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脏不好需要做什么检查 24小时蛋白尿定量

肾脏不好需要做什么检查 24小时蛋白尿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时内排出的所有尿液,测定24小时尿量。并对尿液中蛋白质进行定量的一种可反映肾功能情况的尿液检测方法。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150毫克,如过超出正常范围内,则可考虑其肾功能有受损情况。

注意事项:为了保证24小时蛋白尿定量的准确性,在第一天早上的8点时就应该把膀胱尿液排出干净,并开始计时,把所有尿液都排到一个桶或其他容器内,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结束,即可全部送检。

肾脏不好的症状 尿液异常

肾脏不好时还会伴随有尿液异常的发生,如颜色的改变、尿中泡沫增多,尿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等,这可能是由于尿中出现大量蛋白的表现,建议可到医院做个尿常规及24小时蛋白尿定量检查。

蛋白尿诊断标准

1.非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不超过1g/24小时,不伴水肿。

(1)体位性蛋白尿:蛋白尿见于起立位,而卧位阴性。儿童与少年期检出率在2%~5%,5岁以下少见,无性别差异,多数因体检或其他疾病验尿时发现。蛋白尿常为间歇性,即非每日出现,也有持续性,即每日均可检到蛋白尿。24小时蛋白尿定量一般不超过1. 4g。诊断试验:①当晚平卧排尿弃去,翌晨卧位留尿,是为卧位尿;起床站立活动后再次留尿,是为站立位尿。卧位尿蛋白尿阴性或微量,站立位蛋白尿阳性或超过10倍,即可诊断。②脊柱前突试验,卧位留尿同上,嘱患儿饮水200ml靠墙站立,头贴于墙,双手撑腰使脊柱前突15分钟,l小时后排尿送检,如卧位阴性或微量,脊柱前突后蛋白尿≥++,可诊断。

体位性蛋白尿原因末明,可能系站立时下腔静脉受肝后缘和脊柱压迫,致肾暂时性淤血或淋巴回流受阻,使肾小球蛋白滤出增多。近年来有报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见血尿节)也为体位性蛋白尿原因之一。体位性蛋白尿预后良好,多在青春期后消失。但因病理性蛋白尿也可因体位而改变,故必须予长期随访观察,包括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和蛋白尿增多,以排除肾脏疾病。

(2)热性蛋白尿: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体温超过38.3℃,定性不超过++,多于体温恢复正常后消失。发生机制不详。

(3)运动性蛋白尿:多于剧烈运动后发生,定性不超过++.休息48小时消失。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管性蛋白尿:正常人肾小球能滤过大量分子量小于清蛋白的蛋白,如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轻链,β2微球蛋白,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等,滤出的低分子蛋白被近端小管所吸收,当小管损害尿中排出大量低分子蛋白尿是为肾小管性蛋白尿。此类蛋白尿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多系肾小管先天或遗传性功能障碍。患者多伴另一些肾小管功能障碍的症状,如糖尿、磷酸尿和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同时存在该病其他系统症状和体征。继发性见于各种肾小球病和间质病。

肾小管性蛋白尿特点是:①蛋白尿定量<1g/24小时;②因低分子蛋白对试纸法检测不敏感,常难以检测到,须用圆盘电泳或通过检测β2微球蛋白,溶菌酶和本周蛋白才能确诊;③多伴继发或原发疾病症状和体征,也可伴其他肾小管功能障碍症状(糖尿、低磷性骨病和酸中毒)。临床上持续无症状蛋白尿多数为肾小球性而不是肾小管性,不伴其他症状单独肾小管性蛋白尿极为少见。

(2)肾小球性蛋白尿:为最常见的病理性蛋白尿,系由肾小球通透性增高,滤出蛋白超过肾小管吸收所致。肾小球性蛋白尿,尿蛋白多以清蛋白为主,大分子蛋白,如IgG的多少取决于肾小管病变的性质,病变重通透性高时增多.用清蛋白与IgG清除率之比值(U IgG/SIgG÷UAlb/SAJb)可表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被称为选择性蛋白指数(selective proteinindex, SPI) SPI<0.1为选择性蛋白尿,>0.2为非选择性蛋白尿,曾用于预测肾病综合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由于有不少重叠并无临床意义。肾小球性蛋白尿形成也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阴电荷丢失,导致带阴电荷血浆蛋白,如清蛋白入量滤出。测定两种分子量相同而所带电荷不同的血浆蛋白,如唾液淀粉酶(分子半径2. 9nm,等电点5.9~6.4)和胰酶(分子半径2.9nm,等电点7.0)的清除率比值,可估计肾小球电荷丢失的程度,当两者相等,示电荷屏障已消失殆尽。

