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坏死性外耳道炎

什么是坏死性外耳道炎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皮肤和骨质的进行性坏死性炎症,并有向周围组织扩散的趋势,又称恶性外耳道炎。多见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单侧。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病因

1.致病菌绿脓杆菌最常见。

2.诱因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为最常见的诱因。

3.真正病因不明确,可能是免疫介导性疾病。

坏死性外耳道炎的诊断

1.临床表现

⑴耳痛起病较急,耳病呈持续性,逐渐加重,常向颞部放射。

⑵耳漏耳流脓为另一常见症状。

⑶外耳道底壁骨与软骨交界处皮肤糜烂,肉芽组织增生。可探及死腔。外耳道、耳郭、耳屏均可肿胀,可有触痛及牵拉痛。鼓膜可有穿孔或坏死。

⑷邻近组织损害的表现一般抗炎治疗常无效,病变可向下侵犯颅底,亦可累及外耳道软骨、骨组织、腮腺及邻近血管与神经。导致颞骨、颅骨骨髓炎、面瘫等颅神经麻痹,严重者可因大出血及颅内感染而死亡。

2.辅助检查可作脓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作血糖、尿糖等检查,外耳道峡部肉芽组织可行病理学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

3.影像学检查颞骨X射线断层拍片或CT扫描可估计病变范围,了解骨质破坏情况。

常见外耳道炎的护理要点

清洁耳道

仔细清除外耳道内的脱屑、耵聍和炎性分泌物。脱屑、炎性分泌物,可用小吸引管轻轻吸出。小而硬的耵聍宜用耳镊取出。大而硬的耵聍应先用3%碳酸氢钠液滴耳,1日4次,待耵聍软化后,用外耳道冲洗法清除。

单纯性外耳道炎

先用3%过氧化氢液将外耳道洗净,并用消毒棉签拭干。随后将氧氟沙星滴耳液滴于患耳,每日3次,数日后可控制炎症。

外耳道疖

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弥漫性外耳道炎

按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口服相应有效的抗生素。彻底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和痂皮,并使用地塞米松—氯霉素滴耳液,以达到抗菌、消炎、消肿的目的。

坏死性外耳道炎

积极控制血糖,抗感染,局部清除坏死病灶。

外耳道真菌病

清除外耳道分泌物,滴用2%水杨酸乙醇、2%麝香草酚乙醇等抗真菌药物,每日3次,连用2周。局部可使用制霉菌素粉加等量硼酸粉混合剂。

游泳时别忘护耳

每年游泳前,请医生认真检查耳部。若发现耵聍(俗称耳屎),应请医生设法取出,以防耵聍浸水后,阻塞外耳道,诱发外耳道炎。若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不宜游泳,以防疾病复发。糖尿病患者游泳时应特别注意卫生,以免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指、发夹、火柴梗等挖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损伤,引发外耳道炎。

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后,耳道内若积水,可将头偏向一侧,使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数次,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随后,用清洁的医用棉签轻轻拭干,切忌用手挖耳。

鼻子若不慎进水,应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随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以免擤鼻方法错误导致污水和微生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不要去卫生状况不达标的场所游泳。

外耳道炎的类型有几种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

①坏死性外耳道炎:常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外耳道软组织重度广泛炎症,耳痛剧烈。

②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③单纯性外耳道炎:早期、轻型外耳道炎,患者仅有耳内不适、闷胀和轻微疼痛。若能及时医治,数日内炎症消退,恢复正常。

④弥漫性外耳道炎:又称为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炎症,耳痛剧烈。症状包括耳胀、耳痛、耳痒、耳漏和听力减退。检查时见外耳道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外耳道内常有白色上皮脱屑附着和少任浆液性或浆液脓性分泌物渗出,但是,没有耵聍。严重病例外耳道肿胀变窄,虽小号耳镜办难放入,加之病人触痛明显,鼓膜难以窥及。外耳道充血、肿胀,表面覆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听力减退。

