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治痛经的方法

​中药治痛经的方法

乌豆

乌豆味甘性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乌豆可以治疗肾虚阴亏,消渴多饮,小便频数;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昏暗,湿痹拘挛、腰痛、腹中作痛。

乌豆蛋酒汤:准备好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接着将乌豆浸泡30分钟之后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

功效: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

牡丹

牡丹有滋阴生津、益气活血、润肠强心的功效。

牡丹银耳汤:准备好牡丹花2朵,银耳30克,清汤、精盐、味精、料酒、白胡椒各适量。

做法:先将白牡丹花瓣洗净,银耳用开水泡发,摘洗干净备用。将清汤倒入净锅内,加入精盐、料酒、味精、白胡椒,煮沸后撇去浮沫。然后把银耳放入碗内,倒入调好的清汤,上笼蒸至银耳发软入味时,取出撒上鲜白牡丹花瓣即可。

艾叶

艾叶:主要治疗吐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主要用于寒性出血。

姜艾薏苡仁粥:准备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先将干姜和艾叶洗干净后加入适量清水,煎水取药汁,再加上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煮制粥状即可。

功效: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如何缓解痛经 中药调理

痛经如果不是很严重,一般是不建议打针或吃西药的,因为西药虽然见效快,但经常使用会引起药物依赖。而且西药治标不治本,所以想要根治痛经,还是选择传统的中药调理比较好。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调理方子,当归煮鸡蛋。去市场买些土鸡蛋(可以多买一点,分多次使用),然后去药店购买一些当归。每次煮的时候,放2个鸡蛋加10g左右的当归,经常吃可以有效治疗痛经和月经不调。

6个治痛经妙方推荐

治痛经妙方1:看喜剧放松大脑

当我们全神贯注于影片时,体内产生大量内啡肽,能切断疼痛信号,暂时止痛;一旦感到愉悦,身体更释放出多巴胺,活化脑细胞膜发挥止痛功效。

治痛经妙方2:学眼镜蛇运动

能强化腹肌及承受子宫收缩时的疼痛,有缓和的功效。能避免血流过速,舒解腹部不适。

治痛经妙方3:保暖自己

通过喝热水、多穿衣服等方法加热身体,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对抗子宫平滑肌收缩,进而减轻疼痛。

治痛经妙方4:保持头低臀高姿势

痛经时跪在床上、抬高臀部,保持这种头低臀高的姿势能改善子宫的后倾位置,方便经血外流、解除盆腔瘀血,减轻疼痛和腰背不适症状。

治痛经妙方5:慢慢爬行

可减缓子宫收缩时的疼痛,放松腹部的肌肉。通过慢慢爬行,可练习呼吸,以舒缓痛经。

治痛经妙方6:多吃素

研究发现,蔬菜、豆类等低脂肪饮食,可改变体内调节性激素的结合球蛋白,进而减少引发痛经的物质合成。特别是大豆,富含一种植物性的雌激素,抑制痛经的效果最为显著。

如果您正受痛经折磨,不如试试这几个治痛经妙方,当然,如果您的痛经很剧烈难以忍受或者还伴有发高烧,又或者经血中出现块状物等症状时,靠这些不花钱的治痛经妙方是不能解决的,应该赶紧看医生。

止痛药治痛经有副作用吗

痛经是很多女性常见的“毛病”之一,有偶尔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有一位患者从14岁月经初潮开始,几乎每个月都会痛经,痛得受不了时也会服用一些止痛药,现在已经30岁了。直到现在每月还是会痛经,她现在很担心这样长期服止痛药,对身体会不会有些副作用,或者影响生育。

止痛药可缓减原发性痛经

女性对于痛经不能盲目采取置之不理或者随意吃药的态度。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医生认为,原发性痛经并没有器质性病变,痛经呈现时间短、强度小的特点。通常在月经第一天症状特别明显,一天内就可以缓解,在分娩后或婚后会逐渐消失。医生指出,对于原发性痛经而言,必要时可以通过止痛片解除痛苦,也可以采用中药进行调理。

