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过量的简介
运动过量的简介
一般而言,剧烈运动后的免疫力降低要维持1小时左右,要经过24小时以后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机体免疫力降低,当遇到病菌、病毒侵袭时便容易罹患感冒、肺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因此,体育锻炼要讲究适当,以锻炼后精神饱满、不感到疲劳为标准。
运动过量可能会导致神经官能症,使你的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不运动虽然不好,但至少人体保持了一个安定状态,但运动过量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和谐,比不运动带来的危害更大。 人们对运动过量这个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很多人误认为疲劳就是运动过量。运动本身就是产生疲劳的项目,它通过产生疲劳——恢复疲劳这个过程,使人体得到锻炼,加强肌肉力量和各器官的协调,减缓身体随年龄的老化程度。
疲劳不是个坏信号,出汗、腰膝酸软、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劳现象,如果在下次运动时能够恢复,就不算是运动过量。相反,才被称为运动过量。
从专业角度来说,运动过量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竞技体育的过度训练,另一个就是普通运动的过度疲劳。这种疲劳一般是慢性的,通过每一次没有完全恢复的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人体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像我们常见的膝关节劳损、腰背肌慢性劳损,就是局部过度疲劳的后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锻炼方式了。比如经常打篮球的人,减少打球次数,穿插其他运动来代替单一的运动。
当你在运动后出现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一到运动场地就头晕恶心,吃不香、睡不好,抑郁、易怒,便秘、腹泻,易感冒等状态时,就要小心了。这很有可能是整体过度疲劳造成的。当整体出现过度疲劳时,人的中神经系统受到了损害,整个人体开始出现异状,比较典型的是具有上述表现的神经官能症。这时候就要停止运动去就医。
为了避免运动过量带来过度疲劳,人们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比如一周运动2—3次,运动一次,休息两三天,根据个人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项目。十天半月不运动之后突然运动,也容易运动过量,造成过度疲劳。
人们应该选择多样化的运动。不要局限于某一两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中,要拓展运动项目,培养多元化的运动乐趣。每周进行不同的运动项目,既全方位锻炼了身体,也避免了单一运动造成的劳损。
运动过量的表现
1、运动过量的表现有突然频繁的开始生病。
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会不断的增加训练的强度及时间,以追求更好的运动表现。然而这也让免疫系统负荷了更多的压力。如果你最近增加你的运动量,观察早晨是否有喉咙痛及打喷嚏。可能因为过度的训练使用免疫系统下降了。
2、运动过量的表现有屡次无法完成正常的训练。
你没有进步反而煺步了。即使你规律的进行运动,但你觉得愈来愈虚弱、速度缓慢、活力日逐恶化,你可能训练过度啰。让自己挑战更高的负荷及力竭是正常训练程序中的一部份,但如果你无法举起以前可轻易举起的重量时,你可能过度训练了。
3、运动过量的表现有恶心呕吐。
运动之后恶心呕吐,如果不是饮食引起的,那多数是由于肌体运动过量,缺氧造成的。锻炼者应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
4、运动过量的表现有感觉到身体疲劳。
运动后身体疲劳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疲劳现象持续2~3天或者更久,就可能是运动过度的结果。这时就需要暂时停止运动,让身体得到充分恢复。
5、运动过量的表现有食欲不振。
是由于运动量过大,对身体刺激过度,抑制了自身的食欲,此时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和搭配。
运动猝死非简单运动过量
11月18日,21岁的大学生参加马拉松猝死的新闻让人扼腕,一个“热爱运动、体能充沛”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命丧运动?与此同时,北大、北师大等一批高校纷纷取消长跑项目……运动本身应该是给人带来健康的,但为什么会给热爱它的人带来伤害?在冬季寒冷的天气条件下,如何能在锻炼的同时保证安全?
