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的心理调节
乳癌患者的心理调节
得乳腺癌跟其他疾病不一样,我胃疼就治胃就可以了,乳腺癌如果不能保乳,就失去乳房。无论是谁,都要走过这样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尤其是身体的残缺,失去乳房,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她会非常敏感,非常在意这个。
群体治疗很重要,当你孤立地在一个周围所有人都是很健康的环境下,只有你一个人没有乳房,你会觉得非常难过。如果有一群人,大家都在一起,他们都跟我一样,没有乳房,可是他们生活很好,很快乐。我非常喜欢一个名词,我们跟其他一些乳癌组织有交流,乳癌患者会称自己是“少奶奶”,什么意思? 乳房少了一块或者少了一个,叫自己是少奶奶。一方面是自嘲,因为我缺少了,另外她也非常诙谐,我不在乎我少了,另外还有,她有很尊重自己的意思,我是少奶奶,我并不觉得我比别人差什么。从心理上要给自己自信,但是这种自信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不是说我得了乳腺癌,我一下子就变了一个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方面需要自己心理的调试,周围患者朋友的帮助,家人的帮助,同事、朋友、亲友的鼓励,这非常重要,这是综合性的东西,不是完全靠一个人就解决的问题,大家自己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当你患乳腺癌的时候,应该尽快找到一个新的起点,你会觉得无论怎么说,它都是缺少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你没有办法。当你知道,即使我缺少了,我仍然可以过更快乐的日子,虽然你的身体残缺了,但是心理是完整的,可能你的日子比原来更好。
我周围很多失去乳房的这些女人,都会走过这道槛,走过以后,她们的生活真得比以前更加快乐,大家不要太担心这个问题,而且自己要珍视自己,疼爱自己,周围人也会觉得你很正常,比周围人更正常。
血管瘤患者心理调节是关键
血管瘤专家建议,血管瘤比艾滋病、痢疾、流感及其他传染病造成的危害更大。全球超过40%的心理问题、美观问题等都与血管瘤有关,对于这种先天性疾病应早期干预,通过家人与医院的共同努力,减轻血管瘤患者的心理负担,有信心把疾病治好。另外,人们要正确认识与对待血管瘤疾病,应对血管瘤患者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血管瘤患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特别是青少年居多,因此当血管瘤患者长期情绪低落,或者精神萎靡的时候,就会影响到病情的控制与治疗。很多血管瘤生长在头部,容貌上的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回避社会活动、恐怕被人看见自己患了血管瘤,有种被歧视与自卑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血管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医生与护士要时常提醒血管瘤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血管瘤患者如何调节情绪
一、平时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
二、当情绪低落或者不良情绪产生时,可向家人、朋友倾诉,适当发泄愤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自己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三、血管瘤患者应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是一种很有效的血管瘤心理治疗办法。比如幽默的笑话、轻松的音乐都能缓解情绪。
做好躁郁症患者心理调节
躁郁症并不少见,但很多人“掉以轻心”,觉得自己只是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心情受了影响,是生活环境或工作造成的,自己调整一下,缓一缓就能好。同时还有不少躁郁症患者被错误的诊断为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可能让病情更严重。那么哪些症状有助于我们识别躁郁症呢?
患上躁郁症,同一患者在躁狂与抑郁之间的变化之大甚至会令家人都难以适应。在躁狂发作期间,有的患者会出现情感高涨、自负,一时冲动辞去工作,或者大手大脚消费、兴奋、精力过剩、睡眠需求减少,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有时爱发脾气,听不得一点意见,爱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对自己评价过高,夸大自我,做事盲目;注意力随境转移。而在抑郁发作期间,又会感到情绪低落、悲伤,对自己没有信心、无助,对过去感兴趣的事都不愿意做了,经常独处不愿见人;甚至出现强烈的自我厌恶、绝望,甚至有自杀的想法。
躁郁症如不治疗,易反复发作,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因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该病发病和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防治躁郁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2、纠正不良的认知模式,比如:对人、对事、对社会过度从否定、悲观、消极、负面的角度看问题,自卑或自尊心过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做出客观评价。
3、努力改正不良行为模式,如冲动盲目、不顾后果,孤僻离群、缺乏沟通和社会交往,应积极融入社会,多参加集体活动。
4、避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避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生活状态,适当给自己减压。
治疗面部肌肉萎缩要特别注意心理调节
一、以情制情法:我们的医生要言行慎重,手段巧妙的激发起我们患者目中情志上的变化,以便让患者控制其病情的发展,是面部肌肉萎缩治疗中的重要内容。
二、文娱怡神法:面部肌肉萎缩患者自己也要进行一些文娱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操,活动一下自己的关节,以达到神形共养的目的,活动如,舞蹈,下棋,钓鱼,舞蹈等。
三、环境爽神法:这种方法就是指选择风景宜人,可以陶冶情操的地方,这些都能促进面部肌肉萎缩患者身体的康复。
