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肺动静脉瘘的并发症

肺动静脉瘘的并发症

1、肺不张

主要因术后咳嗽无力,支气管内分泌物及小的凝血块排出不畅, 引起支气管堵塞, 患者感觉气短或憋气, 听诊肺部局部呼吸音弱或消失, 气管可偏向患侧, 床旁胸部X 线透视可予以证实。术后应经常鼓励和协助患者作有效咳嗽, 咳出堵塞支气管的带血稠痰, 痰液不易咳出, 可将沐舒坦15mg 加蒸馏水30ml 雾化吸入,每日2 次。如不成功可经鼻孔插入橡皮导管, 通过声门到达气管, 轻轻来回移动, 以刺激气管粘膜, 引起患者反射性咳嗽, 将痰咳出。如再不成功,则需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吸引, 一般能使肺复张。

2、脓胸

原因:

(1) 术中操作不慎使癌瘤、脓肿或结核空洞破溃, 污染了胸腔, 如在关胸前未彻底冲洗胸腔或患者体质极弱, 抵抗力低, 胸膜腔可以感染成脓胸;

(2) 肺切除后余肺表面细小支气管瘘, 如肺段切除后的粗糙面及楔形切除术后的肺缝合边缘长期不封闭愈合, 则易感染胸膜腔形成脓胸。尤其术后呼吸功能不全, 需用呼吸机作持续辅助呼吸时, 由于肺内有一定的压力, 瘘口更不易愈合,久之易形成脓胸。高热者一旦形成脓胸,应及早行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抽脓以使肺复张及闭合脓腔。

3、血胸

原因:

(1) 胸膜粘连离断处出血或溢血;

(2) 胸壁血管损伤后出血, 因来自体循环压力较高不易止血;

(3) 肺部大血管损伤, 多因结扎线脱落, 出血迅猛, 常来不及抢救。再次开胸止血的适应证:

(1) 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血量> 300ml/ h , 或5h 内平均> 200ml/ h ; (2) 引流出的血液很快凝固, 表明胸内有较大的活动性出血;

(3) 床旁X 线胸片患侧有大片的密度增高影, 余肺受压, 纵隔向健侧移位, 患者感到呼吸困难, 表明胸内有较多的凝血块, 需开胸清除;

(4) 患者有失血性休克, 虽输全血及采取抗休克措施, 但失血症状无改善。出现以上任何一项情况, 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输注止血药物,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 做好抢救准备, 同时备好足量全血, 争取及早开胸探查、止血。

4、支气管胸膜瘘

一般发生在术后7~10d , 患者刺激性咳嗽明显, 痰中常带陈旧血, 出现患侧液气胸。胸膜穿刺所得为感染性内容与咳出的痰类似。穿刺后向胸腔内注入2ml 美蓝液,如果咳出蓝染的痰液, 则进一步证实为瘘。一旦发生支气管瘘, 很快感染胸腔形成脓胸, 需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及全身给以广谱抗生素治疗, 以控制感染。

5、呼吸功能不全

主要发生在术前肺功能较差的患者。由于癌症需作肺切除术者, 术前应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开胸手术完毕, 即在手术台上作好气管切开, 返回病房即开始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一般5~7d 后即可脱离呼吸机。如果术前肺功能较好, 术后因肺分泌物多, 咳痰不畅, 或肺部出现炎症而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应及早在床旁行气管切开, 连接呼吸机作辅助呼吸。

6、循环系统意外

肺切除术后由于循环系统意外而死亡者约占切除总例数的015 % , 多因急性心肌梗死或肺动脉栓塞死亡。这种意外并不与肺切除范围成正比, 且多发生在肺叶或段切除术后, 有的患者术前无心脏病史, 患者家属及医生思想上毫无准备,多在术后3~5d 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很少有能抢救而复生者。

蜘蛛痣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鉴别诊断: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体检时发现在面部,唇部,口鼻粘膜,手指和脚趾尖端出现特有的从红色到紫色不等的毛细血管扩张,即可作出诊断。类似的病变可能存在于胃肠道粘膜上,从而导致胃肠道出血。有些病人也可能有反复大量鼻出血的病史。有些病人可能兼有肺动静脉瘘。动静脉瘘造成自右向左分流(短路),引起呼吸困难,乏力,发绀或红细胞增多症。由于感染或非感染栓子所引起的临床表现,首先可能出现脑脓肿,暂时性缺血或卒中。脑或脊髓动静脉瘘可发生于某些家族,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或偏瘫。若有肺动静脉瘘家族史,在青春期进行肺CT或脑MRI检查,将有助于诊断。大多数病人的化验检查除缺铁性贫血外,通常都正常。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体征

