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长不高怎么办?比同龄的孩子要矮一截
孩子一直长不高怎么办?比同龄的孩子要矮一截
饮食营养均衡
促进儿童长高,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重视每天的蛋白质摄入,不要忽略绿叶蔬菜和水果的补充,它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有效的调理身体,且有增高的作用,此外,要避免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的毛病,尽量不要让孩子吃垃圾食物、油炸食物。
进行食物补钙
父母要注重给孩子进行食物补钙,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要安全,也不会引起钙过量,婴儿时期母乳、配方奶是首选的补钙食物,等宝宝年龄稍大一点,除奶制品外,还可以给予豆制品、鱼肉、虾皮等食物来补充钙质,此外,要补充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同时要多带孩子晒太阳。
保证充足睡眠
孩子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在晚上的11点到凌晨的4点,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在晚上十点前睡觉,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途径,孩子每天要有8-10小时的睡眠,能发挥最大的生长潜能。
不宜饮食过量
父母不宜让孩子饮食过量,若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肝肾的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等,反而会进一步的抑制孩子的食欲,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营养过剩,引起肥胖、性早熟等,影响孩子长高。
进行体育运动
儿童长高,是需要经常的体育运动,能有利于加快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生长,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经常锻炼的要比不锻炼的高出4-10厘米,所以可以适当的让孩子进行慢跑、跳舞、跳绳、打篮球等活动。
小孩长不高是什么原因
遗传
孩子长不高受遗传的影响非常大,从父母的身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到宝宝未来所能达到的身高,但是遗传因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其最终身高还会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
男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
孩子出生时为宫内发育迟缓(足月小样儿)、早产儿身高小于正常新生儿,其中10%-15%的孩子2岁后不能追赶到正常身高曲线,比同龄的孩子要矮小一些。
肥胖
现在的父母或长辈都会比较溺爱孩子,在他们的观念里只有胖才是身体好的标志,所以会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导致孩子过于肥胖,严重影响了身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了孩子身高。
出门少
现在的孩子经常会宅在家里,很少出门,晒太阳的机会少之又少,而科学证明,晒太阳能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阳光中富含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可以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骨髓造血,紫外线可以杀灭皮肤和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加速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改善血液中钙、磷代谢,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睡觉晚
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的时间是深夜的11点到凌晨的4点,在这段时间熟睡,可以有助于发挥生长激素的生理效应,促进身高的发育。若孩子经常晚于10点睡觉,则会不利于其身高的生长。
饮食不合理
孩子平时的饮食不合理,也会不利于孩子长高,父母平时懒于给孩子准备有助于长高的食物或者过于追求长高食物,使营养不均衡,也会有碍其生长。 其实只要在日常饮食中适当的增加诸如鱼、虾、鸡、鸭、肉、蛋、豆类、牛奶等富含蛋白质、卵磷脂和赖氨酸的食物,就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和身体的成长。此外,粗粮类、新鲜蔬菜、水果也要多补充。
运动量少
孩子长时间在家,运动量少,经常长时间的坐着玩玩具,会导致孩子站立和走路的发育很迟缓,而只有多运动,尤其是走、跑、跳等运动,会拉扯关节,使身体的长骨受力,从而刺激骨骼两端软骨的发育,刺激身体分泌生长激素,才有助于孩子长高。
如何让孩子长高
小当当快5岁了,活泼可爱,就是比起同龄孩子个子矮一截。妈妈很着急,后来到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检查,才发现小当当是脑垂体发育不良。
经医生精心治疗不到一年,孩子就长高了8厘米。妈妈感叹:“幸亏及时去医院检查啊!”