相对于继发性痛经来说,盲目吃药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止痛药会提高痛阈值,令人对疼痛不敏感,可能加重痛经背后的隐形疾病,延误治疗。专家指出,如果明确是继发性痛经就要到医院进行相关妇科检查,明确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临床显示,痛经可能是很多疾病的征兆,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肿瘤等。很多患者也可能将某些疾病引起的疼痛误以为“痛经”,因而明确病因是关键。

合理选药可降低止痛药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痛经患者长期服用止痛药也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1.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容易失眠等。

2.肠胃功能失调。长期服用止痛药会对肠胃产生刺激,造成肠胃功能失调。

3.产生依赖性与抗药性。对于痛经女性而言,止痛药药效快,成为疼痛来临时的首选,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而长期服用一种药物,人自身会产生抗体,此时患者不得不加大剂量,如此循环往复,对身体也很不利。

专家建议,合理选药是降低止痛药副作用的方法之一。在痛经严重不得已吃药时也应该详细咨询医生,建议推荐一些副作用小、药性温和、用药量小的药品,避免选择一些具有麻醉性质的药物,否则会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及依懒性。

子宫内膜增厚中医治疗方法

合成药:(建议购买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详细咨询药店工作人员)

1.中药妇炎丸:具有化瘀止痛、活血通经、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功效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对于增生的子宫内膜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且没有副作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服用。

2.妇女痛经丸: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每次30粒,日2次,口服。

3.少腹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每次1丸,日2次,口服。

4.调经益母片:具有清热散瘀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瘀热型痛经。每次20~30粒或5~8片,日2~3次,口服。

中药配方:(建议遵循当地医生医嘱)

自拟清宫阿胶膏方药组成:阿胶3Og、红枣肉3Og、牛肝粉12g、三七粉(冲)3g、茜草炭l2g、生白芍15g、当归l2g、生枳壳12g、川楝子12g、忍冬藤20g、川牛膝12g、制大黄9g。加减:肝火旺盛者加丹皮、焦山栀;血热伤络者加黄芩、黄连;阴虚火旺着加地骨皮、生地、黄柏;脾虚着加白术、茯苓、黄连;阳虚寒凝者加桂枝、制附子等。用法: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7天为一疗程。主治活血祛瘀,健脾温肾。

宫寒痛经吃什么药

女性宫寒最易在冬季出现明显的痛经现象,所以这时要注意多吃些暖宫食物,如可在经期前几天每天喝杯红糖姜汤,建议早上喝,然后就是经期要注意多吃一些糖分、热量较多的食物,这样也可以起到暖宫的效果。

  宫寒痛经主要就是要暖宫补气血,所以也可以选择一些食疗来调治缓解,如桂圆红枣养血茶、暖宫蛋、鸡煮益母草等,这些都是很适合宫寒痛经女性服用的,大家可以选择试试。

  除了饮食调理外,宫寒痛经也是有必要服用一些药物来调理缓解的,可治痛经的药物有很多,最好就是选择一些中成药,中药治痛经比起西药来效果更好,以下中成药可供选择宫寒痛经患者选择:

  艾附暖宫丸:这个特别适合宫寒的痛经患者,因为它主要的作用就是理气养血,可以暖宫缓解痛经。对痛经,有血块,或是经量少等毛病都有不错的调理效果。

  暖宫七味散:它的功效主要就是调经养血、对宫寒导致的症状可起到暖宫止痛的效果,对于有炎症的白带不正常量多的,还可以起到消炎止带,对宫寒不孕痛经等都适用。

  妇科十味片:也有调经止痛的效果,宫寒痛经也可以服用,不过效果没有前两个药物更有针对性的起到暖宫的效果,对各类痛经或是有血块,经前不适等症状都有疗效。

6个不花钱却能治痛经的妙招

治痛经妙方1:看喜剧放松大脑

当我们全神贯注于影片时,体内产生大量内啡肽,能切断疼痛信号,暂时止痛; 一旦感到愉悦,身体更释放出多巴胺,活化脑细胞膜发挥止痛功效。

治痛经妙方2:学眼镜蛇运动

能强化腹肌及承受子宫收缩时的疼痛,有缓和的功效。能避免血流过速,舒解腹部不适。

治痛经妙方3:保暖自己

通过喝热水、多穿衣服等方法加热身体,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对抗子宫平滑肌收缩,进而减轻疼痛。