体检时发现在面部,唇部,口鼻粘膜,手指和脚趾尖端出现特有的从红色到紫色不等的毛细血管扩张,即可作出诊断.类似的病变可能存在于胃肠道粘膜上,从而导致胃 肠道出血.有些病人也可能有反复大量鼻出血的病史.有些病人可能兼有肺动静脉瘘(参见第212节动静脉瘘).

动静脉瘘造成自右向左分流(短路),引起呼吸困难,乏力,发绀或红细胞增多症.由于感染或非感染栓子所引起的临床表现,首先可能出现脑脓肿,暂时性缺血或卒中.脑或脊髓动静脉瘘可发生于某些家族,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或偏瘫.若有肺动静脉瘘家族史,在青春期进行肺CT或脑MRI检查,将有助于诊断.大多数病人的化验检查除缺铁性贫血外,通常都正常.

肺动静脉瘘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X线、肺动脉造影、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肺灌注核素扫描、磁共振

X线表现

心影大小正常,但分流量大的肺动静脉瘘则有心脏扩大。约50%病例在胸片上显示单个或多个肿块状、球状、结节状、斑点状阴影,大小不一,位于1个或多个肺野。病变血管呈绳索样不透光阴影,从瘘处向肺门延伸,钙化少见。肋骨侵蚀可因肋间动脉扩大所致,但不常见。透视时病人做Valsalva动作。引起胸内压增高时,则见动静脉瘤缩小。定位性诊断依靠心血管造影。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心搏出量和心腔压力正常也无心内分流存在。颜料稀释试验可用于测试分流量和部位,注意避免导管进入瘘内,警惕破裂危险。在肺动脉注射造影剂可显示动静脉瘘的部位和大小,可见扩张、伸长、扭曲的血管。

肺动静脉瘘如何鉴别诊断

1、肺内转移瘤

肺动静脉瘘尤其是多发性的肺动静脉瘘,其胸部CT显示肺部有多处的占位病变,极易误诊为肺内转移瘤,应根据其病历还有血气分析等资料进行辨别,尤其要分清楚两者在CT上的区别。

2、肺结核

PAVF与其他类型肺结核的主要鉴别要点有:

(1)肺结核多有发热、纳差、乏力、盗汗等中毒症状,而PAVF则少见;

(2)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血红细胞沉降率及白细胞多轻至中度升高,而PAVF一般无明显变化;

(3)肺结核病人PPD试验多强阳性,而PAVF一般阴性;

(4)肺结核病人在X线胸片上的病灶多位于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而PAVF常位于两下肺叶及中叶近胸膜脏层;

(5)肺结核病人痰检抗酸酐菌多阳性,而PAVF病人均为阴性。另外,给予抗结核治疗后,肺结核病人的症状很快好转,复查X线胸片(或胸部CT)亦可见病灶有吸收,但PAVF病人的症状及肺部病灶则无明显变化。

3、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及肺动静脉瘘在临床症状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反复地咳嗽、咯血,因此临床诊断时应对两者进行鉴别。一般来说,如果有以下几个特点时,都应考虑肺动静脉瘘:

①胸片上可见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肿块,边界清楚,可有分叶征象,有时在肿块的近心端可见两个条索状阴影与肺门相连,这就是肺动静脉瘘的流入和流出血管;

②透视下可见肺门血管搏动,作Valsalva操作法(紧闭声门的持续而用力的呼气)由予胸内压升高,流入胸腔的血液减少,可见圆形阴影显著缩小;

③患者可有紫绀,杵状指(趾)及红细胞增多征,确诊可行肺动脉造影,可以看到瘘的大小,部位及血管数等特征。

子宫动静脉瘘

子宫动静脉瘘的病因不明。一般分为二种,先天性子宫动静脉瘘和后天性子宫动静脉瘘。先天性子宫动静脉瘘是由胚胎期原始的血管结构发育异常或者停止发育所致,常有多条血管交通,且常累及其他邻近器官。后天性动静脉瘘主要与创伤(包括手术、分娩、各种流产、刮宫)、感染、肿瘤尤其是滋养叶细胞肿瘤等有关,常为单根动静脉相通,并不累及周围组织。滋养细胞肿瘤具有亲血管生物学特性,极易侵蚀血管,化疗同时亦可损伤血管壁,致动脉和静脉形成交通支或形成子宫动静脉瘘。

