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足浴有哪些偏方

中药足浴有哪些偏方

生姜泡脚

材料:生姜一块,红花1克,盐适量。

过程:用刀拍扁生姜,红花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烧开,再加一勺盐泡脚。

功效:脚凉怕冷。

红花泡脚

材料:红花1克,少许盐。

过程:把红花放入放在水里烧开,加一勺盐,先熏脚后泡脚

功效:活血化瘀,治腰酸痛。

艾叶泡脚

材料:干艾叶50—100克

过程:先用水煮开后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泡脚,先用部分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后再加水泡脚也可。

功效: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

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温疹。

醋泡脚

材料:适量醋

过程:烧热水,然后放入适量醋,待温度适合泡脚。

功效:用醋泡脚还可以增强皮肤弹性,使皮肤变得光滑;祛除风湿,改善畏寒怕冷等人体不适症状。

小苏打泡脚

材料:小苏打,适量盐。

过程:水中放盐烧热,然后放入小苏打,用水泡脚。

功效:降血压

当归桂圆泡脚

材料:当归40克,桂圆肉25克

过程:将当归,桂圆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2500ml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30分钟。

功效:美容养颜,靓肤。

党参黄芪白术泡脚

材料: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

过程:把三味药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功效:补气虚。

桂枝银花红花泡脚

材料:桂枝15克、银花15克、红花20克

过程:把几味药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功效:滋润皮肤,治皮肤皲裂

辛夷花苍耳子泡脚

材料:辛夷花20克、苍耳子20克、白芷15克、桔梗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60克、薄荷10克、细辛10克。

过程:把几味药加入水中煮开,泡脚。

功效:通鼻窍,改善鼻塞,流涕。

夏枯草桑枝泡脚

材料:夏枯草30、桑枝20、桂枝20、白芍20、夜交藤30、龙齿30、牡蛎少许。

过程:把全部材料放入水中煮开泡开。

功效:改善失眠

温肾壮阳

可选药材: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茨实。

活血祛瘀

可选药材:丹参、赤芍、泽兰、王不留行、当归、大黄、牛膝、川芎。

祛风除湿

可选药材: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

消除疲劳

可选药材:党参、北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石菖蒲

袪脚气

可选药材: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石菖蒲、蒲公英

改善睡眠

可选药材:五味子、川芎、石菖蒲、香附、夜交藤、郁金、百合、茯苓、柴胡

七种人不能做足疗

第一个就是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女人。中药足浴有可能会在脚底的反射区有影响,这样就会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二是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三是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四是有一些急性的传染病和皮肤病的人,还有外科急症的患者,如烧伤、穿孔、骨折、大出血等,这些人都不应做足疗。

五是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或精神紧张的人。

六是吃饭前后1小时内。由于浴足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

七是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

夏天泡脚4禁忌

不同中药足浴适应症不同

夏季祛除暑湿还可用中药藿香煎汁泡脚,取藿香30~50克放入2000毫升水中用武火煎煮40分钟,再用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汁后再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将两份药汁放在盆中,浸泡双足,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在浸洗过程同时进行足部按摩。

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有不同的适应症,如头晕、头痛、失眠、耳鸣、感冒、湿疹足癣、风湿性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结合自己具体情况请有临床经验的中医生开具足浴的中药处方。

家庭足浴也有宜忌

1、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

夏天要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因为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2、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3、泡脚不要泡太久

泡脚时间过长的话,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4、泡脚水不宜过烫

每天用温水把脚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轻轻捏捏脚,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耳鸣怎么办 中药足浴

熟地50克,天冬40克,桑葚子30克,菖蒲15克,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滤取药液,泡足。有滋补肝肾、养阴聪耳的功效,对治疗耳鸣、听力减退有效。

中药足浴可祛暑湿

冬病夏治从泡脚开始

今天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大暑了,又是一年之后最适合身体“养阳”的时候了。中医认为很多顽固性的冬病夏天进行治疗效果非常的好,觉得三伏天是最适合调养身体的时机。

尤其是足浴有利于改善阳虚体质,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到了寒冷的秋冬季,就有足够的阳气抵抗外在的寒邪,而不至于发生冬季易患的病症了。