据了解,目前我国由于生长发育迟缓造成的身材矮小者超过430万人,且每年还在以16.1万人的速度递增。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儿童保健专家强调,身材矮小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出现社交障碍,对其心理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矮小症早期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3~12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帮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
家长们可为孩子建立一份生长发育档案,就是每半年或一年记录一次孩子的身高、体重,或带孩子去医院体检评估一次。可参照以下3种方法判断孩子是否偏矮:
一、孩子始终比同班小朋友矮半个头;
二、长得慢,一条裤子可以穿两三年;
三、根据2~10岁儿童平均身高计算公式:年龄×5+80(厘米),若发现孩子的身高低于平均身高5~10厘米,则属偏矮。
一旦发现孩子发育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诊断,不要相信子虚乌有的增高广告,若骨骺已经闭合,则无论用什么药、吃什么保健品,都不可能再长高了。妇儿科医院的专家还提醒,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1、家族性矮身材(即父母身高偏矮)。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 2、出生时为宫内发育迟缓(足月小样儿)、早产儿身高小于正常新生儿,其中10%-15%的孩子2岁后不能追赶到正常身高曲线。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3、青春发育前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4、与同龄孩子比身高较矮。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5、性发育过早或过迟发育。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6、肥胖儿。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7、臀位产、难产、出生窒息、脑外伤等病史又合并生长缓慢。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8、曾服用或长期服用增高药、增强免疫药、糖皮质激素、补肾益气中药的孩子,合并性发育过快、生长突增过早等现象。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9、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一些先天性甲低患儿在2岁前发病,如果不经治疗,会造成智力低下。但2岁后发病通常表现为生长障碍、便秘、贫血、活动少、食欲低下等症状。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了解孩子的发育标志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什么是孩子的发育标志,往往误以为女孩子乳房高出胸部平面才叫发育。其实孩子开始发育时,乳房外观是平坦的,触摸可有触痛及皮下可及一个很小的硬核。男孩子的性发育开始时间经常被家长忽略,很多家长以为变声和遗精才是性发育,事实上那已经到发育的高峰期了。正常男孩子的性发育通常是从睾丸变大开始的,医学上把睾丸由4毫升增长到5毫升作为男性正常性发育开始的标志。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内分泌科医生咨询。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长得快也要留意
如果孩子出现性早熟问题,导致发育年龄提前,那么小时候看起来确实比同龄孩子要高大一些。然而一旦性特征出现,也会提前结束发育期,最后又会比其他同龄孩子长得矮。所以,一旦确认孩子有早熟问题,可通过施打激素针来抑制过快生长。
女孩的性早熟特征先是乳房增大并有触痛感,然后是阴道分泌物增加,最后是阴道不规则出血,并逐渐过渡为月经。而男孩的性早熟特征则是睾丸增大、阴茎变长,随后出现喉结或声音改变,甚至开始遗精。
影响宝宝长高的原因,知道原因才能尽量避免,提早预防。
有助于孩子长个的三大方法
1、晚上10点就睡觉
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的时间是深夜11点至半夜4点,如果能在这一时间段内熟睡,将有助于身高发育。由于幼儿进入睡眠状态大约需要30分钟,所以平时尽量让幼儿在晚上10点上床睡觉,这样才能在深夜11点左右进入熟睡状态。
2、多做跳跃、伸展运动
运动时会拉扯关节,刺激身体分泌生长激素。多做跳跃性运动如打篮球、跳绳等,以及那些帮助伸展身体的运动小游戏,都有助于幼儿长高。
