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电图导联 右下肢到底连不连

心电图导联 右下肢到底连不连

右下肢导联线又称“无干电极”,若不连接,也能做出各导的心电图,但连接后抗干扰力更强,就象电器中的接地线一样,最好还是连接上,心电图做出来干扰要少一些。 针对你的补充资料,回答如下:作心电图之前,全面导联线均一次连接完毕,然后在作心电图的过程中,切换心电图机面板上的导联切换键,机器内的线路即可切换到相应的连接线路上来,如:按心电图机面板上的Ⅱ导联,内面线路就自动切换成:正极左下肢、负极右上肢;其它导联也是一样的道理。

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的检查意义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产生: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而12导联的心电图就是常见的3个肢体导联,3个加压肢体导联,6个胸前导联,一起就是12个导联的心电图了。

十二导联的位置如下: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3:V2与V4连线中点

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肢体导联接法:L:左手、R:右手、F:左脚、N(RF):右脚(地线);胸导联接法:V1:右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乳头水平);V2:左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乳头水平);V4:左第五肋间与左锁骨中线交汇点(男性左乳头下);V3:位于V2与V4连线中点;V5:左第五肋间与腋前线交汇处;V6:左第五肋间与腋中线交汇处。

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12导联心电图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基础的了解,脑海里对于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有了一个模糊的构图。其实对我们非医科学习者来说,并不要求你掌握多么独到的知识,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生活性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着手,注意自己身体的各种变化,保证身体的健康。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的检查知识

其实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在一定的情况下都会接受心电图的检查,但是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处理虽然我们了解一定的知识,往往患者还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应该怎么做,患者才会更加的舒适,为此我们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知识也是很有必要性的。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V4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明显抬高,V2导联呈qRS型,ST段明显抬高,V1导联ST段亦抬高。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aVF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抬高,Ⅱ导联呈qRsr'型ST段抬高,Ⅰ,aVL导联ST段压低。

在异常Q波和ST段的抬高尚未出现前的最早期阶段,心电图可无异常,或有T波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变化,多发局灶型心肌梗塞,可无典型心电图表现;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尤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不一定能反映急性心肌梗塞表现;在原来部位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心电图表现亦多不典型。

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疾病处理的时候,往往患者需要了解自己如果不能注意起来会出现疾病什么样的并发症,这是因为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其实也是会出现疾病多种并发症的,但是重要的还是我们首先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具体症状之后才能做好患者的疾病处理。

心电图的所有导联代表什么

心电图导联体系有很多类型,目前多采纳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标准导联,共包括12个导联:Ⅰ、Ⅱ、Ⅲ、aVR、aVL、aVF、V1、V2、V3、 V4、V5、V6为常规12导联。其中,:Ⅰ、Ⅱ、Ⅲ、aVR、aVL、aVF属于肢体导联,肢体导联中又分为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V1、V2、V3、V4、V5、V6称为胸导联(具体连接方法见图示),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加做导联(V7~V9)。

心肌梗死诊断鉴别

1、心绞痛:

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含有硝酸甘油片疗效好等,可资鉴别。

2、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梗塞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

3、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左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塞的变化不同,可资鉴别。

4、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疼痛波及上腹部者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5、主动脉夹层:

分离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CT、超声心动图探测到主动脉壁夹层内的液体,可资鉴别。

心肌梗死如何诊断鉴别

临床上本病应与以下几个疾病进行鉴别:

1、心绞痛:

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含有硝酸甘油片疗效好等,可资鉴别。

2、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梗塞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

3、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左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塞的变化不同,可资鉴别。

4、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疼痛波及上腹部者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5、主动脉夹层:

分离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CT、超声心动图探测到主动脉壁夹层内的液体,可资鉴别。

心电图怎么做

做心电图的步骤就是,让患者平卧后先后连接各个导联,V1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V2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V4在左侧肋中线第4肋间,V5在左侧腋前线第4 肋间,V6在左侧腋中线第4肋间,V3在V2和V4连线的中点,之后将aVL导联连接左上肢,aVR连接右上肢,aVF连接下肢,之后再开机打印心电图就可以了。

