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内科杂病腹泻的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杂病腹泻的治疗方法

1、樟木皮200克(去除黑色外皮,取红色内层),石榴嫩叶50克,大米50克。先把樟木皮捣烂,用武火炒成炭,石榴叶炒至干酥,大米炒至黄色,加水煮沸后约5-7分钟,取药液饮用。

2、葡萄叶治腹泻:取新鲜葡萄叶25-50克,洗净入锅,加水稍过药面。水煎2次,合并2次药液,过滤后备用。

3、芡实30克,山药60克,藿香叶4克,山萸肉15克,谷芽(或麦芽)15克,乌梅10克,枳壳9克。焙焦研细为散,瓶装密封备用。每次10克,用开水冲,再放少许白糖,稍煮沸,待微温服之用于治疗慢性腹泻。

4、胡椒7粒,鸡蛋1枚。将鸡蛋打1孔,胡椒研为细末,放入蛋中,湿纸封口,蛋壳外用湿白面团包裹3-5毫米厚,放于木炭火中煨熟,去壳,空腹白酒送服。1日3克。功效:散寒温中,止泻。

5、粳米100克。将米炒焦,加水煮粥,任意服食。功效:健脾祛湿。

6、黄瓜叶治腹泻:取新鲜黄瓜叶适量,将叶上的绒毛刷掉后用清水洗净,捣碎挤汁,盛于碗内,再取等量蜂蜜(约3汤匙)与黄瓜叶汗混合搅匀,1次服下,多则2次即可痊愈。

7、西洋参、川黄连、春砂仁、乌梅各3克,白芍、煨葛根各6克,甘草2克,车前子8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与大米共煮成粥食用。

土茯苓妙用是什么

1. 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最大剂量120g.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药物.治疗顽固性头痛45例, 显效17例,好转27例, 总有效率97.8%.用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个月.〖河北中医1988;10(6):4〗

2. 治疗膝关节积液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 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江苏中医杂志1986;7(9): 21〗

3. 治疗急性菌痢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加水1 500ml,煎至1 000ml.每服40ml,每日3~4次.治疗67例, 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新医学1972;(7):14〗

4.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土茯苓60g,甘草9g,每日1剂, 2次煎服.病重体质较好者,土茯苓可加至150g,酌加黄芩、防己、茵陈、泽泻.治疗80 例, 一般服用2~3剂,重者4~5剂痊愈.〖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1971: 91〗

5. 治疗梅毒

a.土茯苓60~240g(必要时可加至250g 以上), 苍耳子、白鲜皮各15g,甘草3~10g,水煎, 日1剂,3次服, 20天为1疗程.治疗梅毒400例,其中隐性301例.通过3次血清检验, 转阴者357例,进步者26例, 无效者17例,总有效率为95.75%.〖福建中医药1960;(3):19〗

b. 土茯苓45~60g,双花15~21g,生甘草 7.5~10g,文火煎煮3次, 混合浓缩药液100ml,每日1剂, 分2次服,2个月为1疗程.治疗8例(梅毒)晚期麻痹性痴呆患者, 精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脑脊液、康华反应全部转阴.〖浙江医学1961;(2): 67〗

6. 治疗丹毒土茯苓、野菊花各30g,冷水浸泡片刻,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治疗15例, 服药3~6剂全部治愈.〖江苏中医杂志1980;(3):41〗

7. 治疗银屑病土茯苓60g,研粗末包煎, 每日1剂,2次分服, 15剂为1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皮疹减少, 鳞屑变薄;3~4个疗程皮疹开始消退.治疗50例,痊愈25例, 显效14例,有效7例, 无效4例,总有效率92%.〖黑龙江中医药1988;(3): 24〗

8. 治疗淋病土茯苓25g,双花、板蓝根、车前子各20g,黄柏、木通、扁蓄、泽泻、甘草各15g,水煎服, 每剂服3次,每日2次, 12~18剂为1疗程.治疗72例,痊愈54例, 有效13例,无效5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1;5(4):24〗

