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穿深口鞋可减轻足部疼痛
老人穿深口鞋可减轻足部疼痛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学者发现,对于存在致残性足部疼痛的65岁以上老年人来说,穿着一双合脚的深口鞋能减轻足部疼痛,并改善足部功能。深口鞋是指从鞋头到脚背有面料,且长度大于11厘米的鞋子。
研究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足部软组织的硬度会有所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力量减轻。由于此时老年人的足部会内转,它会让脚踝呈现出稍微对向弯曲的外观。很多老年人所穿的鞋子无法适应他们已经变形的双脚。
研究团队选取了12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男女参与者,他们都存在足部疼痛;研究者要求他们回答了“足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并将其分为两组。
第一组老年人每人都穿上了合脚的深口鞋,而第二组老年人直到四个月的研究期结束后才穿上了这样的鞋子。每名老年人都继续接受定期的足疗保健护理。
结果显示,与控制组相比,穿深口鞋的这组老年人在疼痛减轻方面的得分要高11分,足部功能改善方面的得分要高出10分。
由于普通鞋太浅窄,不能够容纳老年人的足部变化。合脚的深口鞋会防止鞋子对足部和关节的敏感区域造成挤压和摩擦,从而改善老年人的足部健康状况。
穿布鞋的老年人注意点
部开始走向足部(膀胱经、胆经、胃经)。另外,踝部以下有 30个穴位,它们大多是主治范围比较广的重要穴位。老人由于足部本身韧带松弛、骨骼磨损、足底皮肤增厚、末梢神经不敏感等特征,可能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因而更需要一种轻便、舒适、柔软、可缓冲行走压力的鞋来舒缓脚部不适,布鞋正可以发挥其优势。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肌肉与韧带发生退变,足弓弹性丧失,导致负重能力大为下降,站立或行走稍久即会出现足、踝、膝、髋和腰部疼痛。穿平底布鞋,虽然轻便,但不利于负重或行走,特别是抗震能力降低,更容易引起足部的各种损伤和劳损。
合适的布鞋首要问题是要跟脚。布鞋一般会越穿越松,所以买时尺寸不能太大;其次,鞋口不能过紧,常见的“老头鞋”鞋口就非常紧,可能会阻碍血液循环。
老人在家穿什么样拖鞋好
很多人在外出后回到家就是换上舒适的拖鞋,那么对于老人来说他们穿什么样的拖鞋比较的好呢?
为了轻松和保持室内卫生,很多人从外面回到家里,立刻甩掉穿了一整天的皮鞋,换上一双宽松舒适的拖鞋。可是,对于那些已经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来说,宽松的拖鞋却很可能导致一些意外发生。
究其原因,这要从拖鞋的特殊设计说起。老年医院医师认为,拖鞋宽松,鞋底一般都比脚掌长,老人穿起来,很难像绑在脚上的鞋子那么牢靠和跟脚。此外,拖鞋多是平底、平跟,故而穿拖鞋时,脚掌必须紧紧用力贴住鞋底,才能正常走路。
而且,平底鞋让脚部的压力增大后,会影响血液循环,或使足部因神经紧张产生疲劳感。如出现长期的压迫和摩擦,还容易造成皮肤破损,特别是一些患有糖尿病的人,在皮肤破损后很难愈合。
为分散足底的压力,最好选择那种后跟在2—3厘米的拖鞋,或者干脆就穿有点跟的布鞋,因为垫起的鞋跟能减轻足弓压力,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老年人在选择拖鞋时,不宜太宽松,也不宜太紧。长度以刚刚塞满足部为好,不要太长。而鞋底材质也要考虑,塑胶的与地面摩擦力小,容易滑倒,所以最好选择布底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身体肥胖或患有高血压的老人,最好选择一双合脚的布鞋。
产后脚后跟痛处理方法
1、产后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暖,穿袜子,穿护脚趾、足后跟的鞋子。产后三个月内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穿凉鞋、拖鞋时最好穿上袜子,避免月子中受风着凉。
2、对疼痛部位治疗,中药贴于足跟肌表可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可安全、经济、快速解除足跟病痛。
3、出现上述症状可请中医师指导,正确使用药物治疗。治疗产后脚后跟疼的中药。
4、理疗热疗:除到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理疗外,晚上临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左右,或将足部置于有加热作用的电暖气、电手炉、红外线灯、家用理疗仪等设备上,温热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对于缓解疼痛很有帮助。
注意事项
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二、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三、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四、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五、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六、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