心电图导联是指什么

心电图导联,主要说的是位于心脏的周围所有的组织液,由于组织液是电流的良好导体,所以在整个人体中就可以比作为一个容积导体,体表面各处的电位分布情况会在其中不断的变化。因为体表电位的分布不同,如将两个金属小板的电极安置于体表任何的部位,再用导线连接到心电图机中的正负两极,就可以记录到两处的电位差。在记录心电图时,引导电极安放的位置和连接方式称为导联。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心电图,对于导联就作了一个统一的规定。临床常用的导联有12个。标准导联包括三个导联,分别是Ⅰ导联将两个电极分别放在右臂和左臂,Ⅱ导联放在右臂和左腿,以及Ⅲ导联放在左臂和左腿。

心电图导联中的单极胸导联

单极胸导联将探查电极放置在心前的胸壁上记录心电图,称单极胸导联。常用记录位置有六个。V1导联是把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导联放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4导联放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3导联放在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V5导联放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V6导联放在左腋中线第五肋间。将左臂、右臂及左腿的电极各通过5000Ω电阻连接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

心电图、心电监控的区别

手术时的心电监控和观察室心电监控

这俩一般都是上的多参数病人监护仪,有三导联,五导联,七导联,十二导联用于满足各种监护需求。

心电图检查

这个一般用的都是静态心电图机,十二个导联的。

监护和静态心电电极位置不一样,但是原理类似。

监护一般是3-5个电极片贴身上,心电是十个(四个肢夹,六个胸电极)。

如何正确诊断心肌梗死

【检查】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

(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

(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

(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

(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3?4d恢复正常。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持续1~2周。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3.目前针对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ardiac Troponin I/Myoglobin/CK-MB),出现了快速诊断的金标诊断试剂,作为心肌梗死在突发时的一个最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鉴别】

1.心绞痛:疼痛部位与心肌梗死相同,性质相似但较心肌梗死轻,持续时间短,含硝酸甘油多能明显缓解,心电图无变化或暂时性ST-T改变,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正常。

2.急性心包炎: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后者和疼痛在心包腔出现渗液时均消失;全身症状一般不如心肌梗死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3.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示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度区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改变,可资鉴别。

4.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均有上腹部疼痛,可能伴休克。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血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测定可鉴别。

5.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偏瘫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但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可资鉴别。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或磁共振体层显像有助于诊断。

需要提示的是,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但是,心肌梗死前一般都有早期症状,如剧烈胸痛的同时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往往是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应密切观察。

心肌梗死如何鉴别

(一)心绞痛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含有硝酸甘油片疗效好等,可资鉴别。

(二)急性心包炎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梗塞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左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塞的变化不同,可资鉴别。

(四)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疼痛波及上腹部者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主动脉夹层分离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CT,超声心动图探测到主动脉壁夹层内的液体,可资鉴别。

导联心电图位置你知道吗

一、心电图导联中的地线导联

此外,还有就是在记录心电图的时候还会将右腿与心电图机的地线相连接,从而称之为地线导联。

二、心电图导联中的加压单极左/右上肢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把探查电极放在右臂,故称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探查电极放在左臂,故称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探查电极放在左腿,称为单极加压左下肢导联(aVF)。将其余两个肢体引导电极,各通过5000Ω电阻连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这样记录出来的心电图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记录的电压要增加50%,利于观测心电图。

三、心电图导联中的单极胸导联

单极胸导联将探查电极放置在心前的胸壁上记录心电图,称单极胸导联。常用记录位置有六个。V1导联是把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导联放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4导联放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3导联放在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V5导联放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V6导联放在左腋中线第五肋间。将左臂、右臂及左腿的电极各通过5000Ω电阻连接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

V 1 导联通常在右心室和右心房上方;

V 2 、V 3导联多在室间隔上方靠近左室;

