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上消化道出血禁食

上消化道出血禁食

一、出血期间禁止饮食。

二、出血停止2-3天后方可进食:按流食--半流食(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饮食(切忌质硬、粗糙的食物,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的顺序进食。

三、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大豆及其制品特别适宜。

如有肝性脑病倾向的肝硬化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以防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四、酌情限制钠盐摄入,盐有亲水性,如果食物中含盐量高,就会使体内的水分排出减少,以防加重腹水。

五、禁烟酒、浓茶、咖啡。酒中的酒精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对干脏的损伤较大,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极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烟叶中的有害成分对消化道黏膜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容易导致消化道黏膜发炎,造成幽门及食道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以致胆汁及胃内容物返流,加重病情。

六、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无刺激、软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饮食不宜过饱,八分饱为宜,少吃多餐,进餐时宜细嚼慢咽。

七、禁食粗糙、辛辣及刺激性食物:肝硬化患者由于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应特别注意避免坚硬粗糙的食物,以免诱发出血;辛辣、香燥、油煎等食品可损伤胃肠黏膜,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如下:

1、消化道疾病

1食管发生病变:最为常见的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损伤等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一个人要是得了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话,也是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比如消化件溃疡、胃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息肉、胃平滑肌瘤、胃血管异常如血管瘤、动静脉畸形等。

2、刀静脉血压引起的食管下段,也就是胃底静脉会出现曲张破裂,主要见于肝硬化患者。

3、上消化道是邻近器食或者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管出现结石、胆道蛔虫症、肝癌或者肝血管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外发脓肿破馈。

4、全身性疾病

1血管性疾病:我们见得比较多的有过敏性紫癜、动脉粥样硬化等。

2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诱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就是上面文章中的那么多了,可见大多数都是一些疾病导致的,因此我们要想自己不消化道出血的话,就必须注意避开上面的这些因素,这样就等于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了,您自己受的痛苦也会少很多。万一被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话,就要记得早点去医院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处理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如果感觉呼吸困难应当给予吸氧,并且在出血期间必须卧床休息,饮食方面以流质的温凉食物为主。如果是大出血没有停止则不可以吃任何东西。还要对病人的血压以及体温做重点观测。呕血的病人休息的时候头应当偏向一侧,这样才能够避免却因为新书到气管里面导致窒息。当然上消化道出血更重要的就是止血,可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二、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是针对门静脉高压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常见的止血方法。如果病人的神志清醒,则通过这种止血方法有效率大约在80%左。止血过后再次出血的概率大约在50%左右。

三、去甲肾上腺素液进行口服具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这种药能够使得胃黏膜的小动脉收缩,从而起到止血作用。凝血酶口服也可以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药物。此外,胃内部降温对上消化道出血也具有一定的止血功效。

四、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还可以通过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来办到。因为抑制胃酸分泌可以提高胃部ph值,从而避免胃酸对于出血部位的刺激,这样不但可以止血,还可以防止止血成功过后再次出血。

五、生长抑素可以降低门脉压力,如果事因为食管为底静脉破裂而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则此种药物有止血作用。内镜止血也可应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众多,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一)病史与体征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仍然是主要的诊断步骤。

小量而缓慢的消化道出血,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弱或头昏,有的仅在作呕出物或粪便的潜血试验检查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粪为主,这还取决于出血的数量及其速度。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呕出的血液呈紫红色或鲜红色,严重的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征象,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甚或鲜红色的血便,易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如血液贮留胃内,与胃酸接触后转变为酸性血红蛋白,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如血液停留在肠内较长时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经细菌作用结合成硫化铁,致使粪便变黑如沥青,又称柏油样便。出血量超过60ml即可引起黑粪。

急性大量出血或出血持续不止,则出现心悸、冷汗、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以及昏厥等循环衰竭现象,若短期内失血量超过总循环血量的1/3,可危及生命。在出血后数小时内,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变化不大,不能用以评估出血的严重性。出血后3~4小时到数日内,组织液进入循环血内以补偿其血容量,即使出血已停止,可见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并见骨髓刺激征象,表现为晚幼红细胞、嗜多染色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 后者在出血后4~5天可达5~15%。如在出血后2周,网织红细胞持续增多,提示有继续出血。大出血后数小时白细胞数增高,约在3~4天后恢复正常。血尿素氮增高,可达40mg/dl, 由于肠内血液蛋白消化产物的吸收以及休克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所致。出血停止,血尿素氮在2~3日内降至正常。如病人无呕吐或失水,肾功能良好,血尿素氮不断增高则常提示有继续出血。

