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学生病
孩子开学生病
1.在老家待的时间长
很多家长在孩子放假之后都会送回老家,临近开学在把孩子接回来。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水土不服,孩子生病。
2.假期穿得太多
天气一冷,给宝宝穿衣服,这样不仅造成宝宝抗寒能力减弱,也导致宝宝抵抗能力的下降。一跑动或是没有及时穿上脱下衣服,就容易引发宝宝生病。
3.减少外出次数
孩子就待在家里或是无菌(相对)环境下,那么抵抗力会变弱,一回到学校,接触到病菌,最终导致生病。
4.抵抗力本身就弱
有些宝宝因为先天原因,自身抵抗力就很弱,在与学校小朋友接触的同时也接触了细菌,所以自然而然也就生病了。
5.经常哭闹不肯上学
因为第一次上学,孩子对新环境不是很熟悉,产生抵抗或是排斥情况,最终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生病。
家长要怎么应对孩子的开学综合征
1.假期中家长的监护
家长要在假期之始就协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假期计划,使学习、培训、娱乐、旅游等有计划地进行。实施中家长还要注意加强引导和监督,使学生在假期中的学习玩乐有节有度,避免孩子一放假就“放鸽子”。学习和生活失去规律,避免孩子因生活巨大变动而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
2.开学初家长的调适
临近假期结束、开学之际,家长要提前做准备工作:逐渐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帮助其慢慢地调整心理状态,收回假期生活中过于放松的心。通过和孩子聊天,总结回忆假期生活,使孩子意识到开学在即,应该收心投入新一学期的学习,逐步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这里要注意的是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最好提前一到两周逐渐地给孩子以提示。
孩子开学前需要做五大准备
一、净心收心
经历了一个假期,整天沉浸在电视剧、综艺、动画片的世界里,和小朋友一起沟通感情打游戏等,丰富的娱乐活动几乎充斥了大多数孩子的暑假,对于学习方面的事情孩子们大都没有太上心了。所以,在开学前的阶段,第一件事就是要收起孩子们爱玩的心,让孩子静下心来走进课堂。
这几天应该少让孩子接触娱乐方面的活动,代替这些过于兴奋的活动,可以转为练练字,听听舒缓的音乐,看看书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良好作息
假期学生打游戏、看电视到半夜已经是常态,有的甚至玩通宵,第二天中午才醒,这样的生物钟要是放在课堂上,可就别想着能够以清醒的状态学到知识了。
所以从现在起,家长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定孩子10点之前必须上床准备睡觉,早上按正常的上课作息起床,不许赖床,不要给孩子犯懒的机会,逐渐将孩子的生物钟调节到上学日的状态。别等到开学以后才调整,开学后还有开学后很多要做的事呢。
三、学习计划
制定全新的学习计划相当于有了一个新学期的目标,有目标的学习会比无计划学习有更高的效率。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一份井然有序的学习安排,一个激励自己的学习目标,一定会帮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所以,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家长们不妨找孩子谈谈心,问问孩子这学期的学习计划,必要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同时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备好装备
现在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装备方面非常重视,一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服务。二也是现在的一种趋势,作为一种鼓励机制,新书包和新文具能够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给孩子新学期的一个祝福,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新学期,孩子会更加珍惜开学时光。
除了文具和书包,书本也是需要帮助孩子准备的,辅助性的书目以及必要的生词本等,是孩子上课的必备品,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完成这些必需品的采购。
五、温故知新
一假期的放纵,对于之前的学习,小朋友们能记得多少呢?在开学前,应该先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更扎实,心里更有底,新学期的学习才会更有收获。
新的学期,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相信他们可以在学校做的很好,成为家长的骄傲。
开学综合症是什么
“开学综合症”有多种表现形式,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医生认为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开学恐惧症”有五种易发学生群,即心理素质低且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以及一些过于追求完美学业的优秀生。而易出现“开学综合症”的学生大部分曾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有过挫折经历。开学综合症会使学生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从而造成上课听讲分心、学习效率减小。
孩子开学如何收心
1减少孩子娱乐时间。
孩子在假期里,肯定是看了很多电视,包括动画片等等,这虽然是孩子非常喜欢的娱乐形式,但是,开学了,就不能总让孩子看电视。
2减少家庭娱乐活动。
孩子马上开学了,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减少与孩子的娱乐活动,同时,也要减少家庭的娱乐活动,比如,打扑克,打麻将等等。
3恢复正规作息时间。
孩子在假期里,可能会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随着离开学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要改变孩子的作息时间,并且保证和孩子一起采用相同的时间。
4适当增加开学话题。
可以在与孩子交谈中,适当增加开学的话题,比如,老师,同学,课程等等,让孩子能够逐渐回忆起在学校的事情,让孩子迫切回到学校。
