与消毒
患者居住环境应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严格按要求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少接触探望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2次,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学监测,床上用品定期消毒。大剂量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患者,应做好保护性隔离。
4、心理与护理
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支持,关心爱护患者,排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警惕其情绪的异常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应该怎么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出血为主,可按血证进行辨证治疗。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治疗应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等法,以标本兼治。辨证要点:
首先辩虚实,本症应首先分虚实和火热的有无。
1、 热盛迫血
2、 阴虚火旺
3、 气不摄血
4、 瘀血阻络
【预后与转归】
西医治疗首先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未获完全缓解,可考虑切脾,如切脾失败,尚可用皮质激素:如仍无效,可用免疫制剂。对于出血严重可酌情静脉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悬液或血浆置换。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临床统计约有80%的病例没有经过治疗,在半年内可自愈,一般病程为4-6周。患者痊愈后很少复发。本病的病死率约为1%,多是因颅内出血而亡。但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未见有自然缓解者。
乌鸡白凤丸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苦。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
文章中介绍了一些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主要是西医治疗的方法,服用药物治疗,但是除了这个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中药调理的方法。虽然中医的疗程比较长,但是药物的副作用是比较小的,对身体的危害要小一点。
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法
1、中医中药治疗: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经验也是很丰富的,因此也建议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整体调理、安全无副作用,效果还是很好的。
2、(1)脾切除:脾切除术主要是用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频繁反复发作或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无手术禁忌证的病人,目前公认脾切除是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最有效的方法,研究发现,持续完全反应达66.7%,稳定的部分反应率14.3%。脾切除有效病例血小板上升迅速,经数天、10天后血小板才上升者不常见。
(2)副脾切除:由于在切除后复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中有10%由副脾引起,故主张在脾切除时应尽可能发现副脾并切除。在脾切除时约15%~20%的病人可能发现副脾,有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有多个小的副脾。
3、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是激素,服用后血小板一般可升高,但激素的副作用非常很大,在升高血小板的同时又会增添许多新的疾病,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而且激素减量后,血小板又会降低,停药后仍会反复发作。
4、输新鲜血或血小板,仅可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可很快破坏,寿命短暂(几分钟至几小时)。故输血或血小板不能有效提高血小板数。但有人认为输入血小板后可迅速降低毛细血管脆性,而减轻出血倾向,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佳方案是什么呢。
5、一般疗法
急性病例主要于发病1~2周内出血较重,因此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尤其是头部外伤,重度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卧床休息。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阿司匹林可致出血,亦须避免。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口腔黏膜损伤。为减少出血倾向,常给大量维生素C及P。局部出血者压迫止血。一般病例不需给以特殊治疗。若出血严重或疑有颅内出血者,应积极采取各种止血措施。
对于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及治疗,大家看了以上的简单介绍,以及有了一定的了解,远离血小板给大家带来的身体危害,及时接受专业治疗这种疾病是不可耽误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常见于儿童。起病急骤,少数病例表现为暴发性起病。可有轻度发热、畏寒,突发广泛性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多见,分布均匀。黏膜出血多见于鼻腔、牙龈,口腔可有血疱。
慢性型常见于年轻女性,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可持续数天到数月。皮肤紫癜、瘀斑、瘀点以下肢远端或止血带以下部位多见。可有鼻腔、牙龈,口腔黏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有时是惟一症状。
不同类型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表现
医学上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症状的不同将血小板减少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治疗时要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分型治疗。这样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就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1、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 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 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了解了这些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就要为了让我们及早发现病情,不耽误治疗的时间。专家建议,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最好还是到正规的医院,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专家表示,希望上面的关于血小板减少的症状知识的详细介绍可以很好的帮助到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早日康复、健康愉快!