1、发现上消化道出血,要对出血的程度作一估计(见表36-2),以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应激性溃疡是在机体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急性糜烂与浅表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有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前者多发生于服用水杨酸制剂、保泰松、消炎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利血平或酒精之后,由于胃粘膜上皮的脂蛋白受损所致;后者多发生在败血症、颅内病变、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大手术之后,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使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使胃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开放而加重粘膜缺血缺氧和胃粘膜糜烂出血所致。根据上述病史,诊断不难。近年来由于纤维内窥镜的广泛应用,检出以急性胃粘膜糜烂和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糜烂性胃炎日益增多,病人多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表现,上述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

伴有吞咽困难的呕血,多起源于食管癌或食管溃疡。食管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系食管内压力突然增高导致食管胃连接处纵行撕裂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多发生在剧烈呕吐、咳嗽或用力提物之后。

由胆道出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多系胆道蛔虫、胆道炎症或胆石引起,其特征是在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等胆道感染症状之后出现周期性呕血或便血。

(二)纤维胃镜检查 可以检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的病变,有条件的单位能在急性出血时进行,可直接窥见活动性出血病变的状况和部位,通过活体组织学检查大多可以明确诊断。大量实践证明,在急性出血期内进行内窥镜检查是安全的,检查距出血时间愈近,诊断阳性率愈高,只要操作熟练,应用得当,不会加重出血。检查前用冰水洗胃,可使视野清晰。受检者的血红蛋白不应低于5g/dl,检查期间给 予吸氧,以防发生心肌缺氧所致的严重并发症。

(三)X线钡餐检查 仍为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确定出血的病因和定位。如用钡剂和空气双对比造影更可以查出胃粘膜表浅病变或溃疡,其诊断符合率与内窥镜检查相近似,并可起相互补充的作用。但钡餐检查不适用于急性活动性出血期间,仅应用于慢性出血或出血已停止病例的检查。

(四)选择性血管造影 如果内窥镜检和钡餐检查仍不能确定出血病因者,可作选择性血管造影,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各分支内,注入造影剂,可以发现造影剂外溢、曲张静脉、血管瘤、血管发育不良和动静脉畸形等改变,可应用于急性出血期间的检查。

(五)放射性核素显像 是近年开展的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方法,现用99mTc标记红细胞的腹部γ闪烁扫描,具有能持续动态观察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当消化道出血仅占全身总血容量的1%时,即可检出,加上标记的红细胞在24小时后扫描仍能显像,故对间歇性出血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缺点是对出血的病因和定位诊断的作用有限,特异性差,其临床应用尚受到一定的限制。

消化道出血能自愈吗

1、不可以自愈的,上消化道的出血比较常见的是胃肠部的病变如胃炎,或者是消化性溃疡等,在胃溃疡或者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时候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血,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最好是做胃镜检查,或者是采取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一定要找到病因,经常的出血会造成出血等多种病变。

2、一般不会自愈的。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常因发病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及患者生命。消化道出血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冷湿或温暖;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能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 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气囊压迫:是一种有效的,但仅是暂时控制出血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粘膜药物。

酒精性肝硬化疾病的严重性

1.上消化道出血 为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2.肝性脑病 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3、腹水治疗,限制水钠摄入,适当补钾,利尿剂可用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或速尿等;必要时输全血、血浆或无钠白蛋白;尽量少放腹水;肝昏迷时忌用利尿剂。

4、上消化道出血:禁食,输血,补充维生素K,应用垂体后叶素,每次0.3IU/kg,溶于25ml 生理盐水中,10 分钟内静注,20 分钟后再予相同剂量1小时内静滴,也可减少剂量与硝酸甘油合用,以免发生副作用。出血不能控制时,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并用去甲肾上腺素加入冰冻生理盐水局部止血。必要时行脾切除术和门腔静脉吻合术。

5、肝肾综合症 肝硬化腹水引起肾灌注减少,患者肾功能衰竭。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导致肝癌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发生的主要机制为:80%以上的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门静脉或肝静脉阻塞,可加剧门静脉高压,导致已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癌可加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硬化程度加重,导致门静脉高加剧;当肝癌病灶位于肝门部时,可压迫门静脉主干,也可使门静脉压升高。

