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消化性溃疡的三级预防

消化性溃疡的三级预防

1.对并发症的预防

(1)对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进行正规的内科药物治疗,同时注意合理饮食、休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暖、预防感染、禁用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的药物。

(2)对久不愈合的溃疡及伴有中、重度异型增生的溃疡应提高警惕,定期复查胃镜以防癌变。

2.外科治疗

主要适应证有:①急性溃疡穿孔。②穿透性溃疡。③大量或反复出血。④器质性幽门梗阻。⑤胃溃疡癌变或癌变不能除外者。③顽固性或难治性溃疡。

3.并发症的治疗

(l)大量出血:采取补充血容量,口服或胃管注射止血药物,胃内降温及内镜直视下止血措施。如采取以上措施后患者溃疡出血仍不止,则应考虑紧急外科手术处理。

(2)急性穿孔:急性穿孔一经确诊就应禁食;放置管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腹腔继续污染;静脉输液和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和控制感染。

(3)幽门梗阻:治疗措施包括禁食,静脉输液;放置胃管抽吸胃内滞留物;全胃肠外营养疗法;口服或注射马受体桔抗剂;口服制酸药等。

消化性溃疡的危害

1、出血:消化道溃疡常见的并发症。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所致。毛细血管受损时,仅在大便检查时,发现隐血;较大血管受损时,出现黑便、呕血。一般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

2、穿孔:溃疡深达浆膜层时可发生急性胃穿孔,内容物溢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突然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部呈板样,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及肠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部分患者呈休克状态。

3、幽门梗阻:幽门溃疡可致幽门括约肌痉挛,溃疡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妨碍幽门过道的通畅,造成暂时幽门梗阻。在溃疡愈合后,因瘢痕形成或周围组织粘连引起持久性的器质性幽门狭窄。表现为胃排空时间延长,上腹疼痛,胀满不适,餐后加重,常伴有胃蠕动波、蠕动音、震水音;后期无蠕动波但可见扩大的胃型轮廓,往往大量呕吐,吐后上述症状减轻或缓解,呕吐物常为隔宿食物,味酸臭。

4、恶变:幽门螺杆菌与胃体和胃窦部的肠型腺癌有关,而与胃贲门部的癌肿无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发生胃癌的可能性为非感染者的3-6倍,胃淋巴瘤、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也与该感染有关。

5、复发:经传统抗溃疡治疗停止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年复发率>60%,长期应用H2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溃疡病复发的危险性,这与所用抑酸剂的剂量相关。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溃疡病的复发率明显减低(<10%)。消化性溃疡复发最常见的原因是未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复发的患者,应查明可能存在的持续感染,若感染存在,应再一次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中医怎么预防消化性溃疡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消化性溃疡没有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与邪正两方面的因素有关。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未病先防必须从邪与正这两个方面确定具体的原则和方法。

(1)调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质壮实,正气充实,抗病能力就强;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就低下。因此,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调养身体、增强体质,使气血阴阳调和与充实,是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的关键。具体方法如下:

①顺应自然规律、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协调。

②重视精神调养: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情志异常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内伤疾病,而且可以扰乱人体气机,使正气内虚,而招致外邪入侵。因此,日常重视精神调养,避免各种不良的精神刺激,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思想上安定清静,不贪欲妄想,必然有利于健康。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③加强体育锻炼:“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使人体筋骨强劲,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旺,还能以“动”济“静”,调养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和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进行身体锻炼,一定要求活动量要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并且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动形以养生防病之功效。

④注意生活起居:包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有节,即对饮食物要有节制。既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又要注意饮食质与量的合理搭配。做到五味调和、适时适量,切忌偏嗜和过饥过饱;起居有常,即指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并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来安排作息时间;劳逸适度,即不可过劳过逸。过劳易耗伤气血,过逸则气机不畅、血脉不活,气血阻滞,易生病端。只有保持正常规律的起居生活,才能精神充沛,身体健康,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⑤药膳食疗预防: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食物与药物结合,因时制宜,取药、食二者之长,达到预防消化性溃疡和保健强身的作用。

