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易感染群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易感染群

基本上所有人都对血吸虫病易感,只要人体与疫水接触,就会被感染。并且病人可重复感染,也就是说疾病经过治疗和康复后,还可再次被感染,无免疫性。

其他脊椎动物,如猫、狗、羊、兔等,也易感血吸虫病。

因此无论是青壮年还是老人、小孩,都需要注意预防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的环节众多,首先由病人或者保虫宿主随粪便排出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感染中间宿主钉螺,并在其体内发育繁殖,最后形成尾蚴,自钉螺体内逸出。

而当尾蚴遇到人体或者保虫宿主,就会从皮肤侵入体内。因此血吸虫病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与疫水接触受染。

怎样做好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血吸虫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血吸虫病患者、病牛,做到不漏诊。一般慢性患者可采用单剂吡喹酮疗法,可使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病牛可用硝硫氢胺(2%混悬液)一次静脉注射法,水牛的剂量为1.5mg/kg,黄牛为2mg/kg,治愈率达98%以上。

血吸虫病的预防二:切断传播途径

灭螺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

应摸清螺情,因地制宜,采用物理灭螺或药物灭螺法,坚持反复进行。可结合兴修水利和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垦种、养殖、水淹、土埋及火烧等办法。常用的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五氯酚钠对成螺、幼螺、螺卵均具有较好杀灭作用,但对农作物、鱼类和人也有一定毒性;氯硝柳胺仅对鱼有毒性,其杀螺效率高,持效长,作用缓慢,与五氯酚钠合用可提高药效。

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

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如推广三格式粪池,或沼气粪池。在流行区,提倡饮用自来水、井水或将河水储存3天,必要时每担水加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1片,15分钟后即可安全使用。

血吸虫病的预防三:做好个人防护

做好血吸虫病的个人防护主要是不要在流行区的河中下水游泳、玩水或洗衣,必须与疫水接触时,皮肤上可涂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苯甲酸苄酯原液,有驱避尾蚴作用。也可用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泡面料和衣服或2%氯硝柳胺脂肪酸制剂涂肤,穿上浸过药的衣服至少半年内有防御尾蚴的及效果,涂肤后有10小时的避驱尾蚴效果。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血吸虫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包括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以及无症状的感染者。而血吸虫携带者将含有活卵的粪便排入水中,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

感染血吸虫病的家畜和动物也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也称为保虫宿主。

家畜包括:黄牛、水牛、奶牛、山羊、绵羊、马、骡、驴、猪、犬、,猫、兔等。

野生动物包括:家鼠、白鼠、沟鼠、野鼠、猴、獐、麝鼩、鹿、獾、貉、豹、野猪、野兔、野猫等。

血吸虫病会传染吗

一、感染血吸虫病的症状:

血吸虫病是由寄生在血液中的血吸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病人绝大多数会肝脏肿大,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二、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1、传播途径

血吸虫的无性繁殖阶段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完成。血吸虫的分布与钉螺的分布严格一致,凡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地方,必有钉螺孳生。没有钉螺的地方,虽然可以有患者(转入型患者)但不能在本地传开来。因此钉螺生态学研究对于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有重大的意义。

血吸虫病属于传染性疾病,为粪-口传播,但其传播必须有三个条件:1)是带虫卵的粪便进入水中;2)钉螺的存在(因为钉螺是血吸虫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即必需的中间环节);3)人接触了被感染的水,如因生产生活而接触疫水(捕鱼、种田、游泳、洗漱等)。

血吸虫病传染常见的感染方式有两大类:

1-1、血吸虫病传染生产性接触疫水:疫区群众常因生产活动接触疫水,如打湖草、捞猪草、防洪抢险、抢收庄稼、捕捞洪水鱼、打藜蒿等。有时清晨进湖草场,沾到草上的露水,也能感染到血吸虫病。

1-2、血吸虫病传染非生产性接触疫水:主要有青少年游玩、玩水。其次还有吃用疫水,如淘米、洗衣、洗菜等。

2、流行特征:

2-1、地方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地理分布与钉螺分布相吻合。因为钉螺的活动范围及扩散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钉螺的地理分布有严格的地方性。血吸虫病流行取决于钉螺的分布特征。钉螺作为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与防治措施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2、人畜共患:迄今有人畜共患的流行区及只有动物感染的疫源地,而不存在仅有人群病例而无动物感染的地区,因而认为血吸虫原系动物寄生虫,随其进化而成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目前,我国江湖洲滩地区耕牛在血吸虫病传播中起着越来越显着的作用。

