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蛔虫病的症状与危害
小儿蛔虫病的症状与危害
1.幼虫期致病
自二期幼虫侵入人体肠壁开始,经肝、肺移行,发育至最后在小肠内寄生,均可引起组织损伤,其中以肺病变更为明显。重度感染时,幼虫也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若通过胎盘,也可到胎儿体内寄生。
2.成虫期致病
肠蛔虫病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中儿童以腹痛为最常见,常从大便中排出蛔虫或呕吐出蛔虫。儿童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蛔虫病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可分别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胆道蛔虫症的主要症状是突发性右上腹绞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胆管坏死、穿孔等。肠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所致。
出现症状怎么办
蛔虫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可有以下特征:患儿吃得多,但容易饥饿,长不胖。有些患儿有偏食、异食表现,如爱吃石灰、泥土或报纸等。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逐渐消瘦。夜间睡眠不安,哭闹、磨牙、流口水等。但婴幼儿不善诉说病情,这就需要父母仔细观察婴幼儿,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自我防护
预防蛔虫病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教育儿童勤剪指甲,不摸污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加强粪便管理,不要随地大小便;灭蝇防蝇除四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儿童集体单位(幼儿园、小学)是防控的重点,应当进行普查、普治,以保障儿童健康。
治疗小儿蛔虫病的民间偏方
蛔虫病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的感染,如果不及时的驱虫治疗,除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外,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比如胆道蛔虫病。在治疗小儿蛔虫病时,民间的偏方也是能有良好的效果的,以下就推荐几个民间的治疗小儿蛔虫病的偏方。
民间偏方之一、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民间偏方之二、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
民间偏方之三、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民间偏方之四、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民间偏方之五、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民间偏方之六、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
对于小儿蛔虫病,如果是使用驱虫药,一定要看清楚服用的剂量等,如果服用过量,可能会造成儿童身体的损伤。
小儿蛔虫病的偏方
偏方一
主治: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
材料: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偏方二
主治: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
用法: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偏方三
〔组成〕苦楝树根皮 9g,大血藤 9g,萹蓄 10g,甘草 1.5g。
〔用法〕前 3 味药先煎,后放入甘草,过滤。成人一次服全量,儿童 2~4 岁服 1/3 量,5~8 岁服半量,9~12 岁服 2/3 量,上午 9~10 时或下午 2~3 时一次服完。
偏方四
〔组成〕红藤根适量。
(用法〕研粉,每次吞服 4.5g。
〔附注〕此方用于小儿蛔虫病腹痛。
在生活中,很多朋友可能都会遇到蛔虫病的影响,它主要是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和厌食等症状,所以患者在平时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后,确认是蛔虫病在来使用文章介绍的治疗偏方,这样才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宝宝一岁三个月不爱吃饭怎么办 疾病治疗
宝宝一岁三个月不爱吃饭还可能是疾病导致,小儿发热、口腔溃疡、小儿蛔虫病等都会引起宝宝食欲不振,前二者可以通过测量宝宝体温、观察宝宝口腔来确定,小儿蛔虫病需要到医院进行大便图片检查才能确诊。
一旦确定室友疾病导致的宝宝不爱吃饭,一定要及时遵医嘱治疗,不要听信偏方。
儿童患上蛔虫病的原因有哪些
饮食因素:蛔虫病患者常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病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若蛔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则出现多种病变及症状。
生活习惯:自然界的气温、雨量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是引起蛔虫病的重要的因素。
其他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引发蛔虫病。
蛔虫的成虫形似蚯蚓,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并产卵,雌虫每天可产卵达20万个,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分。自粪便排出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周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这种虫卵能在土壤中生存5年,一般调味品如酱油、醋、辣椒、生拌蔬莱和盐水泡菜都不能杀灭虫卵。人如果吃了带有成熟虫卵的食物即可得病。
常见的儿童发生蛔虫病较多,引起小儿蛔虫病的一些原因是因为,小儿由于喜欢玩土,手上可能沾有蛔虫卵,如果饭前不洗手,蛔虫卵即可以通过手而被吞入胃内,所以儿童更易得蛔虫病。虫卵被吞人体内后,孵化发育成幼虫、孵出的幼虫并不能立即发育成成虫,必须在体内经过一番“旅行”,它首先是侵入肠壁,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内,以后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喉部,再进入到胃,最后在小肠内定居而发育成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在1年左右。就这样小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蛔虫病。
小儿蛔虫病症状教你判断孩子是否有蛔虫病
关于哪些表现是宝宝染上蛔虫病的特征,妈妈们可能听说过很多说法,比如磨牙、脸上长白斑等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
怀疑宝宝得了蛔虫病,不少家长会从宝宝的面色、是否磨牙等方面来找依据。不过,尽管有蛔虫病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磨牙、脸上长白斑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并不足以判断孩子是患了蛔虫病。
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蛔虫病,在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就可以。如果家长想要在家判断的话,其实很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做到。
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的话,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是有蛔虫了。
