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家长如何区分小儿腹痛

家长如何区分小儿腹痛

一、从年龄看腹痛:不同年龄宝宝的腹痛原因也不同,3岁以下尤其小婴儿多见肠胀气、肠套叠、肠绞痛、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而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病则相对少见。年长儿为多见胃肠道感染、肠寄生虫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胆道蛔虫病、大叶性肺炎、腹型癫痫,过敏性紫癜等。

二、以疼痛特点看腹痛:发病急骤或阵发性加剧者常为外科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及疝嵌顿等,特点是持续性绞痛,局部压痛明显,有腹肌紧张;发病缓慢而疼痛持续者常为内科性疾病,如肠蛔虫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特点为发作性钝痛,反复发作、局部压痛不明显、腹部柔软。但要注意有时同一疾病的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在不同阶段其疼痛特点可以互相转换,如溃疡病原属慢性腹痛,如果腹痛转为持续性或突然剧痛的话,应注意外科急腹症的可能。

腹泻怎么吃药

1、家里有小儿可以备一些小儿腹泻的常用药。小儿腹泻常用药有:1.能对肠内微生物紊乱进行调节的肠道菌落调节剂如妈咪爱,贝非达等。可以对肠内的益生菌加以补充和保护。缓解腹泻的症状。2. 一些吸附剂。如思密达。思密达是一种药效比较强的药,对腹泻严重的患儿都能有一定的疗效,它主要是对腹泻产生的消化道黏膜的破损起到修复作用同时还能清除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各种病毒和细菌。3.针对于小儿腹泻的外用贴剂。这些贴剂一般都是中药成分如常用的丁桂儿脐贴。以上几种药主要是改善腹泻的症状,小儿出现腹泻就可以用。

2、针对于小儿腹泻的病因看是否需要服用抗病毒和抗生素类的药物。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的是小儿感染性腹泻。小儿腹泻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生素的运用会加重肠道反应,从而使腹泻加剧。如果是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小儿腹泻,根据医生指导服用对应的抗生素,不建议家长自行去药店买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

3、就是针对于腹泻可能引起的电解质紊乱要对小儿腹泻进行补液治疗。首先小儿腹泻开始家长就要注意给小孩补水,预防腹泻引起的脱水,如果小儿腹泻出现了脱水的症状根据脱水症状的轻重,给与补液盐来纠正腹泻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对于轻度脱水的小儿腹泻可以蚕蛹口服的方法。如果小儿腹泻引起了小孩中毒脱水就必须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快速的补充电解液。如果小儿腹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或是小儿脱水严重,这时候就要及时的补钾。

小儿腹痛汤药

高良姜9g 乌 药9g 炮 姜9g 茴 香6g

白 芍9g 炙甘草9g 陈 皮9g 木 香9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脾胃虚寒是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较快,脾胃功能相对较弱,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所以有“小儿脾常不足”之说。脾胃虚则易生内寒。主要症状为: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常反复发作,持续数日,面色晄白,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中成药可选用启脾九、小儿健脾丸治疗。汤药可用经验方:

党 参9g 茯 苓9g 白 术9g 乌 药9g

炮 姜9g 陈 皮9g 木 香9g 高良姜9g

白 芍9g 生甘草9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食积腹痛,可由小儿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气滞中焦,食积脾胃,不通则痛。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且胀,按之痛甚,口气酸臭,不思饮食,大便秽臭,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或有呕吐。中成药可选用保和丸、健脾消食丸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山 楂9g 神 曲9g 半 夏9g 陈 皮9g

枳 壳9g 炒莱菔子9g 焦三仙30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i。

外治法:可取丁香、川椒、干姜等分,研末,每次1g冲服。配合外用药,可将葱白、生姜、 豆豉、食盐适量捣烂,置于脐上神阙穴胶布固定。还可以让家长按揉患儿手上合谷穴,腿上足三里穴或腹中神阙穴疗效颇佳。