三伏泡脚暑湿可祛

许多人觉得,在寒冷的秋冬季节泡脚比较合适。其实,炎炎夏日坚持泡脚同样重要。中医认为“夏天泡脚,暑湿可祛”。专家表示,夏季暑湿之气较重,湿气容易阻滞在脾胃,让人出现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状。而双脚作为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此时用温水泡脚的确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的脏腑机能。

三伏泡脚暑湿可祛

尤其是那些本来脾胃就不好的人更加的适合在夏天进行泡脚了,如果脾胃好了的话,就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湿气入侵了。夏天湿气是非常的重的,所以往往就会出现没胃口吃不下去饭,总是犯困,情绪不好,没有精神等症状,泡脚能够缓解这些症状的。

泡脚也讲究,中药抑菌效果最佳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20~30分钟(期间可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同时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

一般来说,每晚一次足浴即可达到保健目的,最好在足浴后半小时内就寝,亦可早晚两次(一般上午10点1次,晚上睡前1次)。每次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泡脚的时间可适当延长一些。

加之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会有不同的药效。例如,艾草加姜片泡脚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红花泡脚,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苦参泡脚可抑制脚部真菌,预防脚气,同时能加强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湿毒。

泡脚也讲究,中药抑菌效果最佳

中医方面的专家认为,中药必须要经过高温煎熬再提取它汤汁的精华,通常家庭在使用的时候,中药中的一些成分是很不容易释放出来的,就更加不要说功效了。它的药效通常都是在40℃左右温水浸泡15分钟之后才能释放。

市面上许多粉末状中药的泡脚产品,基本不能发挥作用。直接把中草药倒入热水中的泡脚方法,亦是劳而无功。我们在选择产品时,要看清是中药高温煎煮以后低温萃取的足部洗护品,才能达到中药泡脚的真正功效。

中药足浴有哪些好处

足浴疗法,即泡脚,它在民间早已从一种简单的生活习俗发展成为人们进行保健或特殊治疗的独特方式。足浴中的冷水浴能兴奋神经,刺激心血管功能,强壮体质,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热水浴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具有消炎、镇痛、止痒等作用;而药浴法除了有冷、热水浴的功效,更由于药物融入了浴水中,通过皮肤毛孔的吸收而作用于人体,所以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不少人在寒冷的冬天都手脚冰冷,有的人甚至冻得不能入睡,这时就可以试试药汁足浴了。我国古代就有通过浸脚温暖全身的养生法,中医有云“寒主收引”,天气寒冷自然会令阳气收敛,令气血循环减弱,除了使人特别怕冷外,有时还会影响各脏腑的正常运作。所以,寒冷日子若想气血运行得更好,除了进补吃中药外,不妨试试睡前中药足浴的古老养生法。足浴本来就有一定的强身效果,能促进气血循环,配合不同中药制成的足浴药液,其热力更能帮助药力渗透,有排毒、行气、活血、消肿、散瘀、健体强身兼防病的功效。

药汁足浴与浸浴相似,但要简单方便得多。中医学认为人体共有12条经络,手脚各6条,分别是足三阴、足三阳、手三阴及手三阳,并互相连接。脚上的足三阴分别与肝、脾和肾有关,而足三阳则与胆、膀胱和胃有关。中医认为火热会向上升,透过温暖脚部,便能带动气血运行,经过连接的经络,从而温暖全身,故加强脚部气血循环,对各脏腑有保健功效,同时还能减少沉淀于脚底的毒素。此外,温水热力刺激脚底下的涌泉穴,对于改善水肿、失眠和头痛也有帮助,所以,中药浴足可谓一举多得。

中药足浴的效果

足浴盛行,大凡有蒸浴还有足部按摩浴两种,而中药足浴受到了群众们的热捧,以其多种多样的保健疗效及独到的效果为人们所称赞,那么中药足浴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一起来看看。

中药足浴所使用的水煎液是通过选配适当的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并趁热在足部反射区上进行熏洗。中药足浴通过发挥水的温热作用、中药特有的功效以及刺激人体足部反射区,能使人体各组织器官、部位的气血运行通畅,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而达到防治疾病及保健的功效。