(二)凝血机制障碍 肝癌患者由于正常肝组织减少,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凝血机制发生障碍。由于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增加,凝血机制也会发生障碍。此外,癌栓进人血液后,很容易引起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消化道出血。

(三)胃肠黏膜糜烂

肝癌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常造成胃肠道淤血、动膜水肿糜烂,引起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病因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物理损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化学损伤;强酸、强碱或其他化学剂引起的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空肠克罗恩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 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6、疾病因素:①食管自身病变食管肿瘤、食管瘢痕狭窄等,造成食物或较小食物存留。②纵隔病变纵隔肿瘤或脓肿形成占位病变,压迫食管,造成食管狭窄,易存留食物或细小异物。③神经性病变咽反射消失或吞咽反射减退,易造成误吞误咽。

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

一、饮食的种类及适应症

饮食分为禁食、流质1号、流质2号、流质3号、半流质饮食和普食等6种。

(一)禁食: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伴恶心和呕吐者应禁食1~3天,但应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及电解质,必要时需输新鲜血。

(二)流质1号饮食:对少量出血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采用流质1号,但仍需给病人补充足够液体及电解质,贫血者应补充新鲜血,此期约需2~3天。此期饮食可减少胃的收缩运动,降低胃液酸度。其内容主要为牛奶、藕粉,每餐100~200ml,每日6餐,总热量800卡。

(三)流质2号饮食:适用于出血停止后的病人,约需5~7天。此期据情况可给病人补充少量液体及电解质,量为200~300ml,每日6餐,添加饼干、面包干、蛋糕,也可进食软烂的面条、面片等,每日总热量2080卡。

(四)流质3号饮食:适用于出血停止病情较稳定的患者,此期约需10~15天。此期饮食应以完全无刺激、少渣、半流质为原则,内容为牛奶、稀米粥、面包、面条、炖鱼,每日5餐,总热量为2142卡。

(五)半流质饮食:适用于出血停止后恢复阶段的患者,此期约15~20天。饮食以软而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为主,内容为稀粥、馒头、面包、碎菜、肉丸、鱼等,每日4餐。

(六)普通饮食:用于消化性出血的康复期病人,进食内容为质软、易消化、无刺激、富有营养的饮食,每日3餐,进食不宜过饱。

二、饮食指导

1、饮食心理指导:患者出血停止后容易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

(1)过度紧张不敢进食,多见于反复出血者;

(2)盲目乐观认为病已痊愈,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进食,多见于第一次出血者。针对以上两种心理,负责护士要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向心理恐惧者说明,合理进食能起到保护胃粘膜增加营养的作用。同时把坚持服药和饮食调护成功的例子介绍给患者,以增强进食信心,防止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发生。向思想麻痹者讲清,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适宜的饮食调护是非常重要的,并介绍饮食中注意事项和每天食谱,另外要做好陪人的工作,指导他们为患者的每餐把好关,如稍不注意会引起再出血。

2、饮食原则:康复期饮食应选择细软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豆腐花等,主食以面食为主,蔬菜可给新鲜嫩菜。每天营养成分供应:蛋白质不低于1g/kg体质量,脂肪50g左右,以植物油为好,碳水化合物应给300g,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以免缺乏。患者所吃食物,必须切碎煮烂,可选用蒸、煮、氽、软烧、烩、闷等食物,不宜用油炸、爆炒、冷拌的食物。避免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过强的食物,避免增加对粘膜的损伤、破坏曲张静脉或溃疡面而引起大出血。禁食含粗纤维的蔬菜如芹菜、豆芽、韭菜、竹笋及干果类、烈酒、浓茶、咖啡、辛辣食品。进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天5~7餐为宜,进食时要保持心情舒畅,细嚼慢咽,不可过饱或暴饮暴食。

3、根据不同病情作好饮食指导:溃疡病恢复期可放宽食品范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食小笼包、小馄饨、面片、馒头等。仍需禁食油炸及含粗纤维食物外,还应忌食产酸食物如地瓜、土豆、过甜点心及糖醋食品。为促进溃疡面愈合,可增加蛋白质供给,每天1.2~1.5g为宜。

婴儿上消化道出血

婴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很多的,像应激性溃疡、新生儿自然出血病、吞入母血、牛奶不耐受症等等。有的婴儿的上消化道出血,也跟奶粉有关系的,奶粉中的牛奶蛋白过敏,会导致出血的。

如果发生婴儿消化道出血后,一定要让宝宝卧床休息,不要总是抱起。观察宝宝的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否冷湿和温暖。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等等的生命体征、还有出血量与每小时的尿量。