运动性猝死是一种运动性病症
“广州马拉松大学生猝死这种恶性猝死个案往往发生在篮球、足球、马拉松等比赛的竞争状态中。”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曹建民教授说,“尤其易发生在那些平时缺乏长时期规范专业体育训练、贸然参加比赛的人当中;年轻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即便有潜在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性异常疾病,平时更容易被隐蔽,无典型症状,患者和其亲友并不知情,在受到持续强刺激情况下发生猝死;另外,年轻人相对心智没有那么成熟,在运动过程中对自己的状态没有良好把握和主动调整,可能会因为受到鼓励而过于激动、争强好胜,运动超过自身极限;另外,如果运动中没有注意经常性的补水、保温,没有注意适当休息让体能得到恢复的话,很容易造成体温升高到人体不能承受,而发生猝死,猝死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叠加造成的。”
“这是运动性猝死,它是一种运动性病症,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立即出现症状,并发生非创伤性死亡。运动性猝死并非简单的运动过量,而是在运动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对呼吸、心跳和神志三项生命体征的损害。运动性猝死多是因为心肺功能问题造成的,心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比如说心肌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心肌肥厚等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体能训练教研室讲师、运动医学博士汪黎明说。
掉以轻“心”也可能致命
生活中,人们以“伤心”形容难过,运动其实也有可能“伤心”。
“运动时,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会使运动激素上升,刺激心跳增快,房室传导改变,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舒张期缩短,血流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变短,如果心脏有潜在或明显问题时,会造成缺血、猝死的严重后果。”曹建民说,如果没有心脏结构异常,高强度运动一般只会引起良性的心律失常如早搏,而不是恶性心律失常猝死。
对于年轻人来说,潜在的心脏病多是心脏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特发性左心室肥厚,甚至主动脉破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冠心病等。而在年龄大于35岁的较年长运动员和普通锻炼者中,冠心病是SCD(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 医生提醒
猝死多由主动脉夹层导致
●胡桃红,解放军二炮总医院心内科主任
运动中这种急性发作、突然死亡的情况,绝大多数都是主动脉夹层造成的。因为人在运动时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容易导致主动脉夹层的撕裂,救不回来。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急性病,即使及时进行积极的治疗,仍然可能快速致死。如果主动脉夹层完全撕裂,将会迅速大规模失血导致循环衰竭而立刻死亡。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死亡率为80%。有50%甚至还没来得及到达医院就已经死亡。因此如果主动脉夹层达到6厘米,患者必须采取紧急手术治疗。
在临床上,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中青年人,因为情绪激动或其它原因,来看病,表现可能仅仅是血压升高,局部撕裂性疼痛等症状,实际上通过CT检查,发现其主动脉夹层。一般来说,每年进行常规的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即可。主动脉夹层的患病率较少,检查费用在1500元左右,较为昂贵,一般不作为普查项目。
■ 运动前准备
须进行体检和健康筛查
在广州马拉松的《报名须知》中,有这样的提示:“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参赛者应身体健康,有长期参加跑步锻炼或训练的基础。广州马拉松组委会要求每一位参赛者在赛前去相应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同样在上海马拉松和北京马拉松的《报名须知》上有相似的文字。