3、少吃甜食
如果体内糖分过高,将导致生长激素分泌降低。因此,尽量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甜食,包括糖果、饮料等。除此之外,每天早晚要各喝1杯牛奶(每杯在240~500毫升之间,依幼儿情况而定),让孩子多补充蛋白质。如果担心牛奶的糖分过高,也可用无糖豆浆取代。
TIPS:长得快也要留意
如果孩子出现性早熟问题,导致发育年龄提前,那么小时候看起来确实比同龄孩子要高大一些。然而一旦性特征出现,也会提前结束发育期,最后又会比其他同龄孩子长得矮。所以,一旦确认孩子有早熟问题,可通过施打激素针来抑制过快生长。
女孩的性早熟特征先是乳房增大并有触痛感,然后是阴道分泌物增加,最后是阴道不规则出血,并逐渐过渡为月经。而男孩的性早熟特征则是睾丸增大、阴茎变长,随后出现喉结或声音改变,甚至开始遗精。
儿童身高生长慢
专家提醒:当发现孩子明显低于同龄、同条件的孩子,或是在生长过程中某段时间速度突然放慢,甚至出现停长现象,家长千万不能大意,应带孩子去做个骨龄检测,通过检测可以找到孩子缓长、停长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早检查,早发现,早调整,轻松达到理想身高。别因自己一时的大意、疏忽,误了孩子的身高。如果不及早寻求帮助,错过了长高的最后时机,孩子的身高将成为一辈子的遗憾!家长将会内疚一辈子! 孩子矮小的六种类型 1生长迟缓型:表现为个子一直长的比较慢,也无明显的青春期突增(蹿个子)现象,其原因多为骨骼营养匮乏。 2骨骼偏大型:有明显的青春期突增,骨龄检测骺软骨没有完全闭合,但是骨龄大于实际年龄,长高年限显著缩短,多由早熟所致。 3发育后停长型:发育后停长型:在青春期突增后生长极度缓慢,身高增长≤2cm年,多由于骨细胞的代谢显著减慢,缺乏活力所致。 4营养过剩型:营养过剩型:即“矮而胖”体型。常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体内三大营养物质混乱,骨骼营养吸收障碍所致。 5晚长型: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很高,孩子比同龄的矮小,家长认为孩子是晚长,需检测骨龄,才能做出定论。 6遗传型:父母较矮,现代医学证明,只要及早抓住后天生长时机,科学补充骨骼营养,可以后天帮助决定10-20cm差距。 家长长高观念上的误区 延误了孩子身高 误区一认为父母高,孩子一定高: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的只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偏差。因此孩子的最终身高是遗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只是决定了孩子的生长空间,但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受到非常多的外在因素的影响。父母高,孩子不一定就高! 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着急:变声和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开始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如果孩子本身不高,家长还认为有足够的时间长个子,最后的结果是:家长认识到有问题了,却已经把最佳调整时间错过了! 误区三到了一定年龄不长的时候,再采取措施:很多家长认为:先让孩子自然生长,个子虽然矮小,但也要等到孩子自己不长了再想办法!可是做家长的不知道:孩子自然停止长个子的时候,往往骨骺也开始趋于闭合,身高潜力受到制约,再调整希望非常渺茫。 长期观察下来,有众多的青少年矮小,就是家长存在这方面的认识误区,耽误了孩子却还不知道是在哪里出的问题! ①猛长一截后,开始缓长:有些孩子年龄不大,比同班的同学长得要快,但很快出现缓长。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骨龄偏大,有早发育的问题;骨龄大就说明孩子的生长周期短,骨骺提前闭合而停长,使孩子长不高、长不好。 ②这种孩子往往损失的是生长的时间,早发育一年就比同龄人少了一年的时间长个子,这样一来平均就要矮3-5厘米;还有些孩子要少二年的长个子时间,情况就更糟糕! ③无明显蹿个子现象,一直缓长:这类孩子体内自身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属于生长动力不足,从小身高生长就比较慢,每年比同龄人要少长一点,长期累积就矮出一截。生长动力不足影响到孩子身高潜力的发挥,即使有较好的生长先天条件也白白浪费了,导致孩子将来身高不理想。 骨龄检测找出孩子身高障碍 做骨龄测试和预测最终身高是监测孩子生长发育的理想方法。通过检测不仅可以了解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还可以了解到对最终身高的影响。只有清楚的了解了孩子的发育特点才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和治疗方案,进而达到理想的身高。 