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厥阴俞在哪里

厥阴俞在哪里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骨(第4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总是心慌心悸怎么办

1、指推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

2、按揉厥阴俞

位置:肩胛骨内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厥阴俞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局部发热为佳。

厥阴俞在哪里 厥阴俞的作用主治

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助心阳,镇心痛,宽胸膈,降逆气和清膈中热之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膈中热,配内关,神门治疗心悸心痛;配肺俞治疗咳嗽。

心悸按摩哪些穴位

1、指推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

2、按揉厥阴俞

位置:肩胛骨内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厥阴俞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局部发热为佳。

3、按揉心俞穴

位置:肩脚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站于一旁,双手拇指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揉心俞穴2分钟,以局部感觉酸胀、发热为佳。

厥阴俞在哪里厥阴俞在哪里

厥阴俞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骨(第4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助心阳,镇心痛,宽胸膈,降逆气和清膈中热之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膈中热,配内关,神门治疗心悸心痛;配肺俞治疗咳嗽。

厥阴俞部位疼痛一般反映出心脏部位有疾患,多因气血瘀滞所致,可以采用针灸疗法进行调理,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简易取穴:大椎穴往下推4个椎骨,即为第4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用消毒亳针向脊柱方向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35°角左右倾斜刺入)0.5-0.8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泻法,禁忌提插补泻手法,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7分钟。

功能主治:活血理气,疏通心脉。主治心痛,胸闷,咳嗽,失眠,心悸等症。

厥阴俞的准确位置图 厥阴俞对症养生疗法

厥阴俞可配伍内关,用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以治疗心悸胸闷。

配伍天宗采用艾条隔姜灸或温灸10-2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感为度,以治疗肩胛酸痛。

配伍支沟用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以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痧点为度,以治疗胸胁满痛。

高血脂拔罐疗法 高血脂拔罐方法

取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曲池、合谷、郄门、间使、内关、通里、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等穴位,以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咳嗽胸闷气短艾灸 配穴方二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厥阴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巨阙: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中府: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

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每次取1组穴,交替施灸。

2.用艾炷隔附子饼(或姜片)灸,每取1组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

程。

3.用艾条温和灸,每取1组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7日。

肺源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咳嗽胸闷气短。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疾病捏脊手法

常规捏脊法一般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增强小儿免疫力的作用,为了加强疗效,常根据不同病情,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捏提:

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 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厥阴俞,肺俞;尿频提膀胱俞,肾俞,肺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夜啼胃俞,肝俞,厥阴俞;呼吸系统疾病提肺俞,肾俞,风门。

拔罐疗法时有哪些病必选腧穴

拔罐疗法,是属于祖国传统医学外治 方法的一种。因此,它亦是以中医辩证论 治为依据,以经络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少而精地选取相应腧穴。现将必选 腧穴叙述如下:(1) 全身肌病必选腧穴:大椎、身柱。(2) 下半身疾病必选腧穴:命门。(3 )呼吸系统疾病必选腧穴:风门、肺俞、脾俞、中 府、膻中。(4 )循环系统疾病必选腧穴:心俞、厥阴俞、督俞、肝 俞、脾俞、神道、灵台、巨阙。(5) 胃病必选腧穴:膈俞、肝俞、脾俞、胃 俞、中胺、上胺。(6) 肠道病必选穴:脾俞、三焦俞、大肠俞、 天枢、关元。(7) 肝胆疾病必选腧穴:肝俞、胆俞、脾俞、中 皖、至阳、期门、阿是穴。(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必选腧穴:肝俞、脾俞、肾俞、膀胱 俞、八懲、关元、中极。(9) 内分泌系统疾病必选腧穴:肺俞、心俞、肝俞、脾 俞、肾俞、中脘、关元。(10 )神经系统疾病必选腧穴:心俞、厥阴俞、神道、灵 台、肝俞、脾俞、肾俞。(11)脑血管疾病必选腧穴:心俞、厥阴俞、肝俞、脾 俞、神道、灵台。(12 )运动系统疾病必选腧穴:上肢范围:肩髎、肩贞、 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下肢范围:肾俞、八髎、秩边、环 跳、殷门、伏兔、风...

厥阴俞的作用 厥阴俞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竖脊肌;有第4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4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4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相关推荐

孔最为什么能治疗痔疮出血 孔最的配伍应用

咳逆:孔最、天泉、太溪、行间、俞府、神封、腹结、少商、浮白。 急性咯血:孔最、尺泽、内关。 失音:孔最、喑门。 头痛:孔最、天柱、陶道、大杼、后溪。 热病汗不出:孔最、上星、玄颅、前谷、腕骨。 咳痰:孔最、风门、肺俞、厥阴俞

老人得了脑血栓怎么按摩

按压百会,肩井,厥阴俞,天宗穴各30至50回,力度适中,以有酸痛感为好。 按揉曲鬓,阳陵泉,足三里穴各30至50回,力度稍重,以有酸痛感为好。 掐揉内关,外关,合谷,曲池,手三里各30至50回,力度稍重。 揉搓涌泉穴,足心各100回,以有气感为好。

拔罐对胃痛有好处吗 胃痛拔罐位置

取穴:主穴: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配穴:脾胃虚寒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胃阴不足者加胃俞,灵墟,三阴交;寒邪犯胃者加梁丘;饮食停滞者加梁门,建里;肝气犯胃者加期门,太冲;瘀血停滞者加膈俞,阿是穴。 治疗功效:胃为六腑之中心,以通降为顺。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均可用之通调腑气,和胃止痛;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勾通三焦,功擅理气降逆,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取之可畅达三焦气机,和胃降逆止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调理脾胃而止疼痛,与内关相配,专职心,胸,胃病症;脾胃虚寒者加神厥,气海,脾俞,胃俞温

神道的准确位置图片 神道穴配伍治病方

配关元治身热头痛;配神门治健忘惊悸;配百会,三阴交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痫证;配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配大椎,曲池,风池治外感发热,头痛;配大椎,后溪,阳池治疗疟疾。配合谷,委中治疗疔疮。

厥阴俞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脊柱区,当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取穴:于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为第3胸椎棘突,再向下数一个椎体,其下旁开1.5寸处即是本穴。

胸乡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胸乡穴刺灸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4-0.6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注意不宜深刺。 功能:理气宽胸,定痛降逆。 主治:胸胁胀痛,牵引背痛,心悸。配心俞,厥阴俞,内关治疗胸满胀痛;配膻中,间使治疗心悸。

胸乡什么位置 胸乡穴常用配伍

1.配支沟,中庭,期门,侠溪,日月,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气滞胸胁胀痛。 2.配膻中,巨阙,膈俞,心俞,厥阴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治疗瘀血阻滞之胸闷,心痛,痛引肩背不得卧。 3.配内关,神门,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镇静安神,治疗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

厥阴俞的作用与功效

1.缓解治疗咳嗽、呕吐、胸闷等。 2.缓解治疗心跳过速、心率不齐、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等。 3.克服懦弱性格,缓解治疗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水肿艾灸哪里 肾阳衰微型水肿

主要症状: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下去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恍白,严重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艾灸取穴:脾俞,肺俞,膈俞,三焦俞,水分,阴陵泉,水沟,天枢,中皖,神厥,中极,三阴交,大敦,足三里,肾俞,命门,志室穴。 功效: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高血脂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厥阴俞穴位置: 厥阴俞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2.厥阴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3.厥阴俞穴功效: 外泄心包之热。厥阴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