“国外在参加马拉松长跑前,需要填写健康状况问卷,并有半年内体检证明,能证明自己并非心肺功能缺陷者。另外,国外马拉松等运动都有随队运动障碍防护师和队医,可以在30秒-1分钟之间到位紧急情况。”汪黎明说,健康的人很少出现猝死,如有先天性心肺功能问题,就有可能抢救不过来。国内外各种体育赛事上,都发生过专业运动员和非专业选手发生猝死的悲剧。
汪黎明说,运动要合理、科学,运动前需要进行过健康筛查和相关问卷调查。不能因为跑步是一项看似简单的运动,努力冲刺一把就能行而掉以轻心。即便是专业的运动员,如我们国家网球队的队员,在冬训开始前,都会参加体检,有专门的心肺功能测试,普通人在运动前,更需要有这样的意识,而不是自诩“平时热爱运动,体能充沛”。
一般来说,白领们每年的体检中都包括对心肺功能的检查就可以,不放心的话,可以参加由专业人士监测的体检。
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不能揭示潜在危险
“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心肺功能的测试的心电图,只是证明初筛,并不能揭示可能的潜在性危害。所以,建议中青年再进行一项递增负荷试验,即在运动中不断增加运动强度刺激,来监测不同负荷下成年人的心率、血压、脉搏波传播速度等指标变化,科学地评价心血管机能指标体系。如果发现异常,则会对测试者给予运动控制在某强度以下的指导。”
曹建民说,体育锻炼本身有利于身体健康,但科学、合理的健身才能改善体质,并不是越长时间、越高强度的锻炼越好。
■ 同类损伤
瑜伽致骨折多由动作不规范造成
近年来,由于瑜伽锻炼时发生的骨折案例时有发生,不少人都认为这是由于瑜伽过于要求动作准确、到位和专业性所致。对此曹建民认为,瑜伽本身是伸展运动,如果动作不规范、合理,有可能造成韧带损伤,一味要求加运动量,也会造成损害,这并非瑜伽运动本身的问题,而是锻炼者或老师的动作不规范造成的。
汪黎明也认为,瑜伽本身是很庞大的训练体系,如果把握动作不准确,技术动作不够标准,很有可能因为技术动作的错误导致运动伤害。需要训练的标准化和动作的合理化。动作不规范如做得太快,一下子要学会所有动作等;瑜伽本身强调身体的伸展性,锻炼不恰当的话容易出现拉伤;瑜伽本身不是控制,而是控制力练习,不是去比蛮力,有许多人的损伤,是因为本身跟随非专业教练或直接从视频上去学,技术动作错误本身造成的。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敖英芳也提醒大家,不同人的运动方式应该是量体裁衣的,比如说让孩子去蹦木马显然是不合适的,会损伤孩子的膝关节和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不主张用跷跷板训练。也不主张关节处于退行性改变,肌肉、韧带支点都变脆的老年人去登山和扭秧歌。人们说,生命在于运动,实际上,生命在于科学、合理的运动,运动过头了就是暴力。
■ 热点问答
心肺功能正常的人都适合长跑
Q长跑前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和热身运动,运动时身体出现不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急救措施?哪些人群不适合长跑?
汪黎明:心肺功能没有问题的人,都适合长跑锻炼。长跑前并没有特定的热身运动。普通人自己锻炼的话,如果是跑400米一圈的跑道,保持一圈在2、3分钟,心率保持在130-150之间,时间持续半小时以上即可,一般人运动不超过50分钟为好。平时锻炼充足的人,可以自行决定锻炼时间。
在长跑时应携带手机,手机里存上急救电话。如果觉得缺氧、缺血,胸前疼痛、眼前发黑时,就应该立即停下来休息调整。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慢跑最理想的场所是在塑胶跑道上。但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条件进行锻炼,如果是在公路或小区里的水泥地上,我们提倡用动感单车、自行车来代替跑步机,用跑步机代替水泥地,用快走代替慢跑,并且要穿专业的、后跟有气囊的跑步鞋,这样可以缓冲运动冲击膝盖的力量,避免出现膝关节损伤。
跑步对关节的刺激是走路时的2倍,快走时心率保持在130-150之间更适合。美国运动协会因为美国人中许多为体重超重者,更推荐体重超重者用快走代替慢走。
Q年轻大学生在马拉松比赛中的猝死,让很多网友慨叹议论说,“现在年轻人体质不如老年人”,您觉得是这样吗?
汪黎明:大学生、年轻人往往面临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学校不重视体育锻炼,年轻人的运动量比以前少。而老年人离退休后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他们的养生观念也比年轻人强,所以的确存在“年轻人的体质不如老年人”的现象。
下午三四点是冬季理想锻炼时间
Q冬季北京等北方城市气温很低,如何在低温情况下保证体育锻炼的安全?
