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症状主要有哪几方面
自闭症的症状主要有哪几方面
(一)行为方面:
1、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2、爱好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外形的物体非常感爱好。
(二)社交发展方面:
1、对外界事物不感爱好,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2、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3、在群处方面,模拟力较弱,未能把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4、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三)沟通方面:
1、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
2、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3、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此外,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也有可能有下列相关的特征:
(四)发展方面:
1、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
2、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五)情绪及行为方面:
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轻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自闭症的典型症状主要有哪些方面
1、语言发育障碍:一部分自闭症患儿从来不说话,总是默默不语;一部分患儿开始讲话比别人晚,而且所讲内容少,说话如鹦鹉学舌,对别人所讲的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重复(模仿言语),有时会对以前别人所讲内容进行重复(延迟性模仿言语)。
2、情绪与行为异常:自闭症患儿对物品有怪异的兴趣和玩法(如长时间旋转某物、玩水、喜欢呆在暗处),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长时间重复一个机械动作,莫名其妙的表情(哭、笑、闹),对某些声音、画面等很敏感,没有害怕心理。
3、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自闭症患儿坚持每次都以同一方式去做某件事情,只要一种类型的玩具。还有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游戏、衣物不感兴趣,而对一般儿童不作为玩具的物品非常感兴趣,如喜欢圆的物品、可旋转的玩具、泥土、修理工具等。由于自闭症患儿对物体特性的兴趣与正常儿童不一样,很难参加到别的孩子的游戏中去。
4、人际交往障碍:自闭症患儿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与人缺乏目光接触,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不愿与人交往,分不清称谓,不合群,无语言或只有很少语言。自闭症患儿在婴儿期就可能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眼与眼对视,缺乏面部表情。当父母离开时,没有任何的依恋;父母回来时没有愉快的表情和迎接的姿势,当他害怕时也不会寻求保护。
先天性自闭症的原因
遗传学因素
对有自闭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同胞患病率为2%-8%,是一般人群发病率的50-200倍。双生子研究则显示,同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60%,异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0。这些证据证明遗传因素是儿童自闭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自闭症是多基因遗传病,目前的研究,对于候选基因的数目和界定仍不清楚,对存在1位以上自闭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的全基因扫描估计,该病至少是10个以上致病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自闭症遗传基因的个体,称为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个体是否发病,除了决定于遗传因素外,还受着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从理论上讲,一系列儿童自闭症致病基因降低了儿童自闭症的发病“阈值”,在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发病;如果缺乏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触发,则不出现自闭症症状。
关于与自闭症的遗传现象有联系的异常染色体或候选基因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未取得一致的研究成果。目前,一般认为它们可能是7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这些异常的染色体以及候选基因,导致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的蛋白质(如神经营养因子)、糖蛋白、酶、受体、神经递质等的异常表达,从而引起大脑、小脑、神经发育异常,提供了易患儿童自闭症的生物学基础,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特定的神经发育障碍,从而出现了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原因
(一)、医学生物学成因
自闭症的医学生物学原因,可能是遗传学因素、免疫因素、生化因素、孕产期因素等。自闭症的成因极为复杂,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是否发病,取决于各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很难在自闭症患者个体身上确认出一种共有的医学成因。自闭症可能是因为许多不同的医学成因(如:遗传、病毒感染、孕产期危险因素、其他原因),造成了特定脑结构或脑功能的损伤所致。至于损伤的具体部位、机制如何,仍待进一步研究。