一定要保持宝宝的呼吸道的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如果抢救过来了,可能会因为大脑缺氧导致脑瘫的。大量出血的宝宝宜禁食,多数病人在出血后有发热的,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的。

婴儿消化道出血被确诊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是,在禁食期间家长,尤其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听医生的话,不要因为心疼宝宝,给宝宝喂奶,那样会害了宝宝的。

新生儿如果咽入母血或者是咽入自己的血液之后就会出现假性的消化道出血,比如婴儿在通过产道的时候咽下了产道内的污血或者是母亲的乳头部位出血,新生儿的口鼻爱到损伤之后出血的话也会咽入消化道出现假性的呕血和便血。

如果新生儿的消化道出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的话就会在出生之后三天左右出现便血和呕血,如果严重的话新生儿的其他部位也会出血,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等都有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现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众多,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病史与体征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仍然是主要的诊断步骤。

1.呕血与黑粪

小量而缓慢的消化道出血,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弱或头昏,有的仅在做呕吐物或粪便的潜血试验检查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粪为主,这还取决于出血的数量及其速度,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呕出的血液呈紫红色或鲜红色,严重的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征象,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甚或鲜红色的血便,易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如血液贮留胃内,与胃酸接触后转变为酸性血红蛋白,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如血液停留在肠内较长时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经细菌作用结合成硫化铁,致使粪便变黑如沥青,又称柏油样便,出血量超过60ml即可引起黑粪。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大量出血或出血持续不止,则出现心悸,冷汗,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以及昏厥等循环衰竭现象,若短期内失血量超过总循环血量的1/3,可危及生命。

3.贫血和血象变化

在出血后数小时内,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变化不大,不能用以评估出血的严重性。出血后3~4小时到数日内,组织液进入循环血内以补偿其血容量,即使出血已停止,可见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并见骨髓刺激征象,表现为晚幼红细胞,嗜多染色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多。后者在出血后4~5天可达5~15%,如在出血后2周,网织红细胞持续增多,提示有继续出血,大出血后数小时白细胞数增高,约在3~4天后恢复正常。

4.发热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所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引起发热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5.氮质血症

在上消化道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成为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24-48小时可达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3-4日后降至正常。如病人无呕吐或失水,肾功能良好,血尿素氮不断增高则常提示有继续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25%):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物理损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化学损伤;强酸、强碱或其他化学剂引起的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空肠克罗恩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门静脉高压(22%):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 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5%):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全身性疾病(25%):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6、疾病因素:①食管自身病变食管肿瘤、食管瘢痕狭窄等,造成食物或较小食物存留。②纵隔病变纵隔肿瘤或脓肿形成占位病变,压迫食管,造成食管狭窄,易存留食物或细小异物。③神经性病变咽反射消失或吞咽反射减退,易造成误吞误咽。

上消化道出血怎么办

(一)一般治疗

一旦发现黑便或呕血则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治疗和抢救,最好能到有消化病专家的医院正规治疗检查和抢救。

患者到医院后一般应收入住院,卧床休息,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和神志变化、定期复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与血尿素氮。

大量出血者应先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以后根据病人情况逐步增加半流质到普食。

(二)积极补充血容量

如出血量大则以输入新鲜全血最佳,也可用右旋糖酐或其他代血浆品,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扩容不能太积极,以避免门脉压力升高再出血。

1、胃内降温:冰盐水灌胃或4℃水反复灌洗。

2、口服止血剂:去甲肾上腺素或云南白药口服。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可用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4、内镜下诊断和局部止血治疗

局部喷洒5%孟氏液(碱或硫酸铁溶液),或1%肾上腺素局部喷洒,凝血酶500~1000u经内镜直视下局部喷洒。

相关推荐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

1、出现呕血、黑粪、血便,或呕吐物、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其中任一种情况,而能排除来自口腔或呼吸道的出血,或饮食等因素的干扰,则可确定消化道出血。仅粪隐血试验阳性,而无其他出血表现者,可素食3天后复查,以排除饮食干扰。铁、铋等可使粪便呈黑色,某些食物可使粪便呈红色,均可由粪隐血试验鉴别。注意某些蔬菜水果(小萝卜、菜花、黄瓜、胡萝卜、卷心菜、马铃薯、南瓜、葡萄、无花果等)有时可使粪隐血试验呈假阳性。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法的粪隐血试验不易受干扰,特异性接近100%。 2、老年人短时间内出现心悸、乏力、多汗、头昏、黑矇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注意事项