怎样预防血吸虫 加强血吸虫病防治教育

加强社区,农村防治血吸虫病知识的教育工作;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和《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开展预防血吸虫病活动;建立血吸虫病防治机制;普及预防血吸虫知识。

血吸虫病能够治好吗

血吸虫病是由一种叫血吸虫的从来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有两种一种是肠血吸虫病,还有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的是肠血吸虫病中的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会含有活卵,这是这种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可以通过皮肤粘膜,还有疫水接触而受到干扰,主要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上。得了这种病是可以治好,但是对于血吸虫病引起的脏器损伤没有办法补救。

血吸虫是一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以田间的钉螺为中间宿主,但人体下水时血吸虫的尾蚴通过皮肤感染人体。主要是寄生于人体的肝脏系统,对人体的肝脏损害较大,可引起血吸虫性肝炎。可出现肝功能下降。面色暗黄、蜡黄无光泽,体虚乏力,以及消化系统的一些症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疫水接触史者尤其要加以重视。要采取严格的规范化治疗。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中医治疗方剂

1.南瓜子粉(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南瓜子去壳、去油、研粉,成人每次80克,每日3次,连服4周。适用于杀虫、解蛊毒;副作用有头晕、腹泻、食欲减退等,一般在连续服药10日后副反应可减少或消失。

2.鸦胆子(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鸦胆子去壳取仁,成人每次粒(重0.4克左右),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次,连服4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杀虫、解蛊毒。

3.甘草粉(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甘草粉,每次10克,每日3次。适用于急性期退热。热退后减半量再继续服1周。

血吸虫肠病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流行于我国以及日本、菲律宾等地。所解放初期调查,此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13个省、市、区,其发布之广,几乎波及江南产粮区的大部分土地。估计患者约1000万人,受威胁者1亿人口以上。血吸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常和政府动员和组织大批专业人员到流行区开展普查普治,据1989年报道,过去有373个县血吸血病流行,现已有263个县达到卫生部颁发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患者总数的94%已被治愈,原有钉螺面积减少了80%。上海市和广东省、福建省已达到部颁布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目前我国血吸虫患者仍有150万,其中晚期患者5.5万。

血吸虫病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

㈠传染源:日本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血吸虫病患者及其保虫宿主的动物,如黄牛、水牛、猪、狗、猫、羊、兔、鹿、鼠类、猴等,可因粪便中排出的虫卵而成为传染源。在保虫宿主中以水牛及黄牛感染血吸虫病者较为普遍。

㈡传播途径:传染源含卵的粪便落入水体,而水全中有钉螺孳生及人们有机会接触疫水,这三点构成了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㈢易感者:不论何种年龄、性别和种族,对日本血吸早皆有易感性。但以15~44岁感染率为最高。体内已有血吸虫寄生的人,对再感染可有部分获得性免疫力,是为伴随免疫。

㈠消灭传染源:治疗患者病畜,加强粪便管理,避免新鲜粪便污染水源。如建造无害化粪池;或粪尿混合加盖贮存,使尿素分解为氨,可以杀死虫卵。粪便中加生石灰或碳酸氢胺也可杀死虫卵。

㈡消灭中间宿主钉螺:灭螺应根据钉螺生态特点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改变钉镙孳生环境,结合物理和化学药物灭螺方法。物理灭螺方法有铲草、火烧、土埋等。化学灭螺药物有氯硝柳胺、五氯酚钠、烟酰苯胺等。

㈢个体防护:尽量避免与疫水接触,如必须在疫水中作业时则须采取防护措施,皮肤涂抹防护药物,如氯硝柳胺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膏、乳剂,或穿防水胶鞋、塑料防护裤等。

相关推荐

血吸虫病治疗

(一)抗虫治疗 1.吡喹酮 目前,吡喹酮是治疗人畜血吸虫病的最好药物。因为它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个理想的抗血吸虫药。 (1)剂量与疗程: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目前主张用下列方案: 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成人为120mg/kg,于2~3天内分次服完,体重超过60kg者仍按60kg计。儿童的总剂量为140mg/kg,服法参照成人。 慢性血吸虫病:成人按总量60mg/kg,2大内分4次服完;儿童体重在30kg以内者,总量按70mg/kg,30kg以E者与成人相同剂量。服法参照成人。