1、遗传学因素
对有自闭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同胞患病率为2%-8%,是一般人群发病率的50-200倍。双生子研究则显示,同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60%,异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0。这些证据证明遗传因素是儿童自闭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自闭症是多基因遗传病,目前的研究,对于候选基因的数目和界定仍不清楚,对存在1位以上自闭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的全基因扫描估计,该病至少是10个以上致病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自闭症遗传基因的个体,称为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个体是否发病,除了决定于遗传因素外,还受着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从理论上讲,一系列儿童自闭症致病基因降低了儿童自闭症的发病“阈值”,在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发病;如果缺乏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触发,则不出现自闭症症状(Korvatska,2002)。
关于与自闭症的遗传现象有联系的异常染色体或候选基因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未取得一致的研究成果。目前,一般认为它们可能是7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5-HTT基因、BDNF基因等。这些异常的染色体以及候选基因,导致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的蛋白质(如神经营养因子)、糖蛋白、酶、受体、神经递质等的异常表达,从而引起大脑、小脑、神经发育异常,提供了易患儿童自闭症的生物学基础,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特定的神经发育障碍,从而出现了自闭症症状。
2、免疫因素
最近的不少研究发现,免疫功能障碍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或发展存在着某种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如何,目前还说法不一。主要观点,包括自身免疫因素、病毒感染学说、免疫接种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的提出者发现,自闭症患者脑部组织的免疫反应比正常人活跃,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区域是小脑(Pardo,2004)。还有人对7位自闭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脑脊液内的细胞激素水平(这是免疫反应的标志)同样比正常人要高,这说明自闭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大脑和小脑都存在着炎症。
病毒感染学说的提出者认为,免疫功能缺乏的个体,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增加了病毒感染的几率,病毒引起他们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导致婴儿自闭症。
1998年,首次有科学家公开表示,接种疫苗可能与自闭症症状有关。有学者指出,由于幼童免疫系统还不完善,疫苗中的病毒可能诱发他们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进而与自闭症的发生产生关联。也有学者认为,疫苗针剂中普遍有一种含汞的防腐剂,汞中毒可能也与自闭症的发生有关。但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否决了这一观点,发现接种疫苗的儿童与不接种疫苗的儿童,患自闭症的比率无显著差异。
3、生化因素
人们提出,自闭症发生可能与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的代谢失常有关。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成,要依靠一套复杂的信号传导过程,承担神经细胞或神经---肌肉之间信号传递作用的一类重要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同,传递的信息就不同,神经递质在大脑不同部位的浓度高低、传递快慢、传递多少等,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当前认为与自闭症关系较为密切的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等。这些神经递质的失常通常与基因异常或变异有关。
还有人提出,自闭症可能与金属代谢异常有关,例如不少患者严重缺锌。
4、孕产期因素
目前人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孕产期危险因素与自闭症有关,但可能不是自症发病的直接原因,它只是加强了已存在的遗传易感性,增加了自闭症发生的危险性,而可能是重要的间接原因。这些孕产期危险因素有精神抑郁、吸烟史、病毒感染、高烧、服药史、剖宫产、患儿早产、出生体重低、有产伤、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先天畸形等。
(二)、神经心理学成因
有学者将测量认知或情绪、情感等心理功能的实验研究手段与探索脑区结构和功能的技术相结合,进行自闭症成因的研究,这种研究模式称为神经心理学模式。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自闭症的核心缺陷,有三个主要的假说:心理理论缺陷说、中枢性统合不足说、执行功能缺陷说。
1、心理理论缺陷说