本文就是向大家详细讲述了土茯苓的妙用是什么,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所以就可以在患上这些疾病以后,使用一些土茯苓煎药来进行服用,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一般都是没有副作用的。

感冒发烧挂什么科

普通感冒挂西医内科或中医内科;合并症则根据病情挂具体的科室,到医院可问导诊台,她会指点你。如一般感冒不建议去医院,易交叉感染,得不偿失。况且至今为止尚无治感冒的特效药,最多是开一些缓解症状的药。如无合并症,感冒只需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清淡。顺口易消化,吃不吃药一般都是7天自愈。

感冒发热可以挂内科门诊啊,建议及时检查血常规,在积极抗炎抗病毒治疗啊,如果反复发热已经三天了建议输液治疗吧,不要再吃药,打针了,可以选择头孢类抗生素,配合抗病毒的药物双黄连,清开灵,病毒唑等,一定要多喝水,期间饮食宜清淡为宜。

中医推拿治疗腹泻

1、治疗原则:调和脾胃,化湿止泻。

2、手法处方:推脾经,推大肠,运内八卦,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3、方义: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调和脾胃,助运化湿。运内八卦——调中理气,并能起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调中止泻。

4、 加减治疗

⑴ 、伤食型: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推脾经用补法,推大肠用清法以健脾消食,调腑止泻。

⑵ 、寒湿型:加推三关,揉外劳宫,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以健脾化湿,温中止泻。

⑶ 、湿热型(包括暑湿泻):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泻法以清热化湿,调腑止泻。

⑷ 、脾虚型: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以健脾益气,固肠止泻。

四肢无力用中医内科如何治

中药内科治疗:

1、肺热津伤

治法: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处方: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处方: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虚寒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处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虚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处方:虎潜丸

5、脉络瘀阻

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处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针灸治疗:

1、基本处方:

上肢: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合谷 外关 颈1-胸1夹脊

下肢:腰夹脊 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风市 阳陵泉 三阴交 环跳 冲门

上述诸穴配合,旨在通经络,调营卫,理阴阳。

2、其他

皮肤针疗法:反复叩刺背部肺俞、脾俞、胃俞、膈俞和手、足阳明经循行线。隔日1次。

电针疗法:在瘫痪肌肉处选取穴位,针刺后加脉冲电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20分钟。

穴位注射疗法:参考体针取穴,用维生素B1、B12或当归注射液,每次取3-4穴,每穴注射0.5-1ml,隔日1次。

耳针疗法:选肺、胃、大肠、肝、肾、脾、神门等相应部位,用强刺激,每次选3-4穴,留针1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老人拉肚子好长时间了 长时间拉肚子怎么回事

糖尿病腹泻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选用降糖药。急性期应首选胰岛素,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血糖恢复正常,腹泻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直到消失。

2.服钙离子拮抗剂。能增加肠壁细胞对钠、氯和水的吸收,可较好改善糖尿病腹泻状态。特别适用于是糖尿病高血压伴腹泻患者。

3.用止泻药物。由医生指导,服控制腹泻、改善胃肠动力的药物,应用黄连素、甲硝唑

等抑制肠道细菌,但切忌滥用广谱抗菌药。

4.给予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和B12,并适当给予助消化药、乳酸杆菌制剂或双歧杆菌制剂,效果会更好。▲

女生宫寒不能吃什么 宫寒临床表现

因不同发病原因和不同的发病阶段,宫寒可在女性的经、孕、乳、杂病等各方面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表现为月经期疾病的有:月经量少错后、闭经、经期浮肿、经期腹泻、痛经;表现为孕期疾病可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表现为哺乳期疾病可有:恶露淋漓不尽、产后腹痛等;表现在妇科杂病可有: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炎、不孕等等。中医判断寒气的其他全身表现还可有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怕冷、手足发凉、腰酸腰凉、性欲淡漠、大便稀溏,舌质黯淡,苔白,脉沉濡等。

中医治疗慢性腹泻

中药治疗:

1、寒湿泄泻

证候: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疼,苔薄白,脉浮。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主方:平胃散