1、忌食酒、烟、浓茶、咖啡。 2、禁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辛辣、香燥、油煎等食品性热动火,可损伤胃肠黏膜,引起出血。 3、经常喝牛奶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多因酸性胃液销蚀胃壁,损伤血管所致,为防止晚间胃酸分泌高峰期分泌过多胃酸,临睡时喝杯热牛奶,可保护胃黏膜并中和胃酸,并可有效地预防反复发作的胃出血。 4、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凡有出血倾向者,宜多吃含维生素C、维生素 K 食物,绿叶蔬菜中维生素中C含量很丰富。菠菜、卷心菜、花菜、油菜和植物油中维生素K的含量较高。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 禁食原则

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伴恶心和呕吐者应禁食1~3天,但应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及电解质,必要时需输新鲜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方法

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出血可根据以下几点,综合分析加以鉴别: 1 出血方式——呕血伴有便血,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单纯便血者提示下消化道出血。 2 血便颜色——颜色越深,出血部位越高。黑便、柏油样便及隐血便多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而暗红特别是鲜红色血便多为下消化道出血。 3 大便性状——血量多、粪质少、血与粪便均匀混合者,多为上消化道出血;而血液附在粪便表面、或大便时滴血者为下消化道出血。 4 伴随症状——便血伴有急性上腹痛或节律性上腹疼痛、烧心、反酸者,多为上消化道出血;便血伴有急性下腹痛、脐周痛或里急后重者,多为

上消化道出血怎么预防

上消化道出血怎么预防1、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食管炎症,胃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减少出血机会。 2、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避免过度劳累,睡眠应充足,避免情绪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3、慢性病患者,如身体虚弱,常服维生素C,以及大补气血之中药,以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4、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黏膜药物。 5、要定期体检,以期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

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指导

我们都知道上消化道出血的时候,很多患者的身体较为虚弱的。大出血的患者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还采取一个自己觉得舒服的体位,是平卧位,可以将下肢稍微抬高,可以保证脑部的供血,呕吐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该把头偏向一侧,以免造成,呼吸道的堵塞,从而影响到呼吸道的通畅。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避免精神紧张劳累过度的状况出现,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对于急性大出血的患者,一定要定时,如果,出血量比较少,没有出现呕吐也没有明显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可以吃一些清淡和没有刺激性的食物,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禁止喝浓茶和吃一

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症状

1、病史与体征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仍然是主要的诊断步骤。 小量而缓慢的消化道出血,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弱或头昏,有的仅在作呕出物或粪便的潜血试验检查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粪为主,这还取决于出血的数量及其速度。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呕出的血液呈紫红色或鲜红色,严重的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征象,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甚或鲜红色的血便,易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如血液贮留胃内,与胃酸接触后转变为酸性血红蛋白,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如血液停留在肠内较长时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

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都是肝硬化的并发症,并且比较常见,由于出血量过多,特别容易造成死亡,所以一旦发现,就要及时的采取治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刚刚说到最常见的是药物治疗, 就是用药物止血。常用药物是血管加压素,目前国内所用垂体后叶素含等量加压素和缩宫素。生长抑制素是近年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药物,该药物止血效果肯定,短期使用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还有就是内镜治疗。内镜直视下注硬化剂或皮圈套扎曲张静脉,不但能止血,而且能有效防止再出血,已是目前一个重要的止血措施。 气囊压迫止血也是不错的方法,止血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如何预防

1、应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慢性肝病患者要了解和 掌握目前自己的肝病状态,比如有无肝硬化,有无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等。患者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劝告与指导,避免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切忌侥幸心理。 2、合理休息,不可过劳。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功能缺失,已不能满足全负荷工作的需要。因此,应注意休息,做到力所能及、劳逸结合。提倡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不适合做快跑、急走等剧烈的活动。 3、软化饮食,禁忌粗糙。进食粗糙的食物有可能划破食道或胃底曲张的静脉而引起出血。饮食要注意少食多餐,不过饱。进食最好

上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 (一)胃、十二指肠疾病 (二)食管疾病 (三)血管病变 (四)肝胆胰疾病 (五)全身性疾病和其他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应激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套叠胃肉芽肿病变十二指肠憩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食管憩室主动脉瘤、脾动脉瘤胃壁内小动脉瘤、血管瘤胃粘膜下动静脉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