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健康睡眠
如何保障健康睡眠
不透支睡眠,寻求动态平衡
最理想的状态:不透支,睡足睡健康了再说别的事。
最现实的状态:科学睡眠,不存侥幸心理,坚持平衡才是最高点。
尤其是90后,作为睡眠的透支大户,现状堪忧,值得警醒和开始干预行动了。
当务之急是“限流”
干扰睡眠的因素很多,就拿充斥在我们生命中的各种信息来说,当务之急是“限流”,限定时点、限定时长、限定入量。
不管可能性有多大,都要尽可能让所有的“俗事”尽可能远离就寝时间。睡前两小时,“松身休心”。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不管可能性有多大,都要尽可能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或是增加眼睛和身体享受自然光照的时间。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能够拥有的时候珍惜,在小透支后及时偿还,在出现症状时及早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把夜晚归还给睡眠与美梦,把白天归还给觉醒与梦想吧!
白领脖子“伤不起” 拯救有妙方
案例1
白领小丽喜欢背大包包,包里塞着各种东西,手机、钱包、钥匙,甚至是书,每天背着这些东西上下班,最近老喊脖子酸痛。
专家解析:单肩挎重包,会让人长期处于肩头一高一低的状态,肩背部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肩背酸痛。单肩挎包还使脖子强直,引起颈部肌肉的痉挛,久而久之,可能造成两肩高低不对称。
正确做法:应两肩交替挎包,挎包不宜过重,对疼痛的地方进行局部热敷、按摩等,能缓解症状。
案例2
老王做销售,经常开车到外地出差,等客户时,累了困了就靠在车背上小憩,时间久了,感觉腰酸背痛。
专家解析:坐在椅子上打盹时,上部身躯会失去平衡,所以多数坐睡的姿势都很别扭,低头趴在桌子上的话,还会有压迫感。医学专家称,坐睡会让腰部扭曲,久而久之,会引起腰肌劳损。
正确做法:讲求睡眠健康,最好躺着睡,条件实在有限,可将几张椅子拼成一张简易床,让身体充分伸展,以保障健康睡眠。
案例3
豆豆今年读初三,因学习压力大,喜欢听音乐来放松,课间、放学路上,把手机挂脖子上,用耳机听音乐,几个月了,总觉得脖根儿疼。
专家解析:颈椎如果长时间负重,会导致变形,并且压迫脊髓神经,如不及时恢复,严重的有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功能丧失。
正确做法: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青少年,应把脖子解放出来,行走时,保持抬头挺胸的正确姿态。
接种疫苗保障健康
一、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指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在使人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法。例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种痘预防天花等。
在我国疫苗分为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两大类:
1.计划内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婴幼儿出生后必须要进行接种,接种计划内疫苗是免费的。计划内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共7种疫苗。
2.计划外疫苗是自费疫苗,国家没有强制规定必须接种,可以根据宝宝的自身情况选择接种或者不接种。但是接种计划外疫苗时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计划外疫苗的接种要以不影响计划内疫苗的情况做为前提。计划外疫苗共有10种。
二、我国预防接种现状
截止2011年,我国12月龄内儿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均在92%以上。自国家免疫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麻疹、流脑、乙脑、甲肝等发病率到2010年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我国每年预防接种约10亿剂次,成为了世界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覆盖病种最多的国家之一。
三、全球预防接种现状
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迄今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下降了99%,包括中国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无脊灰野病毒传播的目标;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2003年就避免了200万因疫苗可预防疾病导致的死亡和60万乙肝相关死亡(肝硬化和肝癌)。
四、免疫规划程序
自2008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以下计划免疫程序,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疹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7、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8、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10、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11、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上述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健康睡眠时间 健康睡觉时间段
无论是“夜猫子型”的人还是“早睡晚起型”的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生物钟,提高睡眠休息的效率。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子(夜间11时到凌晨1时)、午(白天11时到13时)两个时辰是每天温差变化最大的时间,这一段时间人体需要适当休息。
健康睡眠时间 健康睡觉姿势
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研究表明,“睡如弓”能够恰到好处地减小地心对人体的作用力。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同时双手避免放在心脏附近,避免因为恶梦而惊醒。
健康睡眠时间 健康睡眠环境
在卧室里应该尽量避免放置过多的电器,以确保人脑休息中不受太多干扰。此外,也不要戴“表”、“牙”和手机等物品睡觉,否则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亚健康有哪些表现 保障睡眠
睡眠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已成为影响健康的头号敌人。应横下心来保障足够的睡眠。
健康睡眠时间
四季睡眠春夏应“晚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最好应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健康睡眠的标准
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醒一次,不是间断多醒或早醒;不梦少梦,不是多梦或噩梦;睡眠深沉,不是似睡非睡,或易受环境干扰、惊醒,这是对睡眠质量的要求。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人体对睡眠的要求是青壮年一夜睡7小时-9小时,少年幼儿增加1小时-3小时,老年人减少1小时-3小时,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睡眠量(时间)的要求。
另外,人类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清晨6点,老年人稍提前为晚9点-清晨5点,儿童为晚8点-清晨6点。
医师说:“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平均数,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这与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许多因素有关,与每个人的睡眠习惯也有一定关系。”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的睡眠时间远远少于上述时间,但他们同样工作、生活得很好。
所以,睡眠的好坏,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睡眠的时间,而要看睡眠的质量,也就是整个睡眠中深睡时间的长短。比如,有些老年人每天睡眠的时间加起来常常超过七八个小时,但仍然时时犯困,主要是老年人真正能达到深睡和中睡的时间并不多,而大部分时间是在浅睡和轻睡中度过,所以质量不高。相反,有些人睡眠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能保证一定的深睡时间,也能取得很好的休息效果,不会常打呵欠,感到“缺觉”。
因此,睡眠的好与坏,不应简单地以睡眠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应以是否消除了疲劳,精力是否充沛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