让孩子轻松远离肚子疼

中医把小儿腹泻分为寒湿型、湿热型、食滞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罗爱武医师认为,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于不同的腹泻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治疗。其中小儿腹泻调整饮食非常重要,饮食调整得好,有利于缓解腹泻症状或止泻,促使脾胃肠道早日恢复正常生理状态,有利于机体较快康复。

一、辩证治疗:

1、湿热型小儿腹泻

湿热型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呈水样蛋花状,酸臭,每天数次或达10 余次,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呕吐、口渴、烦燥等症状。舌苔黄腻或薄黄,舌质红,脉滑数。饮食应忌刺激性食品、乳食及助湿生热的食物。

小儿腹泻治以清解热邪、化湿止泻, 方选黄芩滑石汤、葛根芩连汤化裁,黄芩、滑石、茯苓、大腹皮、葛根、黄连、银花、陈皮、山楂、甘草、薏苡仁。

2、寒湿型小儿腹泻

寒湿型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色淡,清浠有泡沫,臭气不重,或伴有形寒身热,鼻塞流涕等症状。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脉浮或濡。此症多因腹部受寒或食后吹风、或过食生冷,或食物属性过寒引起。饮食上应避免再进食属性寒凉的食品和难消化的食物。

小儿腹泻治以疏风散寒、化湿止泻。方选藿香正气散化裁,藿香、苏叶、茯苓、陈皮、半夏、厚朴、泽泻、苍术、补骨脂、生姜、大枣、甘草。

二、暖脐止泻:

由白胡椒10克,肉桂6克,茴香9克,干姜6克,公丁香6克组成,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用。用于小儿腹泻属于虚寒或风寒留中而致腹泻者。小儿腹泻临床症状表现为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用法为将上药烘干共研细末,混均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1.5~3克,以热醋调成糊状,将药贴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3日为一疗程。

温馨提示:小儿腹泻属于常见的疾病,家长们不必担心,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患者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对症治疗,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助到患者们。

如何区分小儿肺热咳嗽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是咳嗽或者感冒了去医院进行治疗的时候医生会看您的舌苔,根据舌苔的情况判断病情及选择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对小儿肺热咳嗽也是很有效的。如果舌苔是白色说明孩子寒气重,如果是黄色说明是风热咳嗽,内热较大。不同的症状所选用的治疗方法是存在差异的。

因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在这里教家长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

不同的舌苔的症状表明孩子所患的肺热咳嗽种类是不一样的,应该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家长或者医生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而不能盲目的吃药,孩子抵抗力差,如果盲目吃药就会导致很多的不良症状,家长一定要谨慎。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不明原因的腹痛怎么护理

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较多见的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消化紊乱、肠炎、肠寄虫或大便秘结等引起,但有时也可能是有严重疾病的一种表现,如患胰腺炎、泌尿道结石、肠梗阻(包括嵌顿疝)、肠套叠等病时都会有腹痛表现,而这些疾病往往需要紧急外科手术。

所以小儿腹痛,在没有弄清原因之前,不要随便给服止痛药,因为止痛工一有可能掩盖疾病的本质,以致贻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小儿的腹痛,家长不要惊慌,如痛得不太严重,不妨先问问孩子大便的情况,若已有多天没有大便的,可用开塞露通便;有轻度腹泻时可给服上泻药;怀疑有蛔虫的,则可驱蛔。

腹痛比较剧烈或者时间比较长者应及时去医院求诊。去医院前可先用拇指间歇地重按两侧足三里穴(或加合穴)数分钟。足三里穴的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合谷穴在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的中点。

儿童腹泻应该如何治疗?