⑤外耳道真菌病:耳部发痒为主要症状,并有闷塞感、耳鸣及听力减退。外耳道内有黑色或黄色膜状物,亦有呈黄白色的粉末状霉点。

坏死性外耳道炎怎么回事

坏死性外耳道炎其实就是外耳道炎的一种,而且这种坏死性外耳道炎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大的。其实在现代的医学上面,关于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也是有很多的,但是只是真正有效果的并不多。所以了解到关于坏死性外耳道炎的一切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那么下面就来具体说说。

坏死性外耳道炎多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系Meltzer和Klemen(1959)首次描述,因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故有恶性外耳道炎之称,但并非恶性肿瘤,患者除93%为糖尿病人,91%年龄在35岁以上者外,近年来还偶见于患有营养不良症与贫血的儿童。年龄有小达5个月者,男女发病率相近,大多为单侧。

症状体征

起病交急,耳痛与耳流脓为主要症状,耳痛呈持续性,逐渐加剧,常放射到额部,外耳道底壁骨与软骨部交界处皮肤开始有糜烂,继而肉芽增生,外耳道、耳廓、而屏均可肿胀,有明显出冲击耳廓牵引痛,乳突部亦能有关肿胀与牙痛,鼓膜穿孔或坏死,但病者亦能客观不累及鼓膜和内耳,经一般炕炎治疗,常无明确效果。病情可继续发展,向下频繁颅底。或通过外耳道软骨裂隙累及软骨,骨组织、腮腺及临近的血管与神经,导致颞骨或颅底骨髓炎,多发性神经瘫痪,其中面神经受累最多假,病变流及颈静脉孔者,则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受损,感染向前扩散可侵及颞下窝,终因引起大出血、脑膜炎、脑肿瘤、脑软化而死亡。

正病因尚未确定,初步认为系免疫介导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的原因。因为糖尿病人白细胞移行功能不良,吞噬作用延迟或有缺陷,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以及调理抗体受损。所有这些因素均易使糖尿病患者感染本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为诱发因素致病菌为绿脓杆菌。

诊断检查

对进行性发展的外耳道炎,尤其是老年患者或经积极炕炎治疗无效者,应提高警惕,详询病史,送脓液培养,作学血糖,唐尿糖及有关血象和营养状况等方面的检查,外耳道峡部底壁出现肉芽组织有助于诊断,血沉增快亦可作无诊断参考,颞骨X线断层拍片或CT扫描可估计病变范围或有无死骨形成。应与恶性肿瘤鉴别。

综上所述,我们便也就知道了所谓的坏死性外耳道炎,对于坏死性外耳道炎的详细了解之后,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方面会更加的积极,这样就可以早日地治愈自己所患有的坏死性外耳道炎了,这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极好的,我们的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就很多可能提前治愈了。

外耳道炎的种类有哪些

⒈坏死性外耳道炎:常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外耳道软组织重度广泛炎症,耳痛剧烈。

⒉外耳道真菌病:耳部发痒为主要症状,并有闷塞感、耳鸣及听力减退。外耳道内有黑色或黄色膜状物,亦有呈黄白色的粉末状霉点。

⒊单纯性外耳道炎:早期、轻型外耳道炎,患者仅有耳内不适、闷胀和轻微疼痛。若能及时医治,数日内炎症消退,恢复正常。

⒋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⒌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炎症,耳痛剧烈。外耳道充血、肿胀,表面覆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听力减退。

⒍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外耳道炎有哪些常见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区别。

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严重者会对听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有上述外耳道炎症状者,请尽快去正规五官科医院就诊,以免耽误诊疗最佳时间。

耳道流脓是什么原因

1、最常见的病因是中耳炎。中耳炎是中耳黏膜有细菌感染弓|起的化脓性炎症,常见于儿童。

2、少数是因为耳道皮肤炎所致。一种是弥漫性外耳道炎,有急、慢性之分,多由于游泳后耳道进水、自行挖耳、外伤等引起;另一种是坏死性耳道炎,一般发生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其特点是耳道流脓量较多,伴有剧烈疼痛。

如何判断耳朵是否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需要做的诊断

外耳道疖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弥漫性外耳道炎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

如何诊断鉴别不同类型的外耳道炎?

