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1.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 此类型诊断要求具备下列标准中的7项,其中标准1~5的关节症状或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1)早晨起床时有关节僵硬感。

(2)至少1个关节活动时有疼痛或压痛。

(3)至少1个关节有肿胀(不仅增生,软组织增厚或积液)。

(4)至少有另1个关节肿胀(2个关节受累症状的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5)两侧相同关节对称性肿胀(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可有症状,但不是绝对对称)。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X线改变,不仅有退行性改变,而且至少包括受累关节周围骨质的脱钙。

(8)凝集试验阳性,在两个不同实验室采用任何方法的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且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不得大于5%。

(9)滑液中有极少量的黏蛋白沉淀(液体混浊,含有碎屑;滑液炎性渗液含白细胞数超过2×109/L,没有结晶)。

(10)具有下列3种或3种以上滑膜特有的组织学改变:显著的绒毛肥厚;滑膜表面细胞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有形成淋巴样结节的倾向;表面和腔隙中纤维蛋白沉积及细胞坏死灶。

(11)结节的特异性组织学改变:有中心区细胞坏死的肉芽肿,外面包绕增殖的单核细胞“栅栏”,外周有纤维包绕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2.可明确诊断的类风湿关节炎 获此诊断的病例,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5项,其中标准l~5项的关节症状、体征必须持续至少6周。

3.拟诊类风湿关节炎 作出这一诊断需要具备上述标准中的3项,其中至少有标准l~5关节症状中的1项,体征至少有1项要持续6周以上。

4.怀疑有类风湿关节炎可能 应具备下列标准中的2项,而且关节症状持续时间至少3周。

(1)晨僵。

(2)触痛或活动时疼痛。

(3)关节肿胀史或所见。

(4)皮下结节。

(5)血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升高。

爬山膝关节疼痛怎么回事呢

(1)、类风湿关节炎:虽然全身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但主要以手足小关节肿痛为主,晨僵时间>1小时,70%的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现在我们还有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化验指标,如抗CCP抗体。

(2)、骨关节炎:也叫骨质增生,它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炎,60岁以上人群中50%患骨关节炎,70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关节炎。负重和易磨损的关节,如膝、髋、腰椎、颈椎和手最容易患骨关节炎。当膝关节上下搂时疼痛,静止后僵硬,甚至关节肿痛,要警惕是否患了骨关节炎,到医院拍个膝关节X线片,马上可以诊断。手骨关节炎要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远端指间关节易受累,晨僵时间<1小时,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

(3)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90%的患者携带HLA-B27+基因,20岁左右的男性为发病高峰,主要表现为炎性下腰痛和以下肢为主的关节炎。骶髂关节炎是诊断强直性关节炎的必要条件。

(4)牛皮癣性关节炎:患者先有牛皮癣,再患关节炎,诊断比较容易。有些患者先出现关节炎,但关节炎有一定的特点,如累计手指的远端指间关节、腊肠指(趾),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5)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越来越多。这种关节炎与饮食和饮酒有密切相关,它的特点是,最易累及足母趾关节、突然发作、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常同时伴发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

(6)链球菌感染后关节炎:准确地说是对链球菌感染的一种变态反应,人们常称它“风湿性关节炎”。年轻女性多见,在出现关节炎前2-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这种关节炎的特点,大关节易受累,关节炎为游走性,一般不出现关节畸形。

当在剧烈运动以后,膝关节的位置经常出现有疼痛感时,最好是能够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看是由于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然后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平时还应该要尽量避免出现有剧烈的活动,减少给膝关节带来的损伤。

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相对较高,但一旦在发病初期做到积极诊疗,可抑制病况乃至治愈。所以,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样常识,能让医生病人对本病有高度的警觉性,进而减少致残率,维护关节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如今仍采纳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

2、3个左右的关节肿胀(病程>6周);

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病程>6周);

4、对称性关节肿(病程>6周);皮下结节;

5、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风湿需要做哪些检查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查不出类风湿因子或其他抗体,仅有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升高。但以下检查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有临床意义:

1、血常规:约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病情活动期血小板升高。少数情况下有白细胞降低,如Felty综合征。

2、急性时相反应物: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活动期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升高,病情缓解时可恢复正常。

3、类风湿因子(RF):75%~85%的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并表现出与病情相关的关节外症状。