小儿腹泻用药一:丁桂儿脐贴,功能主治: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外用。贴于脐部,一次1贴,24小时换药一次。

小儿腹泻用药二: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功能主治: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 导致的儿童及婴幼儿抵抗力下降; 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营养消化吸收差;腹泻、腹痛、腹胀、便秘;饮食不当;水土不适。用法用量: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包;取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加入到适量温水或牛奶(37℃以下)中冲服。

小儿腹泻用药三:小儿功劳止泻颗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五周岁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小儿腹泻用药四:健儿止泻颗粒,功能主治:固脾止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周岁以内一次6克,一至五岁一次6-12克,五岁以上一次12-18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因为小孩子发育不够完整,有些食物难以消化,有些食物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污染,从而让小孩子将一些细菌吃入体内,有的时候大人给孩子吃了一些孩子还无法承受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腹泻。

小编提醒广大的家长因为小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大人要差得多,所以家长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孩子出现一些腹泻的情况千万不要让他吃一些生冷寒凉的食物,这段时间选择给孩子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小编祝您的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小儿腹泻可致脱水休克等诸多恶果

小儿腹泻可致脱水休克等诸多恶果

小儿腹泻“可大可小”,若是饮食不当造成的腹泻,或能在服用调整消化道的药物后有好转;若是细菌、病毒感染造成的腹泻,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多个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虽然我国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每年都有不少孩子是因腹泻而死亡的。为此,家长一旦发现小儿腹泻,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合理的治疗。

三观察助家长及早发现小儿腹泻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腹泻?”不少家长都有此疑问。幼儿一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况,因此家长需要通过细心观察以及早发现小儿腹泻的情况:首先是观察大便的次数,例如孩子每天大概大便1~2次,突然增至3~4次,就有可能是腹泻了,大便次数为3-5次,一般是较轻的腹泻,若大便次数在5次以上,就有可能是较严重的腹泻。其次,需观察大便的性状,例如孩子平时大便多呈条状,发现变成水样状,就可能是腹泻所致。此外,还需观察大便的量,若孩子大便次数少,但便量很大,亦有可能存在腹泻的问题,若孩子排便次数多便量也大,腹泻情况可能会较严重,家长需提高警惕。另外,张主任还指出,大便的颜色一般对判断腹泻的情况意义不大,但是若发现鲜红色的血便,就需要高度警惕了。

小儿腹泻“补水”不能靠喝水

此次调查显示,42.86%参与家长都认为小儿腹泻应让孩子多喝水,21.43%认为可让孩子喝糖水补充营养。张主任指出,小儿腹泻很容易导致体内的水分与营养素极速流失,造成缺水。为此,应对小儿腹泻确需“补水”,但补充的并不是普通的水或糖水,而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口服补液盐等方式补水。口服补液盐中含有适当比例的葡萄糖、碱、氯化钾和氯化钠,能补充孩子腹泻流失的水、电解质、糖分,帮助宝宝快速恢复。曾有家长在家庭医生在线柯大夫知道提问,能否自制“补液盐”为腹泻孩子补水。张主任指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家长很难把握好各成分的比例,若添加了太多糖或会使孩子腹泻加重,而添加太多盐则会使身体流失更多水分。

如何区分小儿咳嗽类型

1、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

症状:多为一声声刺激性咳嗽,好似咽喉瘙痒,无痰;不分白天黑夜,不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宝宝嗜睡,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不超过38℃;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

止咳:上呼吸道感染时小儿的鼻腔黏膜已发炎,如再吸入干燥空气将会使鼻腔更为不适,并还会加重咳嗽。因此,要保持房间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挂湿毛巾、用水拖地板或在房间里放一盆清水等方法增加空气湿度。如果孩子的咳嗽和鼻塞症状持续一周仍未见好转,应该尽快带孩子看医生。

2、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

症状:支气管炎通常在感冒后接着发生,由细菌感染导致。咳嗽有痰、有时剧烈咳嗽,一般在夜间咳嗽次数较多并出咳喘声。咳嗽最厉害的时间是孩子入睡后的两个小时,或凌晨6点左右。