心理理论缺陷说主要用来解释自闭症社交交往障碍。心理理论能力,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意图等心理状态的认识和理解,并藉此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和推理的能力,被认为是社会认知和交往的基础。自1985年开始,有人陆续以心理理论习得上的特殊损害来解释自闭症儿童在人际交往、想象、及语言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特殊障碍。
随着当前脑科学研究的进展,有关自闭症心理理论受损的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发现杏仁核、海马、左内侧前额皮层、右侧眶额皮层等脑结构可能与此有关:杏仁核损伤会使自闭症儿童难以对社会性刺激作出适当反应;海马损伤会使延迟动作模仿出现困难;内侧颞叶机能障碍对认知、记忆和情感有影响,因而与社会互动、移情等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密切相关;颞平面的结构异常与交往障碍有关。上述各个区域的机能障碍很可能导致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封闭。
2、中枢性统合不足说
中枢性统合不足说主要用来解释自闭症患者的兴趣狭窄和特殊才能。一些学者认为,自闭症患者的信息加工不完善,其注意力经常被正常人所忽视的客体表面或个别特征所吸引,对整体情景缺乏注意,结果使得信息加工发生在局部而非整体水平上。由此也可解释一些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在记忆、数学或音乐某一领域可能具有特殊才能的现象。
一些研究发现,小脑发育异常可能与注意缺陷和整合加工不足有关。小脑被认为是仅次于额叶的信息加工系统,能够通过它的深部核团发出投射纤维,对额叶的运动、语言、认知、记忆等功能进行迅速的加工整合。小脑的蒲肯野细胞是小脑中唯一对其深部核团有抑制作用的神经细胞。自闭症患者小脑部位病变,普肯野细胞大量丧失,将会使额叶的运动、语言、认知、记忆等功能的执行速度和准确性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因此小脑病变有可能是自闭症中枢性统合不足的神经病理基础。
3、执行功能缺陷说
执行功能缺陷说主要用来解释自闭症患者的刻板和重复性的行为。执行功能是个体进行问题解决时所必备的神经心理技能,涉及很多目的性、指向性行为的适应过程,如计划、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弹性思考与行动等。执行功能缺陷,对自闭症患者的仿说、反复性的思考和动作、缺少计划、难以抑制不适当的反应等作出了解释。
一些研究显示,大脑的前额叶与执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对2-4岁的自闭症患儿进行检查,发现他们额叶的局部脑血流明显降低,提示自闭症患儿大脑额叶成熟延迟。
(三)、生态学模式的自闭症观
有学者提出了生态学模式的自闭症观。从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自闭症成因,都倾向于将自闭症描述为患者个体内部的问题,似乎自闭症只是一个静态的症状,忽视了这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而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自闭症并不单纯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一种静态症状,而是一个发展着的过程,发生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这种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什么某些高功能自闭症个体虽然能够顺利通过某些情绪识别任务和心理理论任务,但在真实生活中仍然举止怪异。同时强调,自闭症儿童异常的行为,对抚养者的行为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自闭症儿童生存的社会环境与正常儿童不同(如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更少对孩子微笑)。
根据生态学模式的自闭症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自闭症首先是一种先天的神经系统发育损伤,如果自闭症儿童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能克服这种损伤所造成的障碍,那么就会导致二次身心发展障碍,出现认知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生态学的自闭症观为及早对自闭症儿童提供教育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中医辨证原因
从中医辨证上,自闭症属于肾虚、先天不足、发育五迟等范畴,劳思、抑郁、恼怒、伤感等因素还会使病情恶化。肾主脑、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在情志方面,肾主恐。肾先天不足,必然反应到脑部的病变,这一点与西医的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和生态学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分析结果皆提示自闭症与个体的脑和神经的发育异常、病变有关)。肾主骨,肾虚则骨头发育异常,往往从自闭症儿童的囟门闭合较晚、头顶有明显的隆起、出牙较晚、牙齿小而异形等方面得以印证。肾开窍于耳,自闭症的孩子肾虚,导致其听力不敏感,视听不同步;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出现问题,则导致他们的平衡觉出现问题,他们的时间知觉、方位知觉、运动知觉、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及其相互配合的能力很差;个别自闭症的孩子在耳朵周围或耳道,先天长有耳瘘、拴马桩,也是先天性肾虚对耳朵发育影响的表现。其华在发,由于肾虚,自闭症孩子的头发大多表现为没有光华,象枯草一样,发质软黄稀疏。还有的自闭症孩子由于肾虚造成弱视、尿频、尿床等。肾主恐,则体现在自闭症儿童由于肾虚导致胆小、经常无名恐惧、没有自信等方面。
基于对自闭症中医辨证结果,建立了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思路,治疗原则就是:固本培元,补足先天,清脑益髓,养血生血,安神定志,宁心开窍,梳理气机,促进患儿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自闭症儿童有哪些表现
1、社会交流障碍
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是小儿自闭症症状的典型的症状之一。
4、智力异常
