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正确的护理方法
宝宝正确的护理方法
1.睡前抚触
每次给宝宝喝完奶之后,都要给他拍拍后背,帮助打嗝,避免回奶,然后把宝宝放到婴儿床上,从头到脚抚触一下,帮助放松。
2.环境营造
宝宝在睡眠的时候是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的,可以将具有妈妈气味的衣服放在宝宝旁边这样有助于宝宝舒适的入睡。
正确护理宝宝牙齿有方法
●即使宝宝的牙齿还没有长出来,都要开始认真清洁宝宝的口腔。在每次喂哺宝宝之后用温湿的毛巾或者纱布包裹着手指,然后轻轻地擦拭宝宝的口腔和牙龈处。你也可以购买市面上的一些软胶小工具,这些小工具能够切合你的食指的大小,而且能够很好地清洁宝宝口腔中多余的食物。
●一旦宝宝的牙齿长出来以后,就要立刻进行牙齿的护理工作。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这些牙齿不重要,因为它们最终会脱落替换成固齿。但实际上这些牙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能够为固齿预留出位置,同时还有助于宝宝咀嚼和说话。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护理的话,可能会出现蛀齿和牙龈炎等。
●当心牙齿蛀洞。宝宝牙齿出现蛀洞的开始的征兆就是牙齿颜色出现变化和少量的凹陷洞。千万不能让宝宝长时间地吮吸着奶瓶。
●每次喂哺宝宝之后都要给宝宝喝水。大部分的婴儿食物都可以在饭后通过河水冲洗掉,但最好还是使用婴儿专用的手指软胶牙刷进行仔细的清洁,特别是在宝宝吃完粘性较大的甜食之后。
●宝宝大约两岁之后可以开始使用小量的儿童不含氟牙膏。在宝宝大约两岁之后不会吞食牙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在宝宝刷牙的时候使用小量的不含氟的儿童牙膏。
●控制宝宝氟化物的摄取量。即使你的宝宝没有在使用含有氟化物的牙膏,但是你也要保证宝宝摄取足够的氟化物,氟化物对于预防蛀齿是十分重要的。
●给宝宝计划好牙齿检查。美国牙医协会建议宝宝在一岁的时候进行第一次的牙齿检查,但实际上只要你能够保证宝宝平时的牙齿护理的话,在三岁之前才进行第一次的检查也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不同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护牙方式。恰如其分和有效的家庭口腔保健措施在整个孩童时代是不断变化的,针对每个年龄段,采取相应的口腔保健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正确护理宝宝的耳朵
“油耳”“干耳”,无碍健康!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耳道分泌物多数人是干燥成鳞屑状,略呈淡黄色的痂块,叫干型耵聍。少数人分泌物始终呈油状或糊状粘稠的、颜色为深褐色的物质。无论宝宝的耳屎是干还是黏,都是正常的,而且都对人的耳朵有一定保护作用。它可以覆盖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防止皮肤干裂和粘附灰尘,预防感染,而且万一耳道进水,它还可以起到防止作用。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怎样防止水进入宝宝的耳道里?
洗澡水、奶水、泪水一旦进入宝宝的外耳道,会使耳内的耳屎软化、膨胀,引发耳道堵塞、流水,发生外耳道炎;而且,宝宝外耳道进水后很容易带入细菌,增加耳道感染的机会。因此要谨防水进入宝宝的耳道里。
1.宝宝洗头时
让宝宝面部朝上,妈咪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同时用拇指和中指分别压住宝宝左右耳廓,使耳廓覆盖住外耳道,以防水流进耳道。
2.宝宝吃奶后
妈咪要把宝宝立起来抱,轻拍宝宝的背部,拍出奶嗝,防止被宝宝吐奶,造成奶水流入耳道。
3.宝宝躺着哭闹时
妈咪要及时擦净宝宝脸上的泪水,防止眼泪顺着脸颊流入耳道。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要不得!
经常掏耳朵对健康是有害的,具体表现在: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4.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误进杂物,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取出,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了解耳疾元凶——中耳炎
如何分辨宝宝是否患了中耳炎?