5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想上学的话,我们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进行疏导,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去掉心理负担,以饱满的心态去迎接新学期。
6切忌不可操之过急。
有的家长,在放假的初期给孩子放任很大,没有太在意去管理,而一到开学之前,就会突然加快节奏,加强管理,这样对孩子也没有好处,要循序渐进才好。
7制定日常学习计划。
假期应该有一套学习计划,而且,一定要严格遵守才好,如果假期初期没有制定,就有必要在临近开学的时候补救一下,按照规律学习和生活。
开学恐惧症有哪些症状
患儿最常见的症状是躯体症状,比如头晕、胸闷、肚子疼,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手抖、尿急等。
一般来说,发生“开学恐惧症”的孩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他们的作息时间、同伴群体、甚至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同时还要开始承受一些学习压力,游戏玩乐的时间变少了;另一类是初高中、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沉重的学习任务以及自身和家长的过高期望、渴望成功但又担心失败的心理都让学生压力巨大。
“开学恐惧症”还与个人、家庭和学校因素有关。如孩子本身性格内向、胆小、敏感,缺乏社交技能、学业不良或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行为问题等;家长在照顾孩子时过分保护、溺爱,或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喜欢与别的孩子比较,以及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暴力、家长存在人格或心理问题、夫妻或亲子冲突等;学校里老师比较严厉,同学之间的嘲讽、矛盾等,都是引起学生恐惧开学的原因。
学生开学 针灸减肥受追捧
大学生抓紧时间点痣、祛疤、减肥
开学前一两周,暑假里休闲舒适身体发胖的开始要减肥,晒黑的要美白祛斑,还有的为了开学有个好形象而去脱毛、点痣、去疤痕,专家提醒爱美的大学生们,开学前时间较短,只适合一些需要恢复时间也较短的门诊小手术。
学生迷中医针灸减肥
1.67米的陈遥(化名)体重150多斤,前天她在妈妈的陪同下某中医院,希望通过针灸来减肥,在重新回到校园的时候形象有所改善。针灸科专家说,像陈遥这样希望在开学前瘦身的女学生为数不少,最近一两周门诊量明显增多,学生族占门诊量的两到三成,她们希望通过针灸控制食欲、平衡内分泌,帮助减肥。
据了解,还有不少女孩子去美容院、私人小诊所等场所针灸减肥,但因为操作手法不规范、卫生条件不合格,导致感染或伤害经络的情况出现。前不久一名女性因为在某美容院针灸时刺错穴位,导致面部神经受损,出现嘴巴歪斜的症状。
学生怎么克服开学综合征
首先,学生本身应该从暑假那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中走出来,确立切实可行的新学期目标。其次,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在开学前做好以下五准备。
一、心理:家长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给孩子以信心,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
二、时间:最好在开学前几天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三、环境:开学前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学校逛逛,可能的话,参观一下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方。
四、内容:跟孩子多谈谈学校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假期作业、同学关系等。
五、用品:在假期,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准备文具和其它有关的学习用品,在开学前不宜继续购买玩具等作为礼品送给孩子
幼儿园开学孩子要做哪些准备
A生活准备
1、调整作息时间
家长要按照幼儿园的生活安排逐渐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如,为了使孩子能够早睡早起,家长前一天晚上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引导孩子早点入睡,使孩子早上能自然醒来,另外,家长要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宝宝,使宝宝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开端。
2、恢复饮食习惯
经过一个节日假期,孩子们进餐不规律、零食无节制、饮料随意喝等不良饮食习惯,极易导致身体免疫机能下降。因此开学前,家长要将饮料、糖果等零食收起来,保证幼儿按时进食三餐,肉、蛋、碳水化合物全面摄入,适当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3、加强身体锻炼
在调整作息和饮食的基础上,每天带孩子到户外跑跑跳跳、玩玩器械,也是很有必要的。每日一至两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消耗孩子的体力,这样既有助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也有助于改善孩子头昏脑胀、昏昏欲睡的混沌状态,提高孩子的精气神,对调整孩子的身体和精神面貌起到很好的作用。
4、多做平静游戏
节日期间,孩子们生活在热闹喧嚣的环境中。为了让孩子能顺利从嘈杂环境逐渐回归到安静规律的生活,家长应尽量多引导孩子做些能使情绪保持平静的游戏,如讲故事、画画、玩拼图、做手工等,逐渐减少过度兴奋的活动,以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5、自己事自己做
假期里,孩子回归家庭,有些家长或基于疼爱呵护或基于省心省事的原因,又开始了包办代替,喂孩子吃饭喝水、给孩子穿脱衣服、替孩子收拾玩具,孩子原有的一些自我服务能力又“退化”了。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开学后不适应,就要本着“大爱”理念放开双手,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
B心理准备
1、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情景
家长可以在家带孩子看看园所网页、班级博客,也可让孩子与老师、小朋友电话联系一下,增进师生和同伴感情,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共同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情景,如最爱吃幼儿园的什么饭菜、最喜欢在幼儿园玩什么游戏、有几个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等,使孩子从内心向往幼儿园的生活。