彩超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但最终确诊则需血管造影,造影呈典型表现为双侧子宫动脉明显增粗,走行迂曲;病变部位血管增多,可见管状或囊状扩张,血流量异常增大;动脉期可见静脉提早显影;合并活动性出血时可见对比剂外溢。子宫动静脉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介入栓塞是保留子宫的有效保守治疗方法。栓塞时先行子宫动脉造影,能很快明确是否有动静脉瘘及出血部位,继之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可以准确快速阻断出血部位的血供,及时止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止血效果肯定等优点。但先天性动静脉瘘大多有多条交通支,一次栓塞或许不能达到完全栓塞目的,可能需要多次栓塞供血血管。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该方法是首选治疗方案。而对于年龄较大,合并子宫肌瘤、滋养细胞肿瘤,或大量出血危及生命、栓塞失败或无介入治疗条件者可考虑行全子宫切除术。

肺动静脉瘘的病因

这种畸形是由各种不同大小和不等数目的肺动脉和静脉直接连接。常见者动脉1支、静脉2支。二者之间不存在毛细血管床。病变血管壁肌层发育不良,缺乏弹力纤维,又因肺动脉压力促使病变血管进行性扩张。肺动静脉瘤是一种肺动静脉分支直接构通类型,表现为血管扭曲、扩张,动脉壁薄,静脉壁厚,瘤呈囊样扩大,瘤同分隔,可见血栓。病变可位于肺的任何部位,瘤壁增厚,但某区内皮层减少,变性或钙化,为导致破裂的原因。另有右肺动脉与左房直接交通,为少见特殊类型。

病变分布于一侧或二侧肺,单个或多个,大小可在1mm或累及全肺,常见右侧和二侧下叶的胸膜下区及右肺中叶。本病约6%伴有Rendu-Osler-Weber综合征(多发性动静脉瘘,支气管扩张或其他畸形,右肺下叶缺如和先天性心脏病)。

主要病理生理是静脉血从肺动脉分流入肺动脉,其分流量可达18~89%,以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一般无通气障碍,PCO2正常。多数病例因低氧血症而致红细胞增多症,又因肺、体循环直接交通,易致细菌感染、脑脓肿等并发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体征

体检时发现在面部,唇部,口鼻粘膜,手指和脚趾尖端出现特有的从红色到紫色不等的毛细血管扩张,即可作出诊断.类似的病变可能存在于胃肠道粘膜上,从而导致胃 肠道出血.有些病人也可能有反复大量鼻出血的病史.有些病人可能兼有肺动静脉瘘(参见第212节动静脉瘘).动静脉瘘造成自右向左分流(短路),引起呼吸困难,乏力,发绀或红细胞增多症.

由于感染或非感染栓子所引起的临床表现,首先可能出现脑脓肿,暂时性缺血或卒中.脑或脊髓动静脉瘘可发生于某些家族,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或偏瘫.若有肺动静脉瘘家族史,在青春期进行肺CT或脑MRI检查,将有助于诊断.大多数病人的化验检查除缺铁性贫血外,通常都正常.

肺部穿刺活检方法

一、肺弥漫性病变。

二、不能进行治疗者。

三、肺周围型病症无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难以诊断者。

四、由于肺癌穿刺活检,属于损伤性检查方法,宜选直径小于2.0mm穿刺针,以减少并发症。

五、对肺动脉高压,重症肺气肿,肺动静脉瘘,上腔静脉综合症,有出血倾向的肺癌患者,视为穿刺活检的禁忌证。

让我们了解到了非穿刺活检,首先这个步骤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疾病检查确诊,能更好地检查到自己是否患有肺炎等各种疾病,呼吁大家要在生活当中,注意不要抽烟喝酒都是对自己的肺有这很大的伤害。

