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防感冒专家评价6土方
气温骤降防感冒专家评价6土方
1、鸡汤
免疫细胞的生成需要蛋白质,可鸡汤中所含蛋白质很少,还不如喝一杯牛奶。认为它能杀灭感冒病毒,可能有些过头了。许多人感冒后,觉得喝鸡汤身体舒服多了。“鸡汤治感冒”这个观点早在八百年前就出现了,但却一直没有相应的理论去证实它。早先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一个专门研究气喘、肺气肿等疾病所引起的肺部发炎、伤害及恢复状况的研究小组公布,鸡汤中所含有的消炎物质,可以减轻喉咙痛及感冒所产生的不适。
专家:鸡汤有滋阴、祛寒的功效,对于风寒感冒与感冒的阴虚症状有一定功效。另外,国外还有研究发现, 相对于喝热水的人,喝鸡汤的人鼻黏液分泌速度更高一筹,这是因为鸡肉中的蛋白质含有一种“半胱氨酸”的物质,与能够溶解肺内黏液药物的乙酰半胱氨酸相似, 也适合作为感冒患者的食疗方。但是效果往往因人而异,感冒时间比较久的不适合,因为鸡汤的主要营养成分在维生素、矿物质钙等方面含量都不高,而脂肪含量也 不低,中医认为“虚不受补”。此外,胃酸过多者和胆道疾病患者都不宜食用。
2、蜂蜜和柠檬
以色列研究发现,服用蜂蜜能减轻儿童咳嗽。美国研究显示,蜂蜜尤其能减轻夜间咳嗽。英国耳鼻喉科医生亚当认为,一杯热的柠檬汁和蜂蜜饮料让患者感觉有效的原因,可能是饮料热度起了关键作用,有助于暂时缓解嗓子疼和咳嗽。
专家说:中医认为蜂蜜性味甘平,归肺经。临床上常用于肺燥干咳等患者的治疗。柠檬富含维生素C,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3、菊花茶
美国研究显示,它能将感冒持续时间减少1.4天,对缓解支气管炎和感冒症状有效,但目前医学界对此的研究结论不一。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生理学家麦克认为,菊花有助于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增强对抗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力,但尚无确凿证据表明菊花能让感冒提前痊愈。
专家说:中医常用菊花入药治疗风热感冒,因为菊花味辛疏散,能疏散肺经风热。菊花水浸剂或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致病性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对于风寒感冒患者是不适合的。
4、维生素D
维生素D能让血液和肺中的免疫细胞变得更强壮,从而减轻呼吸道感染,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此外,每 天服用10~50微克比一月服用一次大剂量维生素D更有效。建议65岁以上、接触阳光较少的人,可每日服用约10微克维生素D。
专家表示:维生素D对于人体免疫系统非常重要。免疫力强自然有助预防感冒,但不要动不动就补充维生素D,以免过量反而不利健康。动物性食品是非强化食品中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相对较多。
5、吸蒸汽
国外学者认为,温暖的水蒸气只是让鼻子中的感受器对气流更敏感,让人暂时觉得鼻子不那么堵了,其实并不能真正治疗鼻塞。不过该方法值得一用,每天3次,每次5分钟即可,还可在热水中加入些薄荷。
专家表示:热水蒸气经过鼻腔粘膜吸入呼吸道,会刺激“沿途”的毛细血管扩张,缓解鼻塞、咽喉肿痛的症状,也起到了一种湿润的作用,对于鼻腔干燥、干咳的感冒患者的确有辅助治疗的效果。绿茶本身有清热消炎的作用,热绿茶的水蒸气闻闻效果会更好。闻热茶辅助治疗感冒的方法实际上属于中医外治法——熏蒸法的范畴。对于治疗感冒尤其是风寒感冒的中药水剂,热饮之前闻闻效果会更好,不少中药水剂含有抗病毒、抗菌和抗感染的物质,挥发出的水蒸气经患者鼻腔、呼吸道粘膜吸收之后,同样会产生药效。
6、维生素C
研究发现,常服用维生素C并不会降低人们患感冒的次数,也没发现有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预防或治疗感冒。
专家说:研究人员曾对1.1万名每天服用200毫克维生素C的人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罹患感冒的次数与没有服用维生素C的人一样多。所以,服用含有维生素C的药物或者食物与预防感冒没有直接关系。
感冒了,更推荐多喝热开水
专家表示,就感冒而言,吃不吃药都至少需要1周时间才能康复,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超越药物,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和夸大它们的作用。感冒后人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减少,适宜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如果有发烧的情况,有必要补充一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医生一般都建议患感冒的人多喝开水,吃流质食物。因为感冒时鼻子不通畅,用口呼吸,丧失水分,热水和流质食物能补充水分。另外,比较热的食 物可使疼痛的喉部舒服些,并化解充血的状况。建议多喝一些蔬菜汤或水果粥,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提供较多的维生素。另外冬季多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让身体温 暖起来。
孩子发烧后要额外保暖吗
冬季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连日来,感冒发烧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可把爸爸妈妈急坏了。专家提醒广大家长朋友,要做好孩子的保暖工作。
近20天来气温忽高忽低,患胃肠型感冒的婴幼儿成倍增加,以拉肚子、呕吐和发烧为主要症状。据了解,引起胃肠型感冒的病毒为轮状病毒,其活跃温度为10℃以下,近期气温骤降,轮状病毒活跃,婴幼儿抵抗力低极易患病。陈风香建议,婴幼儿要多喝水,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油腻和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家长应注意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遇有降温及时为孩子添衣服,做好保暖。此外,患支气管炎的婴幼儿也较多,严重者已转为肺炎。陈风香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保暖,少受凉,避免感冒。
青柠檬杀菌防感冒
防治感冒
霜降过后,气温骤降,每天早上出门都会感到冬天的逼近,稍不留意,就患上了感冒,这个时候青柠就派上了用场。青柠中有着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而且维C还具有杀菌的作用。多喝青柠水,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疗效,而且感冒的时候,每天坚持用开水来泡青柠,可以有效减轻各种感冒症状,将人尽快从感冒中解救出来。在这里小编推荐个小偏方,那就是盐来腌制青柠。只要将青柠清洗干净,然后倒入适量的盐来腌制,再倒一半的凉开水浸泡,把瓶子密封保存半年即可。半年后拿出来就可以食用了,虽然味道会有些特别,但是对防治感冒的效果可是很显著的。
因为很多人感冒的同时都会伴随着咳嗽以及喉咙肿痛有痰,而且有时候想要把痰给咳出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青柠具有润肺护嗓的功效,这时候,喝些青柠水可以帮助缓解喉咙的肿痛,让你可以顺利地讲痰咳出。
寒露节气养生 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气温骤降心脏病高发
