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蒿的产地生境
龙蒿的产地生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及新疆;
东北、华北及新疆分布在海拔500-2 500米地区,甘肃、青海分布在海拔2 000-3800米地区,多生于干山坡、草原、半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林缘、田边、路旁、干河谷、河岸阶地、亚高山草甸等地区,也见于盐碱滩附近,常成丛生长,局部地区成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种。
为北温带及亚热带半荒漠与草原地区的广布种;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锡金,苏联及欧洲东部、中部及西部和北美洲各国都有。
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
荠菜的主要品种
产上主要两个品种: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
板叶荠菜
板叶荠菜:又叫大叶荠菜,粗叶头。叶肥大而厚,叶缘羽状缺刻浅,浅绿色,抗旱耐热,易抽薹,不宜春播,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风味鲜美。
散叶荠菜
散叶荠菜:又叫细叶荠菜、碎叶头、百脚荠菜。叶片小而薄,叶缘羽状缺刻深,绿色,抗寒力中等,耐热力强,抽薹晚,适于春秋两季栽培、品质优良,香气较浓,味极鲜美,但产量低,栽培少。
产地生境
荠菜生长在山坡、田边及路旁,野生,偶有栽培。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全世界温带地区广泛分布。
生长环境
荠 荠菜属耐寒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摄氏度,生长适温为12-20摄氏度。气温低于10摄氏度,高于22摄氏度时,生长缓慢,湿度高,品质差。
荠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肥沃疏松的土壤能使其生长旺盛,叶片肥嫩,品质好。对土壤ph值要求为中性或微酸性。
橙子产地生产环境和品种
橙子
又称黄果,是世界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于我国南部,15世纪初期传入欧洲,15世纪末传入美洲。橙子的颜色鲜艳,味道酸甜可口,外观整齐漂亮,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也是走亲访友、探望病人的礼品水果之一。橙子还被称为“疗疾佳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β-胡萝卜素、柠檬酸、橙皮甙以及醛、醇、烯类等物质。尤其是它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能增强人体抵抗力,亦能将脂溶性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是名实相符的保安康抗氧化剂。橙皮则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作为健胃剂、芳香调味剂。橙皮还含一定的橙皮油,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效。
粗略来分,橙子可分为甜橙和酸橙两大类,酸橙又称缸橙,味酸带苦,不宜食用,多用于制取果汁,很少鲜食。鲜食以甜橙为主。甜橙果实为球形,上下稍扁平,表面滑泽,来成熟前色青,成熟后变成黄色果肉酸甜适度,汁多,富有香气。
产地
橙子原产于我国南部,南方各省均有分布,以四川、广东、台湾等省栽培较为集中。15世纪初期从中国传入欧洲,15世纪末传入美洲。
生长环境
橙子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湿度)、土壤以及风、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这些条件影响最大的数温度。即使差异℃的气温有时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最适宜橙子生长的温度为~37℃。秋季花芽分化时,要求昼夜温度分别为20℃左右和10℃左右,过低的温度会使橙子受冻。另外,橙子是耐阴性较强的树种,但要优质丰产仍需好的日照。一般年日照时数1200~2200小时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
品种
根据果实的形状和特点,可将橙子分为以下4个品种类群:
1.普通甜橙。果一般为圆形,橙色,果顶无脐,或间有圈印,是甜橙中数量最多的种类。
2.糖橙。又称无酸甜橙,果形与普通甜橙相似。因含酸量极低,果汁含量达到适当程度时即可采收、上市,是极早熟的甜橙品种。在地中海沿岸和巴西等地有少量生产,供应地方市场。
3.血橙。果肉及果汁全呈紫红色或暗红色。果肉细嫩多汁,具特殊香味,地中海地区是其起源地和主产地。
4.脐橙。特征为果顶有脐,即有一个发育不全的小果实包埋于果实顶部。无核,肉脆嫩,味浓甜略酸。
另外还有红汁橙(改良橙)、锦橙(鹅蛋柑)、叶橙、冰糖橙和夏橙等品种。
龙蒿的副作用有哪些
龙蒿生活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吃法也有很多种,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情况都有一些不同,如果饮食不当身体也是会有不舒服的,那么哪些人不适合吃龙蒿呢,下面一起看一下。
