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吃它护发补肾赛人参
秋季常吃它护发补肾赛人参
板栗的奇效之处在哪里
栗子是非常有营养的果类,是其它果类无法相比的,多吃栗子对人体有着神奇的功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养发
栗子的维生素B1、B2含量丰富,维生素B2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4倍,每100克还含有24毫克维生素C,这是一般粮食所不能比拟的。
而且你们很难相信,鲜板栗所含的维生素C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还要多,更是苹果的十倍有余!
栗子所含的矿物质也很全面,有钾、镁、铁、锌、锰等,虽然达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苹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突出,比号称富含钾的苹果还高4倍。这些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头发所必需的主要营养,每天坚持吃六七粒,对头发会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2补肾
栗子所含高淀粉质可提供高热量,而钾有助维持正常心跳规律,纤维素则能强化肠道,保持排泄系统正常运作,有健脾胃、益气、补肾、壮腰、强筋、止血和消肿强心的功用,适合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强身健体。
3治疗心血管疾病
板栗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而且栗子富含膳食纤维非常柔软,血糖指数比米饭还低,只要加工烹调中没有加入白糖,糖尿病人也可适量食用。
4孕妇更适合吃板栗
孕妇常吃板栗不仅可以健身壮骨,而且有利于骨盆的发育成熟,还有消除疲劳的作用,有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
白萝卜水止咳的做法 白萝卜熬水的其他作用
白萝卜有“秋后赛人参”的称号,所以作用可不是只有止咳化痰,还具有消化积食、降压调脂、杀菌抗癌、通便利尿、缓解头痛的作用,所以秋季应该多吃点白萝卜哦!
冬天吃什么对身体好 羊肉
羊肉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温中补虚、益气活血、强身补肾等功效,历来就是冬季养生滋补佳品。
与猪肉相比,羊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同时还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D、钙、铁、锌、硒等营养物质,并且容易消化吸收,常吃可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御寒能力。因而有“秋冬吃羊肉赛人参”的说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羊肉偏燥,吃多了容易“上火”。所以,吃完羊肉后最好吃一些养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等,也可将羊肉搭配白萝卜一起烹煮。
秋季吃什么最补
1、秋季吃百合最补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经;主治阴虚久咳,痰中带血,咽痛失音;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由于百合营养丰富,常用来作为作强身健体的滋补食品,增强免疫功能。百合的滋补作用可与人参媲美。
2、秋季吃莲子最补
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古人认为它“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对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
3、秋天吃栗子最补
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你或许很难想到,鲜板栗所含的维生素C比公认含维生素C丰富的西红柿还要多。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别适用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肢体不遂、小便频数者食用。
老年人脾胃虚要怎么办
脾胃虚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秋季,很多老年人就因为脾胃虚寒而很容易患一些肠胃疾病。要知道,老年人受不了大鱼大肉的进补,那么,在秋季,要怎样来有效的进补呢?下面就来看看吧!
芋头:富含淀粉,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C、B族维生素,并含乳聚糖,质地软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别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结核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红薯特别是黄心的红薯: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包心菜: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西红柿的3.5倍,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倍。包心菜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其大量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抗癌能力。
萝卜:祖国医学认为,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可见萝卜对调理脾胃作用不小,所以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对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所以,对于脾胃虚寒的老年人不适合进补油腻的食物,在秋季,老年人就适合吃一些芋头,红薯之类的,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还有就是大家平时在家可以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样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都有好处。
冬季养生吃什么菜更好
萝卜
萝卜含有较多的水分、维生素C,一定量的钙、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质、铁及其它维生素,还含有木质素、胆碱、氧化酶素、甘酶、淀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中医学认为,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可见萝卜对调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对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莴笋
莴笋肉质细嫩,生吃热炒均相宜。秋季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莴笋中含的钾是钠的27倍,而且含有的维生素还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莴笋中的含碘量高,这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和体格发育会产生有利影响。莴笋叶的营养远远高于莴笋茎。莴笋饮食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参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参与骨骼的生长。除此之外,秋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莴笋叶,还可平咳。
芹菜
中医认为,芹菜性凉,平肝健胃,味甘辛无毒,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能兴奋中枢神经,多饮食,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芹菜可与香干、肉丝等炒食,色彩鲜艳,味道清香。
红薯
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包心菜
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西红柿的3.5倍,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倍。包心菜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十分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其多量维生素C能增强肌体抗癌能力。
男人秋季进补究竟吃什么好
第一重点:多吃蔬菜水果
一般来说男性的饮食中都较缺少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较多,这样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营养方面的均衡。秋季男性选择蔬菜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吃得对,比吃得多,效果更加的明显。
秋季养生要选择什么蔬菜好呢?菜花就是其中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菜花中含有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比一般的大白菜、豆芽等都要高出数倍,比水果中的柑橘含量也要高出2倍左右。同时,菜花是白色的蔬菜。中医理论上有“白色入肺”的说法,秋季养生要注重肺部的保养,多吃菜花可以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的疾病,还可以净化血液。
除了菜花之外,莴笋也是秋季不能缺乏的蔬菜。莴笋中含碘量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有利于人体的基础代谢和内分泌代谢。生菜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水量也是蔬菜中较多的,多吃可以帮助肌肤补水,同时对于因为肠胃功能不好所引起的痤疮问题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第二重点:巧妙搭配粗粮,防止秋膘
进入秋季之后,气候变得宜人,人体汗液减少,睡眠时间增长,机体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会积极的储存脂肪,防秋膘也是秋季养生的一个重点。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不但会影响外形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肥胖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多种的疾病。
秋季饮食应该注意巧妙的搭配粗粮,热量少,营养更全面。例如,玉米、红薯、土豆、薏米和豆类等食品。
秋高气爽的秋天是身体进补的最佳时期,那秋季进补吃什么?