肺动静脉瘘的检查

X线表现

心影大小正常,但分流量大的肺动静脉瘘则有心脏扩大。约50%病例在胸片上显示单个或多个肿块状、球状、结节状、斑点状阴影,大小不一,位于1个或多个肺野。病变血管呈绳索样不透光阴影,从瘘处向肺门延伸,钙化少见。肋骨侵蚀可因肋间动脉扩大所致,但不常见。透视时病人做Valsalva动作。引起胸内压增高时,则见动静脉瘤缩小。定位性诊断依靠心血管造影。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心搏出量和心腔压力正常也无心内分流存在。颜料稀释试验可用于测试分流量和部位,注意避免导管进入瘘内,警惕破裂危险。在肺动脉注射造影剂可显示动静脉瘘的部位和大小,可见扩张、伸长、扭曲的血管。

动脉损伤有哪些症状

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动脉损伤症状,尤其是动脉损伤的早期症状,动脉损伤有什么表现?得了动脉损伤会怎样?以及动脉损伤有哪些并发病症,动脉损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动脉损伤常见症状:

以上是对于动脉损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动脉损伤并发症,动脉损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动脉损伤常见并发症:

小腿动脉损伤、腘动脉损伤、股动脉损伤、前臂动脉损伤

一、并发病症

可并下以下病症:

1、血栓形成 动脉血栓与血管断裂一样可造成远端供血障碍导致坏疽。静脉血栓可引起回流障碍形成后遗症。

2、感染 由于开放损伤可合并细菌感染,亦有发生破伤风及气性坏疽。

3、伤后水肿 组织损伤并遗留有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

4、假性动脉瘤 动脉部分断裂后,裂口周围血肿,血肿外层机化形成腔,动脉血与血肿腔相通并逐渐增大形成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5、外伤性动静脉瘘 动静脉同时损伤,高压动脉血流向低压静脉腔内形成外伤性动静脉瘘,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循环障碍、心脏功能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具体有哪些

(1)单纯心血管间交通 包括心房水平分流(如房间隔缺损、Lutembacher综合征、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单心房、三心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主肺动脉隔缺损。

(2)心脏瓣膜畸形 包括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爱勃斯坦(Ebstein)畸形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3)血管畸形 包括主动脉缩窄,假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畸形,永存动脉干,主动脉窦瘤,冠状动-静脉瘘,肺动脉畸形起源于主动脉,原发性肺动脉扩张,肺动-静脉瘘,肺动脉狭窄及永存左上腔静脉。

(4)复合畸形 包括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大血管转位,单心室,三尖瓣闭锁及肺动脉瓣闭锁合并完整室间隔。

(5)立体构相异常(spatial abnormalities) 包括右位心合并内脏转位(dextrocardia withsinus inversus),单纯右位心(isolateddextrocardia),中位心(mesocardia)及左位心(levocardia)。

(6)心律失常 包括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束支传导阻滞,致命性家族性心律失常及预激综合征。

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出现疾病的病因,然后再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我们日常一定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心情不好就会增大出现心脏病的机率,一定要学会放松心情。

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1.栓塞治疗

是近年来随着心血管介入放射学技术的进展,开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文献报告逐渐增多。最常用的栓塞材料为不锈钢弹簧圈,其次是球囊、组织粘合剂、可吸收明胶海绵、硅塑料小球等。因栓塞材料一旦置入血管就不能取出,故放置前应准确定位。此方法的优点是不开胸,保留更多的肺组织;缺点是栓塞需要在X线下定位,栓塞不准确或脱落导致栓塞并发症,易导致肺炎,花费较高,治疗不彻底易复发。所以栓塞治疗是否为首选尚有争议。但多发广泛弥漫性肺动静脉病变为手术禁忌,可考虑应用超小型不锈钢线圈,准确的置于通向瘘的肺动静脉分支内栓塞治疗。

2.手术治疗

单发肺动静脉瘘,可楔形切除病变部位,或肺叶/肺段切除术,原则上尽可能保留最多的正常肺组织。但仍需注意病变肺的血供,肺动静脉瘘畸形可有多种变异,在病理切片时发现畸形的血管多种变异,有的病变肺组织较小,术中很难发现,术后易复发。有文献报道,手术中B超可准确找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的动静脉畸形病灶,协助定位切除病变组织。

血液透析建立血液通路常见问题

一 概述

血液透析指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机交换后再回输到体内去,该通路被称为血管通路。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两大替代治疗手段。血液透析的完成依赖良好的血管通路。1960年Quinton等将患者的肢体动静脉血管用聚四氟乙烯管(PTFE)在体外连接起来,首次建立动静脉外瘘。1966年Brescia及Cimino发明了自体动静脉内瘘,使血液透析技术进入了新的时代,目前仍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70年代开始试行移植血管内瘘。

