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辄筋痛怎么治疗 辄筋常用配伍

辄筋痛怎么治疗 辄筋常用配伍

1.配膻中,期门,中庭,肝俞,侠溪,针刺平补平泻法 ,疏肝理气,行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痛。

2.配日月,期门,阳陵泉,太冲,支沟,天地,针刺泻法,理气活血消肿,治疗气郁之腋肿痛。

3.配中脘,阳陵泉,天冲,内关,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治疗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4.配肝郁,肺俞,太冲,太渊,针刺泻法,清肝泻火,降逆平喘,治疗肝火灼肺之咳喘。


辄筋的准确位置图片 辄筋的作用主治

类属:足少阳胆经。

作用:宽胸行气,疏肝和胃,降逆平喘。

主治病证

1.肝气郁结之胸痛,胁痛,腋肿诸病证。

2.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诸病证。

3.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诸病证。

4.其他:肋间神经痛,四肢痉挛抽搐,喘息,腋下淋巴结炎。


辄筋的准确位置图片

科学定位: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举臂,穴位在渊腋向前量1横指处,与乳头相平处,按压有酸胀感。

2.侧坐举臂,从渊腋向前量1寸处,当渊腋与天溪的连线上,平第4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渊腋取穴: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第四肋间隙中。

天溪取穴:在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当第四肋间隙处。


乳腺增生的按摩方法是怎么样的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对于青年女性,大部分属于生理性的增生,有的只感觉在经前乳房胀痛,触摸不到具体的肿块,有的触摸到一些增厚组织,但没有明显结节。这些生理性的增生,虽然不是病,但现代医学提醒大家,乳腺增生还是有导致恶化,引发肿瘤的可能的,尤其是现代社会,工作紧张,压力大,患有乳腺增生的女性越来越多,乳腺增生也成为乳腺疾病发病率最多的疾病。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主要是气血不畅通造成的,与女性的心理、生活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可以通过按摩肝、胆这些经络的穴位,消除身体的积滞,促进气血的通畅,让乳腺增生在按摩中得到改善和根除。 按摩的穴位有渊腋、辄筋、三阴交、太冲。其中渊腋、辄筋是胆经的要穴,按摩时使用大拇指由渊腋向辄筋方面轻推,这个部位比较在乳房的斜上方,比较敏感,开始可能会有些酸痛感觉,这正说明此处经络有堵塞,轻推81次,然后用手的拇指外四个指头再轻揉一下推按的这两个穴位之间的区域,手法可以轻柔一些。三阴交对于女性作用很大,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这两个穴位对于疏通经络很有益处,按摩时每个穴位点按180下,以感觉到酸麻为度。如果有时间再搓一下两肋,可以进一步促进治疗效果。

以大拇指一边,另外四指合拢为一边,虎口张开,从两边胸部的外侧往中央推,以防胸部外扩,每边30下。手保持同样的形状,从左胸开始。左手从外侧将左乳向中央推,推到中央后同时用右手从左乳下方将左乳往上推,要一直推到锁骨处。就是说两只手交错着推左乳。重复30次以后。换右乳。

我们在生活中采用按摩的方法去治疗乳腺增生这种情况是很好的,因为按摩的方法可以让乳房的内容物不容易沉淀,而且有助于血液的流通,对于乳房的形状也是有帮助的,希望女性朋友可以对于文章介绍的按摩方法好好尝试一下。

辄筋痛怎么治疗 辄筋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肋间外肌。浅层布有第3,4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外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第4肋间神经和第4肋间后动,静脉。


侠溪疼是哪里有问题 侠溪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足背部,第4,5趾缝纹端赤白肉际处是本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操作方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取穴。