2、湿热泄泻

证候:泄泻腹痛,泄下急迫,或泄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加减:偏湿重者加苡仁、厚朴;挟食滞者加麦芽、山楂、神曲;如有风热表证,上方加银花 、连翘、薄荷;如在夏暑间,暑湿入侵,表里同病,加新加香濡饮合六一散以解暑清热,利湿止泻。

3、食滞胃肠

证候: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 纳呆。苔垢浊厚腻,脉滑。

4、肝脾不和

证候: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

5、 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6、肾虚泄泻

证候: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泄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主方: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加减:如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15g,诃子肉9g,赤石脂15g益气升阳及止涩之品,桃花以固涩止泻。

7、水饮留肠

证候:形体消瘦,肠鸣漉漉有声,便泻清水,或大便呈泡沫样,泛吐清水,腹胀尿少,脉象 濡滑,舌质淡,苔白滑。

治法:健脾利湿,前后分消。

主方:苓桂术甘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

加减:若兼有腹中攻痛者,加桂枝汤同用,以合营止痛。

8、 瘀阻肠络

证候:泄泻日久,泻后有不尽感,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口干不欲多饮,脉弦小涩。

治法:化瘀通络,合营止痛。

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加减:若气血瘀滞,化为脓血,大便夹有赤白粘冻,加白头翁同用,以清热凉血。

慢性腹泻西医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类型腹泻采取相应治疗。

2.对症治疗:尽量避免选择成瘾性药物;且应在明确病因后应用。止泻药:活性炭、氢氧化铝凝胶、可待因等。

3.解痉止痛药:阿托品、山莨菪碱。

怀孕三个多月了 感冒了 鼻子都不透气 有点

你描述的症状可以去中医内科就诊,检查后吃中药治疗,副作用比较小。

中医治疗秋季腹泻

●寒湿型证见呕吐,大便色淡,清稀有泡沫,臭气不重,肠鸣腹胀,遇凉加重,不思饮食,小便清。或伴形寒身热,鼻塞流涕等,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脉浮或濡。治以疏风散寒、化湿止泻。方选藿香正气散化裁:藿香、苏叶、茯苓、陈皮、半夏、厚朴、泽泻、苍术、补骨脂、生姜、大枣、甘草。

●湿热型证见泻下急迫,呈水样蛋花状,酸臭,每日数次或达十余次,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呕吐、口渴、烦躁。舌苔黄腻或薄黄,舌质红,脉滑数。治以清解热邪、化湿止泻,方选黄芩滑石汤、葛根芩连汤化裁:黄芩、滑石、茯苓、大腹皮、葛根、黄连、银花、陈皮、山楂、甘草、薏苡仁。

●食滞型证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痛则欲泻,泻后痛减,腹胀呕吐,或嗳气酸馊,纳差少食,腹痛拒按,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或弦。治以消食化滞、去积止泻,方选木香槟榔丸、保和丸化裁:神曲、山楂、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莱菔子、连翘、半夏。

●脾虚型证见大便稀薄色淡,臭味不甚,食后则泻,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呕吐腹胀,面色萎黄,神疲倦怠。久则形体消瘦,睡时露睛,舌苔薄白或腻,脉细沉或无力。治以健脾益气,除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党参、白术、茯苓、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葛根、陈皮、半夏、木香、莲肉、甘草。

●脾肾阳虚型证见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或有泡沫,完谷不化,形寒肢冷,面色白,神疲气怯,哭声微弱,或呕吐清涎,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以温补脾肾、化湿止泻,方选附子理中汤、防己黄芪汤化裁:附子、党参、白术、炮姜、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黄芪、防己、五味子、甘草。

辨证首先要分清寒热虚实,有寒则温、有虚则补、有湿清利、有食积消导,久泻可适当固涩。小儿体质柔弱,易病易变,易虚易实,应坚持服药,巩固疗效,但也要注意中病即止,调整药量。

对病程久延,运用固涩法时,要把握时机,不可早投、乱投。著名儿科老中医董延瑶对此总结出四项用药原则:苔净、腹软、溲通、身无热,内无积滞,肠垢已清,方能使用固涩之法。