副作用
龙蒿属于中药类食物都有一定副作用,要适量吃,是药三分毒。
禁忌人群
身体过瘦者少食。
健康的饮食能让我们变得健康,我们一定要调整好饮食,上面是对那些不适合吃龙蒿的介绍,希望大家都能调整好自己的饮食,这样身体才能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发菜的产地生境
大量产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陕西等省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年降雨量在80~250毫米之间的、母质为第三纪红土地区生长较多。
俄罗斯、蒙古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美国、墨西哥、摩洛哥、索马里和阿尔及利亚等国也有。
发菜是一种能固氮的光合原核生物。它的丝状体中主要有两种细胞:一种是营养细胞,呈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释放、合成有机物质;另一种是异形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较厚,颜色较淡,主要进行固氮作用——把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合成氨基酸。由于发菜能用无机碳和无机氮合成有机碳和有机氮,对改良荒漠土壤,繁衍其他生物有重要意义。发菜被誉为“开发荒漠的先锋”。
发菜是高原特有的野生陆地藻类生物,因形似人的头发而得名,纤细如发丝,俗称头发菜。青海的湟水、黄河东部流域的脑山山坡、沟壑地段和牧区草原分布较多,每年夏末秋初为发菜的盛产期,3-4月份也有生产。每当夜降春雨,晨沐朝阳之时,潮腾腾的山坡上,一团团黑如青丝,状若乱麻的东西或缠绕在草根里,或紧贴在地面上,闪着乌油油的亮光。一般在早晨和雨后,用铁丝耙或竹耙扒菜。采集后轻轻拍打,抖土块,拣其杂质,晾干后梳理成绺,即为成品。可以说,阴雨天气是发菜生长的最佳气候,湿润是发菜丰产的条件。
菠萝产地品种和生产环境
菠萝
原名凤梨,此名源见台湾府志:“凤梨,叶薄而阔,而缘有刺,果生于叶丛中,果皮似波罗蜜而色黄,味甘而微酸,先端具绿叶一簇,形似凤尾,故名。”《清植物名实图考》收载:“名波罗露兜子,乃凤梨、波罗蜜、露兜果表面均有突起物,故混名。”
菠萝原产南美洲,至今巴西尚有野生种,以此为基地移传西印度群岛、中南美洲,而至世界各地。约16世纪传入印度、马来、非洲及东方各地。我国最早约1605年间,由葡萄牙人传入澳门,复从澳门传于广东、海南岛,再由海南岛传入福建至台湾。台湾栽培凤梨始于康熙末年(约西元1694年),距今约300余年了。
菠萝不但果形美观,汁多味甜,营养也极为丰富。菠萝果肉中除含有还原糖、蔗糖、蛋白质、粗纤维和有机酸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等维生素。菠萝果汁、果皮及茎所含有的蛋白酶,能帮助蛋白质的消化,增进食欲;医疗上有治疗多种炎症、消化不良、利尿、通经、驱寄生虫等效果,对神经和肠胃有一定的医疗作用
另外,菠萝不只是丰富的水果来源植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除大量供作水果食用外,还可加工制造凤梨罐头及饮料、果酱等销售国内外。
菠萝产地
菠萝原产南美洲,至今巴西尚有野生种,以此为基地移传西印度群岛、中南美洲,而至世界各地。约16世纪传入印度、马来、非洲及东方各地。目前,菠萝已广泛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成为世界重要的果树之一。在我国主要栽培地区有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福建、云南等省(区)。
菠萝生长环境
菠萝属于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草本果树植物,生长迅速,生产周期短,年平均气温23℃以上的地区终年可以生长。菠萝较耐阴,但充足的阳光生长良好、糖含量高、品质佳。过强的光照加高温,叶片变成红黄色,果实也易灼伤。菠萝对土壤适应性广,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值5~的砂质壤土或山地红壤较好。
菠萝品种
目前,我国栽培的菠萝品种主要有皇后类、卡因类、西班牙类。
皇后类主要特点是植株中等大,叶缘有刺,花浅紫红色,果皮黄色,果眼深,小果突起,果肉黄色至深黄色,风味较甜,纤维少,果实加工制罐和鲜食均好。栽培品种有皇后、金皇后、“菲律宾”(巴厘)、纳塔尔、神湾、鲁比等。
卡因类主要特点是植株高大、直立,叶缘无刺或近尖端有少许刺,果形大,长圆筒形,果皮橙黄至古铜色;果眼扁平而浅;果肉淡黄至黄色;风味甜,中等酸,纤维柔软而韧,多汁;果实制罐加工性状好。栽培品种有无刺卡因(“夏威夷”、“沙捞越”)、台凤、希路等。
西班牙类为有刺和无刺两种,植株中等大;稍开张,叶片长且宽,叶色淡绿带红;花瓣艳红色。主要品种有西班牙土种、新加坡罐用种、卡比宗那等。
杏的产地和生产环境