肾小球性蛋白尿特点:①尿中蛋白均为正常的血浆蛋白;②尿蛋白量范围极广从1g/d至30g/d不等;③尿蛋白以清蛋白为主,低分子与高分子蛋白量取决于病变性质;④临床可伴有血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致肾小球病的疾病有时可同时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此时蛋白尿除肾小球性,还可伴有肾小管性蛋白尿。而长期持续肾小球性蛋白尿可加重近端小管细胞蛋白负荷,活化细胞某些基因,产生生长因子、内皮素、单核细胞诱出蛋白和整合素等损伤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出现肾小球合并肾小管蛋白尿。

(3)孤立性(单纯性)蛋白尿:孤立性蛋白尿是指仅有蛋白尿而无血尿、水肿和其他症状。多数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查尿时发现。1986年全国21省市尿筛查,一次尿检阳性率为2. 31%,第二次复查为0. 33%,最后确诊为0.08%。孤立性蛋白尿可分为暂时性和持续性,暂时性在随访中自行消失,属良性蛋白尿,一般毋需做进一步检查。持续性指经随访蛋白尿持续3个月以上,尿蛋白定量在2g/d以下。持续性孤立性蛋白尿肾组织学检查表现多样。据Abuelo综合10篇文献报告分析,70%以上光镜检查正常或轻微系膜增生.20%有较明确病变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膜性肾病和膜增生性肾炎,5%为问质病变。

持续性孤立性蛋白尿的诊断首先应收集病史,包括血尿、尿频、尿急、排尿障碍、水肿、听力和家族史等。询问服药史,致蛋白尿的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体检要注意有无水肿,腰腹部肿块和高血压等。实验室检查包括多次尿常规检查、尿细菌培养、24小时尿蛋白和肌酐测定、血清蛋白、C3和乙肝病毒标记物等。影像学检查可用B型超声作筛查。当上述检查无阳性发生,可诊断为孤立性蛋白尿。由于多数患儿病变轻微且非特异性,故并非每例孤立性蛋白尿均作肾活检。Bergstein提出的肾活检指征为:①蛋白尿<1g/d,但伴有以下表现之一:血尿、肌酐清除率降低、持续低补体和高血压;②蛋白尿>1g/d;③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年龄<1岁或>8岁。

24小时尿蛋白0.5正常吗

24小时的尿量指早上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看一下这时是几点,记一下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这就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对于肾病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就是蛋白尿。尿常规检查对尿蛋白的定性定量,虽然方便简单,但一旦发现异常,即已到肾病晚期,耽误了治疗。在尿常规检查无蛋白尿情况下,留取一天中整个24小时的尿液送检,采用比较敏感和精确的方法,能检出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加达到异常标准,在排除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和创伤等情况下,即可诊断为肾病早期,有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什么意义?

上面专家为我们介绍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内容和原因,那么,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什么意义呢?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只能通过分子量较小的物质。健康儿童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少于40毫克,这一含量用蛋白质定性试验的方法一般不能检出。患某些疾病时,蛋白质漏出增加,则可被检出。所以尿蛋白定性报告的结果是粗略的,如要精确地测出患儿小便中排出的蛋白量,便需采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验。

目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高常见于以下一些疾病:

①肾脏疾病。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红斑狼疮、肾结核、肾结石、肾动脉硬化等。

②肾循环障碍。如充血、贫血、心功能不全等。

③其他疾病。如休克、失水、感染、中毒、白血病及肾脏移植等。

此外,还有一种生理性蛋白尿,又称功能性蛋白尿,系指泌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蛋白而言。如剧烈运动、长期的直立或仰卧,过于激动、高热、高温与受冷等。此种蛋白尿定量不超过每日500毫克,且为一过性。

24小时尿蛋白0.5正常吗?上述内容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最为详细的介绍,在大家了解了24小时尿蛋白0.5正常的情况下,还是要提醒大家:对于尿液检查的相关数值大家都是要了解的,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不正常。

孕妇尿微量白蛋白高什么原因

正常尿液里含有微量蛋白质,检查呈阴性;当尿液里蛋白质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检查结果呈阳性。蛋白质含量呈阳性的尿就叫蛋白尿。孕妇排出这样的尿就叫孕妇蛋白尿。一般来说孕妇出现此现象是很正常的,不过如果怀孕以前患有肾病检查出尿蛋白含量较高的话还是去医院检查治疗为好。