枸杞
治疗作用:产于宁夏的银川、中宁、中卫的枸杞子为最好。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用法:泡水、煲汤或每天吃十几粒。
杜仲
治疗作用:杜仲主要产于四川。功能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别是腰膝酸软无力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当归
治疗作用:主要产于甘肃岷县、陕西秦岭。它分为当归头、尾、全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筋骨疼痛、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花旗参
治疗作用:花旗参又叫西洋参,它主要产于美国的绿州天脉、加拿大、法国。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它既有补气的作用,又有滋阴的作用,服用后不会上火。特别针对中年人,每天吃两三片,对身体很有益处。
山药
治疗作用:山药主要产于河南省。可分为两种:毛山药和光山药。它有很好的补脾益肾作用。
用法:放于锅内蒸后食用,或切片后做汤。
党参
治疗作用: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脾胃虚弱者,服用党参有较好的效果。古人对党参有很好的概括:健脾运而不燥,润肺而不反寒凉,滋胃而不凉,养血而不燥。既滋补又养血。
用法:把党参切成小段,做汤。炖羊肉放党参也很好。整枝党参可以放在瓶子里泡酒。
鹿茸
治疗作用: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鹿茸,产地为吉林省双阳县,它有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炖肉或直接服用。
三七
治疗作用:这种药材为三至七年采收,所以叫三七。它的外形如狮子头,主要产地在云、贵、川。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补血,大量可以活血化淤。
用法:食用时把它捣碎,与鸡、肉一起炖,可以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菊花
治疗作用:菊花有很多品种,如雏菊、杭菊、黄菊、白菊、祁菊等。此为贡菊,顾名思义指过去献给皇上的。它产于安徽歙县,贡菊有明目、清热、散风的作用。如果受风寒而引起的头痛,泡些菊花茶即可去头风。
用法:泡茶。
冬天吃羊肉有什么好处
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有助于消化。中医认为,羊肉具有补精血,益虚劳,温中健脾,补肾壮阳,养肝等功效。
对虚劳嬴瘦、腰膝酸软、脾胃虚弱、食少反胃,头眩明目、肾阳不足、气血亏虚、阳痿、寒疝、产后虚冷、缺乳等病症有良效。尤其适合老年人、体虚的男人和产后妇女。
羊肉肉质细嫩,易消化,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而且脂肪还不会被身体吸收,冬天多吃些羊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很多人冬天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而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很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羊肉不仅是极佳的秋冬季节暖身食物,而且含有丰富的铁、钙等,有益血、补肝、明目之功效,对治疗产后贫血、肺结核、夜盲、白内障、青光眼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羊奶与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质,是肾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体虚者的天然补品。
阴虚体质的表现及如何调理 阴虚体质的调理方法
阴虚体质者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和凉爽,宜选择太极拳、瑜伽等较为和缓的运动,不宜参加过于激烈的球赛、速跑、劲舞等互动,避免出汗损耗津液,还应该避免熬夜保持室内环境湿润等。
1.饮食清淡:阴虚体质者在饮食调养方面宜清淡凉润,忌肥腻厚味和辛辣燥热之品,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豆腐、牛奶、鸡蛋、芝麻、蜂蜜、鱼类及鸭等。
2.五谷调养:粳米,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大米,其性比较平和,因为谷类除了补脾健胃以外,还有滋阴的作用。小米也能滋阴润燥。
3.选好荤菜:阴虚体质的人适合吃一些猪肉,特别是猪皮、猪骨髓、鸭肉、鸭蛋和兔肉。猪肉是比较平和的,中医管它叫做血肉有情之物,都是可以滋补阴气的。特别要说到鸭,鸭子是属于在水中生活的禽类,它是偏寒凉的,特别适宜阴虚体质的人。在水产里,甲鱼、龟肉,还包括墨鱼、海参、黄鱼等,都是补阴的。
4.吃对蔬菜:因为阴虚的特征就是热和燥,所以我们要用一些有清热生津的食品来应对它。滋阴主要是从心肝肺肾着手,银耳主要是补肺阴的,还有黑木耳,然后是菜类,白菜、西红柿、黄瓜、苦瓜、丝瓜等。凡属于清润的菜类,就有清热的作用,吃对水果:选择合适的水果,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梨、火龙果、猕猴桃、荸荠和甘蔗,梨是白色的,可以与肺脏相配,它能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甘蔗性偏甘寒,而且水分很多,具有增液生津,清热滋阴的良好效果。因为阴虚体质的人经常会感觉口于,喜欢喝凉水,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滋阴增液的水果,对缓解阴液不足是有好处的。