老人穿平底鞋好吗
1、穿平底鞋容易累
常穿平底鞋的老年人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穿平底鞋走路或站立时间稍长,就会感到腿脚特别累。医学研究表明,这是因为老年人由于脚的肌肉与韧带呈现退行性变化,足弓弹性丧失,负重能力大大下降,肥胖者往往形成平足。老年人跟部脂肪垫开始萎缩,在迈步时需要脂肪垫吸收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所以,老年人站立或行走时间稍长就会感到足、踝、膝、髋和腰部疼痛。若穿平底鞋,虽然轻便,但却不利于负重和行走,特别是抗震荡的能力降低。
2、穿平底鞋容易扭伤
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比较差,穿平底鞋在起步时需要更大的能量,这样容易扭伤脚。许多老年人发生骨折,都与因穿平底鞋造成滑倒有关。由于老年人体内组织器官都出现退行性变化,椎间盘等弹性软垫的作用减退,容易引起头痛。再者,无跟鞋定向转动性大,稳定性最差,在较滑的地面或走下坡路时,很容易摔倒,还容易引起脚的各种损伤和劳损。
3、穿平底鞋容易受寒
穿平底鞋容易受寒,这是因为平底布鞋一般鞋底较薄,没有办法起到足部保暖的作用。如果在冬天长时间穿平底鞋与地面接触,老年人的腿脚就会感到一股寒气,不利老年人的腿脚保健。久而久之会造成“老寒腿”,影响老人健康。
预防糖尿病足最好穿布鞋
糖人穿鞋不当有危险
由于糖尿病人下肢血管容易发生,从而使血流变慢,供应不足,严重时会造成血管堵塞,使周围组织因缺血发生坏死;另外,糖尿病人下肢神经病变使血管的运动减弱,局部组织的抵抗力下降,即使是很微小的创伤,比如鞋对脚部的挤压、袜子缝线对脚的磨擦、胼胝或鸡眼都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导致感染。有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患者易引发足部病变,轻则溃疡、起泡、变形,重则需要截肢。只有选双合适的鞋子,才能把可能遇到的这些风险降到最低。
糖人穿鞋棉布面料最好
糖尿病患者穿的鞋子一定要舒适柔软,不能太硬,鞋的材料最好是棉布,而不是塑料或其他较硬的材质。柔软的鞋能够减轻鞋面对脚部造成的压力,因为鞋面任何一个部位的压力过大都有可能造成病人脚部皮肤的损坏或溃疡,鞋子太紧或者里面有突出硬物都会对脚造成压力并伤害糖尿病人的脚。其次,病人的鞋要与脚形完全相符,以减少鞋对脚的外部压力。此外,鞋底也要柔软有弹性,有减震作用,这样脚底的受力不会过猛。鞋子应起到包裹、制约脚关节活动的作用,以减轻脚部肿胀并缓解疼痛。
糖人穿鞋特制鞋最适合
据了解,印度医学中心制作的“糖尿病人鞋”在防止脱皮和溃烂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德国研究人员为糖尿病人设计了“水鞋”,这种鞋的中央特别安置了一层“水垫”,以保证在足部负重时,压力可以均匀地分散到足底的各个部分。
但这些特制的鞋,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目前通常能够选择的特制鞋有4种:第一种,康复鞋,做了手术或者溃疡治疗后的糖尿病人需要穿这种鞋,这些鞋包括定做的凉鞋、热压模康复鞋以及术后病人专用鞋等。第二种,深口鞋,这种鞋有更多空间,可以让脚在里面自由活动。第三种,外部可修改的鞋,这种鞋的外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第四种,矫正鞋,这种鞋子根据脚形设计制造,可以让脚更舒服并减少压力。
老年人能吃川芎吗
老年人是可以吃吃川芎的。
足跟痛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足跟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老年人由于长期日积月累的慢性劳损,难免引起跟骨的退行性改变而形成骨刺,或者足跟周围的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其结果就是足跟疼痛、肿胀,特别是在行走或站立过久时疼痛加剧,致使行走困难。中医认为足跟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肾阳亏虚,要用补肾阳的药物;二是淤血阻络,应使用活血化淤法治疗。川芎无疑适用于后者。
另外,每天用温水泡足3次,每次15~20分钟,并进行足跟部自我按摩,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通络、消炎止痛的作用。穿有弹性的软底鞋,或在鞋底部放置海绵足跟垫以减少局部压迫,也能减轻疼痛感,帮助减轻局部负荷。
拇外翻的治疗
以往治疗拇外翻的目的主要是解除痛苦,对于无痛性或疼痛不剧烈的畸形不主张矫正。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患者,主要是年轻女性患者,就诊的目的主要是由于外形不美观,不能穿着时髦的鞋;或者由于某些场台需要穿高跟鞋,但又疼得不能穿,在欧美由于拇外翻的发病率较高,这种情况更为常见,也促进了拇外翻的研究。手术方式分为骨性手术和软组织手术,以矫正骨骼的畸形和引起畸形或畸形导致的软组织问题。
轻度患者
就症状较轻者来说,在初期时只要换穿宽头的鞋子、拖鞋,或藉由浸泡温水及穿着有弧形的足弓垫或是改穿脚掌心部分有支撑设计的鞋子,来缓解站立及走路时将重心放在前脚尖的压力,以减少脚指头的负担,在配合足之友拇外翻矫正辅具进行矫正,即可暂时缓和疼痛,限制趾囊肿进一步恶化。长期坚持矫正可以很好改善。如果症状已经相当严重,而且疼痛的情形难以忍受,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则需要考虑采用手术的方式和专业量身订做的矫正鞋弓垫来减轻疼痛及不舒服的感觉,以达到骨头重建及软组织平衡。但手术后有可能发生伤口发炎、足部肿涨,或拇趾再度外翻等并发症,所以仍须详细评估。
