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如何预防
病毒性脑炎如何预防
平时多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感冒与肠道感染,一旦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其恶化。按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高烧,严重的头痛、呕吐、脖子痛,特别是向前低头时,感到脖子僵硬,皮肤上出现红色不规则淤点或紫疹、惧光、嗜睡和妄想、婴儿囱门突出。婴儿突然爆发尖锐哭叫等,应及时去看急诊,以免贻误病情。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病毒性脑膜炎病因是什么
病毒性脑膜炎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成流行或散在发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腮腺炎病毒多发于冬春季节,常为自限性。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虫媒病毒为一类通过在脊椎动物和嗜血节肢动物宿主间传播而保存在自然界的病毒,分布在多个病毒家族,至少有80种可使人类染病。
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吧。
1、多种病原体可致脑炎
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如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等。此外,一些疾病如非典型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及胶原性血管病等也可表现脑炎的症状,但是脑炎中最重要的病原体是病毒。
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脑膜出现脑膜炎,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后者是指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由于无菌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几乎成为同义词。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病毒性脑膜脑炎是指脑组织和脑膜同时感染。
2、百余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如虫媒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副黏病毒、风疹病毒、弹状病毒、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沙粒病毒等。
病毒性脑炎可可以分为流行性和散在性两种,前者多为具有传播媒介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呼吸道传播的脑炎等,而散在性脑炎可由疱疹病毒或风疹病毒等引起。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性脑炎有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蜱传播的森林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呈世界性分布,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新近分离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和7型(HHV-7)也具有神经细胞嗜性。此外,至少有4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也称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和新发现的肠道病毒-71型。
如何预防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膜脑炎(viral meningoencephalitis)或称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所致脑实质和脑膜炎症。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毒脑炎时,常引起神经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当炎症波及脑膜时,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病毒性脑炎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我们该如何预防它呢?
1、孩子出生后按时接种计划免疫,这些预防疫苗能防止因感染某些病毒(如麻疹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而造成的脑炎。
2、孩子要远离家中的小动物,如猫、狗、松鼠等。因这些小动物身上可能带有不同种类的病毒,一旦被其咬伤,就可能有病毒进入体内。
3、对正在流行的传染病(如肋腺炎脑炎、疱疹性脑炎)而又没有接种疫苗的,要尽可能做好隔离工作。
4、对于以节足动物为媒体的病毒性脑炎(如纹媒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除流向预防疫苗外,还要防蚊虫叮咬,积极采取灭纹防蚊措施。
5、平时多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感冒与肠道感染,一旦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其恶化。按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高烧,严重的头痛、呕吐、脖子痛,特别是向前低头时,感到脖子僵硬,皮肤上出现红色不规则淤点或紫疹、惧光、嗜睡和妄想、婴儿囱门突出。婴儿突然爆发尖锐哭叫等,应及时去看急诊,以免贻误病情。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EEG)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易被家人及患儿所接受,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病毒性脑炎时脑电图异常率可达90 %以上,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异常慢活动背景,多数患儿的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并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病情重者脑电图恢复慢。
但需要注意:
(1)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的改变是非特异的,绝不能过分强调脑电图的诊断价值。脑电图正常,不能排除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也不能肯定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些地区部分儿科医生仅仅依据患儿出现头痛或其他非特异性症候,加上脑电图出现“轻度异常”,即做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是不正确的。
(2)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的程度与实际病变严重性不一定完全一致;病毒性脑炎的异常脑电图恢复较临床恢复为慢,常为数周或数月之久;个别病毒性脑炎恢复期随访脑电图出现痫样放电,如果未出现临床发作,不能单凭脑电图诊断癫痫,甚至加用抗癫痫药物。