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斐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癌之国”。而据科学分析,经常吃杏可能是斐济人无癌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杏一直以果实早熟、色泽鲜艳、果肉多汁、风味甜美、酸甜适口等特色,在春夏之交的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深受人们的喜爱。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还有良好的医疗作用,在中草药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风寒肺病,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杏性温,一次不可食用过多,否则会上火。另外还需要注意:苦杏仁含有苦杏仁苷,可分解出毒性很强的氢氰酸。因此,如食用杏仁,须先在水中浸泡,并加热煮沸,使氢氰酸溶入水中或蒸发掉,而后才能食用。
产地
杏原产中国,遍植于中亚、东南亚及南欧和北非的部分地区。杏的产量以西班牙为最多,其次是伊朗、叙利亚、美国、法国、意大利。
杏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除南部沿海及台湾省外,大多数省区皆有,其中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江苏、安徽等地较多,其集中栽培区为东北南部、华北、西北等黄河流域各省。
生长环境
杏对土壤、地势的适应能力强,多种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长,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杏树耐寒力较强,可耐-30℃或更低的温度,杏也耐高温,如新疆喀什等地,夏季最高气温℃仍能正常生长结果且品质佳。但杏树不耐水涝,地面积水3天就会烂根树死。
品种
杏的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肉用型(食用果肉),也是主要类型;仁用型,果肉较少而口味较差,但仁大而适合食用(或药用);兼用型(榛杏)。其中,肉用型的品种主要有金太阳、凯特杏、红丰杏、新世纪杏、大棚王等,榛杏的著名品种有红金榛、沂水丰甜榛杏等。
槟榔产地生子环境和品种
槟榔产地
槟榔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我国引种栽培已有1500年的历史,海南、台湾两省栽培较多,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
槟榔生长环境
槟榔喜欢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无低温地区的潮湿疏松肥沃的土壤最适合种植槟榔。
槟榔品种
1. 榔玉:将成熟果实晒1~2天,然后放在烤灶内用干柴火慢慢地烤干,约7~10天取出待冷,砸果取榔玉再晒1~2天即可。一般100千克鲜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千克。
2. 榔干:采下青果去枝,然后置果实于锅内加水煮沸约30分钟,捞出晾 干,再将果实放置于烤灶内用湿柴文火烘烤。约烤2~3天翻炒1次,连翻两次便可。约8~10天用木棒从上面直插底层,如一插便入,说明底层已干,此时取出即成榔玉。一般100千克鲜果可烤得20~25千克。
3. 大腹皮:将成熟果实纵剖成半,剥下果皮,晒干,打松干燥即得。
4. 槟榔花:取尚未开放的雄花干燥而成。以土黄色或淡绿色为佳品。
龙蒿的变种
宽裂龙蒿(变种)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植株高大。叶宽大,椭圆状披针形,宽3-6毫米,叶先端不分裂或间有3深裂或3浅裂。头状花序直径3-4毫米,无梗或具极短梗。
产新疆;生于海拔800-2 500米的干河谷、河岸阶地、草原、路旁及田边等地。苏联(中亚地区)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新疆。
新疆民间入药用于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症。
杭爱龙蒿(变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叶不分裂或侧边偶有1(-2)枚细小、狭线形的侧裂片。头状花序直径3-4毫米,近无梗,在茎上组成狭窄、总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
产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北部。蒙古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蒙古西部杭爱山区。
青海龙蒿(变种)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头状花序近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2-3毫米,下垂,具明显梗,梗长2-5毫米,在茎上组成疏松、略狭窄的圆锥花序。
产青海东部与北部;分布在海拔2 500-3 500米地区的荒地、路旁。标式标本采自青海门源。
帕米尔蒿(变种)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植株略小。茎、枝、叶初时被密绒毛,后渐稀疏。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或为狭窄而紧密的圆锥花序。
产青海、新疆(西部)及西藏(西部);生于海拔3000-3 400米地区的草甸草原或砾质坡地上。巴基斯坦(西部)、阿富汗及苏联(塔吉克共和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帕米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