1、外耳道疖:早期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耳闷。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脓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有脓血或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易误诊为乳突炎。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

2、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灼热,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若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可侵犯颅骨及中枢神经系统。

3、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特殊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可导致颞骨和颅骨骨髓炎,并发多发性神经麻痹,其中以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故有“恶性外耳道炎”之称,实际并非恶性肿瘤。病人多数是老年人和糖尿病人,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严重者感染可侵及颞下窝,也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脑软化而死亡。

外耳道炎的概述

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疖(furuncle of extrnal auditory canal );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 otitis externa)。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分急、慢性两类。急性外耳道炎致病原因多为外耳道损伤或皮肤浸渍上皮软化后,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常见。慢性外耳道炎可因急性外耳道炎治疗不彻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刺激,或霉菌感染所致。一种少见的恶性坏死性外耳道炎,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免疫缺陷的病人。其致病菌多为绿脓杆菌,病情严重而预后不佳。

弥漫性外耳道炎的症状有瘙痒、疼痛、恶臭分泌物。若外耳道装满了脓液或残屑时,则听力下降。外耳道肿胀,牵拉耳廓时外耳道疼痛或压痛。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发红、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和上皮碎屑。外耳道皮肤水疱可引起剧痛,当水疱破溃时耳道内有脓血性分泌物。

坏死性外耳道炎怎么回事

外耳道炎是我们人体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引起外耳道炎的原因,往往也是有很多的。除此之外,外耳道炎的类型也是有好多的,而坏死性外耳道炎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那么,坏死性外耳道炎是怎么一回事情呢?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患有坏死性外耳道炎的病人都是非常想要了解的。坏死性外耳道炎其实就是外耳道炎的一种,而且这种坏死性外耳道炎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极大的。其实在现代的医学上面,关于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也是有很多的,但是只是真正有效果的并不多。所以了解到关于坏死性外耳道炎的一切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那么下面就来具体说说。坏死性外耳道炎多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系Meltzer和Klemen(1959)首次描述,因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故有恶性外耳道炎之称,但并非恶性肿瘤,患者除93%为糖尿病人,91%年龄在35岁以上者外,近年来还偶见于患有营养不良症与贫血的儿童。年龄有小达5个月者,男女发病率相近,大多为单侧。症状体征起病交急,耳痛与耳流脓为主要症状,耳痛呈持续性,逐渐加剧,常放射到额部,外耳道底壁骨与软骨部交界处皮肤开始有糜烂,继而肉芽增生,外耳道、耳廓、而屏均可肿胀,有明显出冲击耳廓牵引痛,乳突部亦能有关肿胀与牙痛,鼓膜穿孔或坏死,但病者亦能客观不累及鼓膜和内耳,经一般炕炎治疗,常无明确效果。病情可继续发展,向下频繁颅底。或通过外耳道软骨裂隙累及软骨,骨组织、腮腺及临近的血管与神经,导致颞骨或颅底骨髓炎,多发性神经瘫痪,其中面神经受累最多假,病变流及颈静脉孔者,则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受损,感染向前扩散可侵及颞下窝,终因引起大出血、脑膜炎、脑肿瘤、脑软化而死亡。正病因尚未确定,初步认为系免疫介导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的原因。因为糖尿病人白细胞移行功能不良,吞噬作用延迟或有缺陷,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以及调理抗体受损。所有这些因素均易使糖尿病患者感染本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为诱发因素致病菌为绿脓杆菌。诊断检查对进行性发展的外耳道炎,尤其是老年患者或经积极炕炎治疗无效者,应提高警惕,详询病史,送脓液培养,作学血糖,唐尿糖及有关血象和营养状况等方面的检查,外耳道峡部底壁出现肉芽组织有助于诊断,血沉增快亦可作无诊断参考,颞骨X线断层拍片或CT扫描可估计病变范围或有无死骨形成。应与恶性肿瘤鉴别。综上所述,我们便也就知道了所谓的坏死性外耳道炎,对于坏死性外耳道炎的详细了解之后,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坏死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方面会更加的积极,这样就可以早日地治愈自己所患有的坏死性外耳道炎了,这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极好的,我们的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就很多可能提前治愈了。