血管通路主要以下三种方式: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是指能在短时间建立并能使用的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外瘘、直接动静脉穿刺、经皮中心静脉管穿刺放置临时血液透析管等;半永久血液透析通路主要指长期插管(Permcath),它维持时间较长,一般主张使用6个月至2年。临时及半永久性插管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栓形成、气胸、血胸、出血、上腔静脉狭窄、透析流量低、感染、败血症等;血液透析长期血管通路是指在血液透析中能够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主要为各种动静脉内瘘,适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本文重点讨论永久性血管通路建立以及并发症和其他复杂情况的处理。

二 血液透析动静脉通路的建立

创建血液透析用动静脉瘘,外科手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直接、方便、手术选择方式多样。外科手术创建透析用自体内瘘,常用的头静脉和桡动脉吻合瘘(Brescia-Cimino AVF)。尺动脉与贵要静脉、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下肢动脉和大隐静脉也是自体内瘘的选择。自体内瘘常用部位一般为先上肢后下肢、先桡后尺。自体内瘘常用部位首选非惯用侧肢体,然后依次为惯用侧肢体,最后选特殊部位。鼻烟壶动静脉瘘可最大限度利用血管,缺点是不符合美学原则,使用期较短。肘部动静脉瘘易发生穿刺部位动脉瘤,应注意瘘口小于5mm,或加以约束吻合口,防治回心血量过大。静脉转位是自体瘘建立的另一种方式,笔者体会此种方式虽然增加皮肤切口,却能够长期方便患者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瘘主要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和多次内瘘术后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的患者。在慢性肾衰(CRF)患者,由于长期输液治疗,浅表静脉常常闭塞,也可选用自体静脉移植、e-PTFE人工血管创建内瘘,具体手术方式多样。人工血管动静脉瘘常用前臂肱动脉――肘部静脉袢状人工血管瘘、前臂挠动脉 ――肘部静脉直型人工血管瘘,下肢股动静脉袢状人工血管瘘,下肢股动脉――腘静脉人工血管瘘,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人工血管瘘。下肢人工血管瘘只在上肢无法建立移植血管通路时采用。因尿毒症患者常合并血管闭塞性疾病或糖尿病,可能合并肢体远端缺血,移植血管吻合口距腹股沟近,感染发生率较高。特殊如股浅动脉根部与腹壁浅静脉袢状搭桥、移植血管通过皮下隧道在腋动静脉、股动静脉之间行直形搭桥,临床少用。

建立和使用动静脉内瘘,尽可能延长维持性透析时间。手术中注意轻柔操作,静脉端尽量剔除脂肪组织;注意静脉瓣膜的影响;移植血管穿过隧道时应避免扭曲、成角和受压;移植血管跨越关节时避免影响血管压迫和关节活动;当浅静脉不能使用时,是否选用深部的肱静脉仍有争议;显微镜下吻合有利于长期通畅率;缝合皮肤不宜过紧,伤口敷料勿包扎过紧以免压迫血管桥;术后勿过早使用内瘘;穿刺时采取阶梯式穿刺法;透析后采取定点压迫等。

三 血液透析通路的并发症和复杂情况的外科处理

血液透析通路的外科再处理是较为棘手的局面。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有血栓形成、血流量不足(吻合口狭窄、侧枝分流、静脉不能成熟)、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窃血综合征、肿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曲张综合征等。

1. 假性动脉瘤

血液透析内瘘假性动脉瘤由于逐渐增大的特性,常需外科干预。外科手术治疗是假性动脉瘤最主要的方法,可采用修补、切除假性动脉瘤重建新瘘、结扎等术式,但需要注意术中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危险。假性动脉瘤大多有附壁血栓形成,术中谨慎操作、轻柔取栓、血液倒流等可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笔者曾报道治疗外科治疗血液透析内瘘假性动脉瘤20例,上肢假性动脉瘤16例,下肢人工血管袢形成假性动脉瘤4例,均通过手术修补或置换完成治疗。其中2例人工血管同心均匀扩张,形似真性动脉瘤,未见破裂口存在。查阅文献未见这种情况的命名,应当称之为真性动脉瘤抑或假性动脉瘤,值得讨论。

