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利用中医按摩治疗痛经的手法
几种利用中医按摩治疗痛经的手法
按摩治疗痛经,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施手法治疗。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疗须在经前当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如手法得当,可使经期提前1~2天,随着经血排出,疼痛也会消失或减轻。
子宫穴
穴位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点揉子宫穴功效: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血海穴
穴位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揉按血海穴功效: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三阴交穴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捻揉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换另一侧。
按揉三阴功效: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太冲穴
穴位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揉太冲功效: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
这四个穴位都可以在疼痛期起到缓解作用。而且还可以治疗一定的疾病,有这方面疾患的朋友不妨一试哦!
女性如何调理痛经不妨试试穴位按摩
1、太冲穴
揉太冲穴: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2、三阴交穴
按揉三阴交穴: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3、子宫穴
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4、血海穴
揉按血海穴: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自我按摩对痛经的治疗,一般多主张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后停止,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施手法治疗。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疗须在经前当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如手法得当,可使经期提前1~2天,随着经血排出,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治痛经的按摩手法源于中医,有些人可能对穴位掌握不太精准,有可能会影响按摩效果,因此建议希望通过按摩治疗痛经的朋友可以找到专业的中医师咨询按摩手法。
中医治痛经缓解痛苦
1、中医按摩治痛经6计
用中医按摩手法治疗痛经,操作简便,收效快,不妨一试:
①舒适地平躺在床上,两腿弯曲,从上腹部向下推,反复5~10次。
②用掌根在腹部顺时针地环摩腹部5~10次。
③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肚在脐周反复旋转按摩3~5分钟,使之产生温热感。
④从大腿内侧,脚髁骨内侧到脚骨的沿线,用手的根部及手指的指腹按摩,能消除下腹部的紧张,尤其是脚髁骨内侧三指宽上的穴位,是消除痛经非常有效的穴位。
⑤用拇指按压在尾骶骨上方,找出使你感觉舒服的地方,重点性地按揉该处,疼痛感会大为缓和,头痛也会减轻。
⑥从肚脐以下,约四指宽度距离的下方,到阴毛际的边缘,也是按摩痛经的有效穴位。将四指并拢,用中指慢慢做指压,能消除痛感。
2、缓解痛经小偏方2计
偏方一:一杯开水,加入两大匙红糖,搅匀,热热的喝下去,香甜温暖,痛经会有所缓解,而且,还能帮助经血更顺畅的排出。
偏方二:取一只干净汤匙,倒入约五分之一匙云南白药(药粉),再加适量白酒调匀后服下,有较明显的止痛效果。
3、食物调理痛经3计
中医治病多以调理为主,因而对于一些不太严重的痛经患者,可以选择饮食调理,从而可以减少诱发痛经的因素。
①莫贪凉:肠胃功能不佳的女性,经前和经期应忌食生冷寒凉食品,如冷饮、生拌凉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香蕉、苦瓜、山竹、绿豆、黄瓜、荸荠、柚、橙子等,以免痛经加重。
②少食酸:酸性食品有固涩收敛作用,使血液涩滞,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因此痛经者应尽量避免在经期使用此类食物。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杨梅、草莓、杨桃、樱桃、酸枣、芒果、杏、李子、柠檬等。
③忌吃辣:有一部分痛经病人,本来就月经量多,再吃辛辣温热、刺激性强的食品,会加重盆腔充血、炎症,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而使痛经加重。所以像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鸡汤、榴莲及辛辣调味品等,痛经病人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
4、对症服用中西药治痛经4计
痛经时可以服用药物镇痛。如西药中的芬必得、泰诺林都有缓释作用,疗效迅速,效果明显。
中药里对经期有改善调养作用的更多,但要注意针对症状选择:
①气滞血瘀,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阵痛,乳房膨胀,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可选用舒肝理气、化瘀止痛的“妇女调经丸”;
②阳虚内寒,小腹冷痛,经色淡、量少,伴有手足寒凉的,应选用温经散寒、养血止痛的“益坤丸”;