怎样预防肝吸虫病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的卫生,可以降低患肝吸虫病的概率。所以为了家人的幸福快乐生活,我们需得多多注意各种卫生了。那么肝吸虫病有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预防措施 1.及时发现病人及病畜,及时对其进行彻底治疗,清除传染源。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生鱼虾及半生鱼虾。 3.切生熟食品的刀、板及洗涤用具、容器等要分开,不能混用。 4.剖制完生鱼虾的器具一定要彻底清洗及消毒,拿过鱼虾后将手消毒干净。 5.大力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众对本病传播途径的认识,自觉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改进烹调方法

什么季节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但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习惯的人感染血吸虫的高峰季节也不相同。 在冬天,当天寒地冻,河水、湖水、塘水结冰或干枯时,感染性钉螺极少甚至不逸出尾蚴,形成较长时间的血吸虫非易感季节,感染不容易发生。但在某些血吸虫病流行区,冬季气温不一定很低,仍有可能发生感染。 春季雨水多,气候温暖,最适宜钉螺活动。加上人们春耕生产繁忙,下水的次数多,因此感染的机会较多。 夏季气温高,下湖、下河游泳、洗澡的人数多,接触疫水的时间长,身体暴露的面积也大。另外,在洞庭湖

哪些是引起肝硬化的原因

一、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二、代谢障碍: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都是肝硬化的病因之一。 三、胆汁淤积: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四、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将引起的其他疾病

并发症多见于慢性和晚期病例,以阑尾炎较多见。 血吸虫病患者并发急性细菌性阑尾炎时易引起穿孔、阑尾炎脓肿、阑尾炎组织内虫卵沉积,阑尾穿孔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并发症。 血吸虫病患者的结肠病变严重时可产生结肠狭窄,引起排便困难以及其它肠梗阻症状。 在血吸虫病肠道增殖性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癌变者并不少见。重流行区普查结肠癌的发病率较非流行区高。发病年龄以30~40岁最多,20~30岁者也不少。血吸虫病合并结肠癌多为分化性腺癌和粘液腺癌。临床表现主要是结肠梗阻、便血和腹部包块。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充盈缺损,乙状结肠镜检与

血吸虫病会不会传染吗 患有血吸虫病怎么办

血吸虫病患者,往往会有持续高热、营养不良、贫血、肝不适等症状,此时应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 对于急性期持续高热病人,可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解热剂缓解中毒症状和降温处理。对慢性和晚期患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和多种维生素,并注意对贫血的治疗,肝硬变有门脉高压时,应加强肝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患有其它肠道寄生虫病者应驱虫治疗。 导致血吸虫病的根本原因是感染了血吸虫,因此需要进行驱虫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由专业医生开对应症的驱虫药,遵医嘱进行服药,驱除体内的血吸虫。 注意:血吸虫病驱虫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

血吸虫病如何预防

排除尾蚴:在远离厕所和贮粪池的地方开挖水井或打手压水井,使疫水通过地下砂层自然过滤流入水井中,成为无尾蚴的清洁水。建水井时应尽可能修筑井台,安装井盖,并备有公用吊桶。在井旁建造洗物池和排水沟,使用过的废水及时排出井周围地区。 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应该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逐步兴建自来水,这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最好方法。 对于无法使用井水和自来水的渔民、船民,可根据血吸虫尾蚴生态的特征采用河心深处汲水的方法取水。方法是:把长竹竿打通竹节,做成汲筒。将汲筒一端深置河心,一端安放在贮水缸口,从河心深处抽水供饮用。 杀灭

生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

生南瓜子具有很好的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对于已经成熟的成虫,也能使其变性和虫数减少.对于血吸虫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生南瓜子也是有效的驱绦虫剂,且没有毒性和任何副作用,对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患者均有明显的效果。

血吸虫病是传染病吗 血吸虫病有什么症状

早期症状:1、发热。为本期主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2、胃肠道症状。常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粘液;3、肝脾肿大;4、肺部症状 :咳嗽相当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 晚期症状: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

肝腹水具有传染性吗

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过分的担心。因为像乙肝、丙肝等疾病,一般生活中的普通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所以不用刻意避开,以免影响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感情。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是相似的,可以做些了解,以提前防范。 腹水是门脉堵塞引起的肝淋巴、肝静脉、腹膜静脉、压力过高,血浆蛋白减少,血管渗透压降低,使血浆的部分渗到腹腔,而成为腹水。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患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现象,腹水的出现也标志着肝硬化已经进入了中晚期,病情比较严重。 肝腹水本身不会传染,主要看肝腹水病因。引起门脉堵塞的因素常见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