功能:清热熄风,消肿止痛。

主治:足背肿痛,耳鸣耳聋,胸胁支满乳房肿痛,目赤肿痛。

配穴:配期门,辄筋治疗乳房胀痛;配听会,听宫治疗耳鸣,耳隆。


乳房有增生可以按摩吗

乳腺增生常见于育龄妇女,由于雌激素分泌不平衡所致.月经,怀孕,哺育均有影响,这种病分轻,重型,轻者不用治疗,可观察,乳腺增生患者要保证规律的生活,调整心恋,放松心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要让自己过于疲劳。 保持乳房清洁,经常用温水清洗,注意乳房肿块的变化。 可以常吃海带、桔子、桔饼、牡蛎等具有行气散结作用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对于青年女性,大部分属于生理性的增生,有的只感觉在经前乳房胀痛,触摸不到具体的肿块,有的触摸到一些增厚组织,但没有明显结节。这些生理性的增生,虽然不是病,但现代医学提醒大家,乳腺增生还是有导致恶化,引发肿瘤的可能的,尤其是现代社会,工作紧张,压力大,患有乳腺增生的女性越来越多,乳腺增生也成为乳腺疾病发病率最多的疾病。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主要是气血不畅通造成的,与女性的心理、生活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可以通过按摩肝、胆这些经络的穴位,消除身体的积滞,促进气血的通畅,让乳腺增生在按摩中得到改善和根除。 按摩的穴位有渊腋、辄筋、三阴交、太冲。其中渊腋、辄筋是胆经的要穴,按摩时使用大拇指由渊腋向辄筋方面轻推,这个部位比较在乳房的斜上方,比较敏感,开始可能会有些酸痛感觉,这正说明此处经络有堵塞,轻推81次,然后用手的拇指外四个指头再轻揉一下推按的这两个穴位之间的区域,手法可以轻柔一些。三阴交对于女性作用很大,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这两个穴位对于疏通经络很有益处,按摩时每个穴位点按180下,以感觉到酸麻为度。如果有时间再搓一下两肋,可以进一步促进治疗效果。

以上都是乳房有增生可以按摩吗怎么缓解症状的内容,大多数的女性都有乳房增生的毛病,按摩方法我在上面已经介绍给大家了,平时在家可以按摩缓解症状,再有就是带的胸罩不要太紧,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会加重增生的症状。平时不出门的时候可以不带胸罩为好。

辄筋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辄筋穴配伍应用

临床常配内关,中脘,脾俞,胃俞,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治宿食吞酸,呕吐;配膻中,期门,支沟,肝俞,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治胁痛。


辄筋痛怎么治疗

刺灸疗法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操作方法:侧卧位取穴。

功能:降逆平喘,疏肝和胃。

主治:胸满,气喘,腋肿,胁痛。

按摩疗法

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做环状运动。


辄筋的准确位置图 辄筋穴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行气宽胸,疏经活络,利胆和胃。

作用:辄筋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侧胸部,内应于肺,故可疏经活络,行气宽胸,降逆平喘,治疗肺气不宣的胸满气喘及肝胆郁滞的胁肋疼痛;并有利胆和胃作用,用于治疗胆胃不和所致的呕吐,吞酸。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怎么操作

乳腺增生针灸治疗方法如下:

1、取俯卧位,推背15分钟(建议用亚麻籽油,既可润滑皮肤,又能清洁毛孔的油脂!),重点在督脉、夹脊穴和膀胱经上推拿,然后再至阳、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上拔罐或刮痧。

2、取仰卧位,烤神阙、气海、关元15分钟,并从上自下捋人迎穴300次。然后根据患者状况在以下穴位选择性拔罐:膻中、乳根、期门、渊腋、辄筋。

膻中:前正中线,两乳连线中点。八会穴之气会穴,可宽胸理气,舒展气机。

乳根:第5肋间隙,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期门:乳头直下,第6胁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肝之募穴,疏肝解郁。

渊腋:腋中线,第4胁间隙。

辄筋:渊腋穴前一寸,第4胁间隙。养筋护肝,行气化瘀。

3、针刺穴位:

足三重穴;太冲、行间;木斗穴、木留穴。

足三重穴活血化瘀功能极强,有三个穴位:一重穴位置与悬钟穴相符,二重穴与光明穴相符,三重穴与外丘穴相符。三穴同取具有“破气行血”之功。

木斗穴、木留穴:木斗穴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之间,距离跖骨与趾骨关节0.5寸;木斗穴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连接部的凹陷处。

相关推荐

膈关的准确位置图片 膈关穴的作用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作用: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舒筋活络,宁心安神,活血通络。主治病证:1.胃失和降之饮食不下,消化不良,呕吐,呃逆,嗳气,胃痛诸病证。2.经脉痹阻之脊背强痛,胸胁胀满,肋间神经痛诸症。常用配伍1.配下脘,璇玑,足三里,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食积饮食不下,胃痛。2.配天突,内关,胆俞,心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降逆止呕,治疗胃失和降之呕吐,嗳气,呃逆等。3.配膻中,巨