③气血虚弱,小腹绵绵作痛,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佳等,应该选用益气补血止痛的“乌鸡白凤丸”;
④肝肾虚损,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疼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者,应选用益肾养肝止痛的“六味地黄丸”。
5、生活习惯治痛经5计
改善生活习惯也是缓解痛经既有效又健康的办法:
①经期少饮咖啡、茶、可乐,少吃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切忌饮酒。
②受风寒湿冷侵袭易引发痛经,因此经期要注意保暖,洗热水浴、泡温泉,可加速血液循环,让紧张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松弛。
③保证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尽量控制情绪,让心情愉悦放松。
④不要做剧烈运动,特别是避免游泳、滑水等水上运动。但也不要久坐不动,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适当的散散步,做一些简单舒缓的体操动作,如瑜伽中的弯腰,放松等动作有助于改善痛经的问题。
⑤经期要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绝对禁止夫妻生活。
中医按摩治疗失眠
中医按摩是很讲究方法的,对于治疗是需要一些常见的中医知识,对于身体的穴位是必要了解的,通常可以按摩这三个穴位,像内关,神门和三阴交这三个穴位,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身体的一些穴位,对于治疗是很有帮助的,患者可以通过按摩这些部位对于失眠会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所以也应该重视头部的气血供养。在休息或看电视等闲暇时间,我们可以用单手梳理头皮数次。方向是从额头的发际线开始,沿头皮到颈部的发际线终止。这样,五个手指可以分捋头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达到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
中医给人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对于失眠中医疗法是有不错的作用。患者可以躺在床上,用手掌心环绕神阙穴做逆时针抚摸,这样会缓解患者绷紧的大脑,患者可以改善紧张的心态,因此失眠的症状是得到改善的。身体的一些穴位都是可以通过中医按摩的方法进行改善。
中医按摩治疗哮喘
小儿哮喘治疗比较棘手。除了服药、打针、功能锻炼、调节饮食等措施之外,经常按摩也是较好的方法。按摩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哮喘发作。
按揉丰隆
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点按少商
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按揉鱼际
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失眠中医按摩治疗
经常失眠的人怎么办?中医认为经常失眠的人是身体阴阳不平衡,那么,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哪些呢?中医治疗失眠常采用食疗、针灸、按摩等手法。例如,失眠者如果配以穴位按摩,便可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按摩治疗失眠的方法及按摩误区。
中医按摩穴位治疗失眠常用5手法
中医治疗失眠:按摩穴位法
1、天门开穴法
两拇指指腹紧贴于印堂穴,双手余指固定头部二侧。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经神庭穴推至上星穴,然后两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时交替推摩。手法由缓至速、由轻至重,反复推摩约1分钟,此时推摩局部产生热感,并向眉心集中。
2、百会穴点按掌摩法
用右手拇指尖在百会穴点按,待局部产生重胀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约30秒,紧接用掌心以百会穴为轴心,均匀用力按压与旋摩约30秒。
3、玉锤叩击法
以指尖作锤,双手同时进行,从后向前,从左至右叩击整个头部,反复依次紧叩,不可遗漏。叩击时由腕部发力,甩力均匀,不可太重,不可太轻,以有较强的振荡感而不觉疼痛为度。约1分钟。
4、十指梳理法
以指代梳,指尖着力于头皮,双手同时进行,从前额开始呈扇状自前向后推摩。手法以揉为主,柔中带刚。此时会感到头部轻松舒适感。约1分钟。
5、抚摩静息法
用双掌分别摩头、摩面、摩颊。手法轻揉,约1分钟,再结束整个按摩疗程。
中医按摩穴位治疗失眠常用5手法
中医推拿按摩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腰酸背痛不要紧,按摩一下就搞定
白领们长期低头工作,极容易引起肌肉僵硬疲劳。天长日久会造成颈椎腰椎小关节的小范围错位,继而会引发腰酸背痛、手臂酸痛、头晕目眩等症状。这时候很多人习惯于到按摩师那里按一下放松绷紧的神经肌肉。
正确的推拿疗法可以很好地缓解疲劳的肌肉关节,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颈肩腰腿痛的原因,除了久坐之外,很多慢性病也会导致这种外在的症状,比如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类风湿等。这类病情尽管表现的症状很类似,但是这些疾病不能轻易推拿治疗,否则会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
误区二、做按摩,三五分钟即可搞定
大多数按摩店里收费标准都以按摩时间为单位。大多数按摩师直接给进店的消费者左拉右扳,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还以为这位按摩师的手法很独特。大医院的骨科专家认为,正骨推拿跟下水游泳一样,需要先做热身运动,正规的按摩师不可能患者一上来就给他做手法复位,正骨推拿的复位要分四步走,最先应该考虑肌肉的放松,只要肌肉放松,才会是推拿的效果事倍功半。