做骨龄检测应该区分情况区别对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到青少年成长中心检测孩子骨龄,并预测身高: 1、发现孩子身高长速明显加快或减慢时; 2、发现孩子身高、体重较明显与同龄孩子不同时; 3、患有内分泌疾病、营养疾病和其它可能影响发育的慢性疾病时。 三招让孩子快速长个 第一招:骨龄检测找出孩子矮小原因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影响孩子生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长仅凭肉眼观察很难准确判断孩子矮小、长得慢的真正原因。而孩子目前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骨龄检测却能看得一清二楚:如果骺软骨还没有完全闭合,就还有再长的希望;如果骨骺已经闭合,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参考骨龄检测结果,结合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情况,专家能比较准确地找到孩子矮小、生长缓慢的真正原因,要长高先检测。 第二招:制定个性化调整方案 孩子身材矮小、生长缓慢,要么是营养不均衡,生长元素缺乏;要么是受食物、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早发育骨龄偏大……每个孩子的生长障碍各有不同,要帮助孩子快快生长,只有在科学检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孩子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在专家的指导和孩子的积极配合下,才能让孩子科学成长。对每个孩子都有效的“灵丹妙药”是不存在的,未找到原因就盲目选购增高产品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 第三招:补充必要生长元素 人体生长发育专家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人体身高的增长过程主要受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生长素调节、控制,而脑垂体中的生长素是由嗜酸细胞分泌出来的。一个人的嗜酸细胞多,他分泌的生长素就多,个子就长得快长得高;反之,如果嗜酸细胞少,分泌的生长素少,个子就矮,就长得慢。经过大量实验,科学家找到了一种细胞激活转化肽,能激活脑垂体前叶分泌足够数量的生长素,帮助青少年生长。与此同时,用于控制早发育的药物也研制成功,可延缓骨龄成熟,确保青少年有足够的生长时间。 专家提醒:孩子身材矮小,出现生长缓慢、生长暂停等现象,家长千万不能有“现在不长以后总会要长的”等待思想,误了孩子;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最好一年检测1-2次骨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孩子快速成长
孩子长个你必须知道的
“拔苗助长”
聪聪父母都不高,因此,自打聪聪一出世,夫妻俩就按科学育儿丛书的指导——先是母乳喂养,接着逐步增加辅食和断奶后的饮食调整,每天不是牛奶、肉、蛋,就是鱼、虾、鳝、鳖,蔬菜、水果也不敢短少,有些甚至比书本上的标准还要高出30%。按道理,聪聪一定会长得很高了。可是,他与同龄孩子相比,还是矮了一截。聪聪爸带儿子去看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孩子的出生、饮食、生活习惯等情况后,为孩子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最后认为孩子没什么毛病,不长个与营养过剩有关。
“粗心大意”
小强10岁了,身高却只有120厘米,与同龄的小伙伴站在一起,矮了一个头。小强妈想带他去医院检查,小强爸却不以为然:“我们这么高,儿子能矮得了吗?再说、男孩子都有‘后劲’,再过一两年,就开始猛长个子了,不用着急。”小强妈想想也有道理,那就等两年再看吧。可是,转眼到了17岁,小明的个子也只有135厘米,完全没有长成爸爸妈妈所期待的大个子。小强爸妈紧张起来,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这才知道,小强患了一种叫做“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病,这种病,不仅使小强的身高低于正常水平,而且其他各项外观指标也低于正常。小强的家长追悔莫及:都是自己粗心大意,给孩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个小心翼翼,一个麻痹大意,他们都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反而苦了孩子。那么,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怎样尽早知道孩子还能不能再长高呢?