5.忌食或少食:狗肉(脑血管患者禁食)、羊肉(肝炎患者禁食)、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巴、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龙眼肉、佛手柑、杨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生姜、砂仁、荜拨、草豆蔻、花椒、胡椒、肉桂、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烟、红参、肉苁蓉、锁阳等。
阴虚体质者,根据“秋冬养阴”的法则,在秋冬季节可选清热药物,如玄参、生地、何首乌、黄精、五味子、桑葚、麦冬、天冬、沙参、石斛、王竹、枸杞子、女贞子、山茱萸、龟板等。常用的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阴虚体质患者不适宜夏练三伏,否则又上火又伤阴。工作环境要尽量避开烈日酷暑,不要汗出太多,要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要安排的有条不紊,这点对阴虚体质的人养生保健非常重要,否则会经常焦急上火,这样更伤阴,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求己是阴虚体质保养的重点。阴虚体质的人薄弱环节在肺肾,肺是水之上源,肾石水之下源。肾阴不足是先天的因素大些。肺阴不足的人,秋季肺是主角,气机收敛,阳气要潜藏,肺主肃降,会压下你的肝火、心火,使你的情绪保持平稳,使阳气一路降下来,使肾水得到充分的补充,呵护你的阴虚体质。那怎样让肺肃降呢?你要了解肺的特性,肺为娇脏,喜欢清润。第一它喜欢干净,第二它喜欢滋润。所以要吃一些清凉滋润的,如沙参、麦冬、玉竹、百合、雪梨,秋季的应季水果:柿子等,这些都是清润的。你只要让它一润,它自然会降,这是肺的天性,这是生命之道。
中医教你冬补夏吃治未病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以至防患于未然,中医与中国古代思想一脉相承,充满了辩证,多发于冬天的疾病,在夏日就要开始防范与这些致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于是有了冬病夏治,于是有了治未病。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治疗方法,依照冬病夏治的逻辑以及药食同源的原理,完全可以冬补夏吃,防止旧病复发或与冬令相对应的“夏病”,更重要的是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不被寒冷所伤。
依据同样的思想,冬虫夏草更是赋予了神奇的功效,集动植物(虫与草)属性与相反时令(冬与夏)于一体,阴阳双补,有“黄金草”之称,此是题外话。
生姜
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是民间的良药,“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男子不可百日无姜”,“饭不香,吃生姜”,“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称之“呕家圣药”,别名“还魂草”(姜汤则称“还魂汤”),需要注意“留皮则凉,去皮则热”。
绿豆
民谚:夏喝绿豆汤,冬煮银耳汤。绿豆糖水是夏天最经典的消暑饮料,绿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含的蛋白质几乎是粳米的3倍,李时珍称之“济世之食谷,菜中佳品”。夏天喝绿豆汤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烦渴等症,干燥季节不宜常饮。
鸭肉
民谚:冬天吃鸡,夏天吃鸭。鸭肉最大的特点是不温不热,还能清热祛火,而且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等,特别适合湿热、虚火过重之人,被誉为“补虚劳的圣药”。中医也推崇咸鸭蛋,它的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高于鸡蛋、鲜鸭蛋。
羊肉
民谚: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长沙“冬羊伏狗”,徐州“伏羊冬狗”,“夏吃伏羊冬不寒”,“伏羊”习俗被列为上海“非遗”,很多人认为夏天食用引发上火,专家认为,夏天耗气伤津,加重脾胃虚寒或寒湿困脾等,羊肉则能提高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
鳝鱼
民谚:冬吃一枝参,夏吃一条鳝。小暑前后的黄鳝最为肥美,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据说“鳝鱼是眼药”,古代的大力士经常吃鳝鱼。而它的小老弟泥鳅有“水中人参”之称,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鲫鱼
民谚:冬鲤夏鲫。鲫鱼所含的蛋白质质优、齐全、易于消化吸收,广东人夏季饱受湿热的困扰,喜欢用之煲汤,如鲜生地和鲜土茯苓煲鲫鱼,鲫鱼补益利水,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土茯苓解毒利湿、消炎散结,又可防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阴囊湿疹、痈疮肿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