(2)防止病邪毒气的侵害: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未病先防除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抗病能力外,还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具体方法如下:

①注意饮食卫生。

②注意环境卫生。

③避免病邪侵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顺四时而适寒温”,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二.既病防变

当发生消化性溃疡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就可能发展,导致变证丛生。因此,为了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发展,要根据消化性溃疡的传变规律,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防止疾病恶化和变证的出现。

(l)早期诊治:消化性溃疡一旦发生,应及时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尽快使疾病愈于初期阶段,这是防止疾病发展和传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2)控制疾病传变:传变,是指疾病在机体脏腑。经络及组织中的转移和变化。在决定并影响疾病传变的各种因素中,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消化性溃疡的穿孔

溃疡穿透浆膜层而达游离腹腔即可致急性穿孔;如溃疡穿透与邻近器官,组织粘连,则称为穿透性溃疡或溃疡慢性穿孔,后壁穿孔或穿孔较小而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时,称亚急性穿孔。

  急性穿孔时,由于十二指肠或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上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痛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而较快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因胃肠漏出物刺激膈肌,故疼痛可放射至一侧肩部(大多为右侧)。

  如漏出内容物沿肠系膜根部流入右下盆腔时,可致右下腹疼痛而酷似急性阑尾炎穿孔,腹痛可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病人常卧床,两腿卷曲而不愿移动,腹痛时常伴恶心和呕吐,病人多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动过速,如穿孔发生于饱餐后,胃内容物漏出较多,则致腹肌高度强直,并有满腹压痛和反跳痛;如漏出量较少,则腹肌强直,压痛及反跳痛可局限于中上腹附近,肠鸣音减低或消失,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表示有气腹存在,如胃肠内容物流达盆腔。

  直肠指诊可探到右侧直肠陷凹触痛,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腹部X线透视多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从而可证实胃肠穿孔的存在;但无隔下游离气体并不能排出穿孔存在,严重的穿孔病例或溃疡穿透累及胰腺时,血清淀粉酶亦可增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5倍。

  亚急性或慢性穿孔所致的症状不如急性穿孔剧烈,可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肠粘连或肠梗阻征象,并于短期内即可见好转。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拔罐方法

取上穴,采用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分钟。亦可在上述穴位施行刺络罐法,先以三棱针点刺穴位,然后将火罐吸拔在点刺穴位上,留罐5分钟,每日1次。

此外,也可在患者背部脊柱第七胸椎至第十二胸椎旁开1.5寸处,按压寻找压痛点,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压痛点处,留罐15分钟;或用药罐,即在罐内先盛储生姜汁(约占罐的1/3),再紧扣在压痛点上,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方法,抽去空气,使罐吸在皮肤上,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

常见的消化性溃疡

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

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装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消化性溃疡的检查

(一)内镜检查

不论选用纤维胃镜或电子胃镜,均作为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在内镜直视下,消化性溃疡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或线形,边缘锐利,基本光滑,为灰白色或灰黄色苔膜所覆盖,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略隆起。

日本学者将消化性溃疡的生命周期的胃镜表现分为三期:

活动期(A期),又分为A1及A2两期。

A1: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白苔,常有小出血,周围潮红,有炎症性水肿。

A2:溃疡面覆黄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炎症水肿减轻。

治愈期(H期),又分为H1及H2两期。

H1:溃疡周边肿胀消失,粘膜呈红色,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溃疡变浅,变小,周围粘膜发生皱褶。

瘢痕期(S期),也分为S1及S2两期。

S1:溃疡白苔消失,新生红色粘膜出现(红色瘢痕期)。

S2:红色渐变为白色(白色瘢痕期)。

(二)X线钡餐检查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X线下象是壁龛或龛影,指钡悬液填充溃疡的凹陷部分所造成,在正面观,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因溃疡周围的炎性水肿而形成环形透亮区。