止咳:应去医院治疗,服用医生开具的小儿止咳类药物,孩子不能吃太甜或太咸的食物,否则会加剧夜间咳嗽。

3、咽喉炎引起的咳嗽

症状:声音嘶哑,有脓痰,咳出的少,多数被咽下。较大的宝宝会诉咽喉疼痛,不会表述的宝宝常表现为烦躁、拒哺,咳嗽时发出“空、空”的声音。

止咳:这种情况下家长不可自行在家解决,应及时就医,请医生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4、过敏性咳嗽

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剧烈咳嗽,多呈阵发性发作,晨起较为明显,宝宝活动或哭闹时咳嗽加重,孩子遇到冷空气时爱打喷嚏、咳嗽,但痰很少。夜间咳嗽比白天严重,咳嗽时间长久,通常会持续3个月,以花粉季节较多。

止咳:注意平时尽量不要让孩子感冒,应到医院向医生咨询。对家族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病史的宝宝,咳嗽应格外注意,及早就医诊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阻止发展成哮喘。

5、吸入异物引发呛咳

症状:如果小儿先前并没有咳嗽、流涕、打喷嚏或发烧等症状,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不好,特别是较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在大人不注意时将某种异物放进了嘴里,不小心误入咽喉或气管。

止咳:吸入异物后父母要鼓励小儿咳嗽,千万别用手在其嘴里乱抠,以防异物越抠越深,以致把气道完全堵死。如果没有咳出东西,小儿反复咳嗽或气喘,说明异物已到达下呼吸道,应立即送小儿去医院及时取出异物。

儿童如果反复腹痛勿忽视

儿童反复腹痛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误诊。医师叶青提醒,勿忽视儿童长期反复腹痛,这可能是儿童患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溃疡等“成人病”的症状。

叶青说,小儿慢性腹痛常表现为多发性的阵发性腹痛,往往腹痛持续时间不长,当家长意识到要去检查时,小儿腹痛一般已经好了,于是部分家长就会忽视而不去就诊,致使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叶青说,小儿慢性腹痛常被认为是肠道寄生虫病、胃痉挛、肠痉挛,多次驱虫或服用解痉挛的药物而见不到效果。事实上,据资料显示,引发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的主要疾病是胃与十二指肠的炎症,所占比例在八成左右,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在10%以上。因此,小儿反复腹痛不可忽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宝宝腹泻家长该怎么办

小儿腹泻家长最应该做三件事

小儿腹泻后,除积极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会上,专家传授了小儿腹泻后,家长最应该做的事儿。

●不要大补

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鸡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弥补患儿腹泻造成的损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腹泻长时间不愈。此时,宜给孩子吃些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糖盐开水,甚至暂时禁食,使胃肠得以休息,功能得以恢复,以加快疾病的痊愈。

●注意腹部保暖

小儿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泻的儿童,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注意保护好患儿的臀部

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家长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如果是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对于患儿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都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他人。

当然,小儿腹泻还要从预防入手,除了把好“病从口入”关外,还可以通过口服疫苗来预防小儿腹泻的发生。

小儿腹痛莫乱揉

腹痛是孩子的一种常见病症,有轻、重、缓、急之分。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如蛔虫症、消化不良和外科急腹症等。但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嚷着肚子痛,就采用按揉的方法。这样做对胃肠道痉挛引起的胃肠绞痛会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因受寒、饭食过多引起的胃部胀痛有效,能缓解胃肠痉挛,减轻疼痛。但有些疼痛却不能采用按揉的方法,如果不依病情随意按揉,不仅不能缓解疼痛,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危险。