化脓 看宝宝耳朵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发烧 看宝宝是否发烧。中耳炎常常伴随着突发起来的发烧症状,体温有时候更会升至37.8℃~40℃。
疼痛 宝宝是否表现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因为吸吮和吞咽动作会压迫感染部位,使宝宝感到疼痛。
听障 看宝宝是否存在听力障碍。表现为对同样的声音刺激,宝宝的反应不如以前,或没有其他宝宝灵敏等。
中耳炎预防重点
积极预防感冒 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宝宝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尽量少含奶嘴 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正确喂养姿势 喂奶时将宝宝斜抱起来,使其处于半卧位姿势,抬高头部,以免溢乳而导致乳汁流入耳中。
保持鼻腔清洁 用医用吸耳球帮宝宝吸除鼻腔中黏液。或滴入一些润舒剂,以防鼻涕和细菌进入中耳。
保持空气湿度 避免因空气干燥引起宝宝鼻腔干燥甚至发炎,造成咽鼓管肿大、阻塞。
调整枕头高度 如果宝宝鼻塞得比较厉害,睡觉时可将头部垫得高一些,以便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
仰卧或侧卧 专家认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激光去雀斑后多久可以恢复 雀斑激光后会留疤吗
正确护理不会留疤。
在激光去除雀斑过程中,只有病变的细胞才吸收特定的激光,而正常的皮肤组织是不会受到损伤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留下疤痕,不过这是在正确护理的前提下,像用手去抠未脱落的结痂等不当的护理方式,还是会有留疤的可能。
宝宝头发的正确护理方法
1、营养均衡
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供给毛根,使头发长得更结实、更秀丽。因此,一定要按月龄给宝宝添加辅食,让宝宝接受各种食物,避免养成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饮食中要保证牛奶、瘦肉、鱼、蛋、虾、豆制品、水果和蔬菜等各种食物的摄入与搭配,含碘丰富的紫菜、海带也要经常给宝宝食用,并合理摄取维生素和矿物质。
2、勤洗头
保持头发清洁能使头皮得到良性刺激,避免引起发痒、起疱,甚至感染,从而促进头发的生长。由于宝宝的生长发育速度极快,新陈代谢非常旺盛,因此,宝宝6个月前最好每天给他洗一次头,天气炎热、出汗多时,可以多洗一次;宝宝6个月以后,可改成2~3天洗一次头。要给宝宝选用纯正、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洗发液,洗发时轻轻用手指肚按摩宝宝的头皮,切不可用力揉搓头发,以防头发纠结在一起难以梳理,使头发脱落。
3、勤梳头
经常梳理头发能够刺激头皮,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头发生长。最好选用既有弹性又较柔软的橡胶梳子给宝宝梳头,以免损伤宝宝稚嫩的头皮。此外,应顺着头发自然生长的方向梳理,动作和用力要保持一致。小女孩的小辫子不能扎得太紧,更不能为了漂亮,强行把宝宝的头发梳到相反的方向。如果喜欢给宝宝头发分缝,应每隔几天换一次部位,否则,一直分缝的部位头发会相对稀少。
4、多晒太阳
适当的阳光照射和新鲜空气,对宝宝头发的生长非常有益。紫外线照射不仅能够杀菌,而且还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但要注意的是,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也不可让宝宝的头部暴露在较强的阳光下,以免晒伤。
5、睡眠充足
宝宝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疲劳,如果睡眠不足,容易发生生理紊乱,导致宝宝食欲不佳,经常哭闹,甚至生病,从而间接导致头发生长不良。
宝宝感冒正确护理康复快
感冒一般情况下,分好几种症状,每一个症状相对应护理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比较常见的典型感冒有:流鼻涕、鼻塞、咳嗽、发热,有时候有的宝宝还会伴有嗓子疼、喉咙发炎,宝宝的感冒的时候,精神会相对比较疲倦,食欲相对也是出现了下降,这时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玩耍,以免病菌交叉感染到,还有就是避免去吃一些上火的食物,免得引起病情的加重。
家长们,首先不要以为宝宝是你一手在带大的,出现什么情况要用什么药,自己都有经验了,就凭着自己的经验给宝宝用药那是不对的,也是不安全的。要带宝宝去医院,医生会对宝宝进行一些检查,这样的话,才可以知道宝宝感冒的原因,才好更好的对症下药。
感冒一般都是有一个流程的,这世上没有特效药,即使有也未必是最安全的,所以家长们不要因为宝宝吃一两包没好,就开始着急,要各种换医院换医生,这样更不利于宝宝的病情。特别是病毒性感冒,可能康复的时间会更长一点,家长们跟看完医生,根据医嘱,然后照顾好宝宝,症状慢慢的减轻,差不多再过十天左右宝宝就能康复了。