首先,进行中药足浴,通过水的温热作用可提高足部组织温度,舒张其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其代谢率。即通过温热效应,增加了水合作用和足部皮肤通透性,从而使真皮层及黏膜容易吸收药物离子。同时,活跃的血液循环还可使药物运转速度加快,发挥其治疗保健的功效。

其次,根据中医脏象学说,皮肤肌腠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连接,表里相属。当选配不同的中药进行足浴时,药物离子、药物气味、药物功能可通过足部皮肤肌腠,循经入脏腑,再通过脏腑的输布(升、降、浮、沉、聚、散)布散于形体官窍、四肢百骸及病灶部位,从而达到防治保健的功效。

第三,足部存在着与人体的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客观存在于足部反射区上,通过对这些反射区进行良性刺激,可将中药浴液中的药物离子、药物性能输送到全身及病患部位,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祛风除湿、疏通经络的作用。

足浴疗法,手段温和,效果独到,在舒心享受的同时,还促进了健康,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中医推荐养生足浴方

为什么中药足浴养生保健效果好?

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到了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脚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不畅,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中药足浴在热水泡脚的基础上加入了中药,既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还可以借助热水,促进皮肤吸收中药液里的有效药物成分,更利于药效在人体发挥作用。并且,因为脚是人体经脉会聚处之一,人体12条正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经络穴位多达60多个。通过中药浸泡,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另外,中药足浴能对西医治疗有局限的疾病如便秘、失眠、神经衰弱、腰腿痛、手足发凉、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疲劳等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推荐几款常用的足浴方

1.主治:腰部发冷酸痛、膝软无力,遇劳更甚者;方药:熟附子50克,肉桂50克,川断50克,寄生50克,川芎50克,川椒50克。

2.主治:失眠多梦,神经衰弱;方药:酸枣仁50克,合欢皮100克,夜交藤100克,炙远志50克。

3.主治:高血压;方药:灵磁石80克,双钩藤50克,夏枯草50克,怀牛膝50克,杜仲50克,红花20克。

相关推荐

中药足浴可以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比较长,因而目前临床上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及交替使用,以期减少副反应,防止或延缓产生耐药性。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泡脚治疗高血压,可效地防止药物的毒副反应,且效果较好。现介绍几则,供选用。 1.吴茱萸30克,刺蒺藜30克,夏枯草、茺蔚子各15克。上药水煎后去渣取汁200毫升,以1:10比例对入温水中,每日早晚2次泡脚,每次30分钟,连续1~2周。可滋阴柔肝

如何治疗妇科病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能够准确反应人体的健康状况。足疗是运用中医原理,集检查、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无创伤自然疗法。 足疗分为“热水足浴法、足部按摩法、中药足疗法。足疗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气血。女属阴,女性的生理结构比较复杂,身体各器官比较脆弱,稍不注意便可引起妇科器官的生理和结构紊乱,进而引发妇科病。 妇科常见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寒肢冷、痛经、月经量少、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治疗配合中药按摩、足浴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通过足部反射

湿气重泡脚用吗

夏季祛除暑湿还可用中药藿香煎汁泡脚,取藿香30-50克放入2000毫升水中用武火煎煮40分钟,再用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汁后再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将两份药汁放在盆中,浸泡双足,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在浸洗过程同时进行足部按摩。 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不同的适应症,如头晕、头痛、失眠、耳鸣、感冒、湿疹足癣、风湿性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结合自己具体情况请临床经验的中医生开具足浴中药处方。

泡脚竟然可以治痛风

其一、中药泡脚中药泡脚是治疗痛风的小偏方,我们知道,脚是人体经脉会聚处之一,通过中药浸泡,刺激这些穴位,就可以调节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作用,中药足浴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入特定的中药进行泡脚不仅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可以促进吸收,通过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非常强的针对性哦。其二、泡脚的方式泡脚治疗痛风还要注意泡脚的方式:需要的药材包括:取桂枝,麻黄、羌活、独活,红花、细辛、艾叶。上方水煎取汁,再适当兑人热水或放在火上加温,边洗边搓,水最好漫到踝关节以上