肠虫症 蛔虫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当某种诱发因素刺激虫体时,可使蛔虫窜上窜下地蠕动,刺激肠道引起痉挛疼痛。此时按揉腹部,可能会刺激蛔虫活动更加剧烈,到处钻来钻去,甚至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还可能穿破幼儿娇嫩的肠壁,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在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可能肚脐周围有轻微疼痛,有时有呕吐、腹泻,按压时疼痛并不明显。儿童的免疫功能较差,患阑尾炎时很容易发生穿孔。如果家长此时按揉儿童肚子,就可能促进炎症化脓处破溃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肠套叠 多见于年幼、特别是肥胖儿童,由于被套入的肠子血液供应受到阻碍,引起疼痛,时间久了可能发生肠管坏死。如果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嵌入部位加深,使病情加重。

因此,鉴于小儿腹痛病因比较复杂,家长切不可以疼痛的程度来推测病情,更不能随便按揉,以免帮了“倒忙”。那么,当孩子突然出现肚子痛时,应如何处置呢?

首先,父母不应太着急,应仔细观察孩子有无发热、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如何,是否恶心呕吐。一般腹内器质性疾病(如急腹症)腹痛的程度均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常不能自动缓解,有的可伴有高热及恶心呕吐。

其次,父母可让患儿平躺,轻按其腹部,同时观察小儿的面部表情。如稍用力按压后小儿面部有疼痛的表情,或者腹部的肌肉比较紧张,不易按压下去,尤其是发现小儿腹部出现肠型和肿物时,说明可能得了急腹症,应立即入院治疗。

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腹痛不甚严重,可注意观察一段时间,其间不宜按摩或热敷。若为功能性腹痛,会自动缓解;若为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一般会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剧痛。如高度怀疑为急腹症,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相关推荐

小儿腹痛应怎么办

慢性胃炎腹痛特点小儿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常为反复阵发性腹痛,多无规律,以脐上及脐周痛为主,常同时伴有上腹部压痛、厌食、消瘦、呕吐、泛酸等典型表现。多数病儿有饮食不洁、饥饱不均或喜食生冷史。 如何应对小儿慢性胃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小儿慢性胃炎应以饮食治疗加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为主。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家长还可以从调整孩子日常的饮食入手。饮食治疗的原则是维持患儿的营养摄入,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预防营养失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生活习惯安排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孩子进食刺激性食物、饮料等

小儿腹痛偏验方

腹痛为小儿常见的临床证候,以腹部胃脘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统称腹痛。腹痛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出现腹痛症状。 本节主要是指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腹痛,这类腹痛以感受外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气滞血瘀为发痛因素。 验方组成:柑子皮1个 枫树叶1撮 油菜子1杓 四季葱头2个 香附子1杓。 功能主治:小儿腹痛。 用法用量:共捣烂调盐水炒热敷肚脐

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大多婴幼儿腹泻原因是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由于婴幼儿腹泻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导致患儿出现性命的危害,因此有很多家长对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表示很关注。 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不必禁食,多补水分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2、注意饮食质量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3、避免不良刺激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4、增强体质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小儿腹泻会带来什么危害

小儿腹泻的疾病如果一旦出现了,那么作为家长自然是最担心不过的了。不过,在担心的同时,专家提醒家属,切不可乱了阵脚,此时,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认识到腹泻对小儿的危害,以便进行及时的治疗,对于方法的选择也要慎重认真。 小儿腹泻除了影响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外,还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损害某些机体组织。这是因为在腹泻过程中,本来应该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进入机体,但机体内各器官还需照常进行各项生理功能。如长期慢性腹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使患儿身体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这不仅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

小儿腹痛怎么办

婴幼儿急腹症的特点,急腹症临床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延误诊断或抢救不及时,就可能给病人身体带来严重危害甚至生命危险。小儿急腹症较成人病情进展更快。小儿腹痛随年龄大小而有不同的表现。因其腹肌力量薄弱,有时腹膜炎并不表现腹肌紧张,而以腹胀和呕吐为主。(如婴幼儿胆道穿孔)。几乎所有的阑尾穿孔腹膜炎都只表现出发热、腹胀及不全性肠梗阻;大网膜功能差,不能形成包裹,不易形成局限性脓肿。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小儿普外科卞红强 小儿常见腹痛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年龄越小