治痛经妙方4:保持头低臀高姿势

痛经时跪在床上、抬高臀部,保持这种头低臀高的姿势能改善子宫的后倾位置,方便经血外流、解除盆腔瘀血,减轻疼痛和腰背不适症状。

治痛经妙方5:慢慢爬行

可减缓子宫收缩时的疼痛,放松腹部的肌肉。通过慢慢爬行,可练习呼吸,以舒缓痛经。

治痛经妙方6:多吃素

研究发现,蔬菜、豆类等低脂肪饮食,可改变体内调节性激素的结合球蛋白,进而减少引发痛经的物质合成。特别是大豆,富含一种植物性的雌激素,抑制痛经的效果最为显着。

如果您正受痛经折磨,不如试试这几个治痛经妙方,当然,如果您的痛经很剧烈难以忍受或者还伴有发高烧,又或者经血中出现块状物等症状时,靠这些不花钱的治痛经妙方是不能解决的,应该赶紧看医生。

哪些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增生

促排卵药物:促排卵药物有舒经酚及绒促性素,一般多用于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氯米酚用量50~100mg,1次/d,周期第5~9天服用,必要时用药期也可延长2~3天。

棉酚:棉酚是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卵巢,而且对子宫内膜也有特异的抑制作用,治疗后,内膜病理形态呈高度萎缩,超微结构有明显退性变,用棉酚治疗内膜不典型增生已观察到初步效果,有1例不典型增生,用舒经酚后内膜不典型增生有所好转,但仍有反复,用棉酚治疗8个月,内膜萎缩,以后很快受孕。

达那唑:达那唑是一种乙炔基睾丸酮的衍生物,是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常用药物,对子宫内膜有较强的抗增殖作用,以200mg/d的剂量治疗3个月,对子宫内膜增生有明显效果。

子宫内膜增生的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方:三棱,莪术,生蒲黄,五灵脂,桃仁,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不孕者以及子宫内膜增生患者。

化瘀通腑丸:醋制生大黄,醋制炙鳖甲,琥珀研粉制丸,每次2.5g,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子宫内膜增生症之实证者。

妇女痛经丸: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以及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每次30粒,日2次,口服。

少腹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主治痛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以及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每次1丸,日2次,口服。

相关推荐

女人常做1种操可防痛经

女人常做1种操可防痛经痛经,除了上面提及的瑜伽、慢跑和散步外,专家推荐患者练习盆骨体操。 盆骨体操主要目的在于伸展从背部延伸到腿部的肌肉,从而改善骨盆的血液循环状态。 一般的痛经患者:脸向上仰,平躺地上,手垂在身体两侧,膝盖曲立起来;腰部用力网上挺,同事深吸一口气停顿5秒钟,再呼出气,同时腰部放松恢复到平躺的姿势; 以上两个步骤重复10次。 子宫后倾后屈型痛经患者:这个类型的痛经患者,应作膝胸卧位,即身体俯卧势,两膝屈曲成直角,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坚持练习可以改善子宫的位置,防痛经的发

女性痛经的中医疗方法

中医中药痛经之经后腹痛型 行经之后腹痛多系血虚夹滞所致,宜补虚通滞。 方药:药用党参、白术、醋香附、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12g,炙甘草8g,木香3g,青皮10g,生姜2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中药痛经之经行胁痛型 行经时两胁作痛,甚至胁内有块,疼痛不已,经血紫暗,当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取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5g,元胡5g,沉香10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5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中医中药痛经之经前腹痛型 经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滞,常表现为少腹冷痛异常,宜服

中药外敷内服痛经显奇效

1、云南白药类:云南白药粉剂或胶囊剂适量,取出后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天。或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麝香风湿油:取本品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可活血止痛。 3、速效救心丸:痛经发作时,单纯使用本品即可达到止痛效果,方法是:疼痛发作时,取本品 2~4粒舌下