大拇趾外翻对成人而言是相当普遍的,对有拇指外翻症状疑虑者,应先至具有专业足部诊测设备单位作彻底的足部检查,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并根据病患疼痛的部位、畸形的程度,来考虑、选择改善治疗的最佳方式。
1.对于轻度患者,可以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延缓拇外翻恶化程度。
2.每日用手指将拇趾向内侧掰动,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拇外翻加剧。
3. 穿合适的鞋子,可防止拇外翻的发生和发展。轻度拇外翻可在第1、2趾间夹棉垫,夜间在拇趾内侧溥一直夹板,使拇趾逐渐变直。同时应用矫形鞋或平足鞋垫矫正平足症。
4. 借助一些矫形器械,如拇外翻矫形器(分日用、夜用矫形器)长期配戴拇外翻矫形器,对拇外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保守疗法
轻度的脚拇外翻,疼痛也比较轻的患者,可通过按摩脚拇指、向足内侧搬动脚拇趾等方法治疗。也可在脚拇指和第二脚指之间夹分趾间垫,或夜间时在脚拇指的内侧缚一块直的夹板,使脚拇趾变直。另外,经常在沙土上光脚行走,可以用大跖骨护理垫和拇外翻矫正带做操,可以锻炼脚部的肌肉,延缓病情发展。但研究未能证明非手术疗法有疗效。
手术疗法
适用于疼痛厉害、畸形严重的患者。手术主要是将滑囊、增生的骨质切除。如果跖趾关节内侧的关节囊过松,可以通过重叠缝合部分关节囊使其紧缩。拇内收肌腱切断术和第一跖骨截骨术也是常用的方法。
对中老年拇外翻患者先用保守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缓解疼痛。病人应减少行走或站立时间,穿鞋要宽松、舒适。每天用温水泡脚,外用樟脑酊、红花油等消肿、止痛。
中老年拇外翻患者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消除疼痛,恢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首先应先行保守治疗,如疼痛能缓解就应坚持下去。手术治疗本身创伤较小,疼痛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要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如有严重疾病手术应慎重。手术方法很多,要依据畸形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拇外翻手术技巧性很强,如操作不精细会影响疗效,因此,要选择有经验的医生。
脚部不适暗示几种疾病
一、脚掌疼
走路、站立或按压时,拇指关节和脚掌疼痛,但没有红肿,可能是足底肌群损伤,可以每晚用热水泡脚;
脚掌疼的同时,第三或第四脚趾也出现疼痛,可能是长期穿高跟鞋惹的祸。建议高跟鞋与平跟鞋换着穿,如果必须穿,最好要选宽头、厚鞋底的鞋;
如是没有原因的脚掌疼痛,同时有口渴、尿频、容易饿、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患有糖尿病了。
二、脚跟疼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而鞋子不合适是主要原因。长时间穿鞋底过硬、过软或太薄的鞋,都会出问题。另外,较胖的人也容易脚后跟疼。
专家指出,护好脚后跟,先要选好鞋,买鞋一定要合脚,脚趾前留一横指的距离,少穿鞋底太薄的平底鞋。
三、脚趾甲厚重、发黄
通常由霉菌感染引起,人们毫无知觉,但这种感染很快会波及全部脚趾甲,导致其发出难闻的味道,颜色变深。如指甲松脆,说明是脚气感染,但如果只是指甲厚,可能是脚趾受损。
穿皮鞋用棉垫 脚掌疼用半垫
美国足踝骨科医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有足部疼痛困扰的女性约为男性的9倍之多,其原因除了鞋子不合脚之外,不垫鞋垫也是重要因素。
事实上,鞋垫的花样并不比鞋子少。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鞋子过大或鞋底较硬,走起路来会脚疼,建议垫一副棉布或毛毡材质的全垫就足够了,它能缓冲行走时的震荡,减轻皮肤与鞋垫之间的摩擦,让人走路更舒适。时下,许多人穿皮鞋时不喜欢垫鞋垫,害怕把鞋子撑变形,但事实上,脚汗会加速皮革的老化,使鞋底变得僵硬,因此皮鞋里一定要垫鞋垫,尤其是那些出汗较多、脚臭比较严重的人,最好使用吸湿性较好的纯棉鞋垫、活性炭鞋垫或经过除臭加工的海绵鞋垫。
有跖骨痛、扁平足、跟痛症等困扰的人,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具有治疗用途的鞋垫。跖骨痛(前脚掌疼痛)的人,适合使用硅胶制作的半垫,垫在前脚掌下,硅胶弹性好,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缓冲前脚掌压力,减轻局部疼痛;扁平足或足弓高的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特制的足弓垫,放置在脚内侧足弓位置下方,能提供适度的支撑力,缓冲震荡,改善足底压力分布,缓解疲劳;经常穿平底鞋、脚跟疼、脚底脂肪较薄以及需要做重体力活的人,应该垫个跟垫,有助缓冲行走时的震荡,改变足跟部位的压力分布;下肢关节有退行性疾病的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楔形垫,改变跟骨的内翻或外翻,改善脚部的承重分布,保护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