面部肌肉萎缩的心理调节比其他疾病都更加需要关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的是,中医在治疗面部肌肉萎缩上有这明显的优势,能彻底根除病根,减少复发的可能,而中医上就特别注意患者心理调节。
食管癌患者心理护理
食道癌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态十分重要。研究表明,不少病人尤其是癌症病人,三成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病情恶化。因此在食道癌的护理中,病人的心情护理非常重要。
病人得病后,由于进行性的吞咽梗阻感和胸骨后疼痛常造成患者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出现恶液质,病人易产生悲观情绪及心理负担,故医务人员及家属应鼓励患者树立活下去的信心和决心,相信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今天不治之症,到了明天有可能得到治愈。使病人保持乐观正视病痛的心点积极配合治疗。有学者研究认为: “有信心战胜癌症并顽强生活的人,大脑中会产生希望和期待的良好兴奋灶。”这种良好兴奋灶通过大脑边缘系统这一本能中枢,传输到自律神经中枢——丘脑下部同激素有关的脑下垂体,使免疫活动增强,异常细胞功能低下,促使癌细胞退化。
相反,缺乏期待和信念,难以激发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使癌细胞失调,病情恶化。故病人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正确对待疾病使阴阳平调,有益于健康及康复。
中医也有论证,食道癌的形成与精神因素相关,《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说:“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古代医书所描述的噎膈一证,跟现代医学所述之食道癌症状相似。古人认为“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说明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相关。
因此食管癌病人的精神因素也占一定的分量,因而病人要学会自我调节,患者家属也要注意多与病人交心,多陪陪病人,以无行中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老人本身就容易有孤单感,病人子女要注意观察老人心理上的变化,帮其调节以便有助于治疗。心理护理是存活更长时间的保证。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心理调节路径指导
一.病人及家属方面
让 病人知道长期忧虑会使心理失衡,导致失眠,影响食欲,引起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紊乱,应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多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特征,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也可把不良情绪向亲人朋友倾述,寻求安慰。如果丈夫能一如既往地关爱妻子,理解妻子,消除妻子思想顾虑,增加妻子的自我肯 定,性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话会明显减轻病人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医护方面
2.1技术与观念
医生综合分析病情, 个体化的治疗,避免过度治疗是缓解病人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临床医生应把握乳腺癌诊治领域的最新进展,拥有更新的观念与高超的技能。掌握好保乳手术的适应 症,配合放化疗,对早期乳腺癌进行规范的保乳治疗,可以取得和乳腺切除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保乳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对病人心理影响也较少;随着科技的 发展和乳腺外科治疗理念的更新,腋窝微创治疗得以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清扫为代表的腋窝微创手术在国内许多大医院已经开展起来,使得病人术后不适感 明显减轻,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发生明显减少。对于病情较轻或年老体弱且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进行内分泌治疗避免化疗也能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减轻患者的 心理压力。
2.2爱心与责任感
医生和护士具备掌握患者病情,深受患者信任的优势,心理干预容易起效。而大多数患者也把医护人 员作为主要的求助对象。因此,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积极真诚的态度,和蔼的言行有意识地多接近患者,劝导和鼓励她们,告诉她们乳腺癌是癌症 中治疗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特别是早期乳腺癌,5年治愈率可达90%以上。绝大部分病人经过治疗后均可重返工作岗位。乳腺癌病人,从年龄结构看,大多是中 年妇女,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切入点就是该病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激发病人内心的责任感,战胜恐惧。为提高患者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有 能力的患者可建议做乳房重建术。不愿做手术的患者可配戴义乳。配戴义乳不仅保持了患者的体形美,而且还能消除术后胸部不平衡所引起的肩部肌肉酸痛等症状。 教育患者正确面对自我形象的改变,减少对自我形象的抱怨,以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更重,女性对肿瘤复发比初次肿瘤确诊时更感痛苦。鼓励病人拥有宗教信仰如信仰基督教常常奏效,病人相信自己死后会进入天堂,靠祷告获得心灵的平安,不惧怕死亡,生命有盼望,也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3群体治疗干预