一个规律
一般来说,一个人成年期的最终身高取决于遗传、营养及内分泌激素对生长速度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身高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至3岁时,第二个高峰期是青春期。对于家长来说,掌握孩子身高增长的规律,有助于早期发现孩子身高的异常,以便早些采取相应治疗或干预措施。
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高约为50厘米;
出生第一年内:身高增长速度最快,平均增长约20~25厘米;
1~3岁:平均每年增长约8~10厘米,至凰晔鄙砀咴嘉?5厘米,2岁时约为85厘米,3岁时约为95厘米;
3岁后:增长速度逐渐递减,每年约增长5~7厘米;
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可长20~30厘米,女孩子长15~25厘米;
青春期后:身高增长逐渐减缓至停止。
细心的家长可以对照以上规律,或者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若发现明显异常,或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就应及时去医院(最好是儿童内分泌专科)咨询相关专家。
温馨提示:孩子长高的五大法宝
合理的营养
专家认为各种环境因素中,充足、合理的营养是最重要的,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础。要给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D及钙、磷等物质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鱼虾、瘦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给孩子适时地添加适量的鱼肝油及钙质,对长个子是有好处的。
适宜的运动
运动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加强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给骺软骨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使骨骺生长旺盛,孩子自然也就长高了。为此,应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发性的活动项目,如游泳、舞蹈、体操、羽毛球、排球、篮球等。不宜长期、过量地做负重及消耗体力较大的项目,如举重、举哑铃、拉拉力器、摔跤、长跑等。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孩子长高的又一重要因素。据研究,孩子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民间也有孩子“睡得好,长得高”的说法,为此, 必须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他睡得香甜。
充足的阳光
日照长短,对孩子身高发育也有一定影响,比如四川成都青少年平均身高较矮,就是因为这个地区每年日照时间只有1239.2小时,日照率只有28%。日照短,可利用紫外线太少,会影响骨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婴幼儿的佝偻病也较多。因此,要给孩子适当地晒晒太阳,尤其在冬春季节。
愉快的心情
情绪也会影响孩子长高。如果父母经常打骂、训斥或吓唬孩子,会使孩子精神受到挫伤,造成内分泌失调,生长激素减少,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因此,家长必须注意保持孩子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使孩子长得更高,更快。
孩子长的慢怎么办
在所有家长的眼里,自己家的宝贝儿身体的任何特征、行为举动都是他们尤为关切的事情,例如在看到自家的孩子比同龄的孩子长的慢的时候,这都会使父母们心里耿耿于怀,不自在。那么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您们又该怎么来做呢?
一、加强营养以及护理
如果宝宝在于降临后并没有喂食好或者是有出现生病的现象,那么可能就会因此而少长了5~6厘米左右,甚至可能会更加少,那么肯定的以后的身高也就会同龄的孩子要矮。所以说,作为家长的您们,在宝宝的婴幼儿时间就因给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以及适时地添加辅食,并且需要防止疾病的出现。而对于新生儿则更需加强营养以及护理,使宝宝们能够更快的成长发育。
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不可偏食,如会有偏食的现象出现,应及时的改正,并且尽量少吃些零食,在于饭前的一至两小时内最好不要去吃糖果或则是饮用果汁饮料之类,这能够有助于宝宝有良好的食欲。要常去做些适当的运动,因为在于运动后生长激素分泌会因此而增加,能有足有宝宝的生长。并且正常人的生长激素粉末呈脉冲式,主要是在晚间睡眠中才会出现,因此有充足的睡眠对于生长也尤为重要。