2、积累与同伴交流的话题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回忆春节见闻以及节日假期中的趣事新鲜事,如:春节的风俗习惯、给谁拜年了、放了怎样的花炮、去哪里旅游了,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好玩事等等,还可以猜想一下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听到自己介绍时的表现。鼓励孩子进行大胆想象和清晰、有调理的讲述,激发孩子盼望和老师小朋友共同交流分享见闻和感想的愿望。
C物质准备
1、共同准备开学用品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开学要用到的必需品,如彩笔、跳绳、皮球、沙包、小书包等,带领孩子一起选购或制作,孩子自己挑选和参与制作的用具和物品,会让孩子爱不释手,也会带来他们对新学期的期待。
2、收集废旧材料DIY
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春节物品,如灯笼、对联、放过的花炮棒、礼盒包装、饮料瓶、糖果纸等。还可以和孩子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变废为宝”亲子DIY,既提高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又增进了亲子感情。另外提示孩子开学后将成品带到幼儿园进行展示,在激发孩子上幼儿园愿望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成就感,真可谓一举多得。
谁为开学恐惧症推波助澜
再有一周左右就该开学了,本该精神饱满迎接新学期,可不少家长却发现,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精神不振、头晕腹疼……可到了医院却查不出什么病。专家说,这是开学前的“恐惧症”,是因为暑假玩得太high引发的。
是时候给孩子们做个调整了。我们为您汇集了有关“开学恐惧症”的相关知识,您不妨“对症下药”,帮孩子及早调理。
解读“开学恐惧症”
这几天,张女士发现11岁的儿子浩浩总是闷闷不乐,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而且饭也吃不下,经常扒不了几口就扔下筷子回自己房间。张女士一问才知道,原来浩浩一想到再过一周就要开学了,又要每天早起、做作业,就有点害怕。
无独有偶。13岁的小文这几天总说肚子疼,赖在床上不愿起来,到了医院却又查不出毛病。后来经心理医生疏导,小文才说了实话:进入初中后她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所以特别害怕数学老师。马上开学了,一想到又要面对严厉的数学老师她心里就发憷,所以想装病在家多待几天。
“这个周末,我们的心理门诊量比平时高了很多。”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科主任朱晓华介绍,她估计,一直到开学后的一两周仍会是“开学恐惧症”的就诊高峰。
【所谓“开学恐惧症”,是出现在假期结束之际开学之始,中小学生表现出的一种明显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病态表现,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心理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焦躁、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
谁为“开学恐惧症”推波助澜
朱晓华分析,“开学恐惧症”是“暑假病”的后遗症,假期过于安逸的生活使得学生不想上学、逃避上学;其次,许多孩子由于暑假作业未完成、中高考压力等对新学期产生恐惧;还有些学生会对开学后的课程负担甚至是学校人际关系产生担忧。正是这些,为“开学恐惧症”推波助澜。
-相关链接
一些家长说了自家孩子“暑假病”的症状,针对这些症状专家开出了不同的处方,希望家长们“照方下药”,抓紧时间“调治”。
◆病症一:补课疲惫症
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总是无精打采,这和孩子在暑期中没得到充分休息有关,学绘画、练书法、赛数学、考英语……连轴转。
处方:预留出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孩子有节制地玩耍。注意要适度,目的是让孩子们的身心真正得到休息。
◆病症二:“三电”综合征
一放暑假,“三电”(电脑、电视、电子游戏机)就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没多久他们就开始觉得眼睛干涩、酸痛,甚至头痛。轻者精神恍惚、少言寡语、不愿与外界交流,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情绪焦躁、易怒。
处方:限制“三电”。每天看电视或上网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走亲访友或者短期外出旅游都是调节孩子过于自闭的好办法。
◆病症三:生物钟紊乱症
一到放假,孩子们就早晨不起床,晚上玩通宵,一日三餐不定时。等一开学,到了课堂上明显精力不足,上课本该聚精会神的时间却哈欠不停,根本提不起精神。
处方:按照放假前的作息时间表,强化训练,把紊乱的生物钟调试过来。
开学收心从整理文具做起
全市120万中小学生即将正式开学。不少学生开学后都会面临心理上的不适应。有关专家建议,收心可以从整理文具这样的小事做起。
初三家长赵女士说,平时儿子的学习压力也不小,放假就没对他有太多约束,希望他能放松放松。可整个寒假,孩子玩疯了:会同学、看电视、玩游戏……每天都耗到半夜,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常事儿。开学前一周,赵女士要求儿子晚上12点前睡觉,早上8点起床,逐渐恢复平日作息,但前期对孩子的过度“放纵”使得收心计划收效甚微。
据了解,每年新学期伊始,不少中学生都会觉得疲倦烦躁、学习效率低、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生甚至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不适等症状。心理学上把这些症状称为“节后综合征”。症状主要表现为长假期间孩子的作息时间被打乱,饮食、睡眠缺乏规律,致使人体器官超负荷运转而引起功能紊乱。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将会严重影响学习。
丰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康菁菁说,大多数学生只是有点轻微不适,可自我调节,也有一部分学生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向家长、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其实,收心并不一定要做多大的改变,从一些小事儿做起可能效果更好。如在开学前几天,检查一下寒假作业是否全部完成,还有没有遗漏;收拾一下书包和文具盒,需要补充的书本、练习册或文具,要及时购买,码放整齐;给新书包上书皮,写好名字、班级……做这些小事儿都能帮助学生尽快从假期状态中走出来,意识到新学期来了,要做好重新投入学习的准备。学生还可通过慢跑或做一些简单的健身运动来舒缓精神紧张,重新集中注意力。