有的是细菌引起的感冒,可能这一类感冒,医生会开一些抗生素,抗生素服用是要按照严格要求的按时按剂量来服用的,家长们千万不能因为看着孩子感冒难受,轻易的加服次数或是加药剂量,这是万万行不能的,免得适得其所,不仅影响到宝宝的康复,还有可能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如果宝宝是属于发烧症状,医生应该会开一些退烧用药。然后小孩子的体温相对我们大人会高一些,如果体温低于38.5度的话,一般是不用服用退烧药的,给宝宝多喝一些水,时刻注意观察宝宝的体温,出现流汗及时用温水擦拭。一定不要去乱吃感冒药,乱吃的话有可能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如果是鼻子不通造成宝宝喂奶困难,可以咨询一下医生,开一点盐水滴鼻液,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滴试,进行护理,如果没有经过医生的允许,千万不要乱给孩子用什么滴鼻剂。
还有提醒家长们,一般普通的感冒都会持续7-10天左右的,如果是更小的宝宝也可能还会长一点,所以家长们不要看到宝宝两三天还没好,就开始着急惊慌。
宝宝发烧如何正确护理
1、增加宝宝的睡眠时间,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与疾病的斗争。同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体温、脉搏、面色等等。要为宝宝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过于吵闹;室温以20℃左右为宜,如果屋里干燥,应洒些水或使用加湿器;室内不要门窗紧闭,要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防止烟尘进入室内,严禁在宝宝病房内抽烟。
2、饮食发热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散失较多,而且容易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宝宝的食欲下降,体力过分消耗也使宝宝无力进食。因此,此时不能强求宝宝进食,而应减少食量,并增加饮水。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些水,也可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减少奶量,奶中多加些水,待病情好转后再恢复平时的饮食。
3、宝宝高热时易引起抽痉,因此当宝宝体热太高时,在采取物理降温措施的同时需注意,降温需要有个舒缓的过程,下降太快会让宝宝不适应而出现其他症状。
4、要保持宝宝身体清洁。发烧宝宝出汗多,因此勤换内衣,预防受寒显得格外重要。
1岁宝宝发烧的正确护理
宝宝发烧不是什么大病,但是一拖延就要人命。宝宝发烧感冒了,大人们往往急得团团转,但是这时候往往要淡定,只要家庭护理做得到位,不用去医院,宝宝发烧也可以在家治疗。
1、 密切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体温的测量分为口腔、肛门、腋下三种方式,腋下测量清洁卫生、方便安全,最适宜家庭应用。
发烧病人的脉搏会加快,一般而言,体温每上升1℃,脉搏增加10次。新生儿时最快,婴儿每分钟100~120次,1~3岁幼儿每分钟100次左右。脉搏与体温不相称常提示某些疾病。如婴幼儿肺炎合并脓胸或中耳炎时,脉搏会达每分钟140~160次,与体温升高不相称。呼吸频率成人正常值为每分钟16~20次,儿童则相对较快。
2、 注意居室环境: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防止烟尘。室温以20℃左右为宜。通风时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着孩子。如果屋里干燥,应洒些水或使用加湿器。
3、 讲究饮食营养:发烧病人要多饮水,以增加小便的排泄和汗腺的分泌并补充高热消耗的水分。在发烧时,胃肠消化力会有所减退,应为孩子做一些合口的、富有营养而又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羹、新鲜水果、蔬菜、烂粥、面条、馄饨等。为了开胃,可给孩子做些爽口小菜。
4、 保持清洁:发烧病人出汗多,要勤换内衣。内衣要干净、柔软,以纯绵、丝为佳。要常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早晚洗脸、洗脚时要注意保温。
新生宝宝的正确护理方法
小叮咛
新生儿在喂食完后,拍打嗝的动作相当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宝宝吐奶与溢奶的发生率。
“吸吮”是宝宝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吸吮,宝宝即可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无论是哺喂母乳或是配方奶的新手父母,都应该有基本的哺喂观念,才能让你的宝贝吃得顺利又健康。
Tips
哺喂母乳:约每2个小时哺喂1次。
哺喂配方奶:约每4个小时哺喂1次。
4姿势正确喂母乳
妈妈在哺喂母乳时,可尝试不同的姿势让宝宝吸奶。
1.坐姿(摇篮抱法)
姿势提醒:以舒适的姿势坐在床上,或找一个有椅背及扶手的椅子靠着椅背坐下。
2.斜倚
姿势提醒:以舒适的姿势斜倚床上,腿部及背部垫枕头,使宝宝的头部躺在手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