V 4 ~ V 6导联位于左心室和左心房上方。

因此,在 V 1 导联(偶尔在 V 2 导联)P 波是双向波,因为去极化是从右心房开始的(朝向 V 1 导联),第二部分 P 波源自左心房,远离 V 1 导联。V 3 ~ V 6 导联上的 P 波通常是正向,因为这些导联大多在左心房上,反应左心房朝向这些导联的激活。依据 V 导联的位置,V 1 导联上有一个初始的小正向波(R 波),代表从左至右的(因此是朝向此导联的)间隔去极化。随后是一个代表左心室去极化的深 S 波,该波从右至左(背向该导联)移动。与之相反,V 6 导联有一个初始负向波形(Q 波),代表从左至右,即背向此导联的初始间隔激活。随后是一个代表左心室去极化的高的正向偏转(R 波),其传导方向是从右至左,因此是朝向该导联方向。若检查 V 1 ~V 6 导联(在胸壁上从右至左排列),R 波的幅度在逐渐增大,表明更多左心室作用力朝向此导联;而 S 波深度在减少(表明左心室的作用力背向此导联)。因此 R 波幅度的逐渐增大,被称为 R 波的心前区进展。这种改变(R/S ≥ 1)通常发生在 V 3 和 V 4 导联之间(正常过渡区)。

心肌梗塞的检查事项是哪些

有很多较为严重的疾病是出现的,大家也是要有自己的认识,因为心肌梗塞的带来还是很严重的,我们大家在发现后也是要采取一些措施,多方面的来牢记这些问题更是要进行检查才是,那么,心肌梗塞的检查事项是哪些?下面咱和专家解答吧。

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检查

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

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

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显示抬高的ST段。

3.缺血区的波形面向损伤区外周的导联,显示T波倒置。

典型的心电图演变过程是:起病时急性期面向梗塞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明显抬高,后者弓背向上与T波连接呈单向曲线,R波减低或消失;背向梗塞区的导联则显示R波增高和ST段压低,在发病后数日至2周左右亚急性期,面向梗塞区的导联,ST段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显著倒置;背向梗塞区的导联则T波增高,发病后数周至数月慢性期,T波可呈V形倒置,其两肢对称,波谷尖锐,异常Q波以后常永久存在而T波有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内恢复。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V4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明显抬高,V2导联呈qRS型,ST段明显抬高,V1导联ST段亦抬高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

aVF导联QRS波群呈Qr型ST段抬高,Ⅱ导联呈qRsr型ST段抬高,Ⅰ,aVL导联ST段压低

在异常Q波和ST段的抬高尚未出现前的最早期阶段,心电图可无异常,或有T波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变化,多发局灶型心肌梗塞,可无典型心电图表现;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尤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不一定能反映急性心肌梗塞表现;在原来部位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心电图表现亦多不典型。

梗塞部位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根据列于表1。

以上也就是专家对于疾病出现的检查,相信人们也都了解了吧,同时也希望患者能够选择好的检查方法,多方面注意后在及时治疗。最后祝患者康复。

如何正确诊断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又称为心肌梗塞,对人们的影响很大,所以人们要及时检查是否有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心肌梗死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检查的同时需要注意鉴别诊断。

【检查】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

(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

(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

(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

(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3?4d恢复正常。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持续1~2周。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3.目前针对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ardiac Troponin I/Myoglobin/CK-MB),出现了快速诊断的金标诊断试剂,作为心肌梗死在突发时的一个最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鉴别】

1.心绞痛:疼痛部位与心肌梗死相同,性质相似但较心肌梗死轻,持续时间短,含硝酸甘油多能明显缓解,心电图无变化或暂时性ST-T改变,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正常。

2.急性心包炎: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后者和疼痛在心包腔出现渗液时均消失;全身症状一般不如心肌梗死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3.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示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度区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改变,可资鉴别。

4.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均有上腹部疼痛,可能伴休克。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血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测定可鉴别。

5.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偏瘫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但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可资鉴别。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或磁共振体层显像有助于诊断。

需要提示的是,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但是,心肌梗死前一般都有早期症状,如剧烈胸痛的同时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往往是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应密切观察。