小儿腹痛六大原因

1、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在幼儿中最常见。 症状这种疼痛常一阵阵发作,没有腹肌紧张,肚子摸着是软的。这种腹痛,大都伴有舌苔厚腻、不想吃饭等症状。 医师建议:疼痛不厉害时,可服鸡内金、穿山甲等消食药。症状严重时可用解痉药。对于这种腹痛,家长不必紧张,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即可。每日饮食的量和次数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多吃青菜、水果。 2、肠痉挛症 有些婴幼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健全,一旦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肠管蠕动失去正常节律,肠壁肌肉就会发生痉挛,导致肠绞痛,有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症状疼

小儿腹痛症状起因

腹痛根据缓急,可分为急性秘慢性两种. 急性腹痛首先要考虑是否为外科病,以免误诊.诊断慢性腹痛多为外科疾病,要从多方面检查. 按腹痛发作部位分为: (1)上腹正中部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胸膜炎等. (2)右上腹部肝炎,胆石症,肠蛔虫症等. (3)左上腹部脾脏创伤等. (4)脐周围肠蛔虫症,肠痉挛,急性肠炎,过敏性紫癜等. (5)右下腹部急性阑尾炎,肠结核等. (6)左下腹部痢疾,类块堵塞,乙状结肠扭转等. (7)腰部肾盂肾炎,输尿管结石等. 按腹痛的原因,可分腹内,腹外以及外科性三类,常见有以下

小儿腹泻后护理至关重要

小儿腹泻患儿原则上不主张禁食,应继续喂养,但也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握。例如呕吐频繁的患儿,暂不宜进食,而采用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一旦病情好转,病儿有食欲,可及早恢复喂养。 小儿腹泻期间饮食需适应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可参考病儿食欲及小儿腹泻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婴儿可先给予1/2稀释奶,渐增至全奶,平时已进固体或半固体饮食的患儿,可由稀粥、米粉等开始,渐改为较浓的饮食,食量也可由少量逐渐增多。小儿腹泻患儿开始进食后,即使粪便量有所增加,仍可通过补液,补充继续丢失,只要有食欲,则可继续喂养

小孩子晚上睡觉时鼻子不通气怎么回事

一般孩子鼻子不通气的情况可能是受凉引起的。儿童鼻塞有时候是房间很热或感冒后黏膜充血肿胀、炎症使得鼻腔内分泌物增多,使鼻腔堵塞,影响孩子的正常呼吸功能。孩子鼻塞时,可用一块不要太热的湿毛巾轻敷鼻孔上方,使孩子呼吸到比较湿润的空气,增加孩子鼻腔里的湿度,对鼻塞有缓解作用,孩子如果有鼻涕出不来,家长可用蘸温水的棉签伸入鼻腔,为孩子清理鼻涕,必要时房间里可以添加加湿器和几盆清水,增加室内湿度,并让孩子多喝白开水。此方仅限着凉感冒引起的鼻塞症状。 三大原因引起儿童鼻塞:大部分的儿童鼻子不通气由着凉感冒引起,经常伴有

小孩子腹痛的原因有哪些

腹痛的病因很复杂 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对于儿童腹痛首先应区分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所谓器质性系指内脏器管病变所致,不仅腹部各种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如胃炎、胃溃疡、肠梗阻以及阑尾炎等可致腹痛,而且其他部位的疾病如肺炎也可导致腹痛。功能性则多为胃肠异常蠕动、胃肠道痉挛、胃肠道管腔胀气引起,通常与饮食不当、受凉、精神因素等有关,宝宝常表现为反复发作、自行缓解。 你发现宝宝腹痛时首先应分析造成小儿腹痛的原因,可从腹痛的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症状着手。 如果宝宝腹痛发生在饭前或饭后,腹痛的部位在上腹部伴有呕吐,首先要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