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日常饮食养生细嚼慢咽最好
老人日常饮食养生细嚼慢咽最好
第一点、饮食上要少盐
老年人本身就普遍存在三高的现象,如果在饮食上还偏爱重口味的话,那么对于血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食盐摄入过多,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的注意诱因,因此在老人的饮食中,得学会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第二点、就餐是得细嚼慢咽
人老了,牙口也慢慢变得不好使了。如果老人在吃饭的时候,吃的过快,就容易出现咀嚼不烂的情况。一旦食物咀嚼不烂,那么就会给肠胃加重负担,还会影响它的消化和吸收。
所以老人在吃饭的过程中,要尽量吃的慢一些,咀嚼得细一些,这样对于消化会更好一点,还能防止老人出现积食的现象。不要贪图快就吃的随意,这样对于健康很不好。
第三点、一日三餐不宜过饱
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也就是说,吃的过饱对我们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同样,在老人的一日三餐上,也不能吃的过饱,每餐最好把握在七八分饱就好。这样才能保证消化系统和肠胃正常的工作。
第四点、食物不能太过精细,适当多吃粗粮
有些子女认为,老人的饮食应当精细,这样才有助消化。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对于老人来说,长期食用精面,就会出现纤维素摄入不足的现象,这样是非常容易出现便秘症状的。老人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五谷杂粮,像燕麦、高粱、玉米等等。这些食物除了帮助老人顺畅排便之外,还可以起到预防结肠癌的作用。
老人养生,无非就是饮食和日常习惯与运动,因为人是需要靠食物来维持身体机能的,所以饮食在养生中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的器官都在走下坡路,所以这个时候更加需要注重饮食,只要平常吃的健康,吃的卫生,再搭配有规律的作息和运动,健健长寿少生病都不是问题。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需注意什么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一是要“少”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的第一个要点就是不能过饱,俗话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意思就是说呢,每餐不要吃的太饱,要给肚子留个两分的空间。研究发现,如果人类时常保持两分饥饿,其寿命将增长20%~30%。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二是要“暖”
中医讲,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恶寒,所以要避免冰的凉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于烫食,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是食管癌的诱因之一。暖的另一个意思是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充分吸收营养、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等。此乃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的第二个要点。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三是要“早”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的第三个要点就是吃饭要及时。一般来说,上午7点~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候,所以早饭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中医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饭也尽量早吃,这样才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四是要“淡”
老年人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淡,就是要少油少盐少加工,因为中国人现在食盐和食油量超标,由此引发的高血脂、高血压等病正在增多。所以,老年人要吃的淡一点。一般人平均每天动物食品摄食量达到150克时,就应控制食油量在20克左右为宜。老年人活动减少,消耗的脂肪也少,更宜少吃,特别是动物性脂肪。
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五是要“软”
老年人的牙齿常常会松动或者脱落,肠胃的消化能力也大不如从前,所以应该吃软的不应该吃过硬的食物,想比较硬的果实类食物等,当然像煎炸的油腻类不好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
剖腹产后如何快速排气 注意饮食
剖腹产后6小时后,产妇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排气食物,如萝卜汤,来帮助产妇排气。此外,不要多吃容易造成胀气的食物、难以消化的食物,饮食上要注意速度不要过快,需细嚼慢咽,最好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
老人养生讲究慢
老人在视觉、嗅觉和味觉普遍减退的情况下,注意饮食安全特别重要。进餐时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但有助于消化,而且还可避免把碎骨、鱼刺等小块异物卡在食管或呛入气管,招来严重后果。
老年人养生保健在日常生活中,需坚持以下四“慢”。
走路要慢
人每天都得走路,但老人走路宜慢不宜快。慢步缓行,可以防止跌跤而造成股骨、胫骨骨折或其他问题。慢速散步,一般每分钟约60-70步,时间30分钟左右。体质较差的老人,应使用合适的手杖,以求增加腿的支撑力,这有助于人体的平衡和步履的稳健。
改变体位要慢