4、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5、滑液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一般呈炎性特点,白细胞总数可达(10~10000)×10/L,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6、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X线检查、B超。

以上是可以检查自己是否患上类风湿的检查,希望大家因此对类风湿的检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常作息,方可以更好地调养身体。

走出对风湿病认识的误区

误区之一:风湿病只包括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病是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类疾病;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退行性或代谢性骨关节病及感染性关节炎等十大类百余种疾病。

误区之二:老年人才会患风湿病。

新的认识:不单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会患风湿病,而严重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壮年中更常见。

误区之三:风湿病是因为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新的认识:风湿病可发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主要是与免疫相关。

误区之四:关节肿痛加上抗“0”增高即可诊断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

新的认识:风湿热目前是个少见病,不要轻率地滥下风湿热的诊断。抗“0”增高只是链球菌感染的证据之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常见抗“0”增高,不能仅凭此诊断风湿热,一定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它的风湿病才能诊断。因为风湿热要应用青霉素治疗和预防,而其它各种风湿病皆不用。

误区之五:关节痛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新的认识: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它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其它一些常见的风湿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阳性者,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者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70%,故也不能根据类风湿因子阴性就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

误区之六: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抗ENA抗体)和其它一些免疫试验阴性就可以排除风湿病。

新的认识:上述的化验只能检测部分风湿病,而且阳性率并非100%,有很多风湿病患者的化验结果可能阴性,因此,不能仅凭上述化验结果阴性而排除风湿病的诊断。

误区之七: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是治不好的。

新的认识:近年现代风湿病学科的飞速发展使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机给予积极的正确的综合治疗措施,就可使病情好转,稳定或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否则,如果消极对待,不规则治疗,就有可能发展成严重残疾,或导致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误区之八:常规应用激素治疗风湿病。

新的认识: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病种、病情而酌情考虑。如何应用激素治疗风湿病是一门艺术,在使用激素前一定要先熟悉激素的作用和毒副反应。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用激素并不能阻止关节炎病理过程继续发展,不能根治,长期使用或使用不当还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甚至比类风湿关节炎本身对人体的危害还大。

误区之九:风湿病用西药只能“治标”,中药才能“治本”。

新的认识:西医和中医治疗风湿病各有所长,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最重要的病变是骨关节侵蚀而致残,大量的临床研究已发现有些西药能达到控制病情进展,阻止发生骨关节侵蚀的“治本”作用;而中药雷公藤的远期疗效正在研究之中,尚未发现其它中药有阻止发生骨关节侵蚀的“治本”作用。

误区之十:抗风湿西药的不良反应大,中药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轻微。

新的认识:抗风湿西药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并严密监测不良反应指标,可保安全耐受。然而,抗风湿中药有些是毒性很大的药物,例如雷公藤可抑制生殖功能和出现急性粒细胞缺乏,如果麻痹大意不注意监测而盲目应用,可导致严重后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与典型的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误,不但会使患者多花钱还会耽误患者的病情,甚至是加重病情,而且对病人的治疗很不利。因此,该病诊断结果的正确与否对患者的健康尤为重要,必须要小心、仔细的诊断。

一、患者的关节内或者周围每天都有晨僵症状,而且至少是一小时,病程不少于6周。在进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时发现三个,甚至是三个关节以上出现软组织肿或者是积液,而且该症状不低于6周的时间。

二、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过程中发现了掌指、腕以及近端的指尖关节中,有一个关节区的肿胀(至少是一个)其病程时间不得少于6周。除此之外,还伴有对称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的结节。

三、给患者做手部X线光片检查的是时候,可发现有关节间隙变狭窄、骨质疏松的症状。类风湿的因子呈现阳性的症状。

这些症状全部符合者是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只含用多半以上的症状患者可以肯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只用少数的症状和以上所述的症状相似的患者,为可能性的关节炎或者是可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医生在给患者看病的时候,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细节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所以,医生必须要尽可能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症状,以便做出最准确的诊断。

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1、急性单关节炎:

急性单关节炎指非常迅速(几秒或几分钟)发作的,或急性发作的(几小时至一周内)单个关节疼痛、肿胀和(或)功能障碍,常见的疾病有以下数种。

(1)创伤性:如骨折、关节腔积血或游离体。对该类病人可以询问病史,关节腔穿刺或x线片检查做出诊断。

(2)感染性关节炎:病变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比小关节多见,常伴随发热、白细胞增高和C-反应蛋白增高。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淋球菌及革兰氏阴性菌等。关节穿刺液混浊,白细胞增高,及细菌学检查阳性可确立诊断。

(3)痛风性关节炎:通常以急性关节炎发病,75%的患者以拇指,跖趾关节为首发部位具有特征性。病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表现红、肿、热和剧痛拒按,常被误认为其他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呈自限性和复发性。滑液检出尿酸盐结晶有确诊价值。

(4)炎性关节炎:赖特综合征和其他反应性关节炎有时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并限于个别关节,如在膝关节可有大量炎性液体而无细菌。患者发病前的肠道或泌尿感染,伴发发热、结膜炎、尿道炎、龟头炎和溢脓性皮肤角化病等可做出诊断。

(5)骨关节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突发一侧膝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滑液呈正常或轻度炎症反应,x线片有骨赘、硬化和关节间隙狭窄可成立骨关节炎诊断。

2、慢性单关节炎:

呈缓慢发病,病程持续1个月或更长。和该类关节炎有关的原因很多,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种疾病。

(1)结核性关节炎:诊断该关节炎要连续关节x线片,结核菌素试验, 甚至滑膜活检证据。

(2)强直性脊柱炎:该病为中轴关节疾病。可是,几乎全部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和部分成人患者是以外周关节炎作为首发部位,表现为某个关节炎,如膝或踝。骶髂关节x线片或CT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3)银屑病关节炎:遇见难以用其他疾病解释的单关节炎,应注意询问患者的银屑病史,详细检查尚未被患者发现的银屑疹,如头皮、脐或肛周。有典型银屑病并发的关节炎可诊断银屑病关节炎。

(4)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该病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滑膜病变,有人认为属于肿瘤性质,为由很多绒毛和结节状突起粘着而成的肿块。关节穿刺常为深色血清血性滑液,可提示诊断。

(5)骨关节炎:该病可表现为缓慢发病,长期限于单个关节的疼痛和(或)肿胀,如在膝、髋关节。滑液正常或呈轻度炎性反应,X线片有增生表现,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不快均为其特点。

3、急性或慢性多关节

受累关节超过4个称为多关节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类风湿关节炎。

(1)、类风湿关节炎:该病为慢性、进行性、对称性、炎症性和破坏性外周关节疾病。四肢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尤其多发于近端指(趾)间、掌指(跖趾)、腕、肘、肩、膝和踝关节,及颞颌关节。早期关节肿胀、疼痛和发僵,晚期关节变形和残废,皮下结节和贫血等关节外表现常见。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异常增高,滑液呈炎性改变,以及x线片表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为诊断的依据。

(2)、银屑病关节炎:5%-42%的银屑病患者并发关节炎,其中15%为多关节型,和类风湿关节炎不易区别。但是,银屑病的多关节受累不及类风湿关节炎广泛,关节破坏程度不如类风湿严重,加之有银屑疹和类风湿因子阴性,都有助于和类风湿关节炎区别。

(3)、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该病患者反复发作,可由少关节或单关节受累,转变为多关节,甚至在四肢关节呈对称性分布。然而,这类患者常在病变关节处或其他部位,出现痛风结节,有的破溃流出白色石灰样物质。在滑液或痛风结节查出尿酸盐结晶为确诊依据。不能将血尿酸增高和痛风性关节炎等同看待。

(4)、成人still病:高热、皮疹和关节痛(炎)为该病的三大特点。许多患者伴发咽痛、肌痛、淋巴结大、肝脾大,以及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不难和其他关节炎区别。

(5)、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受累:该病许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出现多关节炎(病),尤其在手的小关节,如缺少皮疹如蝶斑,易误认为类风湿……然而,该病典型的关节炎表现为疼痛剧烈,间断发作,和较少引起畸形。另外,对患者进行全身观察和有关血清抗核抗体谱检查,不难将该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区别。