冬季,大幅度的降温导致医院接诊患者显著增多,而突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更是明显增多,其中还有不少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此,气温骤降最易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人们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预防。
由于天气寒冷造成血管收缩,加上病人防护不当,容易导致心脏血管内膜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堵塞,从而引发心脏大面积缺血,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甚至猝死。一位49岁的男子因为受到寒冷刺激,突然发生心前区疼痛,且持续不缓解,被家人发现后紧急送到医院抢救。医生经过造影检查发现,该患者心脏两根大血管完全闭塞,造成大面积心肌梗死。经连夜抢救,最终挽救了该患者的生命。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除了一部分病人由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原因诱发外,约有5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前没有先兆表现,也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但是,这些患者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和竞争的压力下,应酬多,生活、饮食不规律,身体时常处于疲劳状态,一旦遇到气候骤变、过度劳累、暴饮暴食等情况,便会突然发作。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要防范其发生必须从日常保健做起。首先要在气温骤降时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调整好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状态,纠正不良习惯;其次饮食上要保持清淡,避免过食油腻食物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保持平和心态;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此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治疗;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尤其要提高警惕,调节好生活节奏,避免过度疲劳,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尽早进行健康干预。
最后特别提醒人们,一旦发生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如果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如冷汗、面色苍白、乏力、恐惧、恶心呕吐、濒死感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急救,而且越早越好。
小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小雪节气如何养生
小雪节气之后气温骤降,这时候机体的血液循环就会变慢,因此就很容易出现四肢冰冷的情况。所以建议这时候可以多用热水泡泡脚,能够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手脚冰冷的情况,并且还能起到一定预防感冒的作用。
小雪之后气温会比较的冷,这时候建议可以多多晒晒太阳,因为多晒太阳能使机体保持温暖,并且能够保持大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还能帮助机体合成维生素D,对健康非常的好处。
幼儿常见病及预防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冬季气温变化大,尤其在寒流来袭时,气温骤降,宝宝的呼吸道粘膜不断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极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病情加重时还会导致肺部感染。
小贴士:降温时家长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加宝宝衣服,小婴儿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让宝宝多喝温白开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预防感冒;加强户外活动,耐寒锻炼从秋始,适当的有氧锻炼可使宝宝逐渐适应温差,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当宝宝活动后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更不要站在风口吹风,避免着凉。
老人需防倒春寒
春节前后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升降幅度大,医生提醒人们预防“倒春寒”,尤其是体弱人群、老人和孩子。
“倒春寒”是一种天气现象,它是指春暖花开的季节寒气突袭,致使气温骤然下降,使人感到寒意。春节过后气温逐步回升,气温最高的时候在户外都不需要穿棉衣,可是进入2月中旬后气温突然下降,刚刚脱掉冬装的市民猝不及防,很多人因此患上感冒等疾病。
对此,医师提醒说,“倒春寒”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天气突然变冷会导致呼吸道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为预防“倒春寒”,当气温骤降时,老人和孩子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呼吸道的保暖。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平日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
气温骤降脑血管病增加
气温骤降,脑血管病患者大幅增加。北京急救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最近一周120转运的脑血管病患者达到761例,较2007年同期的652例明显增加。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说,气温骤降是脑血管病发病的诱因,特别是平时血压高的人更易在气温骤降的过程中突发脑中风。另外,天气转冷,人们吃得多、活动少,这也是脑血管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合理的饮食标准应该是七八分饱。”
很多老人喜欢在冬季时到医院进行预防性输液,医生认为输液预防不可取。输液的效果只能作用于输液期间,药物都有半衰期,药效过了,自然起不到任何作用。另外,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盲目输液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温馨提示:一旦出现脑中风的症状,如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头痛、眩晕、眼发黑,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去能够治疗脑血管病的医院,越快越好。千万不要自己找药吃,也不要躺着休息或者等子女和家属前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