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在孕妇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在怀孕后,其肾脏会发生一些正常的变化,如长度增加、重量增加等。同时,孕妇的肾小球滤过率也会增加,因此蛋白的滤出也随之增加,24小时蛋白尿定量可达300-500mg,发生率约为20%。孕期脊柱前凸,肝脏压迫下腔静脉以致肾静脉压升高,加上增大的子宫压迫肾静脉,是孕期生理性蛋白尿的原因,采取侧卧位往往使尿蛋白减少。因此,孕妇如果在怀孕时没有肾脏疾病,出现孕妇蛋白尿是正常的,不必担心。

大多的孕妇都会担心尿蛋白高了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从而导致心情低落。事实上,宝妈的心情对宝宝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编者建议宝妈如果发现自己尿蛋白偏高可以咨询医生并做相应的产检,相信医生会给您较好的建议的。

妊娠高血压诊断

1、基本检查

了解准妈妈有无头痛、胸闷、眼花、上腹部疼痛等自觉症状。检查血压、血尿常规、注意身体体重指数、尿量、胎动。

(1)高血压:血压>130/90mmHg,或与基础血压相比,收缩压>30mmHg,舒张压>15mmHg。

(2)浮肿:经临床休息6-8小时后,浮肿不消退;

(3)体重:每周体重增加超过1公斤。

(4)尿蛋白:尿常规有蛋白或尿蛋白尿定量>0.3g/24小时。

2、准妈妈特殊检查

包括反射测试、眼底检查、凝血指标、心肝肾功能、血脂、血尿酸及电解质等检查。

3、胎儿特殊检查

包括胎儿发育情况、B超和胎心监护和脐动脉血流等。妊高征对胎儿会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生长受限等影响,因此需要检查胎儿发育情况。

尿蛋白加号越多越严重吗

我们知道蛋白尿是肾炎的一项重要客观指标。而在尿蛋白化验中,医生会根据尿中含有蛋白质的多少定为“+”(代表24小时的蛋白尿定量大于150毫克)、“++”、“+++”或“++++”。而尿中蛋白质的含量越多,“+”号就越多,患有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

尿蛋白减少,病情也可能恶化

已经患慢性肾病的人,都会很在意尿蛋白究竟有几个“+”,其实医生也很在意这点。那么,尿蛋白“+”号越多,病情就越重吗?尿蛋白“+”号减少,是否就代表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呢?

其实,这也是不一定的。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标志和危险因素,但蛋白尿的多少,并不一定反映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例如,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有可能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但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程度,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还要结合全身情况、肾功能、生化检查,尤其是肾活检等检查来判断。

蛋白尿不消失,也无需惊慌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慢性肾病病人,虽经长期、正规的治疗,可蛋白尿仍不能消失。此时该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必要过于纠缠,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肾病病人的蛋白尿,即使经正规治疗后,也不能完全消失。病人要知道,此时治疗的目标是以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而不是一定要彻底消除蛋白尿。一般认为,如病人能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1。0克以下,可明显延缓肾功能下降的速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下降到这个指标时,病人就可高枕无忧。我们仍应观察尿液的情况,且应定期(至少应每1~3个月1次)检测血压、肾功能、尿沉渣、尿蛋白等的变化;女性病人若要妊娠,前后更应加强检测。

尿蛋白2个加号需要治疗吗

尿蛋白病情全都是病理性的,也有些是一过性以及生理性的蛋白尿,从临床来看尿蛋白2个加号也不能说明就是得了肾病,这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例如尿常规检查、肾脏B超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等。

尿蛋白2个加号,如果排除生理性尿蛋白的可能性,很大程度可以确定尿蛋白的产生是肾脏发生了损伤。所以一定要及时对症治疗。

其实,治疗尿蛋白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但因这些疗法治疗该病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难以帮助患者真正康复。因此,在治疗尿蛋白时,患者务必慎重选择疗法。

温馨提示:尿蛋白2+的治疗上,必须从肾起的本因入手,不可盲目的消蛋白、堵蛋白。以免导致病情的长期反复。

尿蛋白的检查

尿蛋白检查分为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尿常规最好为清晨第一次小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标本时,最前一段弃去,留取中段尿。定性检查只是初筛检查,肾脏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定均应进一步做定量检查。

2.定量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精确留取24小时尿蛋白,混匀,取尿样送检。

3.特殊检查

如尿蛋白电泳、尿轻链定量、泌尿系B超、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等,需依据临床诊治需要进行检查。

尿蛋白多少与肾炎严重程度无关

1、肾脏病终末阶段,肾小球硬化,功能肾单位丢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此时蛋白尿反而减少。