早期穿刺导致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压迫常可奏效,需要短期停止抗凝和实行无肝素透析,无需外科手术干预。最近介入治疗已经用于假性动脉瘤的治疗。 Najibi 等报告用覆膜支架(wallgraft)隔绝动静脉瘘的假性动脉瘤10例。即时透析处理可采用同期临时静脉插管透析,如果修补人工血管袢,则无需同期临时静脉插管,可直接用未修补段穿刺行血液透析。

2.术后心衰

动静脉瘘是一组低阻力侧支循环系统,动静脉瘘可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输出性心力衰竭。贫血、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心肌营养障碍、高血压以及动静脉瘘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心衰有关,动静脉瘘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的机制主要与吻合口的大小、血流量及继发性血容量增加有关。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针已衍变为症状控制与预防相结合,外科处理动静脉瘘回流过多导致心力衰竭时,首先要减少血液过多回流入心的问题,可采用以下方法:外部压迫动静脉瘘,直接减少或阻断回流入心的血液,缺点是容易导致血液透析通路血栓形成。应用带戒技术缩窄吻合口或其近心端通路,限制回心血量。如果曲张或者侧枝广泛沟通,建议自吻合口处结扎动静脉瘘,则心衰症状往往得到改善。

3.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因素,早期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术后短时期,主要原因是吻合口的扭曲、成角、包扎压迫,以及血压过低、脱水过度或高凝状态等因素。术后严密观测血管杂音与震颤,及时发现血栓形成,尽可能避免血栓形成因素。溶栓或行切开取栓有效,建立新的内瘘是另一种选择。

4.内瘘狭窄多见于静脉端吻合口处,主要与自身血管条件、吻合技术、内瘘维护技术有关。输血及大量促红素应用,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闭塞机会增加。处理内瘘狭窄的手段有药物治疗、球囊扩张及外科手术三种方法,球囊扩张一般适于短段狭窄。临床上静脉插管导致的中心静脉狭窄较为多见。半永久血液透析管植入后,由于静脉狭窄压迫、血栓形成、感染、管道扭曲等原因,导致无法透析或透析流量不足。可采取溶栓、更换透析管道(如临时透析管更换为永久血液透析管)、创建自体或人工血管瘘等措施予以处理。

5.远端窃血综合征

动静脉瘘远端肢体缺血是动静脉瘘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原因为动静脉瘘分流动脉血使吻合口远端的动脉血液供应下降,同时由于吻合口附近血管内膜增生、远端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升高而加重缺血症状。肾衰合并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更易于发生窃血综合征。将侧侧吻合口远端静脉结扎,改瘘口为功能性端侧吻合。缩小动静脉瘘吻合口,可降低窃血程度。

其他血管通路问题如静脉曲张、肿胀综合征、血流量不足、静脉不能成熟、感染等问题,需要参照一般治疗原则,分门别类予以处理。

相关推荐

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

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很多,当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弥漫性心肌损害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贫血、动静脉瘘、脚气病等都可引起心力衰竭。 呼吸道感染、心内感染以及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心律失常、体力过劳、精神压力过重、情绪激动、妊娠和分娩以及气候的急剧变化也可诱发心力衰竭。某些治疗不当时,如洋地黄用量不足或过量,利尿过度等,贫血或肺栓塞也可导致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

先天性心脏病分哪几类

非紫钳型心脏病有:动脉导管未闭、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狭窄、大动脉缩窄等等。这些病当中,除房缺外,其他大多数出生后早期就被发现。严重时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发育迟缓。但是轻型者,能象正常人一样发育成长直至成年,也不易发现有病,并能照样参加体育活动。所以,如果是轻型者,只要不过度劳累,相当一部分人能长期生存。 紫钳型心脏病有:法乐三联症、法乐四联症、肺动脉闭锁(无室间隔缺损)、三尖瓣下移畸形、腔静脉引流入左房、肺动静脉瘘、艾森曼格综合征等。 紫钳型心脏病有轻度的畸形,可以没有任何症

宝宝血管畸形是什么原因呢

小儿脑血管畸形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脑动静脉畸形最常发生在两个部位:即大脑大静脉(又名Galen大静脉)及大脑半球静脉,大脑大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的下后方。 由左右大脑内静脉汇合而成,它是一条短粗,壁薄且较脆弱的静脉主干,走行方向由前到后,最终注入下矢状窦,续入直窦,大脑大静脉的动静脉畸形是指大脑后动脉或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大静脉发生了静脉瘘,使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血中。 因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大脑半球大静脉畸形多数位于脑皮质下,其发生的部位以大脑中动脉所供应的区域为多,其他的部位如基底神经节,脑干