小儿泄泻易伤阴、伤阳或阴阳两虚,治疗时应充分细察,多方兼顾,权衡缓急轻重、阴阳消长等,以及时用救阴、扶阳或阴阳兼顾法。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中医治疗方剂

1.南瓜子粉(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南瓜子去壳、去油、研粉,成人每次80克,每日3次,连服4周。适用于杀虫、解蛊毒;副作用有头晕、腹泻、食欲减退等,一般在连续服药10日后副反应可减少或消失。

2.鸦胆子(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鸦胆子去壳取仁,成人每次粒(重0.4克左右),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次,连服4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杀虫、解蛊毒。

3.甘草粉(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甘草粉,每次10克,每日3次。适用于急性期退热。热退后减半量再继续服1周。

腹泻治疗

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都很重要。在未明确病因之前,要慎重使用止痛药及止泻药,以免掩盖症状造成误诊,延误病情。

1.病因治疗

(1)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选用相应的抗生素。

(2)其他如乳糖不耐受症不宜用乳制品,成人乳糜泻应禁食麦类制品。慢性胰腺炎可补充多种消化酶。药物相关性腹泻应立即停用有关药物。

2.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失衡。酌情补充液体,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

(2)黏膜保护剂双八面体蒙脱石、硫糖铝等。

(3)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

(4)止泻剂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止泻剂。

(5)其他654-2、溴丙胺太林、阿托品等具解痉作用,但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严重炎症性肠病患者慎用。

宫寒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因不同发病原因和不同的发病阶段,宫寒可在女性的经、孕、乳、杂病等各方面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表现为月经期疾病的有:月经量少错后、闭经、经期浮肿、经期腹泻、痛经;表现为孕期疾病可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表现为哺乳期疾病可有:恶露淋漓不尽、产后腹痛等;表现在妇科杂病可有: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炎、不孕等等。中医判断寒气的其他全身表现还可有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怕冷、手足发凉、腰酸腰凉、性欲淡漠、大便稀溏,舌质黯淡,苔白,脉沉濡等。

中医内科教你驱走肺火

表现症状: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中医内科要注意的很多。

冬季固然寒冷,但人们穿衣多、住房暖、活动少、饮食所含热量偏高,体内容易积热,故冬季也会时有肺火显盛的现象。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不妨适当吃一点属性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梨、苹果、百合、杨桃、枇杷,同时多饮水,少吃肉类及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品。

降火食方:猪肝枸杞菜、罗汉果猪肺汤。

枸杞菜性凉,可以清肝肾、降肺火,吃猪肝也可去肺火。中医认为,罗汉果味甘性凉,有清热凉血,清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作用,还可治疗风热袭肺引起的声音嘶哑、咳嗽不爽、咽痛等症。吃猪肺也可清肺热、养肺阴。

什么症状是宫寒呢

因不同发病原因和不同的发病阶段,宫寒可在女性的经、孕、乳、杂病等各方面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表现为月经期疾病的有:月经量少错后、闭经、经期浮肿、经期腹泻、痛经;表现为孕期疾病可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

表现为哺乳期疾病可有:恶露淋漓不尽、产后腹痛等;表现在妇科杂病可有: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炎、不孕等等。中医判断寒气的其他全身表现还可有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怕冷、手足发凉、腰酸腰凉、性欲淡漠、大便稀溏,舌质黯淡,苔白,脉沉濡等。

需注意将实寒和虚寒进行鉴别。在临床上,虚寒与实寒都属寒证,但由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均有区别,因而在治疗上,特别是在用药上也有区别。

相关推荐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补脾经 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揉板门 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 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小儿腹泻,家长可以按摩文中介绍的这4个方法来帮助小朋友止泻,如果推拿之后小朋友的情没有好转,那么小编建议还是赶紧就医

中医敷脐治疗儿童腹泻

1、取肉桂、广木香、吴茱萸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8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次。 2、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共研细末,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3、五倍子6g(炒黄),干姜12g,吴茱萸3克,丁香3克。将上药研细,混合均匀,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覆盖纱布块,其周围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天。 4、取吴茱萸6克,苍术10克,丁香6克,小茴香6克。用火焙干研粉