曹建民:冬季早晨气温较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所以我们不提倡冬季早晨进行体育锻炼,而是希望人们在天气暖和时,如下午时进行锻炼。体育锻炼时要注意保温和补水以及休息。
汪黎明:北方城市早晚气温较低,人在寒冷时血管收缩,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出现心脏问题,所以,在冬季,理想的锻炼时间为下午3、4点钟,为一天中气温较高、空气质量较好的时间。如果天气好的话,可以选择户外运动。也可以参加室内篮球、排球、羽毛球、游泳、动感单车等项目,也可以在室内跳绳等。要避免阴霾、空气质量不好天气下出外运动。
Q有一些中医观念认为,人一生中心跳次数是有一定阈值的,如果平时经常运动,心跳加速,实际上是对心脏的劳损,会因此减少心脏的“可使用次数”,反而加速人的死亡,您怎么认为?
曹建民:经常运动的人,心脏骤停的风险只有经常静坐者的40%。的确人一生中心跳次数是有限的,运动是会刺激人的心跳加速,但持这种观念的人忽视了一个事实就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安静时,心率下降至比普通人低的程度,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有研究证明,经常进行运动的人,窦性心律循环每分钟20-30次。
所以,体育锻炼的确会加重心脏负荷,需要进行超强训练刺激的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是有限的,但这些人在安静时心率较低,心脏并没有因此负担过重,人也不会因为体育锻炼加速死亡。长期、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强度较低、负荷量大的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心脏等整体内环境,预防猝死。短时间的、强度大的体育锻炼则不能产生这种影响。
儿童运动过量好不好
第一、感觉更加疲惫。人们整日繁忙的工作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工作后进行锻炼并没能改变这种疲劳状态或者感到更加疲劳的时候,就应该重新评估和设计自身的运动计划了。因为,这很可能说明你已经处于过度运动状态,此时你的身体更加渴求的是一段时间的休息。
第二、睡眠减少或者失眠。如果你在睡眠状态出现了问题,比如整日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或者经过一天的忙碌拖着疲惫的身体却睡意全无,这时候就应该注意自己身体是否处于过度运动的状态。
第三、内分泌出现异常。内分泌失调是过度运动的一个主要副作用。如果近期你经常生病或者女性朋友月经期出现不规律状态,请回想自己的运动记录,看看平时是否有过度运动的情况。因为健康的运动能够增加人体免疫力,而过度运动会破坏人体免疫力并导致人体过度疲劳,从而患上身体疾患。
第四、有强烈的沮丧感。我们都知道运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释放,让你感觉到更加良好的、清新的自己,并且感觉一天充满正能量。然而过度运动就可能让你变得心烦不堪或者喜怒无常,甚至完全没有动力做任何事情。
第五、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时间恢复。如果人们在高强度锻炼后没有充分休息,这很可能让身体在下次锻炼后需要更多的时间恢复元气。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让身体重建健康状态,那么之前的锻炼付出都是白费的,对身体的健康起不到半点好处。
简易哑铃运动介绍
1、V形举哑铃
step1 抬头挺胸站立,双脚打开微微比肩宽,双手V字形放在肩膀两侧。
step2 然后利用身体和手的力量向上拉,来回共做10次。
2、凌空举哑铃
step1 双脚合拢站立,双手凌空放在胸前,维持10秒。
step2 然后举起双手,凌空放在额前,维持10秒,来回共做20次。
3、压腿摇摆哑铃
step1 右脚向前压腿,右手放在大腿上,左手屈起拿着哑铃放腰侧。
step2 然后左手向后拉直,可换手重复动作,左右各做10次。
运动过量了怎么办呢
1. 你屡次无法完成正常的训练。
我谈的不是一般的力竭。许多人将训练到力竭视为一项规则,这没关系。我说的是:
无法举起一个重量,但平常你举的起。
无法在上坡上衝刺,但平常你做得到。
无法完成登山健行,但平常你可完成。
你没有进步反而煺步了。即使你规律的进行运动,但你觉得愈来愈虚弱、速度缓慢、活力日逐恶化,你可能训练过度啰。让自己挑战更高的负荷及力竭是正常训练程序中的一部份,但如果你无法举起以前可轻易举起的重量时,你可能过度训练了!