如何诊断恶性外耳道炎

1.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急骤,持续性耳痛,可有轻微外伤史,如挖耳或耳内进水后。2.耳痛剧烈放射至颓部并有耳流脓。3.我们会明显的感到外耳道、耳郭、耳屏及耳周软组织肿胀以及压痛,耳道的下面可能有肉芽,鼓膜穿孔或者坏死,而且进展的速度是非常的快的。4.感染向周围扩展,可经耳道前壁侵及腮腺或破坏额甘和颅底,引起骨髓炎、颅神经麻痹,最常见为面瘫,亦可并发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等。5.耳内脓液培养为绿脓杆菌

耳朵长黑毛竟是外耳道炎作祟

霉菌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一到夏天,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就明显增多,这是因为真菌容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每年我们到夏季的时候,患有,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病人就会明显的变多,这主要是因为真菌容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再加上夏季的时候脚气患者也是很多的,如果一些人洗完脚之后不洗手就直接的挖耳朵的话,会很容易的引起真菌感染的。

夏天出汗多,游泳的人也多,外耳道容易进水或积存分泌物,很多人经常搓有脚气的脚不洗手就挖耳,或用不干净的器具掏耳,都会引起真菌感染。另外,机体抵抗力低下,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因素之一。

上面介绍了怎样去诊断出是患有恶性外耳道炎这种疾病的方法,其实疾病都是单独存在,虽然说大体上有些疾病都是属于一个类别的但是它们的症状还有治疗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因为每种疾病都是有着独有的病因,就是因为这样才能够研究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急性外耳道炎的病症

什么是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的感染可以是局限的(疖肿)或累及整个外耳道(弥漫性外耳道炎)。较常见于夏天游泳季节,并常称为泳者耳。下面就先来详细的了解下是急性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急性外耳道炎的病症:

1、耳部红、肿、热、痛。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到同侧颞部。常伴发热和全身不适。

2、耳道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或外耳道外局部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破溃流脓后,耳痛减轻。

3、耳屏压痛,牵拉耳廓痛,或乳突区皮肤红肿,耳后沟消失,耳廓耸立。

该病常因挖耳损伤皮肤或外耳道被分泌物等浸渍引起,因此,应戒除挖耳习惯,及时防治变应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病,保持外耳道干燥。患病后及早到医院诊治。

相关推荐

外耳道炎的处理要点

单纯性外耳道炎 如果单纯性外耳道炎话,我们就先用3%过氧化氢液把我们的外耳道进行洗净,同时再用消过毒的棉签擦干。最后将氧氟沙星滴耳液滴再在外耳边,每天滴3次,几天之后就可以可控制外耳道炎。 清洁耳道 仔细清除外耳道内的脱屑、耵聍和炎性分泌物。脱屑、炎性分泌物,可用小吸引管轻轻吸出。小而硬的耵聍宜用耳镊取出。大而硬的耵聍应先用3%碳酸氢钠液滴耳,1日4次,待耵聍软化后,用外耳道冲洗法清除。

如何判断外耳道炎

通常来说在患有外耳道炎的时候通常会伴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比如说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遮蔽鼓膜,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并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如果外耳道炎属于慢性发作,通常会表现为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爱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可浑浊、增厚,或因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外耳道炎的发生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律。任

外耳道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一)外耳道炎有急性和慢性的,急性外耳道炎通常以浸润性炎症为主的,症状和外耳道疖肿差不多 1.自觉症状包括耳痒、灼热、疼痛、耳漏、听力减退等。 2.检查可见外耳道乃至耳郭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外耳道变窄,伴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或(和)上皮脱屑;按压耳屏或牵拉耳郭时耳痛加剧;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 (二)慢性外耳道炎为脱屑型 1.慢性外耳道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耳痒、皮肤脱屑、耳闷胀感,更有严重的就听力下降,但没有疼痛的感觉。 2.外耳道皮肤充血、增厚、外耳道变窄,深处有脓液或脱屑积存,有时可见肉芽组织增生