治疗血液病的药物
治疗血液病的药物之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45mg/(kgod),静脉输注,共4日。大量输液和合并使用美斯钠(巯乙磺酸钠,Mesna),可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用药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较低,需注意输注血小板及预防感染。
治疗血液病的药物之环孢素A(CSA):通过调整再障失衡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抑制T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并抑制其生成IL-2和γ干扰素,从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生长。一般剂量为3~10mg/(kgod),分2~3次口服,或调整剂量使血浓度在200~400μg/L。至少用药2个月,小剂量长期维持对减少复发有利。常见副作用有多毛,齿龈增生,乏力、震颤,高血压及肝肾功能损害。及时减量或停用可减轻和消除上述反应。
治疗血液病的药物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目前是一些不适合作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急性再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兔ALG(或ATG)5~10mg/(kgod),猪ALG(或ATG)15~20mg/(kgod),马ALG(或ATG)5~40mg/(kgod),加氢化可的松100~200mg,掺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疗程4~10天。无明显疗效或复发病人可使用第二疗程,但须更换另外动物的制剂。ALG/ATG治疗的副作用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加重,过敏反应和血清病。血小板减少应及时输注血小板悬液。部分患者可能在数年后发生晚期并发症,如PNH、MDS、AML等。
血小板减少症带来那些危害
出血性疾病:
(1)例如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缩合,发生疾病,第一个特点是血小板减少症,皮肤粘膜可见出血,严重的内出血,同时对贫血和感染的表现,这是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
(2)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几个小时后出现皮肤瘀点或瘀斑,流鼻血,牙龈出血,出现严重的呼吸道,消化道出血,同时伴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等。
(3)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见皮肤粘膜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的女性患者的特点,偶尔肾损害,血尿等症状,血压高,这也是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急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症状:急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儿童,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占90%,男性和女性之间发生类似的情况。
短暂的发作,可有发热,寒战,对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本病病程是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4 ~平均6周的课程。
慢性血小板减少症: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出血时间到几个月的最后几天。出血与血小板计数的关联度,血小板>50×09/L,并经常进行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出血,血小板低于10×109 / L往往有严重出血,除了出血症状的好状态的患者的身体。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可引起粘膜出血,手术后出血;消化道大出血,与中枢神经内出血。等等。血小板出血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躁郁症复发概率高吗
长期服药(可根据情况及时与医生调整分量与组合),及时复查,多参加心理治疗,都可以减少复发概率,甚至不再复发。
根据患者的调查发现,在通过长期治疗后达到康复目标后进行停药的人群中,一般来说一年内复发的概率大概30%-40%左右,随着时间年限的增加,复发概率会随之降低,但不会降低至0,难以完全避免。
治血小板减少的费用一般是多少
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费用,真的没有必要担心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现在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发达了,很多疾病都能治愈了,连癌症也不是那么可怕了,更何况是血小板减少呢?另外,政府也加大了对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费用的补助,国家给报销一定的金额,所以呢,得了血小板减少,一定要及早去治疗,以免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血小板减少严重了之后再去治疗费用会高一些。
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费用通常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看选择的治疗方法,病情的轻度与严重,医院的正规权威性都有关系的。
西医的治疗多是激素、输入血小板、脾切除等,费用偏高,而且激素用的多反作用更大,只是暂缓并没有根治,容易复发。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费用就低很多了,普通家庭都能承受住的。
选择专业,选择正规,选择权威。正规的大医院,收费都是经过国家卫生局的监督与批准的,通常不会有乱收费的现象。
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专家是一种会带来严重伤害的内科疾病,特别是如果血小板减少患者突然受伤的话很可能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导致昏迷,一点小伤就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死亡,需要积极治疗。那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一般,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
1、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这种血小板减少的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2、急性型,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担心血小板减少复发需注意哪些
1.休息与活动
病情轻或缓解期患者可酌情进行适当的活动,但要注意休息,不可过劳,活动需要体力过大时,护理者应给予帮助。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暂停活动。
2.饮食与营养
康复期患者的饮食应按医嘱执行,如果不能保证必要的进食量,应及时告知医生和营养师,以便及时调整。
3.环境与消毒
患者居住环境应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严格按要求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少接触探望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2次,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学监测,床上用品定期消毒。大剂量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患者,应做好保护性隔离。
4.心理与护理
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支持,关心爱护患者,排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警惕其情绪的异常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
5.观察与记录
护理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备好急救设施及药品,当患者不适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6.安全与防护
患者出入的地面应防滑,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严重贫血患者改变体位时要缓慢,防止突然发生晕厥。儿童、老年、危重患者应在床边加床挡,躁动不安者可遵医嘱加约束带。
7.教育与复查
康复期患者及家属都应积极接受健康教育,了解有关疾病知识、治疗、护理方法和预防保健常识等。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血小板减少再次复发。
血小板与血小板减少
人体血液里有一种称为“血小板”的成分,形如圆盘状小体。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血小板是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的,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
当人体受到外伤而碰破血管时就要出血,血小板随着血液流出。这时由于破损了的创面组织上的胶原纤维暴露出来,与血小板接触,在1至2秒钟内即可粘附在伤口表面上,随即发生凝集、形成一种白色血栓。这种血栓能初步堵塞血管上的伤口,使出血暂时停止。同时血小板又释放出凝血因子,形成血块而堵住伤口,由此可见,血小板具有帮助止血的功能。
当血小板减少时,特别是少于每立方毫米5万以下时皮肤和粘膜就容易自动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皮肤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多见于四肢,以下肢最常见,称为“紫癜”。医学上把这种病叫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可以因为缺乏某些生成血小板的成分而使血小板产生不足;也可因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化学损伤、放射线或某些药物(如抗菌素、磺胺类)破坏了大量的血小板;使用一些化学物质如苯和某些染发剂,也可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各种血细胞均有减少。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首选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控制出血。作用于血小板的药物如利血生、肌苷、氨肽素、三磷酸腺苷、辅酶A、核苷酸等,可促进血小板生成。用于皮肤粘膜出血的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等,可达到止血目的。也可行脾切除术,还可向体内输入血小板,具体治疗方法要由医生根据情况决定。当前使用中药如小蓟、茅根、生地等治疗此病,对于缓解出血,提高血小板数量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最重要的。如,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抗菌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和某些止痛药如消炎痛、保泰松、阿斯匹林等。防止某些化学毒品或有害因子的影响,防止或减少电解辐射,预防各种感染,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这些都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预防血小板减少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