7个小技巧能缓解痛经

宝贝你有痛经吗?痛经,让很多MM 痛苦无比!那你知道是什么引起的吗? 下面就跟着老师的脚步,来学习一下,怎么缓解痛经吧!有痛经的宝贝们必看,没有痛经的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哦、 引起痛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

妇科病按摩疗图解 痛经按摩

本穴为足太阴脾经之郄穴,为血中之气穴,能活血祛瘀止痛,是痛经的首选穴。主痛经,月经不调,腹痛,腹泻,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腧穴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按压穴位,每次三分钟,以感到酸痛为宜。 本穴为足少阴肾经郄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主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等,经常按摩水泉穴对缓解痛经有很好的效果。主痛经,月经不调,小便不利,淋痛。 腧穴定位:在足跟区,当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端按压水泉穴,以感到酸麻胀为度,每

艾叶煮鸡蛋暖宫吃几天 艾叶煮鸡蛋有暖宫的效果吗

有暖宫的效果。 艾叶作为一种中药食材,在中医上是属于辛、苦,温的一种中药,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并且在《本草从新》医书上有记载,艾叶具有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的作用,而鸡蛋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两者搭配食疗,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还能起到痛经、安胎、暖宫的效果。

药物缓解痛经并不科学

1、花椒泡脚痛经有神效 花椒泡脚可以痛经,但花椒泡脚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样的呢?中医专家指出,先将花椒煎汤,然后将双脚洗净,再用花椒汤烫泡。天天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可起到缓解痛经之功效。除此之外,花椒还有杀菌、消毒、止痛、止痒、消肿等作用。 花椒是家庭烹调中常用的芳香佐料,无论荤素菜肴都离不了它。但是它的药用价值却鲜为人知。花椒在我国古代各种本草典籍均有收录。花椒在中药里归入祛寒类的药物中,它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因而善散阴寒之气,助元阳之不足,利气行水。 另外,中医专家指出,用花椒煎汤泡脚能起到

痛经的六个超管用方法

痛经方法1:多吃素 研究发现,蔬菜、豆类等低脂肪饮食,可改变体内调节性激素的结合球蛋白,进而减少引发痛经的物质合成。特别是大豆,富含一种植物性的雌激素,抑制痛经的效果最为显着。 痛经方法2:保持头低臀高姿势 痛经时跪在床上、抬高臀部,保持这种头低臀高的姿势能改善子宫的后倾位置,方便经血外流、解除盆腔瘀血,减轻疼痛和腰背不适症状。 痛经方法3:看喜剧放松大脑 当我们全神贯注于影片时,体内产生大量内啡肽,能切断疼痛信号,暂时止痛;一旦感到愉悦,身体更释放出多巴胺,活化脑细胞膜发挥止痛功效。 痛经方法4

痛经中药的禁忌有哪些呢

1、选择中药痛经,需要在月经来之前一周开始用药,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的功效提高疗效果。所以,建议选择吃中药痛经的患者,可在月经来之7~8天就到医院找医生诊。中医讲“急则标,缓则本”,如果是已经发生痛经,吃中药不能马上止痛,除了使用止痛药,可以选择针灸、中药贴敷的方法进行疗。 2、中药汤剂疗效果优于中成药。因为中药汤剂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出的,而且药方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调整,依病用药针对性强。 喝痛经中药的禁忌 禁忌1、忌吃酸涩食物。酸性食品味酸性寒,具有固涩收敛作用,使

痛经最有效的方法 适当服药痛经

缓解痛经的药物常见的有维生素B6类药物和止痛药,维生素B6药物对缓解经前紧张情绪有着显著疗效,它能帮助女性稳定情绪,改善睡眠,有效减轻腹部疼痛。如果是痛经实在很难忍的时候,可以适当服用芬必得,阿托品之类的止痛药,疗效好的药物在服药后半个小时内能起到止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止痛药标不本,而且会造成药物依赖,最好少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