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晚期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造成眼底病变
糖尿病晚期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造成眼底病变
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并发一系列的眼底病变,通常表现为白内障或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容易出血,出血后通过牵拉作用可以引起视网膜剥离而造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方法
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使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新病变不存在。如血糖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新病变、黄斑水肿,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的患者还是要控制血脂,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
糖尿病的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好方法。
早期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确有一定作用。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时,可采用激光治疗。
眼底病不及时治会失明
最常见的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据悉,目前全国有糖尿病人约9300万人,约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多样,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尤其是视网膜病变)而致盲很常见。吕林教授介绍,临床上接收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大都视力下降得厉害,甚至已经丧失视力。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患者往往容易忽视,直至出现视力严重下降才去医院就诊时,大多已处于病变的中后期,治疗效果较差。
现状:病人越来越多,大部分是晚期
“20多年前,我刚到眼底病科工作时,见得比较多的主要是视网膜脱落(简称网脱)病人,但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的就诊病人占到科室的60%。”吕林教授如是说。他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在眼内视网膜组织中发生的渗漏性、闭塞性和增殖性的微血管病变,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可惜至今仍有很多糖尿病人根本不重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变的表现和防治
糖尿病造成机体损害的病理原因是高血糖对微小血管的损伤,它使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与周细胞受损,从而导致毛细血管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出现渗漏现象,造成周围组织水肿、出血,继而毛细血管的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血供与营养缺乏,导致组织坏死及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释放及因之而产生的新生血管,从而将引起视网膜 大量出血与玻璃体的大量积血,产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发病率愈高。年轻人较老年人患者危险性更大,预后常不良。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时控制,不仅发生机会少,同时对视网膜损害也较轻,否则视网膜病变逐渐加重,发生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或并发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引起,除全身症状以多饮、多食、多尿及尿糖、血糖升高为特征外,并有双眼视网膜出现鲜红色毛细血管瘤,火焰状出血,后期有灰白色渗出,鲜红色新生血管形成,易发生玻璃体红色积血为主要特征的眼底改变。
早期眼底病变不影响黄斑部时,视力不受影响,患者无自觉症状,有时患者感觉视力减退,或眼前有黑影飞动或飘动。若病变发展 3 到 5 年或血糖控制不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眼底出血、渗出、水肿、血管瘤。如眼底黄斑受累,可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野中心暗点,中心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等症状。当血管或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将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如何防治?
1.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血压控制在 140/90 mmhg正常范围内。
2.适当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控制好血糖。
3. 早期检查视力和眼底,早期治疗,保住视力提高您的生活质量。
如何防治糖尿病眼病
定期做眼科检查
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因此,预防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患病开始就要坚持定期做眼科检查:
1.一般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应立即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相关病例档案;
2.对于没有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建议6~12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
3.对于已出现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3~6个月检查1次,并及时进行治疗;
4.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检查眼底1次。
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家属们最为关心的了,专家表示,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发病病史5~10年,病人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系统的微血管病变如眼底病变等,此时可依据此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为糖尿病肾病,那么“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这个主要依据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采用的治疗方式。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病人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病人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身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而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病人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由于肾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损害,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多数不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隐匿时期,肾小球虽然已经有了病变,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尿微白蛋白增加。