得过病毒性脑膜炎能留下后遗症吗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危重的可有后遗症,多数是可以恢复的,预后还和病毒的分类有关系: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病变的范围和病情的轻重有关。脑部病变较局限且未侵犯"生命中枢",病情较轻时,其预后往往良好。如昏迷持续时间较长,或有频繁惊厥时,脑部缺氧及病理变化加重,预后多较差,容易留有神经、精神的后遗症。某些病毒所致的脑炎预后较差,如西方马脑炎患儿常有后遗症,年龄愈小愈严重。5岁以下的东方马脑炎患儿多有后遗症,表现为精神迟钝、抽搐及瘫痪。麻疹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患者的病死率均较高,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儿的病死率可达30%以上,约半数的存活者中有后遗症。胎儿经胎盘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可发生小脑畸形,积水性无脑畸形。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先天性感染侵犯多种脏器,当侵犯脑组积时,其预后都比后天性脑炎为差。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引起大脑性瘫痪、小脑畸形、智力迟钝、运动障碍,偶见脑积水。先天性风疹脑炎患儿可发生小脑畸形、耳聋、甚至进行性精神及运动障碍。狂犬病毒脑炎的病死率最高,几乎为100%。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脑炎、埃可病毒脑炎、柯萨奇病毒脑炎、腮腺炎病毒脑炎患者的预后多较好,大多数患者能逐渐痊愈。某些埃可病毒脑炎及柯萨奇病毒脑炎患儿可出现肢体瘫痪,但很少留下后遗症,极少数腮腺炎脑炎患儿可有偏瘫,甚至出现脑疝而死亡。
对遗留的后遗症可采用针灸、推拿、药物及训练等方法治疗。
又到脑炎高发期
脑炎可由多种病毒所致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患者的病情轻重不等。病情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可能留下后遗症或死亡。病毒感染不仅会引起脑炎,还会导致脑膜炎。脑组织和脑膜同时感染的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与年龄、机体免疫力、季节有关系。正常成人由于大脑有血脑屏障的保护,不容易发生病毒性脑炎;儿童因免疫系统和血脑屏障发育尚未成熟而容易发病。当一个人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营养状态不良时,机体免疫力会受到影响,也容易发生病毒性脑炎。冬季寒冷,容易发生感冒,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这个季节应格外警惕病毒性脑炎。不过,冬季常见的病毒性脑炎大多属于散发性的,只要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及时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脑炎早期症状像感冒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取决于病毒感染的神经系统部位、病毒的毒力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即使是同一病毒引起的感染,临床表现也会不同。
病毒性脑炎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病人会发热、全身酸痛、食欲差等。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的表现。病人若出现发热、头痛,经过一般的治疗无效时,应高度警惕颅内感染的可能,要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
病人和家属要配合医生做好检查
患者发病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病人或家属应向医生详细介绍发病后的情况,同时要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首先要进行急诊头部CT检查,排除有无脑出血或脑内肿瘤。
其次要进行腰穿检查,这是诊断病毒性脑炎必不可少的手段。腰穿并没有太多的并发症,患者不必紧张。
第三要进行头部磁共振(MRI)检查,这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并协助判断病变性质。
第四要进行脑电图(EEG)检查,这对判断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帮助,同时可作为观察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
脑炎的分类
关于脑炎,许多人对其了解不深,下面是关于脑炎分类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一、非化脓性
1、病毒性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虫媒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等);肠道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其它如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狂犬病、慢病毒等脑炎。
2、非病毒性脑炎:立克次体(Q热、斑疹伤寒);螺旋体(神经梅毒等);真菌(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等);原虫(阿米巴脑炎、脑型疟疾等);蠕虫(脑囊虫病、包虫病)。
3、散发性脑炎。
二、化脓性
包括细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病毒性脑炎的病因有哪些
一、多种病原体可致脑炎
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如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等。此外,一些疾病如非典型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及胶原性血管病等也可表现脑炎的症状,但是脑炎中最重要的病原体是病毒。
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脑膜出现脑膜炎,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后者是指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由于无菌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几乎成为同义词。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病毒性脑膜脑炎是指脑组织和脑膜同时感染。
二、百余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如虫媒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副黏病毒、风疹病毒、弹状病毒、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沙粒病毒等。
全世界大约有100余种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患病率约为3.5~7.4/10万人,粗略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万~30万病毒性脑炎病例。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和散在性两种,前者多为具有传播媒介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呼吸道传播的脑炎等,而散在性脑炎可由疱疹病毒或风疹病毒等引起。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性脑炎有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蜱传播的森林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呈世界性分布,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新近分离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也具有神经细胞嗜性。此外,至少有4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发现的肠道病毒-71型。
总之,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所感染的病原密切相关。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预后较差,不少存活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除注意体格锻炼外,注射各种抗病毒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脑炎的根本途径。
防儿童感冒转为病毒性脑炎
天气变化大,病毒活跃,容易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便随全身血液循环到达脑部,若引起脑实质炎症,就会发展为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常表现为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症状等。