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鉴于本病是一个良性的疾病过程,伴有严重症状和后果的病例并不多见,因而主要是对症和减状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对于主诉症状不明显,肢体浅静脉曲张轻微,皮肤仅有局限性的葡萄酒色斑,表皮血管痣,肢体长度差〈1cm的患者可以不作特殊处理。肢体长度差超过1.5cm者,可采用垫高健侧鞋跟,以避免长期跛行导致继发性脊柱侧凸。 应该特别着重提出的是肢体弹力织物的应用。无论病情轻重,一经确诊为此病且伴有浅静脉曲张者首先应用弹力织物绑扎患肢。此法可压迫曲张静脉,改善静脉淤血和静脉高压,减轻下肢

蔓状血管瘤临床表现

典型的表现 典型的蔓状血管瘤的特征是病灶及周围区域内可见念珠状或索状迂回弯曲的粗大而带搏动的血管,表面温度高于皮肤,可扪及持续的震颤,局部可闻及连续性吹风样杂音,这些体征提示其有动静脉瘘和高血流量的特点。 此外局部病灶组织明显扩张增大,少数患者的耳、鼻、嘴或四肢受累后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扩大为原来的数倍,表面可见到明显的搏动。广泛的动静脉瘘导致回心血量的大大增加,造成心容量负荷增大,有形成心功能不全及衰竭的危险。上述典型的表现并不是所有的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皆存在,有些血流量较小的病灶可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临

蔓状血管瘤的症状有哪些

蔓状血管瘤是包含有小动脉血管瘤和小静脉混合的血管瘤,大多数表现为单发性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瘘形成的血管瘤。其常常好发于人的头面部以及肢端,比如说手指、足趾和手掌、足底等等,它与四肢广泛性的动静脉瘘有所区别。 蔓状血管瘤会出现疼痛,原因是皮下的神经会与血管瘤之间相互缠绕,从而使血管瘤在搏动时牵拉带动神经引起疼痛感。 蔓状血管瘤会侵犯皮肤,会出现局部的溃疡,并且还会经常出血发生感染和溃疡,长期无法愈合。 长在四肢的蔓状血管瘤会引起肢体的畸形,长在面部会严重的影响美观,长在手部的会影响到写字等正常学习生活。 蔓状血

肺穿刺活检方法

肺癌穿刺活检技术在CT,或者B超的精确引导下,能够非常容易做到一针命中,避免了由于反复穿刺带来的损伤,肺癌种植转移的风险大大降低。而且活检后,可以马上向活检的针孔,注射少量抗癌药物,以防止转移;注射止血药物,以防止出血;注射止痛药物,以减轻疼痛。由于采用的是很细的穿刺针,在局部麻醉之后穿刺,患者基本没有痛苦,几天后穿刺针孔自然愈合。因此,可以说穿刺活检,没有什么痛苦或者不良反应。 由于肺癌穿刺活检的风险,比纤支镜的风险大,少量的出血是肺癌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很难避免,因而其并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肺癌穿刺活检

肺穿刺活检方法

肺穿刺活检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技术,这种技术是在10年前就会有的常见的就是可以检测到人们是否患有肺部疾病,比如说肺癌等疾病的疑难杂症,能更好地进行确诊,那么在接下来的文章当中,就来细了解一下,肺穿刺活检是怎样的。 肺癌穿刺活检技术在CT,或者B超的精确引导下,能够非常容易做到一针命中,避免了由于反复穿刺带来的损伤,肺癌种植转移的风险大大降低。而且活检后,可以马上向活检的针孔,注射少量抗癌药物,以防止转移;注射止血药物,以防止出血;注射止痛药物,以减轻疼痛。由于采用的是很细的穿刺针,在局部麻醉之后穿刺,患者基本

血红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心肺疾病

一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肺疾病及后天性心肺疾病患者会导致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造成血红蛋白偏高(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遗传性心脏病有哪几种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三种分类方法。 1.传统分类方法主要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组。 (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包括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以及肺动脉瓣狭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左向右分流组(潜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