胃溃疡的龛影多见于胃小弯,且常在溃疡对侧见到痉挛性胃切迹,十二指肠溃疡的龛影常见于球部,通常比胃的龛影小,龛影是溃疡存在的直接征象,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局部痉挛等,X线钡餐检查时可发现局部压痛与激惹现象,溃疡愈合和瘢痕收缩,可使局部发生变形,尤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后者可呈三叶草形,花瓣样等变形。

(三)HP感染的检测

HP感染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四类:

1、直接从胃粘膜组织中检查HP,包括细菌培养,组织涂片或切片染色镜检细菌。

2、用尿素酶试验,呼吸试验,胃液尿素氮检测等方法测定胃内尿素酶的活性。

3、血清学检查抗HP抗体。

4、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HP-DNA,细菌培养是诊断HP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四)胃液分析

正常男性和女性的基础酸排出量(BAO)平均分别为2.5和1.3mmol/h,(0~6mmol/h),男性和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BAO平均分别为5.0和3.0mmol/h,当BAO>10mmol/h,常提示胃泌素瘤的可能,五肽胃泌素按6μg/kg注射后,最大酸排出量(MAO),十二指肠溃疡者常超过40mmol/h,由于各种胃病的胃液分析结果,胃酸幅度与正常人有重叠,对溃疡病的诊断仅作参考。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表现 消化性溃疡怎么确诊

通过X线胃肠钡餐造影和纤维胃镜检查可确诊本病。本病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急性穿孔(急腹症)和幽门梗阻(严重呕吐)。

消化性溃疡的饮食

1、溃疡患者不宜吃得过饱,以免引起胃内食物淤积,促进胃酸分泌而加重病情。平时可适当吃点含糖较少的饼干或馒头干,因为馒头干香酥可口,易于消化,进入胃内可中和胃酸,从而减轻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有利于减轻疼痛和溃疡面的修复。要注意进食一些可以保护胃粘膜的食物,如牛奶和鸡蛋等,但要注意少吃多餐。鱼虾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易于消化的优质蛋白质,而且富含有利于溃疡粘膜修复的微量元素锌。常食土豆可有效防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一般连吃6个星期以上的热土豆,可使溃疡面逐渐缩小、愈合。

2、另外,要少吃生、冷和性寒的食物,如梨、西瓜、黄瓜、兔肉、鳗鱼和田螺等。也要少吃过热的食物,以免引起胃内血管扩张、充血,而诱发溃疡出血。辣椒、大蒜和酒类等均可刺激溃疡病变而加重病情,故需少吃或不吃。红薯、南瓜等产气多的食物以及易产酸的糖类和甜味食品,如月饼等,也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相关推荐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预防方法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

警惕儿童消化性溃疡

从发病年龄来看,消化性溃疡多发生于成人,因此不少人认为这种病是成人所特有的,其实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据儿科专家调查发现婴幼儿至学龄儿童均可患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达13.7/10万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于胃溃疡。 溃疡病的发生机制与胃酸升高,胃黏膜屏障削弱,幽门螺旋菌感染有关。新生儿的溃疡多继发于全身感染、重度营养不良,大面积烧伤、大手术、药物损伤或脑部疾病后。较大的儿童往往与家庭成员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此外儿童消化性溃疡与胆汁反流损害胃黏膜、遗传、情绪不好、精神紧张也有密切关系。 不同年龄的儿童患了

儿童消化性溃疡有哪些

儿童时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成人,可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 (1)婴儿型:婴儿型溃疡系急性溃疡,发生于新生儿和两岁以下的婴儿,发病原因未明,在新生儿时期,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这种溃疡或是迅速愈合,或是发生穿孔或出血而迅速致死,在新生儿时期以后至两岁以内的婴儿,溃疡的表现和新生儿者无大差别,主要表现为出血,梗阻或穿孔。 (2)继发型:此型溃疡的发生与一些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脓毒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烧伤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有关,它还可发生于先天性幽门狭窄,肝脏疾病,心脏外科手术以后,此型溃疡在胃和十