不少老人因心脏功能的衰退和脑动脉退化,血管弹性降低,血容量和血含氧量减少,体位改变时往往发生头晕眼花等状况。因此,老人变换体位时,一定要注意动作不要太快,幅度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过长,避免发生眩晕、晕倒或引发其他问题。
进餐慢
老人在视觉、嗅觉和味觉普遍减退的情况下,注意饮食安全特别重要。进餐时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但有助于消化,而且还可避免把碎骨、鱼刺等小块异物卡在食管或呛入气管,招来严重后果。
排便要慢
老人容易便秘,如果排便时操之过急,直肠黏膜以及肛门边缘容易被撑破。特别是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排便时突然屏气用力,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溢血,最好使用座便器,让其自然解出。
吃饭太快影响健康
1、容易吃得太多,导致肥胖; 2、吃饭太快,消化液不能及时释放,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3、吃饭太快对于肠胃的正常工作有很大影响,时间长了会引起消化道疾病。 国际上专家已经提出,吃饭时特别是肥胖的人一定要细嚼慢咽,最好每口饭嚼20下在下咽。 因为,人在吃食物时,大脑对于咽下的食物有一定时间的反应时间,所以很多人刚吃晚饭不觉得饱,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可能觉得胀了。所以细嚼慢咽,给大脑充分的反应时间,快吃的量的7、8分饱就可以饱了。 快吃的缺点也就显而易见了:1、会因食物嚼得不够细碎而加重肠胃负担,时间就了易消化不良;2、容易吃多,不住与保持苗条身材;3、若与人共餐,显得“与众不同”,也已影响别人跟你一样吃的急,有些“破坏气氛”。
硬皮病的日常饮食调理
硬皮病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饮食应注意些什么呢?在治疗期间合理的饮食,也有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下面介绍硬皮病患者治疗期间的饮食宜忌。
1、硬皮病患者要多食高纤维素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2、硬皮病患者应以低脂、低盐、富含植物蛋白、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饮食。
3、因硬皮病累及食道,食道蠕动变慢,造成患者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应用止吐药效果欠佳,患者不愿进食。吞咽不畅的病人,宜给予半流食或糊状易消化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且要细嚼慢咽,以免发生呛咳造成窒息。
4、硬皮病患者宜少食多餐,吃饭时细嚼慢咽。
5、对于吞咽困难的硬皮病患者,必要时采用鼻饲。
硬皮病的日常饮食调理总结起来就是:高蛋白、高纤维化饮食,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有吞咽困难时,应经予流质饮食,且注意慢咽。
怎样才能远离胃胀气
一、经常喝醋可以远离胃胀气
不得不说,醋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不仅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也会起到一定的疗效,而经常喝醋就可以避免日常生活中胃胀气的频发情况,在正餐开始之前喝一小汤匙的醋和水混合,可以让人们在饮食的过程中的消化能力增强,除此之外,早晨起床如果可以喝杯柠檬水,还能够对自身的血液起到清洁的作用。
二、吃饭细嚼慢咽也会帮助远离胃胀气
一般来讲,大多数人出现胃胀气的情况都是由于胃部消化不良而造成的,而细嚼慢咽可以对胃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且,细嚼慢咽能够让胃部在消化和吸收的时候减轻不少的压力,所以,吃饭的时候要尽量不要大声说话和狼吞虎咽。
三、经常喝大麦粥和米汤能远离胃胀气
其实,食疗方法治疗胃胀气是十分可取的一种养生方法,而大麦粥和米汤能够对胃胀气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功效,除此之外,还能够帮助人体排气以及治疗胃灼热的病症,可见,经常喝大麦粥和米汤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人们避免胃胀气的频发所造成的影响。
四、学会合理搭配饮食远离胃胀气
一般来讲,大多数人出现消化不良胃胀气的情况发生,都是由于在食物搭配的过程中,食物的混合搭配会影响其消化功能而导致的,所以,对于饮食中不宜搭配的一些食物,为避免胃胀气的症状发生,一定要多加的了解。
吃红糖煮鸡蛋有用吗 细嚼慢咽
吃红糖煮鸡蛋的时候,需要细嚼慢咽,不能吃的太急、太快,否则会噎住,造成不良的后果。上文为大家介绍了红糖煮鸡蛋的功效,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在日常饮食中大家能适量食用红糖煮鸡蛋,达到更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怎样预防胃癌的发生 细嚼慢咽
食物经口腔充分咀嚼后,才好在胃里消化。大块食物不易消化,容易产生不适症状。
有不少人因为牙口不好,导致吃饭时咀嚼不充分,最终加重胃的消化负担,这该去看看口腔科医生。
还有个普遍观点就是“喝粥养胃”,虽然粥容易消化,但牙口好就没有必要专门喝粥养胃,反而有“反流症状”的人不宜喝粥。
硬皮病的日常饮食调理
1、硬皮病患者要多食高纤维素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2、硬皮病患者应以低脂、低盐、富含植物蛋白、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饮食。
3、因硬皮病累及食道,食道蠕动变慢,造成患者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应用止吐药效果欠佳,患者不愿进食。吞咽不畅的病人,宜给予半流食或糊状易消化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且要细嚼慢咽,以免发生呛咳造成窒息。
4、硬皮病患者宜少食多餐,吃饭时细嚼慢咽。
5、对于吞咽困难的硬皮病患者,必要时采用鼻饲。
硬皮病的日常饮食调理总结起来就是:高蛋白、高纤维化饮食,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有吞咽困难时,应经予流质饮食,且注意慢咽。
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如何来选择治疗