病 人的从众心理特点为实施集体心理干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群体干预可以提供医-患,患-患交流的平台和康复的环境。帮助病人进行认知重建,言语重建。如定期 进行患者教育,可安排进行乳腺癌预防知识的讲座,使病人了解乳腺癌防治知识,正确对待疾病,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战胜疾病。安排优秀病友进行抗癌经验分享,现 身说法谈谈自己的康复经历,对其他患者起到正性激励作用。安排病友表演节目,才艺表演,激励病人对健康、乐观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还可以进行健康知识指 导、中医养生,公益慈善活动等。可以将病人组织起来形成小组定期活动,也可以探访刚刚患病者,康复者的探访对新患者有更好的说服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治疗,使更多处于心理低谷中的乳腺癌病人尽早回归自然,回归社会。
血管瘤患者心理怎么调节
一、血管瘤患者的不同病情除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以外,心理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血管瘤患者一定要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好的身体素质也正是拥有好的心态的前提。
二、如果出现了情绪低落的状态,那么血管瘤患者心理调节是关键了,患者可以向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发泄下。患者还可以找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或者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绪发泄掉。
三、如果还是有低落的情绪,那血管瘤患者可以试着转移下自己的注意力,看个笑话或者听个音乐,这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心理调节。
血管瘤患者心理调节是关键
一、平时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
二、 当情绪低落或者不良情绪产生时,可向家人、朋友倾诉,适当发泄愤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自己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三、血管瘤患者应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是一种很有效的血管瘤心理治疗办法。比如幽默的笑话、轻松的音乐都能缓解情绪。
多数患者对于血管瘤这种疾病不了解,它不同于想普通的感冒发烧一样,有些症状反应就回去治疗,在社会上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还有许多的误区,比如血管瘤是恶性肿瘤吗?血管瘤会不会自然消退等 ,在此血管瘤专家呼吁人们要正确认识与对待血管瘤疾病。
血管瘤患者心理调节是关键
一、平时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
二、 当情绪低落或者不良情绪产生时,可向家人、朋友倾诉,适当发泄愤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自己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三、血管瘤患者应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是一种很有效的血管瘤心理治疗办法。比如幽默的笑话、轻松的音乐都能缓解情绪。
血管瘤患者心理调节是关键
根据血管瘤专家介绍,全国约有上千万的患者,这些患者当中有43%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36%的患者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治疗方法阶段,另外还有10%左右正面临血管瘤恶变带来的危害。许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问题,不愿与人沟通,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等发现血管瘤严重后才到医院就诊。这些从患者自身表现出来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
很多血管瘤患者对于血管瘤的情况都存在不解,为什么自己的血管瘤增长速度快,而有的患者很慢?为什么我们同时治疗,他治疗后就痊愈了,而我还需要继续治疗?血管瘤专家解释说:“除了个人体质的问题之外,心理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血管瘤专家建议,血管瘤比艾滋病、痢疾、流感及其他传染病造成的危害更大。全球超过40%的心理问题、美观问题等都与血管瘤有关,对于这种先天性疾病应早期干预,通过家人与医院的共同努力,减轻血管瘤患者的心理负担,有信心把疾病治好。另外,人们要正确认识与对待血管瘤疾病,应对血管瘤患者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血管瘤患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特别是青少年居多,因此当血管瘤患者长期情绪低落,或者精神萎靡的时候,就会影响到病情的控制与治疗。很多血管瘤生长在头部,容貌上的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回避社会活动、恐怕被人看见自己患了血管瘤,有种被歧视与自卑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血管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医生与护士要时常提醒血管瘤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血管瘤患者如何调节情绪
一,平时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
二, 当情绪低落或者不良情绪产生时,可向家人、朋友倾诉,适当发泄愤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自己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三, 血管瘤患者应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是一种很有效的血管瘤心理治疗办法。比如幽默的笑话、轻松的音乐都能缓解情绪。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调节
Q:本来乳房是女性美的一种象征,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以后,知道将可能失去乳房,很多女性就会特别地沮丧,心灵会遭受很大的打击,请问患者的心理是怎么调节的?