(6)骨关节炎:骨关节患者出现手、髋和膝等关节受累时,易误认为类风湿。然而,前者的手为骨性隆起,称为Heberden结节和Buchard结节,而类风湿是滑膜炎;骨关节炎的疼痛在使用过多时出现,休息后消失,而类风湿症状呈持续性;晨僵在骨关节炎不超过30分钟。在类风湿多超过1小时;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在骨关节炎为正常,而在类风湿多为异常;及X线片在骨关节炎为增生性改变,在类风湿则为破坏性改变。值得注意的是,骨关节炎患者可惟患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可引起继发性骨关节炎。因此,同时患以上二种疾病的患者并不少见。

(7)其他:硬皮病、多肌炎、皮肌炎、多动脉炎、白塞病、炎性肠病、结节病、及细菌或病毒感染等疾病患者均可伴发多关节炎(痛)。由于以上各个疾病都有其特有临床表现,关节只是全身表现的一部分,一般不会造成误诊。

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方法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希望上述内容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当出现上述某个症状时一定要引起注意,到医院检查确诊,以防延误病情,给你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如下,下述7项中,符合 4项可以确诊类风湿关节炎。①晨僵至少持续lh(彡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同时肿胀或有积液。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 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多6周)。③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至少有1个关节肿胀或有积液(多6周)。④有②项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的关节(多6周)。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⑥X线片显示有骨侵蚀或有明确的骨质疏松。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 : 32)。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上述分类标准中的症状和体征必须持续6周以上。②对称性、多发性关节损害,有其特指的关节界定: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 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③晨僵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特有。④不能单凭类风湿因子(RF)阳性来诊断和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⑤测定RF必须采用定量或半定量。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依据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诊断标准是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以下几点: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的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升高。

有上述7项中4项者即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具体是否能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请咨询医生意见。


治愈类风湿不再是梦想

每次坐门诊的时候,一旦有患者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都会很担忧地问一句:“这病能治好吗?”可见,该病的难治性在人们心中已经扎下了很深的根。

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都是进展性的。除了造成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畸形、骨质疏松以外,还会出现心脏、肺和血液系统损害。以前,因为其治疗困难,患者痛苦,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类风湿关节炎真的不能治愈吗?回答是否定的。纵观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的发展,不难看出,近20年来,该病的研究已经取得明显进展。诊疗理念已经由诊断疾病、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发展到早期诊断、抑制病情发展、完全治愈疾病。

实验室检查中,除传统的类风湿因子外,近年来又发现了多种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乃至病因研究均有意义的自身抗体,如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大的意义。

免疫及生物治疗的应用,给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插上了新的翅膀。免疫及生物治疗包括:针对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等的靶分子免疫治疗,如Enbrel,IL1受体拮抗剂等;以去除血浆中异常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细胞为主要目的的免疫净化疗法,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及去淋巴细胞治疗等;以免疫重建为主的干细胞移植。这些方法有针对性地干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变进展的主要环节,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应包括四个方面:

1.早期治疗,尽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或称病变修饰抗风湿药,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进展。

2.联合用药,联合应用几种慢作用抗风湿药可抑制免疫或炎症损伤的不同环节产生更好的治疗作用。

3.方案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对药物的反应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4.功能锻炼,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应强调关节的功能活动。

近年来,随着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正确使用以及新疗法的不断出现,已使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明显改善。若能早期诊断、正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完全治愈。

编辑/杨春霞

>>链接

常见慢作用抗风湿药

慢作用抗风湿药是1993年WHO将风湿病药物进行分类时提出的名字,它代表了过去所称的改变病情药、二线药、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包括氯喹、羟氯喹、金制剂、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氨甲喋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菌素A、雷公藤等。

此类药物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产生逐渐的抑制作用,并能延缓或阻止病情发展,约4~6个月治疗疗效稳定,患者血沉、血浆蛋白等往往能有效地恢复正常。这些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应用,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有哪些要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要点介绍:

1.多区域关节炎:3个或3个以上区域(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踝及跖趾关节等)出现关节炎,且同时有软组织肿胀、积液或疼痛。

2.晨僵:晨起时关节及其周围僵硬感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或以上)。

3.手关节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炎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及疼痛(6周或以上)。

4.类风湿结节:医生能观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5.对称性关节炎:两侧关节同时受累(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受累时,不一定对称),病程6周或以上。

6.X线检查:早期类风湿关节炎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中后期可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破坏、关节脱位或融合,并有骨质侵蚀或病变关节有明确的骨质脱钙。