温馨提示:
需注意好宝宝自身的保剑因为有些慢性疾病通常能够造成营养缺乏或者是失衡的情况出现,这样对于身体长高会有不利的影响。
警惕阻碍孩子长高的9种情况
总结下来,以下9种情况的孩子,可能会面临身高偏矮的问题:
1、家族性矮身材(即父母身高偏矮)。
2、出生时为宫内发育迟缓(足月小样儿)、早产儿身高小于正常新生儿,其中10%-15%的孩子2岁后不能追赶到正常身高曲线。
3、青春发育前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
4、与同龄孩子比身高较矮。
5、性发育过早或过迟发育。
6、肥胖儿。
7、臀位产、难产、出生窒息、脑外伤等病史又合并生长缓慢。
8、曾服用或长期服用增高药、增强免疫药、糖皮质激素、补肾益气中药的孩子,合并性发育过快、生长突增过早等现象。
9、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一些先天性甲低患儿在2岁前发病,如果不经治疗,会造成智力低下。但2岁后发病通常表现为生长障碍、便秘、贫血、活动少、食欲低下等症状。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长得慢也是病,他们要么把孩子的身高交给时间,要么花大量的钱给孩子补充营养,使用增高器械,殊不知这些盲目的措施往往耽误治疗,甚至适得其反。希望家长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常识。
掌握孩子生长情况
首先是观察。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周围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长得慢、个头矮,就应尽早找医生咨询,通过孩子的生长量表,了解孩子是平均身高还是偏矮身高。
其次是记录孩子的生长速率。如果孩子2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每年生长的高度不到5厘米,应该就医咨询。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家长应该记录孩子每年长多少。如果没有测量,孩子的裤子几年都穿不短,肯定也有问题。
第三是注意孩子的性发育。性早熟或青春早发育的孩子会伴有骨龄提前,可能导致“高小孩”、“矮大人”现象。现实中不少孩子在小学时身高比同龄孩子高,身材也壮,家长从没想过孩子会有身高问题。但到了初中或高中孩子生长速率逐渐下降,在班里排队越来越靠前,如果那时再来就医,孩子的骨骺可能就已经闭合或接近闭合了。也就是说,孩子就医时不理想的身高,可能就是他的终身高度了。
生理年龄与时间年龄不一致
许多家长会问,不是说男孩子骨龄18岁、女孩子16岁才闭合吗?为什么他们的男孩子才十四五岁、女孩子才十二三岁或更小,生长就完全停止了呢?有些家长甚至还在等待“二十三蹿一蹿”呢!在这里我们提到的孩子骨骺闭合是指生理年龄,而家长说的年龄是时间年龄。正常人的骨龄可以和时间年龄相差1到2岁。性早熟或青春早发育的孩子的骨龄,则很可能会超过这个范围。这时如果让孩子与他的同龄孩子比个头,就会显得身材较高。
而实际上,他应该和与他提前的骨龄同岁的孩子比较,并依据此数据预测孩子的终身高范围,这样就会及早发现孩子的身高度异常。家长应该了解这些相关知识,密切注意孩子青春发育迹象,特别是孩子出现生长加速时,应该注意是否开始性发育了、性发育的时间是否过早。如果女孩8岁前开始乳房发育,男孩9岁以前开始睾丸发育,都叫性早熟。
了解孩子的发育标志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什么是孩子的发育标志,往往误以为女孩子乳房高出胸部平面才叫发育。其实孩子开始发育时,乳房外观是平坦的,触摸可有触痛及皮下可及一个很小的硬核。男孩子的性发育开始时间经常被家长忽略,很多家长以为变声和遗精才是性发育,事实上那已经到发育的高峰期了。正常男孩子的性发育通常是从睾丸变大开始的,医学上把睾丸由4毫升增长到5毫升作为男性正常性发育开始的标志。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内分泌科医生咨询。
3大方法帮助孩子长高
虽然说身高约有70%受制于遗传因素,但是只要能有效掌握30%的后天因素,那么要改变身高也不是天方夜谭,这就需要从饮食、运动、睡眠这3大方面入手。
晚上10点就睡觉
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的时间是深夜11点至半夜4点,如果能在这一时间段内熟睡,将有助于身高发育。由于幼儿进入睡眠状态大约需要30分钟,所以平时尽量让幼儿在晚上10点上床睡觉,这样才能在深夜11点左右进入熟睡状态。
多做跳跃、伸展运动
运动时会拉扯关节,刺激身体分泌生长激素。多做跳跃性运动如打篮球、跳绳等,以及那些帮助伸展身体的运动小游戏,都有助于幼儿长高。
少吃甜食
如果体内糖分过高,将导致生长激素分泌降低。因此,尽量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甜食,包括糖果、饮料等。除此之外,每天早晚要各喝1杯牛奶(每杯在240~500毫升之间,依幼儿情况而定),让孩子多补充蛋白质。如果担心牛奶的糖分过高,也可用无糖豆浆取代。
TIPS:长得快也要留意