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腹痛和其他情况下的肚子疼特点是不一样的:喜按、发作时间不固定且容易反复,因此家长很容易判断。
小孩肚子有蛔虫怎么办
蛔虫症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由于蛔虫卵可在泥土中存活较长时间,当孩子玩泥土和在地上爬玩时,如果沾上虫卵,吮手或吃东西时没洗手,就可能吃入腹中,使其感染上蛔虫。此外,生吃的瓜果蔬菜没洗净,沾有虫卵也会让孩子患病。蛔虫的寿命是1~2年,只要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不再吃不洁食物,不吮手、饭前便后要洗手,1年内,虫体就可自然从腹中排出,使孩子病愈。当然,也可给孩子服药,可用肠虫清或其他驱蛔药。食疗食醋功能:安蛔止痛,驱虫。主治:小儿蛔虫病伴腹痛。处方:食醋、生姜、花椒等。制作:生姜100克洗净,切丝,放入250毫升米醋中,置罐中密封7日后即可。服法:每日早晨空腹服10毫升,可治蛔虫病。食醋30毫升温服,6小时1次,连服2日。可治蛔虫病。茶叶3克置杯中,开水冲泡5分钟,滤出茶汁,加入陈醋2毫升,经常服用,可驱蛔虫。醋60毫升,加入花椒少许,煮开后去花椒,1次服下,可治胆道蛔虫病。青梅黄酒功能:生津止渴,和胃安蛔,驱蛔止痛。主治:小儿蛔虫病、钩虫病,以及该病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处方:青梅(也可用食品店出售的糖饯青丝代替,但用量要加大)30克,黄酒100毫升。制作:青梅洗净,放入碗内,倒入黄酒,加盖。放入锅内,隔水蒸30分钟即可。服法:每次取5—10毫升,早晨空腹服下(服前需炖热),连服7天。
使君子的营养价值 驱蛔虫
使君子中含有的使君子氨酸钾在体外对整体猪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驱蛔虫的有效成分,因此可用使君子治疗小儿蛔虫病。
小儿蛔虫病的症状
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孩子吃得多,易饥饿,爱吃零食,但总也胖不起来,严重的会出现面黄肌瘦等症状;
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虫斑”;
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主要症状多数小儿蛔虫病可无症状,或有消化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轻度腹泻或便秘等。久则可见偏食、异嗜,及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以脐周或上腹部为主,痛无定时,可反复发作。还可出现精神不宁、易怒、睡眠不安、磨牙、易惊等。蛔虫病的并发症有蛔虫性肠梗阻,常起病急骤,阵发性剧烈腹痛,频繁呕吐,或见吐出蛔虫。腹胀可有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腹部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还有胆管蛔虫病,见突然出现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强烈绞痛,痛时屈体弯腰捧腹,哭叫打滚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可吐出胆汁和蛔虫,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腰背。腹部扪诊仅在剑突下或稍偏右方有局限性压痛,无肌紧张。若虫体完全钻入胆管甚至胆囊,可出现发热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感染。人生吃瓜果不洗烫,饭前便后不洗手,喜吃生凉拌菜和泡菜,喝不洁生冷水,特别是河水,都是感染蛔虫的重要因素。
小儿玩物不洁,吮指,喜用嘴含东西,也能带进蛔虫卵。蛔虫寄生在体内主要以小肠内乳糜液为食物,不但掠夺宿主营养,同时又分泌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酶及组织蛋白酶E等的抑制剂,影响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肠道蛔虫可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于脐周或稍上方,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痛时喜人揉按腹部,多无压痛,亦无肌紧张。个别患儿可有偏食或异食癖,喜吃炉渣、土块。也易发生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大量蛔虫寄生不仅消耗营养,而且妨碍正常消化与吸收,即使患儿食量较大,也常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较差等现象。
小儿蛔虫病的另一特点是易出现精神、神经系症状。由于虫体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后较易引起低热、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好、磨牙、易惊,甚至反复呕吐等。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蛔虫过多或于小儿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时均可使蛔虫产生骚动,引起严重的临床现象。常见的并发症有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脓肿,蛔虫性阑尾炎。
小儿蛔虫病治疗方大全
1.驱蛔虫方:
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每日每岁2-3粒,早晨空腹服用,连用2-3天。
2.驱蛲虫方:
食醋适量,除肛门周围,连用2-3天。或蛲虫栓(百部25克、苦楝皮50克、鹤虱25克,共为细面,装入胶囊备用)每晚睡前纳入肛门1个,连续1周。用于驱蛲虫。
3.驱绦虫方:
空腹口服50-90克南瓜子仁粉,2小时后服摈榔煎剂(干燥细片50-8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50-200毫升的滤液),半小时后服元明粉7克,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活动的虫体排出。
蛔虫病症状
似蚓蛔线虫(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LM)。
临床表现
因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蛔蚴移行症蛔蚴在寄主体内移行时引起发热、全身不适、荨麻疹等。抵达肺脏后引起咳嗽、哮喘、痰中带血丝等症状,重者可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肺部X射线检查可见迁徙性浸润性阴影,临床上称为过敏性肺炎或勒夫勒氏综合征。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约10%的患者痰中可查到蛔蚴。中国浙江等地曾多次报告蛔蚴引起的暴发性流行性哮喘,发病率高达20%——50%。
肠蛔虫症常见症状有脐周陷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即可死亡。
使君子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
使君子味甘气香而不苦,性温又入脾胃经,有良好的杀虫作用,可作为驱虫药治疗小儿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等疾病。
蛔虫病症状 蛔虫性肠梗阻
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儿蛔虫病患者,并以两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蛔虫会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导致肠道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发病急,发病时肚脐四周或右下腹有剧痛感,并会出现呕吐现象,做腹部X线检查是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香榧营养价值和食用效果
香榧果仁中所含的四种脂碱,能够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的发生。
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淋巴肿瘤。
榧子具有滑肠润肺、消除疳积、止咳化痰之的功效
榧子可以用于治疗肠道内的寄生虫病症,如小儿蛔虫、蛲虫等
经常食用香榧可润泽肌肤、延缓衰老,因为它含有很高的中脂肪酸和维生素E
食用榧子有益于恢复视力,因为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