7.类风湿因子阳性:任何检测方法证明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异常(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小于5%)。

治类风湿关节炎不一定都要用激素

很多人以为,关节痛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其实并非如此。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其他一些常见的风湿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也常常出现。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炎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阳性。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60%左右,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

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已不是不治之症,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机进行积极正确的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保持关节不变形,生活工作都不受影响。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抗风湿药,而不是激素,仅有少数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需要酌情考虑。

治类风湿关节炎不一定都要用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不单是老年人会得,所有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会患病,但主要是30~50岁的女性容易得。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主要是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

很多人以为,关节痛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其实并非如此。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其他一些常见的风湿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也常常出现。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炎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阳性。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60%左右,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

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已不是不治之症,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机进行积极正确的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保持关节不变形,生活工作都不受影响。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抗风湿药,而不是激素,仅有少数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需要酌情考虑。

相关推荐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1)血红蛋白和红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铁贮存正常但其利用有缺陷,因此病人常见贫血;若服用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引起胃肠道出血,则更会引起贫血。(2)白细胞 疾病活动期稍增多,少数病人有嗜酸性细胞的升高。(3)血小板 在疾病活动期略有增高。(4)血沉 活动期增快。(5)c反应蛋白 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升高,在缓解期下降,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6)免疫方面 早期出现免疫球蛋白m

脊椎炎的诊断

脊椎炎的诊断脊椎炎的诊断-诊断脊椎炎专栏脊椎炎诊断标准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

类风湿关节炎特殊检查项目有哪些

特殊检查(1)关节穿刺术关节液的检查包括关节液培养、类风湿因子检测、抗环瓜氨 酸(CCP)抗体检测、抗核抗体等,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1)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对 于单关节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最为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侵犯的靶器官主要是关节滑膜,也可侵犯浆膜、肺、心脏、血管、神经、眼等组织器官。类风湿关节炎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32%~1.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34%~0.36%,患病总人数至少400万。类风湿关节炎是导致关节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未经治

风湿关节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骨病专家指出,要想使风湿关节炎得到尽早的治疗,那么检查工作一定要做好,目前临床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要做很多项检查,主要以抗Sa抗体和Ⅱ型胶原(CⅡ)抗体为主,这些检查可以准确的诊断类风湿关节炎。1.抗Sa抗体:正常人为阴性。该抗体对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诊断特异性,在未经选择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抗Sa抗体的阳性率为42.7%,其特异性高达98.9%。抗Sa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

干燥综合征初期的表现有哪些

1,近几月或几年迅速出现龋齿或牙齿脱落;慢性胰腺炎。不明原因的高球蛋白血症;2,不典型的关节痛,尤其是老年女性,不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眼睑反复出现化脓性感染;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软瘫;3,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纤维化;不明原因的肝胆管损害;成年人反复出现腮腺肿大;

类风湿病会不会遗传

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遗传并不是引发疾病的唯一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家系调查和孪生子患病的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决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在对10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调查中,发现有家族史者仅5例,有的是兄弟姐妹中不仅仅只有一个患类风湿关节炎,有的是父母亲也患类风湿关节炎。但究竟是否遗传得来,尚无直接证据。因为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应考

风湿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约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病情活动期血小板升高。少数情况下有白细胞降低,如Felty综合征。2、急性时相反应物: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活动期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升高,病情缓解时可恢复正常。3、类风湿因子(RF):75%~85%的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并表现出与病情相关的关节外症状。4、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具有很高的敏

类风湿因子检查的方法是什么

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会为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除此之外,医生诊断时还会参考你的症状的历史和其他体检措施的结果。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还能帮助医生预测你病情的严重程度。RF出现的早晚、数量与类风关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若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体中没检测到RF,则表示病情不是很严重。RF滴度越高,出现越早,则提示病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总之请记住: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为阳性

类风湿与骨关节炎区别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都会出现关节疼痛,但两者要区别看待。骨关节炎50岁以后多发,类风湿关节炎中年女性多发;骨关节炎受累主要为负重关节,类风湿主要为全身小关节。骨关节炎晨僵时间很短,类风湿关节炎晨僵时间很长;骨关节炎不会出现类风湿结节和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会有类风湿结节和类风湿因子阳性;骨关节炎X线表现以关节增生为主,类风湿X线表现以关节破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