在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蛋白尿,说明该患者的肾脏功能正在不可遏止的呈现进行性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顶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这样糖尿病肾病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糖尿病的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甚至视网膜脱离。一般糖尿病出现十年以上的病人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则可能更早出现眼底病变,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眼科检查查眼底。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可分成五个阶段,最终可能引致肾衰竭。
3、糖尿病足
初期只是脚部伤口难于愈合,若处理不当可引致截肢。
4、糖尿病口腔溃疡
糖尿病患者伴有口腔疾病约为正常人口腔疾患的2~3倍。男性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糖尿病女性组。此调查结果提示:糖尿病易引起牙周病,而牙周感染造成的全身中毒,又加重了糖尿病的病情。5、糖尿病昏迷1)低血糖昏迷:当血糖低于3毫摩尔/升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 2)酮症酸中毒昏迷:原因有包括以下几点: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或病情加重;各种急慢性感染;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饮食失调,进食过多或过少,饮酒过度等。3)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这种昏迷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病人。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眼症患者需注意哪些事项
眼底病的病因是复杂的。常见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肾炎,贫血,流感,结核, 高度近视,颅内上位性病变等。而从发病人群看各个年龄段都有。
眼底病变患者运动要把握力度: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力度的把握,在运动前最好做做伸展运动,避免视网膜脱落。
当然,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应进行温和的运动,而不宜选择高强度、大运动量、激烈的运动,最好以散步、太极拳为主。另外,眼底病变患者在生活中还要避免任何需要突然用力的行为,如突然从地上搬起重物、用力咳嗽、便秘等。
眼底病变的临床表现:患了眼底病变的病人,其临床表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视力下降, 严重是单眼或双眼视力大幅下降,甚至无光感。如果累积黄斑部时,则会引起视物缩小变形等。二是视野缩小或有暗影。病人自觉有眼前有黑的“漂浮物”“蝌蚪”或“蜘蛛网”。
在糖尿病的中晚期,患者大都会出现眼底的并发症,视网膜上的毛细血管壁脆弱,运动时突然用力会造成血压一过性升高,增加视网膜上的压力,引起视网膜脱落,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失明。同时,血管壁破裂还会造成眼底出血。而伸展运动,如踢踢腿、拉拉胯,活动一下各个关节和肌肉群,大概在10分钟左右,可以让毛细血管逐步适应血压的升高,让视网膜的受力有个缓冲过程,从而避开视网膜脱离的诱因。
定期做眼底筛查的重要性
眼底出血是多种眼底病的临床表现
眼底是由视网膜、肪络膜、巩膜和视神经球内段组成的玻璃体的总称。在5种致盲性眼病中,有3种与眼底相关,它们都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这三种。提醒读者们千万不要小觑了眼底病变。
在眼底病中,眼底出血是最常见的。造成眼底出血的眼病很多,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等,高度近视者由于眼轴变长,血管被牵拉,在剧烈运动时也容易出现眼底出血的现象。此外,老年人中发生视网膜脱落的很多,时常伴有眼底出血的现象。
眼底出血还可能会诱发青光眼。少量的眼底出血没有明显的感觉,如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出血就常被忽视;出血量较多时,会感到眼前有红色的影子在跳动,视线被黑影遮挡;如果出血位于视网膜中心(黄斑区),则中心视力丧失,只有周边还有部分视力。
眼底出血有隐匿性,有时发展很快,一不小心就会夺走你的视力。
眼底出血肉眼是没法观察的,须用眼底镜进行检查,但目前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一般40岁以上的人才查眼底。肖主任特别提醒,年轻人也不能忽视眼底病。来自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者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达9800万,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2型糖尿病5年以内病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比例高达40%,而这一并发症在19年病程患者中高达84%。在门诊,也可以看到一些很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几年内就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我们需要定期筛查眼底疾病。
中医“五轮五脏“的治疗原理
中医五轮五脏以祖国传统医学之五轮学说为基础,运用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结合脏腑、经络、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等若干辨证方法,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五轮五脏相结合。以五轮为纲,五脏为本,从疾病的病因病机出发,以五脏虚实寒热立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辨证论治。
在临床治疗中,中医的五轮五脏注重五轮与五脏的紧密结合,风轮目疾,多从肝治,治以平肝、泻肝、柔肝、补肝之法以明目。血轮目疾,以心为主,治以补血、养血、凉血、止血、清心泻火明目之品。肉轮目疾,以脾虚胃弱为主,治以健脾利水、消痰散结、益气升阳、健运脾胃之法。气轮目疾,其病在肺。病机多为冷热不调、肺不生水、火无水制、房劳过度、忧思积虑、肾水不足或肾阳虚衰所致。同时,由于病变的多样性、复杂性,一轮病变可能是多个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种疾病也可能引起多个轮脏的病变,故在临证治疗时,我们注重从多个脏腑出发,既注重五轮的变化,也不忘与五脏及五行相结合,辨病辨证,综合治疗疾病。
糖尿病人白内障怎么办
糖尿病白内障是由于糖尿病并发的一种眼部疾病。糖尿病人白内障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极大,如果没有重视早期的治疗,容易导致糖尿病人失明。糖尿病人白内障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那么糖尿病人白内障怎么办?