老年消化性溃疡应该如何预防

老年消化性溃疡病因复杂,应在饮食、生活等多方面进行预防。 1、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溃疡病发生率高2倍,吸烟影响溃疡愈合和可促进溃疡复发。 2、饮食酒、咖啡、浓茶、可口可乐等饮料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易诱发溃疡病。吃精制低纤维素食物者比吃高纤维素者溃疡发病率高。有人认为多渣食物或许有促进表皮生长因子或前列腺素释放增多的作用。 3、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十二指肠溃疡。人在应激状态时,可能促进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增强,胃酸分泌增多和加速胃的排空,同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使胃十二指肠血管收缩,黏膜血

消化性溃疡病人饮食

此期应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温凉流质食物为主。严格限制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并以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主,如牛奶、米汤等,每2 h进食1次,每日6~7次。若牛奶不习惯或腹部胀气者,用豆浆代替,或加米汤稀释,其它可给蒸蛋羹、稀藕粉、豆腐脑,其中牛奶、豆浆虽能稀释胃酸,但也能刺激胃酸分泌,故不宜多吃。限制肉汤、鸡汤、鱼汤的摄入,因为脂肪过多摄入会促进胃酸分泌和胆汁返流。 随着症状的减轻,可逐渐改用面糊、稀粥、蛋羹等,还可加蒸肉饼、肉末蛋羹、鸡肉汤等,每日进餐5~6次,每餐主食50 g,加餐可用牛

消化性溃疡不能吃什么 消化性溃疡推荐食谱

1、良姜粥。高良姜50克,粳米50克。先煮良姜取计去渣,用汁煮米成粥,展起作早餐食用。 2、猪肚小商香首乌汤。将猪肚洗净,诸药用纱布包好扎口、一同放人沙锅内、加水适量同煮,以猪肚熟烂为度。取出药料,猪肚连汤可以食用。

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慢性。 2)周期性。 3)节律性。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的疼痛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高位或前壁溃疡常向胸部放射,后壁溃疡则放射至脊柱旁的相应部位。 5)疼痛程度和性质:疼痛一般较轻而能忍受,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由溃疡所致的饥饿样痛多呈持续性,常可连续半小时、1~2小时或更长,故有别于饥饿感。 6)疼痛的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气候变

消化性溃疡会便血吗

消化性溃疡典型的症状就是上腹部疼痛,但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疼痛部位稍有不同,如胃溃疡的典型疼痛部位位于剑突下,或者是上腹部偏左的位置,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疼痛部位在剑突下偏右位置。 消化性溃疡具有以下特点: 溃疡出血的患者通常都合并有上腹疼痛,没有其它明显的症状,多数常能自行停止,对生命不构成危险。但是个别患者溃疡侵蚀到粘膜下的小动脉也可以造成凶险的出血,严重者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果既往有胃病病史,短期内出现上腹疼痛伴有黑便、甚至呕血,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信号,不容忽视,应该即可到医院就诊。

消化性溃疡的饮食保健

1.白胡椒煲猪肚汤 白胡椒略打碎15克,猪肚1只,洗净,放水适量,慢火煲,调味后服食。适用于虚寒型溃疡病。 2.莲子粥 莲子30克,大米100克。按常法煮粥,每天食用,连续服1月。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病。 3.怀山粥 怀山药100克,粳米100克。一起加水煮成稀粥,每天1剂,分3次饮服。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4.糯米粥 糯米或粳米100克,红枣7枚。按常法煮粥,熟至极烂,经常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病,可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5.田七鸡蛋羹 田七末3克,藕汁30毫升,鸡蛋1个,白糖少许。将

消化性溃疡吃什么食物 消化性溃疡食疗推荐

莲子30g,大米100g。按常法煮粥,每天食用,连续服1月。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病。 怀山药100g,粳米100g。一起加水煮成稀粥,每天1剂,分3次饮服。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 银耳20g,红枣10枚,糯米150g。一起加水煮成稀粥,每天1剂。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