补阳的中药有哪些

1、仙茅仙茅,药用植物,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和行血消肿的作用。治肾阳虚衰,腰痛阳痿,精冷不育,宫冷不孕;风湿冷痹,腰膝冷痛,筋骨无力本品药性燥热,有伤阴之弊,阴虚火旺者忌服。2、蛤蚧味咸,平。有小毒。入肺、肾经。补肺肾,定喘嗽。用于肾虚气喘,肺虚咳喘等症。本品长于补肺益肾,尤能摄纳肾气,故对虚劳咳嗽,肾虚气喘,肺虚咳喘等症,可与人参、茯苓、贝母、甘草等配合应用。3、冬虫夏草滋肺补肾,止血化

筋缩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位置。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7胸椎棘突,向下数2个椎体,即第9胸椎棘突,它的下缘凹陷处即是穴。筋缩穴属督脉经腧穴,本穴具有舒筋活络,缓解止痛,平肝熄风的作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之癫痫,小儿惊痫,脊强,筋挛拘急,四肢不收诸症;肝气犯胃,肝胆湿热之胃痛,黄疸诸症。筋缩穴常用配伍

秋燥的预防 重视精神调养

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粍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节就是要重视精神调养。养生者宜早睡早起,多参加户外活动,舒展筋骨,安静心神,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情,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安地度这一多事之季。

中药苡仁的功效

1、中药薏苡仁甘补淡渗,又兼补脾健脾。对水湿内停之疾患,兼有脾虚者尤相适宜。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常与猪苓、茯苓、木瓜等配用,亦可与粳米煮粥食。治脾虚泄泻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伍,如参苓白术散。2、中药薏苡仁能祛湿除痹,兼可舒筋,适用于湿邪留滞肌肉筋脉之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因其性寒尤宜于湿热痹痛,常与苍术、黄柏、牛膝等配伍,如四妙散。亦可与防己、络石藤、桑枝等同用。《食医心镜》单用薏苡仁为末煮

肩外俞的作用与功效

肩外俞类属手太阳小肠经,穴起舒筋活络,散风止痛之功,主要用于肩背疼痛,颈项强急,肺炎,胸膜炎,低血压等症。配伍大椎,天宗,曲垣,肩井,肩髎以舒筋活络,治疗风寒湿痹阻之肩背酸痛。配风池,大椎,秉风,列缺,后溪以祛风散寒,治疗风寒入络之颈项强急,落枕等症。配肩髃,肩髎,手三里,曲池,支正,合谷,以除痹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肘臂痛,不能举,上肢冷痛等症。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 枫香脂活血止痛

枫香脂性辛,微苦,平,归肺,脾经。枫香脂辛行能散,活血散瘀,多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其功效与乳香,没药相近。用于治疗一切跌打伤损,筋伤骨折。此外还能活血舒筋,除痹止痛,常配伍用于治疗寒湿在经络筋骨的风湿痹痛。用法用量:枫香脂1.3-3g,宜入丸,散剂服,外用适量。注意:孕妇忌用。

魂门的位置在哪里

魂门的位置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4横指(即3寸),平肝俞,按压有酸胀感。魂门穴的作用类属:足太阳膀胱经。作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主治病证:1.肝气不舒,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呕吐,泄泻,黄疸诸病症。2.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诸症。3

针刺后溪注意事项 后溪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平补平泻法或泻法,祛风散寒,通督止痛,如配肩髃,肩髎,臑俞,治疗风寒入络之肩凝证;配风池,大椎,天柱,肩外俞,列缺,治疗外感风寒之落枕,头项强痛;配肩髎,曲池,外关,阳溪,合谷,八邪,治疗经脉痹阻之肘臂痛,手腕拘急,手背痛。2.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如配天柱,风府,治疗风热头痛;配少商,鱼际,合谷,治疗风热咽痛;配风池,翳风,听宫,支沟,治疗风热耳鸣。3.配身柱,天柱

牛膝的药材配伍

1、配钩藤,二药伍用,清上引下,降血压甚效。用治脑血管痉挛,高血压病,表现为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半身麻木等症,均宜使用。2、配杜仲,二药相须为用,协同作用,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之药力,为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腿疼痛,两足无力之证所常用。3、配生地,二药同用,相辅相助,共奏滋阴补肾,清热止渴之功。用治肾虚阴亏,虚热上炎所致的口渴饮冷而渴不解,小便频多之消渴病。对阴虚内热、灼伤血络所致的吐血、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