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小儿自闭症症状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说话结巴会引发什么疾病
1自闭症症状: 闭症闭症
2孤独症症状: 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3精神病症状: 被害妄想,抑郁,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人格改变,幻觉,行为及情绪异常
4可以使患儿躯体运动、感觉、智能、语言、情绪、行为等单项或多项缺陷,以致常有学习和社交困难。通常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与
失语的检查主要依据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在进行失语检查之前,检查者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必须在注意力、定向力以及判断力等相当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其次要明确患者的视力和听力是否正常。在进行运动系统检查时,特别注意是否有偏瘫或运用不能等症状。环境要安静,时间要宽裕。
轻度自闭症的危害
怪异刻板的行为更是自闭症孩子的一个重要危害。有些孩子无目的的重复挥手、奔跑旋转,拍手。他们的这些动作没有目的性。但最可怕的事,有些自闭症的孩子会出现自伤,自残的行为,轻度的有反复挖鼻孔、咬唇、抠嘴、吸吮等动作。严重的会划伤自己的身体,自伤。更严重的会导致孩子出现癫痫。
儿童自闭症的危害更是体现在患者缺乏沟通欲望上。很多自闭症孩子缺乏与人交流、交往的倾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对于别人发出的沟通信号不予理会,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的事物很难让他们产生兴趣。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后的正常交际,无法适应现代现社的发展。
对于患者而言,最大的危害就是那些自闭症症状会伴随患者终生。这就意味着,自闭症患者的父母要一直照料孩子。而且,这些孩子也需要社会的持续帮助。如何治疗自闭症,怎么能让这些孩子自立,成为了摆在这个社会面前的难题。
儿童自闭症的原因
1、神经病学异常。自闭症多伴有智能障碍提示了本病的神经病学基础近30%的患儿在儿童期或青春期会出现一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部分发作伴或不伴全身发作为其主要发作类型。
2、围生期异常。研究发现,在妊娠、分娩和新生儿期的异常和自闭症持续相关,然而这些并发症却无明显统一的特征。
3、 消化系异常。一些消化异常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肠消化酶缺乏等,可以部分解释自闭症患儿的易怒、攻击行为或夜间惊醒。
4、疫苗。最初有证据表明,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接种增加了自闭症的发病率,但这在随后的研究中未被证实。疫苗中含汞的防腐剂硫柳汞是否会增加自闭症的发病率尚未确定。
5、遗传因素。自闭症与一些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苯酮尿症、脆X 综合征及唐氏综合征有关,这些疾病有明显的自闭症症状。目前研究证实,经典型苯酮尿症是自闭症的病因之一,但由此引起的发生率较低。自闭症在单卵双生子中同病率为60% ,而在同性异卵双生子中同病率低于10%。近年来还发现了可能与自闭症相关的候选基因,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已被证实下丘脑后叶接受基因与自闭症确有关联 。
自闭症儿童是什么引起的
俗话说,病由心生,当心理出现问题时身体就会受到伤害,因此大家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自闭症虽说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如果不积极进行治疗,它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孩子。那为什么会孩子出现自闭症呢?
1、神经病学异常。自闭症多伴有智能障碍提示了本病的神经病学基础近30%的患儿在儿童期或青春期会出现一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部分发作伴或不伴全身发作为其主要发作类型。
2、围生期异常。研究发现,在妊娠、分娩和新生儿期的异常和自闭症持续相关,然而这些并发症却无明显统一的特征。
3、 消化系异常。一些消化异常疾病,如胃食管反流、肠消化酶缺乏等,可以部分解释自闭症患儿的易怒、攻击行为或夜间惊醒。
4、疫苗。最初有证据表明,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接种增加了自闭症的发病率,但这在随后的研究中未被证实。疫苗中含汞的防腐剂硫柳汞是否会增加自闭症的发病率尚未确定。
5、遗传因素。自闭症与一些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苯酮尿症、脆X 综合征及唐氏综合征有关,这些疾病有明显的自闭症症状。目前研究证实,经典型苯酮尿症是自闭症的病因之一,但由此引起的发生率较低。自闭症在单卵双生子中同病率为60% ,而在同性异卵双生子中同病率低于10%。近年来还发现了可能与自闭症相关的候选基因,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已被证实下丘脑后叶接受基因与自闭症确有关联 。
自闭症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患者会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跟别人交流,长期下去身体上也会出现问题的,因此不可小视。对于儿童自闭症更是要引起重视,这需要家长时常关注孩子的一切,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婴儿视觉能力特殊 或为早期自闭症征兆
特殊的视觉感知可能是自闭症的早期标志,这也有助于预测孩子早期是否患有发育性残疾。可能九个月大的婴儿无法更快的和早期自闭症匹配,但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就可以被预测出来。
虽然是非典型感知,比如更好的视觉观察力和声音敏感度,而这些情况在自闭症现象中非常常见,而在早期的研究中,这种情况很少被定义为自闭症的核心特性。
1.自闭症研究方向