2、临床上有些类型肾炎仅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而无蛋白尿。

3、血浆蛋白浓度明显下降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亦可减少。因此不能单纯以尿蛋白量多量少来衡量肾炎的轻重,而一定要结合临床作全面的评价。

4、尿蛋白量与肾脏病理改变之轻重不完全一致,如微小病变肾病,临床呈大量蛋白尿而病理光镜下正常,免疫荧光阴性,仅电镜下显示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预后佳。

蛋白尿200多正常吗

蛋白尿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注意看蛋白尿的性质和蛋白尿的量,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肾脏功能检查,注意蛋白尿需要看24小时蛋白尿的定量问题,进行24小时的测定,同时注意看这种蛋白尿的情况,是否是存在继发性因素,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结合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自身免疫性的病变是不能除外的,建议积极就诊医院肾脏内科,进行明确下蛋白尿的原因,蛋白尿是一定需要引起重视的

微量蛋白尿就是尿中白蛋白的排泄率为20~200微克/分钟或24小时排出的尿中白蛋白总量为30~300毫克,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所以说蛋白尿如果是200多的话,那么就不是正常的,这样的现象要及时的治疗,蛋白尿很有可能是肾病的表现,如果是肾病的话,那么就严重了,要及时的治疗,还有可能是糖尿病的 表现,不管是什么疾病,都是需要在坚持过后来实施对症的治疗,期间还要记得多喝水,及时改善蛋白尿。

相关推荐

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不同病因引起的腰疼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例如:1.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2.体位性蛋白尿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

慢性肾炎可以分为4种类型

(1)普通型 有中等程度的蛋白尿(尿蛋白定性”+ -- ++“,24小时蛋白定量为1~3克)及轻度镜下血尿,轻度至中度水肿,血压高或伴肾功能损害。 (2)高血压型 除有普通型表现外,血压升高比较突出,常伴有慢性肾炎的眼底改变。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窄、细和反光增强,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迹现象或絮状渗出物等。 (3)急性发作型 在患病过程中因感染、劳累或治疗不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使肾功能急骤恶化。 (4)肾病型 临床表现具有大量蛋白尿(>3.5克/日)、低蛋白血症(

尿常规应对措施

1、孕妇尿隐血 尿隐血即血尿,又称尿潜血。血尿是指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 尿隐血的原因有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或肿瘤、外伤、药物等,对机体影响甚为悬殊。轻者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重者外观呈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称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即肉眼可见,尿呈红色或呈洗肉水样。 血尿可以从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进行分析。无症状的血尿应首先考虑

蛋白尿检查

1.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 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2.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 2).尿蛋白定量检查 3).尿蛋白特殊检查 常用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什么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时内排出的所有尿液,测定24小时尿量,并对尿液中蛋白质进行定量的一种可反映肾功能情况的尿液检测方法。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记录第一次小便的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抽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医学价值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有无的可靠指标: 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标就是常说的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查结果为阳性,反应肾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带有几个+。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则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能,常用的诊断指标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偶然一次发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标,不能确诊为肾病: 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

怎么发现糖尿病肾病

目前,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比较权威的方法是检测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正常人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小于30毫克,若糖尿病患者半年内连续2次查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均在30毫克~300毫克之间,应及时查明尿微白蛋白升高的原因,若排出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患者,则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如果24小时尿微白蛋白定量大于300毫克,则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尿常规可显示有蛋白。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 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方法为第一天早晨7点小便后,直到次日早晨7点再次小便,收集其间所有尿液,其中第一天早7点的尿液不

尿蛋白的检查

血液中常会有定量的对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蛋白存在。一部分的蛋白会在肾脏的丝球体中过滤进入尿液中,但又会在肾小管被吸收而回到血液中。 因此,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调查这种尿中蛋白的检查就称为尿蛋白检查。 尿蛋白的检查方法有定性检查定量检查二种。定性检查是在尿液中放进试药或试纸,依其变色的程度来检查是否出现蛋白尿定量检查则是调查一日份尿液中所含的蛋白量。从这些检查能了解肾机能是否有障碍。尿蛋白定性试验常通过半定量方式或加

高血压肾病的检查

(一)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g;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酶,β2-MG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 Ccr多缓慢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 (二)影像学检查肾脏多无变化,发展致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肾脏不同程度缩小;核素检查早期即出现肾功损害;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常提示主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或扩大。 (三)临床诊断困难者在早期应作肾活检。

蛋白尿如何确诊

(一)病史 根据蛋白尿的原因不同追问病史要有所侧重,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癫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三)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