糖尿病人白内障怎么办?专家介绍说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眼底病变的分期及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是先做白内障手术,还是先治疗眼底病变,或者二者同时进行治疗。如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主要问题,则应先治疗眼底病变,已经发展到需要激光治疗程度的患者可先做激光治疗。
如白内障混浊的程度较重、影响激光治疗,则可先做白内障手术;如眼底病变达到Ⅴ期以上,白内障影响眼底玻切手术时,可联合白内障手术及眼底激光治疗。
专家分析糖尿病人与一般的白内障患者不同。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眼部其他损害。医生要求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科检查,目的是尽早阻断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和发展。白内障发生后,不但使患者视力产生障碍,还直接影响到医生对眼底的检查和治疗,因为浑浊的晶状体阻断了进出光线。糖尿病人白内障怎么办?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既能解除视力障碍,还能扫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治疗障碍,所以应尽早手术。
由于有糖尿病的存在,手术的风险相对来说要大于正常人,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增加。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做手术之前,一定要做好各种相应的检查,全面综合地评估各项指标,以便减少手术风险。
上述是关于糖尿病人白内障怎么办的详细介绍,患有白内障的人需要及时的接受治疗,尤其是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更加需要好好的治疗和呵护,专家介绍说糖尿病白内障手术前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血糖应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如您想知道更多请咨询专家。
糖尿病白内障的两种治疗方法
一是控制糖尿病。很好地控制糖尿病,可以预防白内障发生或发展,而持续高血糖可加速白内障的进展;
二是手术治疗。
专家介绍说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眼底病变的分期及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是先做白内障手术,还是先治疗眼底病变,或者二者同时进行治疗。如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主要问题,则应先治疗眼底病变,已经发展到需要激光治疗程度的患者可先做激光治疗。
如白内障混浊的程度较重、影响激光治疗,则可先做白内障手术;如眼底病变达到Ⅴ期以上,白内障影响眼底玻切手术时,可联合白内障手术及眼底激光治疗。
血糖过高时的紧急处理
1、血糖控制很差:过量的运动可能引起血糖的进一步升高,甚至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较重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此时要严格选择好运动方式,并掌握好运动量,以避免血压升高以及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及下肢坏死的发生。
3、较重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通透性增加,过量运动可加重眼底病变,甚至引起眼底较大血管的破裂出血,影响患者的视力,所以也不宜从事运动量较大的体育锻炼。
4、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过量运动会使肾脏的血流量增多,增加尿蛋白的排出量,加快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此类患者也不适于较剧烈的体育锻炼。
糖尿病患者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和白内障同属于老年性疾病,常常发生在同一人身上,而且,高血糖也是促进白内障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发生的比一般人早、进展快。大家都知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手术治疗了。那么,糖尿病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是不是有些什么特殊要注意的地方呢?
手术前:
尽可能详细查眼底。威胁糖尿病患者视力的真正凶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不是白内障。白内障手术可以恢复视力,但是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力丧失则是不能挽回的。所以,白内障术前,一定要了解视网膜有没有病变?病变到什么程度了?如果需要激光治疗,而白内障还没有完全影响激光治疗,则一定要先治疗眼底病变,尽可能先充分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再做白内障手术。
术前一定把血糖控制好,尽可能在8mmol/l以下,否则术后伤口不容易愈合,也容易导致眼球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手术后:
糖尿病患者手术后,眼内炎症反应比一般人重,持续时间长些,所以,激素眼药水一定遵医嘱点用,切忌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病人,因为各种原因,自己把药水停了,结果发生严重反应加重,视力下降的病例。
术后也一定要尽快查眼底,尤其对于术前白内障重,眼底看不清的病人,要在术后1周内,详查眼底,已经有视网膜出血、渗出的病人,要尽快做眼底血管造影,如有需要,一定尽快激光治疗。因为,如果术前已经有了视网膜病变,在白内障术后,会很快发展、恶化,再次视力下降,并且是不可逆的。
总之,糖尿病+白内障,要以眼底病变为主,尽可能先控制好眼底病变,再做白内障手术。术后也要高度警惕眼底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