2. 你开始失去精壮的体格,即使你增加运动。
增加身体的工作负荷,燃烧更多的卡路里,达到减脂的目的;所以让身体不断的进行运动,就可以燃烧更多更多的卡路里了,脂肪只会降不会增,对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过度训练会导致肌肉的萎缩并造成脂肪的堆积,主要塬因在于身体的荷尔蒙。
过度训练你会燃烧比以往更多的卡路里,但它主要来源是葡萄糖/肝糖和珍贵的肌肉组织。而荷尔蒙失衡了。当你已过度训练时,重要的睪固酮:皮质醇比值就会倾向一方。
一般来说,正的T:C比值意味着「肌肉多、脂肪少」,而负的T:C比值意思,你训练太多、睡眠太少或是二种的组合。无论哪裡方式,太多的皮质醇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的堆积,尤其是腹部的周围。
3. 你每天都勤奋的进行举重/冲刺
/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
金钢狼,可以每天都举起重物、高速冲刺并进行代谢体能的训练,在短时间得到充分的恢復,而且没有不良的影响。你是吗?
许多专业运动员每天练习数个小时,并得到难以置信的结果(尤其他们服用有助运动表现的增强物质),但你不是运动员,对吧?
4. 你主要是一位无氧/力量/爆发性/肌力的运动员,你觉得不安、容易激动并且休息时无法入眠。
当短跑选手或是力量型的运动员过度训练时,交感神经系统佔主导的状态。症状包括过度兴奋、焦躁不好、无法集中(尤其在运动表现),即使在休息时或是整天的休息时也是一样。而睡眠也会受到干扰,造成恢復速度减慢、静止心率仍然升高。
5. 你主要是一位耐力型的运动员,你觉得过于疲累、懒散、无精打采的。
太多的耐力训练导致副交感神经过也过度训练了,特点是睪固酮水平下降、皮质醇水平上升、精神与身体层面感到衰弱疲劳,并且不再减掉脂肪。
6. 你的关节、骨骼或四肢受伤了!
不知道是否临床试验可以辨识过度使用的伤害是来自于过度训练,但训练时,膝盖疼痛可能是一个徵兆,你应该对训练重新的进行评估。
当你在进行举重时,肢痛的疼痛可能来自于「迟发性肌肉痛或是不良的技术或不当的姿势。DOMS是一种自然的反应,1~2天时间应该就会消失,而不佳的姿势会关连到过度使用或强度训练。
而在耐力训练上,你已经失去控制、每一步因为某处疼痛而感到畏缩,而且害怕上楼梯,这可能表示你已经跑的太远、太久或太难了。这危险之在在于你脑内啡快感已凌驾到身体自然的感觉接受器上。你应该更敏地聆听这些症状,这关系到你的跑步生涯。
7. 你突然频繁的开始生病了!
许多事情可以危害到你的免疫系统。饮食的改变(尤其是增加糖份的摄取)、缺乏维他命D/阳光、不良的睡眠习惯、精神紧张等这些都是嫌疑犯,但是,若这些都因素都不变。即使你吃对东西、得到充足的阳光、每晚都睡熟8小时,但你发现自己还是生病了?
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会不断的增加训练的强度及时间,以追求更好的运动表现。然而这也让免疫系统负荷了更多的压力。如果你最近增加你的运动量,观察早晨是否有喉咙痛及打喷嚏。可能因为过度的训练使用免疫系统下降了。
8. 在一个艰困的训练之后,几个小时或是数天的时间,你什么事都没辨法做!