开学恐惧症的症状有哪些
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了,可是市区某校初二学生小雪(化名),这几天却不知原因地感到全身不舒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后经心理专家化验诊断,小雪被确诊为患上了“开学恐惧症”。
“开学恐惧症”是一种心理情绪障碍,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严重的还伴有头痛、胃痛等身心不适症状。
“这主要是由于暑期放松过度,或是由于假期作业没有完成,导致情绪焦虑。开学前后这段时间,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学生就可能出现心理不适,会有失眠、恐惧、悲观等心理问题。”殷敏介绍,目前他们已经遇到了十多位有类似症状的学生。
那么如何纠正这种状况呢?专家建议家长,首先帮孩子恢复正常作息时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假期里,许多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常常是看电视或上网到很晚,而早上又贪睡不能按时起床。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开学后孩子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在假期的最后几天,应抓紧时间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引导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就餐,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
同时,家长可协助孩子准备好开学前的书本、文具等学习物品,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提醒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在开学前几天,家长尽量少安排或不安排旅游或娱乐活动,也不宜继续购买玩具等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的心平静下来。同时,可和孩子多聊聊开学的话题,如假期作业、同学关系等。
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聊一聊新学期的打算,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的向往,这样能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另外,对于有“开学恐惧症”的孩子,家长在开学前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学校看看,可能的话,参观一下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方,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起到心理脱敏的作用。家长在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的同时,也不妨制定自己的新学期“充电”计划,和孩子一起学习,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假期节日过后如何帮孩子收心
第一、要让孩子逐渐从假期的懒散中走出来。
家长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多跟孩子聊聊学习、学校的事情,并安排一定时间,回顾上个学期的知识要点,如:英语单词,数学、物理的公式等,逐步减少孩子看电视、打游戏等玩乐的时间。同时,可以让孩子和小伙伴多点接触,也可以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用品。
第二、要帮助孩子确立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还可以预习新的功课,如:语文通读课文,英语预习单词,数理化预习前几章,划出难点等,有的放矢地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第三、家长要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该从十一假期中尽快走出来,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例如:要孩子按时睡觉休息,但家长却约上几个好友,在家里通宵打麻将,那孩子能休息得好吗?家长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和孩子一起把生活作息恢复到平时的状态,并尽量创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
第四、十一后,家长要做到与老师密切联系,对于已经出现了不良症状的孩子,老师与家长要相互沟通,对孩子的症状进行分析,及时疏导;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通过与孩子交流,来减轻其内心的压力;家长切忌表现出紧张和过度担心,以免给孩子造成暗示强化的作用,加重孩子的症状。
孩子的假期综合症是非常常见的正常现象,就类似于很多成年人依旧在假期不想去上班一样。这时候,自制力不足的孩子就需要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总之,孩子的“开学综合征”,是正常现象,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只要家长有策略地做好引导,孩子会很快适应新学期的生活。“开学综合征”,虽不是生理疾病,但对学生心理会有不良影响。家长应在开学前一周开始帮助孩子“热身”,以便孩子们尽快“收心”,开学初期,老师也应注意帮助孩子矫正“野”性的延续,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尽量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让学生逐步适应新学期的紧张学习。
当然,引导孩子收心,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专家认为,最好在假期时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系统的学习规划。倘若没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家长与(培训)老师的耐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