让弥漫性外耳道炎远离耳道

一、外耳道炎概述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 二、外耳道炎的病因 细菌或真菌均可引起弥漫性外耳道炎。葡萄球菌常引起外耳道疖。某些有过敏史、牛皮癣、湿疹或头皮皮炎患者更易患外耳道炎。在清洗外耳道时造成外耳道损伤,污水进入耳道,或刺激性药物(头发喷雾剂或染液)进入外耳道亦常导致外耳道炎。 外耳道可通过上皮脱落自行清洁。经常用棉签清洁外耳道则干扰了外耳道自洁作用,且将上皮残屑推入外耳道深处,造成

外耳道炎的预防办法有哪些

1、防止污水入耳 外耳道炎的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好,平时在洗头、游泳之前要防止污水进入耳朵。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涂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做到及时清除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最后,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损伤。 2、及时检查 外耳道炎的发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外耳道炎会出现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耳朵疼怎么回事

耳朵疼也一种常见病,引起耳痛的原因较多,就耳朵本身的病变而言,一般有以下几种。 1、外耳道炎当耳内不适时,有人喜欢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这容易将耳道皮肤戳破,引起感染发炎。此时不但有耳痛而且还可伴有出血。 2、外耳道疖肿当外耳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时,或年老体弱、患有糖尿病时,或耳道皮肤长时间受到水的浸渍,皮肤表面抵抗力减弱时,往往容易发生耳道疖肿,疖肿会逐渐肿胀、化脓,将耳道堵塞,引起疼痛。 3、急性中耳炎在中耳腔内发生细菌性感染时脓液不断增多,并直接压迫对疼痛敏感的鼓膜,会引起耳内阵阵疼痛,可呈搏动

什么外耳炎啊

外耳炎真菌性外耳炎一种好发于夏季、多见于气候潮湿、温暖地区的外耳疾病。中国的长江和珠江流域易发生本病。多数学者认为,外耳炎致病的真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引起者较为多见,其诱因为游泳、淋浴、中耳长期流脓、耳内滴入不适当的药物。 因此,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温暖的环境,使真菌容易生长。如果耳道内壁的敏感皮肤浸泡在水中太久,例如游泳时,或者倘若用棉花棒等异物搔抓,刺激耳道内壁,或长期耳垢阻塞,那么发生感染的机会也会越大。另外,挖耳的损伤也为继发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

外耳道炎有哪些危害表现呢

外耳道炎有哪些危害表现呢?近日来外耳道炎患者比往日有所增多,对此,医院表示:外耳道炎危害大,大家一定要了解这种疾病的危害,以便提高警惕。那么外耳道炎有哪些危害表现呢?下面为大家一一解答。 外耳道炎有哪些危害表现呢? (一)急性外耳道炎易转为慢性: 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 一旦急性外耳道炎迁延为慢性外耳道炎,则耳部常有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且痂皮上有

顽固型外耳道炎该怎么办呢

在外耳道损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刺激、外耳道潮湿等情况下,外耳道皮肤局部抵抗力降低,细菌会乘虚而入,形成外耳道炎。急性期的病人会感觉耳部有灼热感、奇痒难忍和轻微疼痛,咀嚼时疼痛加重。 外耳道炎应该怎么治疗?首先了解外耳道炎的常见症状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热、疼痛、耳闻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感,耳周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皮肤溃烂。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长者可因外耳道皮肤增厚而听力减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痒的应注意与霉菌性外耳

外耳道炎有哪些危害

一、易导致耳聋耳鸣 这种外耳道炎疾病,如果没有治愈之后,很容易导致耳聋、耳鸣的情况,主要症状为发痒、疼痛、肿胀以及一些,表皮糜烂等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时,通常易导致皮肤肿,鼓膜被遮蔽,引起听力下降,从而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 二、急性外耳道炎易转为慢性 通常一些急性的外耳道炎会,慢慢转变为慢性疾病的,主要由于一些挖耳朵的,方式不正确、药物的刺激以及,一些化脓性的中耳炎的诱发,等等引起了急性外耳道炎疾病。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一旦急性外耳道炎,迁延为慢性外耳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