运动会分泌脑内啡,运动后让你觉得轻松、愉悦,达成设定的运动目前,也让你觉得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这种感觉可能持续几小时甚至是数天。我们都喜欢这种感觉。
但运动完,这种感觉却没有出现。若训练完,没有让你感觉精力充沛,反而是不舒服。如之前说的,DOMS是正常的,但若你感觉快死掉(心灵或身体)这就不正常了。运动一般是提振情绪,如果你的情绪受到负面的影响,也许有点过度了!
大多数的人,除了运动之外,还有工作及家庭要奔波,身体不会得到恢復,未得到适当的恢復时,表现会受到影响、健康会恶化,而一切你所努力的事情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小编温馨提示不正确的运动还不如不运动,所以切忌不要运动过度。
运动过量小心肾衰竭
运动后小便量少且色深
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阿超很纳闷,他平时运动不算少,身体素质也不错,怎么会突然得急性肾衰竭呢?专家告诉他,因为他运动过“猛”导致“横纹肌溶解症”,才引发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是指的心肌和骨骼肌,含有大量的肌红蛋白。”专家解释道,肾脏是肌红蛋白的唯一排泄口,正常情况下,血液里的肌红蛋白含量非常少,肾脏负担得起。但是如果运动过猛,骨骼肌受损,细胞壁破了,细胞里的肌红蛋白就会流入血液,通过肾脏排出时容易堵住“出口”,废物就堆积在肾脏里,引起急性肾衰竭。
运动学专家说,很多人运动后都有肌肉酸痛的感觉,横纹肌溶解症的初期症状也是肌肉发酸,如果排尿正常就不用理会,但是如果运动后小便少了、颜色变深就要注意了。
运动时心率超过150次/分
身体可能就会吃不消
如何判断运动是否过猛?梁伟给出答案:对普通健身爱好者来说,运动后,心率为每分钟120—150次左右最佳,也叫黄金心率。超过150次/分,身体可能就会吃不消。
如何计算?“170减去年龄数”。梁伟说,这个公式得出来的数字就是运动后的心率。此外,自我感觉也是掌握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现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加快、面色微红、出一点小汗就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那么就是超限了。
医生建议,日常锻炼可以记住“1、3、5、7”四个数字,“1”代表每天运动一次,“3”就是每次运动坚持30分钟到60分钟,“5”是指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7”就是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数是170减去年龄数。
运动伤害的简介
运动这个名词,包涵了肌肉的收缩活动、心智的活动、以及竞赛或娱乐性质的身体活动。伤害则指的是,由于一次或多次的内发性或外加性作用力,对活体组织所造成的破坏结果。运动伤害的定义则在说明,凡是和运动有关而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范围。例如:运动时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肢体被钝物挫伤或撞伤、短跑选手肌肉拉伤等,都是大家相当熟知的运动伤害。
也有一些运动伤害专家认为,上述的这类伤害并不只限于在运动时才会发生,而且在诊断和治疗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要有适当的处理就会获得极佳的治疗效果。相反的,有一些由于运动技巧错误或训练不当所造成的特殊伤害,如“网球肘”、“投手肩”、“跳跃膝”、与“胫腔隙症候群”等,往往需要运动伤害专家的鉴定,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加以预防其再发或恶化,甚至增强受伤部位的韧带与肌肉强度,而使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步,因此,这一类的“技巧性伤害”或运动形成的特殊伤害,才是真正的运动伤害的内涵,也是运动伤害专家能够发挥专长之处。
尽管有关运动伤害的定义没有固定的叙述,不过广义的来说,运动伤害代表人体在各种不同的身体活动下,所产生的身体伤害皆称之。狭义的来说,运动伤害则专指因运动而产生的身体特殊伤害情形,以有别于日常生活中一般身体肢体的伤害。不过,对体育教师或教练而言,深入了解运动时可能发生的所有身体伤害情形,是较为正确的运动伤害学习概念。
孕妇运动过量有害吗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心率来判断运动量是否过量。母亲在运动时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每分钟140次。
可以利用以下方法,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已经有过量:
可以用手腕上或下颚接近颈部位置的脉搏,来检测脉搏速度是否已经太快(只要轻按在脉搏上10秒,然后将所计算的脉搏跳动次数乘以6,就得到每分钟的心跳数)。运动时,脉搏不要超过140次/分,体温不要超过38℃。运动时,如果说起话来,已经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就应该将目前的运动减缓下来,直到可以保持正常的说话速度为止。
运动时,如果有头晕目眩、虚弱、头痛、呼吸短促、心悸、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或漏液,或者身体任何部位感到疼痛,就应该立即停止。
孕妇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极力保护的群体,对于家人来说孕妇身怀宝宝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这是需要大家注意的一个问题,但是有的孕妇特别的喜欢运动,认为运动能够加强孕妇的身体素质,这样对宝宝也是有利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孕妇运动过量是有害的,是需要控制的。
运动过量害处是什么
1、一次或长期大运动量的训练,可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抑制,血睾酮水平下降,表现为兴奋性差,竞争意识下降,体力恢复慢,睾酮是人体内主要促合成激素,促进氨基酸摄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和骨骼生长,刺激促红细胞分泌,增加肌康原储备,维持雄性攻击性,进取心等意识,而适宜的运动量或短时间的运动不影响内分泌。
2、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后,会增加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这种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原因不明,反过来,贫血可造成运动能力下降。
3、过度运动可造成运动性血尿蛋白尿,运动性哮喘等发作。
过度运动的具体原因如下:
(1)运动安排不当,例如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过长将造成身体过度疲劳。
(2)患病后过早恢复锻炼或干恢复锻炼时运动量过大
(3)生活作息不规律,营养不合理,心情不愉快。
选择合适的运动进行适量锻炼,能够减少运动过量害处给人体带来的不利。所谓的运动适量,就是要在自己身体能力范围内所能承受的量,再适当的下降一点量,这就差不多是合适的运动量了。积极的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合理的运动才能强身健体。
运动过量小心肾衰竭
阿超很纳闷,他平时运动不算少,身体素质也不错,怎么会突然得急性肾衰竭呢?专家告诉他,因为他运动过“猛”导致“横纹肌溶解症”,才引发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是指的心肌和骨骼肌,含有大量的肌红蛋白。”专家解释道,肾脏是肌红蛋白的唯一排泄口,正常情况下,血液里的肌红蛋白含量非常少,肾脏负担得起。但是如果运动过猛,骨骼肌受损,细胞壁破了,细胞里的肌红蛋白就会流入血液,通过肾脏排出时容易堵住“出口”,废物就堆积在肾脏里,引起急性肾衰竭。
运动学专家说,很多人运动后都有肌肉酸痛的感觉,横纹肌溶解症的初期症状也是肌肉发酸,如果排尿正常就不用理会,但是如果运动后小便少了、颜色变深就要注意了。
运动时心率超过150次/分
身体可能就会吃不消
如何判断运动是否过猛?梁伟给出答案:对普通健身爱好者来说,运动后,心率为每分钟120—150次左右最佳,也叫黄金心率。超过150次/分,身体可能就会吃不消。
如何计算?“170减去年龄数”。梁伟说,这个公式得出来的数字就是运动后的心率。此外,自我感觉也是掌握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如果出现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加快、面色微红、出一点小汗就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那么就是超限了。
运动过量症状有哪些
疲劳并不是个不良信号,出汗、腰膝酸软、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劳现象,如果在下次运动前能够自我恢复,就不算是运动过量。
运动过量——是由于运动强度过大或运动数量过多而导致严重疲劳的一种状况。过度的运动不能增强力量和技能水平,但却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运动过量的症状:
1.睡眠不安;
2.体重减少;
3.食欲下降;
4.出现流的症状;
5.心情容易变坏;
6.肌肉出现过度酸痛;
从专业角度来说,运动过量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竞技体育的过度训练,另一个就是普通运动的过度疲劳。这种疲劳一般是慢性的,通过每一次没有完全恢复的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人体出现种种不适症状。