这并不是说,孩子一感冒就会发展为病毒性脑炎。原来,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与年龄、机体免疫力、季节有关系。儿童因免疫系统和血脑屏障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发病,特别是当病毒较强,而儿童体质较弱时。正常成人由于大脑有血脑屏障的保护,不容易发生病毒性脑炎;但是当一个人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营养状态不良时,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病毒性脑炎。
据介绍,小儿病毒性脑炎目前在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为主,大部分患儿经及时治疗后可无生命危险,但病情较重的患儿由于脑组织损伤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运动障碍、肌痉挛等,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存质量。
早期症状应警觉
预防病毒性脑炎,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杨思达解释,孩子得了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家长切莫忽视,自己买几片药就给孩子吃了,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地接受正规的治疗,并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
病毒性脑炎早期发病症状跟感冒差不多,患儿会出现发热、全身酸痛、食欲差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就可能出现浅昏迷、过度兴奋等情绪行为的改变。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一有异常应立即反馈给医生,在病情较轻时治疗,发生脑部损伤,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就越小。
病毒性脑炎虽然有传染性,不过近几年都处于散发状态,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平时要注意让孩子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按时接种疫苗;避免让孩子过度劳累和过度惊吓,孩子在过度惊吓后易感冒发烧,这是由于内分泌受到影响,导致免疫力降低。
病毒性脑炎可导致脑瘫你知道吗
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毒脑炎时,常引起神经细胞的炎症、水肿、坏死等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当炎症波及脑膜时,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病毒性脑炎轻重差别很大。既有高热不退者,也有仅为低热者。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精神面色不好,困倦多睡。重者可有抽风、昏迷、肢体瘫痪、呼吸节律不整等表现。由于病毒的种类不同,脑炎的表现也就多种多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带病毒的蚊子传播而发生,最易引起高热、抽风、昏迷。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病情亦十分严重。脑部不但有炎症、水肿,而且出血、坏死等亦较多发生。
腮腺炎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一个合并症。病儿除腮腺肿痛外,逐渐产生头痛、呕吐等症状,提示脑部可能受到损害。有的病人在腮腺炎好转后才出现脑炎症状。极少数病人始终无腮腺炎之症象,一开始即为脑炎之表现。
病毒性脑炎可通过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脑电图及C T来诊断。少数有条件的医院可做特异性抗体或病毒分离。以期进一步明确病原。
确诊或疑似病人均可采用抗病毒治疗。对于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可用无环鸟苷;其它病毒引起者可用病毒唑及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所感染的病原密切相关。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预后较差。不少存活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除注意体格锻炼外,注射各种抗病毒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脑炎的根本途径。
病毒性脑炎后遗症
病毒性脑膜炎后遗症是癫痫,癫痫病俗称羊角风,是由于脑细胞突然短暂过度放电而致的脑功能失调;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症状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或可兼而有之,临床上以突然意识丧失,突然跌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口中怪叫,醒后如常人。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内,一般不超过3周,有自限性,预后较好,多无并发症,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危重的可有后遗症,多数是可以恢复的,预后还和病毒的分类有关系: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病变的范围和病情的轻重有关。脑部病变较局限且未侵犯"生命中枢",病情较轻时,其预后往往良好。如昏迷持续时间较长,或有频繁惊厥时,脑部缺氧及病理变化加重,预后多较差,容易留有神经、精神的后遗症。某些病毒所致的脑炎预后较差,如西方马脑炎患儿常有后遗症,年龄愈小愈严重。
病毒性脑炎如何鉴别诊断
对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学分析。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需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
由于上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分析进行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高热惊厥等也需要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常见脑炎有几种呢
脑炎现今尚无完善的分类法,今天将为大家介绍临产上常用的分类方法。临产主要分为非化脓性脑炎和化脓性脑炎。
1、非化脓性脑炎
(1)病毒性脑炎。主要包括疱疹病毒性脑炎,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虫媒病毒性脑炎,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等。此外还有肠道病毒性脑炎,其它如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狂犬病、慢病毒等脑炎。
(2)非病毒性脑炎。主要有真菌性脑炎,比如常见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二是立克次体(Q热、斑疹伤寒);三是螺旋体,如神经梅毒等。此外,还有原虫、蠕虫等。
(3)散发性脑炎。这种脑炎根据其所属类型可以分为病毒直接感染或各种原因损害了患者的免疫机能,从而导致脑的变态反应或脱髓鞘改变等异常免疫。
2.化脓性脑炎
这种类型主要包括细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虽然脑炎它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但也不用对此特别恐惧。对于流行性脑炎,流行病多发季节要注意预防,不要长时间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注意空气流通。有些脑炎病毒是通过蚊虫传播的,所以进入林区的时候要穿一些能起到保护作用的长衣长裤,防止蚊虫叮咬。若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就医,对症下药,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