中药足浴可帮助缓解痛经

女性朋友出现痛经是一件十分烦恼的事情,那么要怎么缓解痛经呢?女性痛经可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头痛、呕吐甚至晕厥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关于缓解痛经的方法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介绍。 中药足浴法 用法: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000毫升,趁热进行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用3-5天。 外敷疗法 用法:取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再用葱汁、蜂蜜调匀,外敷少腹部疼痛处,每敷2-3小时,每日换药1次。 芥糊贴足法 用法:取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为稀糊状,外

调理手脚冰凉中药足浴

足浴与浸浴效果相若,但就简单方便得多。人体共12条经络,手脚各六条,分别是足三阴、足三阳、手三阴及手三阳,并互相连接;而中医认为火热会向上升,透过温暖脚部,便能带动气血运行,经过连接的经络,从而温暖全身。而脚上的足三阴分别与肝、脾和肾关,而足三阳则与胆、膀胱和胃关,故加强脚部气血循环,对各脏腑保健功效,同时还能减少沉淀于脚底的毒素。 此外,温水热力刺激脚底下的涌泉穴,对于改善水肿、失眠和头痛更帮助,可谓一举多得。要加强功效,可利用不同中药配合制成足浴药液,热力更能帮助药力渗透,助行气活血和消肿

男人血脂高怎么办才好

中医帮助男人降血脂 7个特效养生穴位 印堂穴、神庭穴、攒竹穴、太阳穴、翳风穴、风池穴、风府穴。 自助按摩方法 1、拇指指腹由印堂推至神庭穴,两拇指交替推按,30次。 2、我们用双手的拇指罗纹面从攒竹向两侧分推太阳穴,然后逐渐向上至发际,大概两三分钟。 3、以食、中、无名、小指指端扫散头侧部20~30次,以耳上和耳后部胆经穴位为主,以达到局部微痛感为度。 4、食指指腹从前额正中抹向两侧太阳穴,并按揉太阳穴5~10次,再沿耳后下推至颈部,点揉翳风、风池、风府穴各1~2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5、五指拿捏头

泡脚治疗痛风好吗

一、中药泡脚 中药泡脚是治疗痛风的小偏方,知道,脚是人体经脉会聚处之一,通过中药浸泡,刺激这些穴位,就可以调节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作用,中药足浴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加入特定的中药进行泡脚不仅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可以促进吸收,通过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非常强的针对性哦。 二、泡脚的方式 泡脚治疗痛风还要注意泡脚的方式:需要的药材包括:取桂枝,麻黄、羌活、独活,红花、细辛、艾叶。上方水煎取汁,再适当兑人热水或放在火上加温,边洗边搓,水最好漫到踝关节以上

药浴泡脚治感冒

1、热水泡脚缓解头痛 把双脚浸入40℃左右的热水中,15~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 用热水泡脚,这样脚和小腿的血管就会受热扩张,将头部的血往脚下引,起到减轻头部血管压力的作用。 由于脚底与人体多条经络相连,而这些经络同时又与头部相连。所以按摩脚底,就可以起到刺激经络,减少头痛发作的作用。尤其是脚底涌泉穴,直通于脑,按摩它即可引血下行、缓解头痛。 2、药浴泡脚治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多是因感受外邪,肺卫功能失调所致。而药浴泡脚就是以宣肺解表、发汗排邪为原则。 现代 研 究 表 明 黄芩、桑叶、菊花,具抗菌、

泡脚治头痛效果吗

1、热水泡脚缓解头痛 把双脚浸入40度左右的热水中,15至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 用热水泡脚,这样脚和小腿的血管就会受热扩张,将头部的血往脚下引,起到减轻头部血管压力的作用。 由于脚底与人体多条经络相连,而这些经络同时又与头部相连。所以按摩脚底,就可以起到刺激经络,减少头痛发作的作用。尤其是脚底涌泉穴,直通于脑,按摩它即可引血下行、缓解头痛。 2、热水泡脚可解乏、助于睡眠 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如睡眠不好、精神不振、饮食不佳、疲乏无力、情绪不稳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可用热水泡脚30分钟,再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