如常见的膝关节劳损、腰背肌慢性劳损,就是局部过度疲劳的后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锻炼方式了。比如经常打篮球的人,减少打球次数,穿插其他运动来代替单一的运动。
运动过量不利于健康
俗话说“四肢发达,大脑平滑”,这句话用来描述运动过量后的状态再形象不过了。
运动过量可能会导致神经官能症,使你的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不运动虽然不好,但至少人体保持了一个安定状态,但运动过量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和谐,比不运动带来的危害更大。
人们对运动过量这个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很多人误认为疲劳就是运动过量。运动本身就是产生疲劳的项目,它通过产生疲劳——恢复疲劳这个过程,使人体得到锻炼,加强肌肉力量和各器官的协调,减缓身体随年龄的老化程度。
疲劳不是个坏信号,出汗、腰膝酸软、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劳现象,如果在下次运动时能够恢复,就不算是运动过量。相反,才被称为运动过量。
从专业角度来说,运动过量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竞技体育的过度训练,另一个就是普通运动的过度疲劳。这种疲劳一般是慢性的,通过每一次没有完全恢复的运动疲劳的积累,导致人体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像我们常见的膝关节劳损、腰背肌慢性劳损,就是局部过度疲劳的后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锻炼方式了。比如经常打篮球的人,减少打球次数,穿插其他运动来代替单一的运动。
当你在运动后出现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一到运动场地就头晕恶心,吃不香、睡不好,抑郁、易怒,便秘、腹泻,易感冒等状态时,就要小心了。这很有可能是整体过度疲劳造成的。当整体出现过度疲劳时,人的中神经系统受到了损害,整个人体开始出现异状,比较典型的是具有上述表现的神经官能症。这时候就要停止运动去就医。
为了避免运动过量带来过度疲劳,人们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比如一周运动2—3次,运动一次,休息两三天,根据个人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项目。十天半月不运动之后突然运动,也容易运动过量,造成过度疲劳。
人们应该选择多样化的运动。不要局限于某一两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中,要拓展运动项目,培养多元化的运动乐趣。每周进行不同的运动项目,既全方位锻炼了身体,也避免了单一运动造成的劳损。
孕妇运动过量有害吗
孕妇是一个比较容易出现危险情况的群体,因为孕妇怀孕在身,肚子的变大,能够让孕妇暂时失去行动能力,所以,对于孕妇来说运动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有的孕妇在生活中是比较喜欢运动的,对于人们的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的,那么,孕妇运动过量有害吗?下面就来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心率来判断运动量是否过量。母亲在运动时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每分钟140次。
可以利用以下方法,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已经有过量:
可以用手腕上或下颚接近颈部位置的脉搏,来检测脉搏速度是否已经太快(只要轻按在脉搏上10秒,然后将所计算的脉搏跳动次数乘以6,就得到每分钟的心跳数)。运动时,脉搏不要超过140次/分,体温不要超过38℃。运动时,如果说起话来,已经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就应该将目前的运动减缓下来,直到可以保持正常的说话速度为止。
运动时,如果有头晕目眩、虚弱、头痛、呼吸短促、心悸、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或漏液,或者身体任何部位感到疼痛,就应该立即停止。
孕妇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极力保护的群体,对于家人来说孕妇身怀宝宝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这是需要大家注意的一个问题,但是有的孕妇特别的喜欢运动,认为运动能够加强孕妇的身体素质,这样对宝宝也是有利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孕妇运动过量是有害的,是需要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