相关推荐

心电图检查应对措施

妊娠期心电图改变主要与妊娠后生理变化有关,心电图检查应对措施有哪些?妇产科医师应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改变,有选择性地治疗处理。心电图检查应对措施有哪些?对有明显胸闷、心慌不适的准妈妈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加强孕期监控,适当用药处理,降低孕产期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 1、孕妇窦性心律不齐 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这就是“心脏起搏点”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鉴别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急性心梗的一种,是冠心病病发的严重类型。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对老年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而原因未明或突然发生较重,而持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应考虑是前壁心肌梗死。 前壁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①心绞痛性质轻,时间短,硝酸甘油有效,血压升高,全身症状少,ST段暂时性压低。 ②急性心包炎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为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 ③急性肺动脉栓塞以右心衰为主,心电图Ⅰ导S

如何检查心房心肌梗死呢

诊断检查 诊断:心电图是诊断心房心肌梗死的最主要的手段。但由于心房产生的电压低、心房壁薄以及心室除极波较大等原因,心房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常被忽视或不能显示出来。尽管如此,仍提出了诊断心房梗死的一些心电图指标,这些指标包括P-Ta 改变,P 波形态的改变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存在。遗憾的是,这些指标对于诊断心房梗死却既不特异又不敏感。周维荣提出了心房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1.具有典型临床及心电图的心肌梗死表现。 2.P 波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和(或)P-R 段呈有意义的变化。 3.部分患者有房性或其他心律失常。 实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可恢复正常,不引起心脏组织坏死。心肌梗塞;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阻塞,心肌急性缺血,引起坏死。 定期查心电图、心向量图 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有心脏病、心肌梗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查心电图。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 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 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显示抬高的ST段。 3.缺血区的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定期查心电图、心向量图 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有心脏病、心肌梗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查心电图。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 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 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显示抬高的ST段。 3.缺血区的波形:面向损伤区外周的导联,显示T波倒置。 典型的心电图演变过程是:起病时(急性期)面向梗塞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明显抬高,后者弓背向上与T波连接呈单向曲线,R波减低或

心律失常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心电图 (1)体表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主要手段。临床上采用12导联心电图。可以从心脏的立体结构方面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部位。然而12导联心电图由于记录时间短,不容易描记到短暂心律失常的图形。所以临床上常常采用P波清楚地导联(Ⅱ、Ⅲ、aVF和V1导联)较长时间描记,便于捕捉心律失常。注意P和QRS波形态、P-QRS关系、PP、PR与RR间期,判断基本心律是窦性还是异位。房室独立活动时,找出P波与 QRS波群的起源(选择Ⅱ、aVF、aVR、V1和V5、V6导联)。P波不明显时,可试加大电压或加快纸速

心肌梗死的检查

一、血液检查 1、白细胞计数: 发病1周内白细胞可增至10.000~20.000/mm3,中性粒细胞多在75%~90%,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维持1~3周。 3、血清酶测定: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或CPK)发病6小时内出现,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消失,阳性率达92.7%,谷草转氨酶(AST或GOT)发病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天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8~12小时升高,2~3天达高峰,1~2周才恢复正常,近年来还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1.稳定型心绞痛:胸痛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2.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偶有意识模糊

心电图st段改变什么意思

每一种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数值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正常值,但是如果某种波形及其数值偏离了正常值很多,那么这就出现了异常。而心电图的st波段也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正常ST段应在等电位线上,有时有一些轻微的偏移,但ST段下移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0.5mm,而ST段抬高除 V1-V3导联可抬高3mm外,其余 导联不应超过1mm。ST段下移的形态很重要,水平型、下斜型和低垂型下移意义大。而心电图st段改变。往往见于相应心肌局部缺血。

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

临床上,当冠状动脉某一分支发生闭塞,则受损伤部位的心肌发生坏死,直接置于坏死区的电极记录到异常Q波或QS波;靠近坏死区周围受损心肌呈损伤型改变,记录到ST段抬高;而外边受损较轻的心肌呈缺血型改变,记录到T波倒置。体表心电图导联可同时记录到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的图形改变。因此,若上述3种改变同时存在,则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基本确立。 心向量图有QRS环的改变、ST向量的出现和T环的变化。QRS环的改变最有诊断价值,因坏死的心肌纤维不被激动,不能产生应有的电动力,心室除极时综合向量的方向遂向背离梗死区处进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