迄今为止,大多数自闭症的研究都集中在有困难的孩子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行为以及沟通,比如可怜巴巴的眼神交流。但专注于高于平均水平的感知能力则是研究人员所找的新方向。研究人员的这些发现最终都有可能对临床医生做出的正确诊断打下基础,毕竟大多数孩子在2-3岁之前是不能接受全面的临床评估。也有相关专家说:“儿童早期的自闭症损伤很难发现,比如出现的沟通困难,而这个自闭症可能会造成孩子其他方面发育障碍。”
2.自闭症患儿优势
据悉,在美国,每68个儿童中就爱有个儿童患有孤独症。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早期的相关治疗和理念是可以潜在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和其他正常孩子相比,既有相应的困难也有不同寻常的优势。虽然大家都知道自闭症症状再早期的检测中很难发现,但孩子身上不同寻常的优势还是可以发现。
虽然自闭症孩子有视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有视觉优势的孩子都是自闭症患儿。虽然这项研究表明视觉优势和之后的自闭症症状存在一些联系,但这并不能表明某些拥有特殊视觉感知的孩子就肯定会患上自闭症。
3.自闭症诊断
如果仅仅就以孩子的视觉优势推断孩子存在早期的自闭症症状,那就太武断了。毕竟判断自闭症的样本信息量过小,范围也太窄。
当然生活中可能也会出现很多对自闭症诊断失误的情况,比如有自闭症的孩子被误诊为没有自闭症,而没有自闭症的孩子却被误诊为有自闭症。所以科研人员要多做一些有价值的判断来减少自闭症患者数量,并且针对患有自闭症的幼儿也能给出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案来进行诊治。
自闭症症状
社交方面
1、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2、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3、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4、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5、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
6、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
7、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发展方面
1、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
2、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沟通方面
1、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
2、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3、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4、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行为方面
1、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2、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3、会抗拒某种味道,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
4、会有难以入睡的情况。
强项和兴趣
1、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异常的记忆力。
2、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别超卓的表现。
自闭症患儿会有哪些异常行为
自闭症患儿在平时生活中,会有一些比较奇特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会标志着自闭症症状。有时候,我们要想对自闭症形成比较有效地治疗,就必须要了解到自闭症患儿都会有哪些比较明显的异常行为,然后根据这些来进行治疗。
(1)自闭症儿童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他们可能在选择适当的注意客体、维持合适的注视时间以及在客体之间切换注意力等方面均有困难。
他们对熟悉的事物不断地重复,却对新异的事物缺乏好奇,行为刻板,伴有仪式性活动。
他们常常固执地恪守时间表和某种仪式。
他们会坚持先前学习到的程序,即便是在某些不要求他们这么做的场合中或这种程序显然不起作用时仍然坚持。
他们可能重复性地摆弄一些物体或者表现出一成不变的运动习惯,例如拍手、扭曲手指及重复性的全身活动。
他们可能更持久地注意事物的局部信息而忽视整体信息。
他们通常在想象、假装或假设方面存在困难。
通常,他们的兴趣和活动是非常有限的,在内容、持续时间和强度上都不同于正常孩子。
由于他们很少关心别人快乐或不高兴的情绪,一般的奖赏和惩罚方法通常对他们是无效的。
他们很难理解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达到目标。
(2)自闭症儿童通常在运动、感知、情绪的自我调节方面存在不足。
他们往往在运动协调方面存在问题。
他们可能在感知方面反应敏感或迟钝。
有时他们表现出异常的恐惧方式,对没有威胁的物体会感到过度恐惧,对有威胁性的物体反倒不怎么害怕。
他们对环境变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情绪反应(或者是缺乏反应)。
通常过量的情绪和感觉刺激会使他们情绪反应过度或崩溃,孩子经常会大发脾气。
这些都是自闭症患儿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症状表现。很多自闭症患者都会有一部分以上症状,但不是所有的自闭症患者症状都是相似的,在实际诊断中我们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的话,最终的治疗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成人自闭症治疗方法 成人自闭症治疗的注意事项
1.要放松心情,自闭症症状的缓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不要操之过急,一点点建立自己内心的自信,逐渐能够面对外界环境。
2.当自闭症状持续加重,自我干预无效的情况下,及时寻求心理干预,可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