浅表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疾病,几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极高可能患有。同时,浅表性胃炎也具有极高的复发率。追根到底,还是要从生活的习惯说起。
1.增加营养
增加营养、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如牛奶、豆腐、胡萝卜和一些发酵的食品,食物要细嚼慢咽。
2.避免刺激
避免吃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缩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分粗糙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法,食物宜清淡软烂。
3.定时定量
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三次正餐食量较少可于餐间定时加餐。注意食物搭配,最好有干有稀,有蛋白质食品也有少量主食。
4.细嚼慢咽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要养成细嚼慢咽,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
少食多餐人长寿
能够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本报“养生有‘昭’”栏目推出“百岁老人话养生”系列报道,讲述几位百岁人瑞的养生妙方,给广大读者做参考。
在和平区营口道鹤寿养老院生活的陈来棣老人今年刚好100岁,一个世纪前的6月12日是她的生日。老人出生在广东,退休前在本市一所学校教书。记者去采访时,老人非常高兴,拉着记者的手微晃着身子笑了半天。护理老人的杨玉华女士说,老人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且作息规律、爱热闹、爱干净,喜欢参加院里的各种活动,尤喜有人来看望她。
老人体形偏瘦,极其硬朗,特别爱笑,虽然耳朵有点背,但视力挺好,这双看过百年世事的眼睛今天仍然可以用“灵动”来形容。杨女士告诉记者,老人最喜欢的就是参加院里的各种活动,每每有义工或学生来看她,老人都要高兴上半天。她尤其爱孩子,看到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是老人最快乐的事。老人也常和院里的工作人员说笑,总会乐得前仰后合,听到笑声的人无不被她的快乐所感染。
由于亲人不在身边,陈来棣老人在养老院已经住了十余年了,照顾她的杨女士对老人的好恶、习惯和生活起居了如指掌。她告诉记者,老人爱干净又要强,去年还半夜去浴室,关起门来坐在里面自己慢慢擦洗。今年活动不如去年那么方便了,但上厕所也从不让人搀扶,怕老人出危险,护理人员只得在后面跟着。熟悉老人的人都明白,她极爱整洁,还有一大特点是喜穿新衣,尤其是颜色亮丽的衣服,在院里,老人是有名的“要好儿”“爱漂亮”。
老人还有一大生活特点,就是作息饮食极其规律,每餐吃得不多,却吃得很仔细,细嚼慢咽,而且每餐之间都要求加餐。她喜欢吃鸡、鱼、虾,加餐通常选择小面包、黑芝麻糊和牛奶。
专家点评
从陈来棣老人的日常生活可以看出,老人乐观开朗与饮食有度是其长寿的两大法宝。我们已经知道,乐观情绪是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能帮助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长寿。那么,饮食有度也与长寿有关吗?天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瑞红指出,一般而言,老人长寿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基因等客观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老人自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老年人因器官日趋老化,消化及吸收能力都有所减退,因而饮食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对其健康非常有帮助。比如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少食可将胃肠道的负担减到最小,多餐可使人体的血糖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除此以外,少食多餐亦对心脏有好处,因为吃得过饱时,胃部胀满,同时血液聚于胃部,减少心脏血液供应,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而细嚼慢咽不仅促进消化,还因咀嚼次数增多,使大脑的血流量增加,从而活化大脑皮层,延缓衰老。可以说,饮食有度对健康的帮助极大。
长寿老人教你长寿秘诀
吃得好
营养均衡吃饭七分饱
一般一日三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分别是30%、35%~40%、35%~40%。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消耗少,所需的能量也少,吃饭七分饱即可,太饱也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老年人吃饭时别太着急,细嚼慢咽,最好少吃煎烤类的过硬食物。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少食多餐。
拉得爽
秋季老人便秘别小瞧
日常生活中,很多老人常常倍受便秘困扰,老年人占便秘人群近一半。相对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便秘对老年的危害也是最大的。
便秘不仅会引起痔疮、肛裂等问题,对老年人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排便时用力过猛,或者是疼痛刺激,常常会引起血压骤升或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对于便秘这个疾病来说,防患于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最关键的。最好每日早晨起床后在厕所蹲一会儿,有意识培养按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不可以忍便不排。通过饮食、体育锻炼、规律生活等方式,若便秘仍不能缓解,大便次数还很少,每次大便均需用力才能解出的人,则需及时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