得乳腺癌跟其他疾病不一样,我胃疼就治胃就可以了,乳腺癌如果不能保乳,就失去乳房。无论是谁,都要走过这样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尤其是身体的残缺,失去乳房,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她会非常敏感,非常在意这个。
群体治疗很重要,当你孤立地在一个周围所有人都是很健康的环境下,只有你一个人没有乳房,你会觉得非常难过。如果有一群人,大家都在一起,他们都跟我一样,没有乳房,可是他们生活很好,很快乐。我非常喜欢一个名词,我们跟其他一些乳癌组织有交流,乳癌患者会称自己是“少奶奶”,什么意思? 乳房少了一块或者少了一个,叫自己是少奶奶。一方面是自嘲,因为我缺少了,另外她也非常诙谐,我不在乎我少了,另外还有,她有很尊重自己的意思,我是少奶奶,我并不觉得我比别人差什么。从心理上要给自己自信,但是这种自信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不是说我得了乳腺癌,我一下子就变了一个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方面需要自己心理的调试,周围患者朋友的帮助,家人的帮助,同事、朋友、亲友的鼓励,这非常重要,这是综合性的东西,不是完全靠一个人就解决的问题,大家自己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当你患乳腺癌的时候,应该尽快找到一个新的起点,你会觉得无论怎么说,它都是缺少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你没有办法。当你知道,即使我缺少了,我仍然可以过更快乐的日子,虽然你的身体残缺了,但是心理是完整的,可能你的日子比原来更好。
我周围很多失去乳房的这些女人,都会走过这道槛,走过以后,她们的生活真得比以前更加快乐,大家不要太担心这个问题,而且自己要珍视自己,疼爱自己,周围人也会觉得你很正常,比周围人更正常。
Q:一旦自己承受不了的话,有没有请心理咨询师做这方面的帮助?
会有的,但是无论是多么好的咨询师,没有失去过那一部分(乳房),就不会感同身受,就很没有说服力。现在有很多乳癌的组织,它的建立会吸引很多乳癌患者,她们到这里非常有归属感,到聊天的时候,她们会问:你为什么这么好?如果健康的人说你失去这个没有什么,人家肯定会想,那当然了,你有,所以你不在乎,没有的人是我。当跟她是同样人的时候,她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她也没有,她很快乐。于是人就找到样板。
我了解到台湾有一个乳癌组织。所有的职工都是乳癌患者,他们找到了这样的组织,他们又成为这个组织的职工。在台湾,每一个乳腺癌患者只要当她得了乳腺癌,这些组织就到她家去,告诉她,你不用担心,失去乳房,仍然会生活很快乐,去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打扮特别精神。
见到这群女人,非常亮丽,特别精神,精心化妆,带上她们应该带的东西,去到乳腺癌患者的家里。这个组织的职工培训中,对带什么东西,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情,有非常科学的一套东西。患者已经躺在那个地方觉得我自己要死了,我失去乳房了,我还怎么生活,我不吃饭了,头也不梳了,脸也不洗了,等死了。这个组织的人一进去的时候,做得第一件事情是关上房门,解开衣服,让患者看到站在她对面的这群女人跟她是一样的,她们失去乳房,但是穿上衣服的时候,没有人看见她们是乳癌患者,非常漂亮,非常自信。等这群女人走了以后,这个患者会跳起来说我要去吃饭。这步就解决了,她知道,虽然她得了乳腺癌,她会失去乳房,但是她依然可以像以前一样亮丽生活。患者自助对患者的心理康复非常重要。
女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心理调节法
在性病治疗过程中,精神因素往往是治疗的关键。尤其是一些患者在久治不愈时尤其显得心理比较脆弱。由于生殖器疱疹只能是基本治愈,治疗主要是降低其复发频率,所以医生治疗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一点讲清楚,明确治疗的目标。
曾经患生殖器疱疹的5对夫妇经过治疗,成功地生下健康的宝宝。这些夫妇年龄在25-30岁之间,婚后没有小孩,但是患上了生殖器疱疹,担心这种病对怀孕后的胎儿有影响,所以一直没敢要孩子。而且不断地复发,他们几乎没有信心接受治疗,更不敢要孩子。
由于生殖器疱疹刚发病的时候对胎儿的确有一定的影响,但复发则影响不大,传染性也小。他们的主治医师建议,采取病毒抑制疗法,让患者建立信心,把病毒控制住再怀孕。生殖器疱疹一般一年发作6次以上,服药6-12月后停药,这样至少减少复发次数,停药后再怀孕。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给病人造成的心理影响往往有: 思想负担过重,出现心理障碍害怕致癌、害怕传染给性伴侣、回避与性伴侣的性生活、不愿与异性交往、导致性功能障碍,影响家庭和睦,甚至发生抑郁症等。
诊疗生殖器疱疹的医务人员,除了考虑患者要遵嘱治疗疾病、推荐安全套、通知性伴,在咨询中应掌握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对待这些患者:医务人员应态度和蔼、亲切,为患者保密,不把隐私泄露给他人。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在取得患者信任、合作的前提下,耐心细致地说明有关疾病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建立治愈的信心。
另外,因生殖器疱疹感到孤立的任何人而言,自助团体可提供一个非常必需的空间和场所来公开探讨和交流信息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