误区三、按摩推拿,骨骼“咯咯”作响效果才好
不少消费者认为,给颈椎关节复位时,一定要听到关节“咯咯”作响,才算满意,不听到关节活动时的“咯咯”声,就觉得自己错位的关节还没复位。专家表示,大部分骨骼在正确推拿时都不会发出声音,推拿时频繁发出“咯咯”声,表示此时关节摩擦比较频繁,长久下午回对关节软骨产生损伤,易患关节炎。
6种按摩法缓解痛经
一、中医按摩法
这个按摩手法操作简便,治疗痛经也有较为不错的效果,具体的做法如下:
1、舒适地平躺在床上,两腿弯曲,从上腹部向下推,反复5~10次。
2、用掌根在腹部顺时针地环摩腹部5~10次。
3、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肚在脐周反复旋转按摩3~5分钟,使之产生温热感。
4、从大腿内侧,脚髁骨内侧到脚骨的沿线,用手的根部及手指的指腹按摩,能消除下腹部的紧张,尤其是脚髁骨内侧三指宽上的穴位,是消除痛经非常有效的穴位。
5、用拇指按压在尾骶骨上方,找出使你感觉舒服的地方,重点性地按揉该处,疼痛感会大为缓和,头痛也会减轻。
6、从肚脐以下,约四指宽度距离的下方,到阴毛际的边缘,也是按摩痛经的有效穴位。将四指并拢,用中指慢慢做指压,能消除痛感。
二、按摩小腹法
按摩方法: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以缓慢而轻柔的动作摩腹,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次左右,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摩腹5分钟后,再以双手在小腹两侧从后向前作单方向斜擦,方向朝向腹股沟,以透热为度。
三、点揉子宫穴
按摩方法: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此外,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四、点按足三里
按摩方法: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宫寒痛经可用艾条悬灸。
五、揉太冲穴
按摩方法:太冲穴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具体的方法为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此种按摩方法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
六、斜擦小腹两侧
按摩方法:具体的按摩位置为两侧肋弓下缘至髂骨之间的侧小腹,操作方法为双手置于侧小腹,从后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动,要方向一致,以摩热为度。共操作5分钟即可。
中医按摩治疗阳痿
下腹部摩擦
临睡前,将一只手放在脐下耻骨上小腹部位,另一只手放在腰上,然后一面按住腰,一面用手在下腹部由右向左慢慢摩擦,以自觉腹部温热感为度。
摩擦双耳
晨起时,用指尖或罗纹面在双侧对耳轮体等耳部轻轻环形摩擦,或点压揉按,以局部微胀痛有热感为度。此法具有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健肾固精之效。为历代养生家所倡导。
腹股沟按摩
临睡前,将两手放于两侧腹股沟处(大腿根部)。以掌沿斜方向轻轻按摩36次,可每周按摩数次。对增强性欲,提高精力有一定作用。
攀足固肾
取仰卧位。两手从膝盖上拉到髓关节,经前胶窝线上行至头上,两手十字交叉,手心向上,两脚蹬直,两手从上直线下落,手向前伸,上身前弯,两手搬足心涌泉穴处,脚用力蹬直,手与脚用力相反,松手使肌体恢复仰卧状。如此反复10次,或根据能力而决定次数。本法具强壮腰膝,补肾固精之效。
摩击肾府
双手掌放于同侧腰部,从上向下往返摩擦,约2分钟,以深部微热为度,或双手握拳,用双手背平面交替击打腰部,力度适中,每例击打100次左右为宜。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具健肾壮腰益精、疏通经络的作用。
白领常做按摩不如运动
中医按摩手法多样
《黄帝内经》中称“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按摩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 促进血液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但需要因人因病施治,医生决定对病人采用中医按摩疗法之前,必须经过医学诊断,对操作者的要 求很高。
按摩疗法与其他外治疗法一样,同样有它的科学依据和严格的要求。真正的按摩(推拿),是医者运用双手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症,运用不 同的技巧手法,在人体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各种操作治疗。按摩需要经过系统的中医理论和技法的学习,取得专业医师的证书才可以进行。按摩手法不对很 可能造成按摩对象病情加重,甚至导致瘫痪。
中医按摩治疗头晕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头晕要加强按摩部位:小脑、耳朵、内耳迷路。
1.小脑反射区有交叉:
位双脚大拇指指腹有两条横纹线的中间都是小脑反射区,刚好与颈项相邻。按摩时方向要从外往内方向扣按后再由内往外扣按。
2.大脑反射区有交叉:
位双脚大拇指整个趾腹都是。按摩方向是从上面往下按摩。
3.三叉神经反射区有交叉:
位双脚大拇指外侧骨缘下方的肌肉。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4.额窦反射区有交叉:
在双脚五个脚拇趾末端处,刚好在脚趾甲下方。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5.内耳迷路:
位于双脚脚背的脚小趾下方,脚掌第一骨头边缘处,触摸时有颗粒微凸感觉。找到微凸的小颗粒,用手按住后定点揉按。
6.耳朵反射区有交叉:
7. 在双脚脚底的四、五趾与脚掌相交处下方的肌肉。按摩时要由上往下扣住后,往内侧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