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俞在哪里
厥阴俞在哪里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骨(第4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总是心慌心悸怎么办
1、指推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
2、按揉厥阴俞
位置:肩胛骨内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厥阴俞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局部发热为佳。
厥阴俞在哪里 厥阴俞的作用主治
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助心阳,镇心痛,宽胸膈,降逆气和清膈中热之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膈中热,配内关,神门治疗心悸心痛;配肺俞治疗咳嗽。
心悸按摩哪些穴位
1、指推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
2、按揉厥阴俞
位置:肩胛骨内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厥阴俞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局部发热为佳。
3、按揉心俞穴
位置:肩脚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站于一旁,双手拇指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揉心俞穴2分钟,以局部感觉酸胀、发热为佳。
厥阴俞在哪里厥阴俞在哪里
厥阴俞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骨(第4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助心阳,镇心痛,宽胸膈,降逆气和清膈中热之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膈中热,配内关,神门治疗心悸心痛;配肺俞治疗咳嗽。
厥阴俞部位疼痛一般反映出心脏部位有疾患,多因气血瘀滞所致,可以采用针灸疗法进行调理,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简易取穴:大椎穴往下推4个椎骨,即为第4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用消毒亳针向脊柱方向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35°角左右倾斜刺入)0.5-0.8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泻法,禁忌提插补泻手法,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7分钟。
功能主治:活血理气,疏通心脉。主治心痛,胸闷,咳嗽,失眠,心悸等症。
厥阴俞的准确位置图 厥阴俞对症养生疗法
厥阴俞可配伍内关,用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以治疗心悸胸闷。
配伍天宗采用艾条隔姜灸或温灸10-2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感为度,以治疗肩胛酸痛。
配伍支沟用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以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痧点为度,以治疗胸胁满痛。
高血脂拔罐疗法 高血脂拔罐方法
取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曲池、合谷、郄门、间使、内关、通里、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等穴位,以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咳嗽胸闷气短艾灸 配穴方二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厥阴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巨阙: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中府: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
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每次取1组穴,交替施灸。
2.用艾炷隔附子饼(或姜片)灸,每取1组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
程。
3.用艾条温和灸,每取1组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7日。
肺源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咳嗽胸闷气短。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疾病捏脊手法
常规捏脊法一般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增强小儿免疫力的作用,为了加强疗效,常根据不同病情,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捏提:
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 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厥阴俞,肺俞;尿频提膀胱俞,肾俞,肺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夜啼胃俞,肝俞,厥阴俞;呼吸系统疾病提肺俞,肾俞,风门。
拔罐疗法时有哪些病必选腧穴
拔罐疗法,是属于祖国传统医学外治 方法的一种。因此,它亦是以中医辩证论 治为依据,以经络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少而精地选取相应腧穴。现将必选 腧穴叙述如下:(1) 全身肌病必选腧穴:大椎、身柱。(2) 下半身疾病必选腧穴:命门。(3 )呼吸系统疾病必选腧穴:风门、肺俞、脾俞、中 府、膻中。(4 )循环系统疾病必选腧穴:心俞、厥阴俞、督俞、肝 俞、脾俞、神道、灵台、巨阙。(5) 胃病必选腧穴:膈俞、肝俞、脾俞、胃 俞、中胺、上胺。(6) 肠道病必选穴:脾俞、三焦俞、大肠俞、 天枢、关元。(7) 肝胆疾病必选腧穴:肝俞、胆俞、脾俞、中 皖、至阳、期门、阿是穴。(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必选腧穴:肝俞、脾俞、肾俞、膀胱 俞、八懲、关元、中极。(9) 内分泌系统疾病必选腧穴:肺俞、心俞、肝俞、脾 俞、肾俞、中脘、关元。(10 )神经系统疾病必选腧穴:心俞、厥阴俞、神道、灵 台、肝俞、脾俞、肾俞。(11)脑血管疾病必选腧穴:心俞、厥阴俞、肝俞、脾 俞、神道、灵台。(12 )运动系统疾病必选腧穴:上肢范围:肩髎、肩贞、 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下肢范围:肾俞、八髎、秩边、环 跳、殷门、伏兔、风...
厥阴俞的作用 厥阴俞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竖脊肌;有第4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4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4胸神经后支外侧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