新生儿腹泻中医治疗

(1)取穴 主穴:天枢、止泻、足三里。 配穴: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腹泻重加长强。 (2)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据症而加。以30号1寸针直刺,捻转提插半分钟后即出针。针毕,令患儿俯卧,用常规捏脊法沿长强至大椎的督脉段提捏3~6遍,着重提捏关元俞和大肠俞。再由膀胱俞至风门的膀胱经线边捏 边提放3~6遍,双拇指同时揉双脾俞、胃俞各1分钟。上法每日1次。 (3)疗效评价 共治575例,全部获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64天,较采用药物治疗为优[15]。 头针 (1)取穴 主穴:额旁二线。 (2)治法 额旁二线取穴方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泻

伤食型: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泄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治宜去积消食,主要采用消导之品,以助脾胃消化,同时应节制乳食,常用方剂为保和丸加减。 风寒型: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治宜祛寒化湿,主要采用芳香化湿药品,以疏风散寒化湿,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型:常见症状有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恶,肢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常用加味葛

坐骨神经痛中药改善

1.四物汤加味 (朱世增.四物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1122例.吉林中医药,1991:封 本方含白芍或赤芍药、熟地黄、穿山甲各15~20g,当归15~25g,川芎10~15g,蜈蚣2~3条,乌蛇10~25g o痛痹加附子10~15g、肉桂10~25g;行痹加独活、秦艽各15~20g,防风10~15g;着痹加茯苓15~25g、薏苡15~20g、苍术10~15g。显效6l例,有效4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8%。 2.鹿马丸 (曾庆佩.自拟鹿马丸治疗坐骨神经痛54例报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3):

中医教你辩证治疗腹泻

1、急性腹泻 感受寒湿:腹痛肠鸣,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口淡不渴,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脘闷食少等表证,舌苔薄或白腻。治宜解表散寒、芳香化浊,药用藿香正气丸。若湿邪重者,兼见胸闷纳呆,肢体怠倦,舌苔白厚而腻,将藿香正气丸改汤药,可加苍术、木香之类,以助燥湿健脾之力,亦可采用胃苓汤以燥湿健脾,分利止泻;表邪偏重时,加荆芥、防风,以增强疏散风寒之力;腹部胀痛、肠鸣,可加砂仁、炮姜以温中散寒。 湿热下迫: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利

​​中医治疗妇科

治子宫肌瘤:土贝母、桔梗、茯苓、丹皮、赤芍、桃仁、三棱、莪术、路路通、大黄各10克,鳖甲15克,乌贼骨40克。共研为末,每次10克,每日2次,黄酒送服,3周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个疗程见效,2个疗程可愈。 治霉菌性阴道炎:虎杖50克、龙胆草40克、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黄柏各20克。加水13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待温度适宜时,坐浴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即可治愈。 治外阴白斑:何首乌、生地、当归、赤芍、苦参、蛇床子、百部各30克、花椒10克。用纱布

有胃的人不能吃什么水果 猕猴桃

可以通便,富含维生素C,被称为“水果之王”,但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朱欣佚副主任医师提醒,猕猴桃属寒性,过食损伤脾胃的阳气,会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 另外,猕猴桃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C和果胶成分,会增加胃酸、加重胃的负担,产生腹痛、泛酸、烧心等症状,天气寒冷时症状还会加重。在目前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胃(脾胃阳虚)患者应当少吃甚至不吃猕猴桃。

女人宫寒的表现介绍

1、月经期 宫寒会导致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量少推迟、月经色黑有血块、停经、经期浮肿、痛经严重等。 2、怀孕期 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 3、哺乳期 产后腹痛、恶露异常不尽等。 4、妇科杂方面 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炎、慢性盆腔痛、怀孕困难等。 5、其他方面 手脚冰凉、发胖、小腹冷痛、腰酸腰凉、性欲淡漠等。 有以上的症状的女性很大可能就是有宫寒,平时要多注意防寒保暖,多吃温阳的食物。如果情况严重则需要寻求专业中医给出调理和治疗的方案了。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揉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