如果孩子出现性早熟问题,导致发育年龄提前,那么小时候看起来确实比同龄孩子要高大一些。然而一旦性特征出现,也会提前结束发育期,最后又会比其他同龄孩子长得矮。所以,一旦确认孩子有早熟问题,可通过施打激素针来抑制过快生长。
女孩的性早熟特征先是乳房增大并有触痛感,然后是阴道分泌物增加,最后是阴道不规则出血,并逐渐过渡为月经。而男孩的性早熟特征则是睾丸增大、阴茎变长,随后出现喉结或声音改变,甚至开始遗精。
孩子不长个怎么办 合理运动
孩子要长高也离不开运动,宅在家里的孩子,往往比同龄孩子矮小。尽量让孩子选择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放性的项目,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单杠、跳绳、打篮球等。而那些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对身高增长是不利的。因为过多的体力消耗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营养供给,还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所以运动合理即可。
孩子身高后天因素也重要
1.保障充足的营养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短粮少食的年代了,孩子也就不会可能因为缺少吃得东西而导致营养不良。但有些孩子因为饮食习惯不好,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也会导致营养不良,从而也就会对孩子健康长个有影响。父母一定要注重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荤素搭配,营养膳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孩子对营养上的充分摄入有助于孩子长高。
2.保障充足的睡眠
孩子的大脑在进入深睡层之后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如果孩子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跟不上的话,也就会直接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身材矮小,比同龄孩子个矮等不健康症状。父母要时刻记得孩子的睡眠质量和孩子长个有重要关联,从小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中午适当午睡一个小时左右,有午睡的孩子长得更健康。而不是跟着大人养成晚睡晚起,甚至是熬夜的坏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3.适当运动助长高
孩子多进行跑跳类运动,有助于拉伸孩子的韧带,促进骨骼的发育,有助于孩子长高。父母可针对性地安排孩子适当运动的项目和运动的时间,每天保障运动量不低于一个小时,各种跳类,跑跳类运动都是适合孩子长高的运动项目,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练习像举重一类的运动项目,那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的长高,重力加压之下手臂的力量是出来了,个子却也长不高了。
孩子身高差多少才算矮小
孩子身高差多少,才算矮小?
我家的萌萌在同龄孩子里算是身高偏矮的,每次体检身高属于正常值偏下。为此我总是担心孩子的身高,要去医院给孩子测骨龄,孩子爸爸却总是说,不用太担心并且不支持去医院。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下面是一篇很好的专家提供的事例以及关于孩子骨骼和身高的解说,推荐给和我一样有担心的妈妈们。
小波(化名)上小学四年级,个子比同龄人矮小,甚至比二年级的表弟还矮一点,家长特别着急,不知道是“长得晚”,还是真的矮小。日前,父母亲带着小波前往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内分泌专家门诊咨询。经过检查,小波的身高在相应年龄的矮小值与平均身高值之间,属于偏矮;不过骨龄检测提示,小波的骨龄也稍落后,目前不能诊断为矮小。医生建议,小波以后要定期检查,同时注意营养均衡,并多参加有助于长身高的运动,如打篮球、跳绳等。
怎样才算矮身材100个同龄人当中最矮的3个
专家介绍,医学上的“矮身材”和人们通常说的个子矮不尽相同。医学年龄身高表中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才属于矮身材。通俗地讲,是指在一个大约100名学生的班级里,身高最低的3名孩子可能属于“矮身材”。
另外,可参照同龄人的平均身高。举个例子,根据2005年全国九城市调查,我国9岁男孩的平均身高为135.4cm,矮小身高为124.6cm,超高身高为145.5cm。如果一名9岁的男孩,他的身高在124.6cm~135.4cm之间,就属于偏矮;如果低于124.6cm,那基本就可以下“矮小症”的诊断了。
不过,骨龄才是反应后期生长空间的可靠指标。如果一个8岁的儿童,虽然身高与平均身高相同,但如果他早发育,骨龄已经11岁,与11岁儿童平均身高相比就属于矮小了;同样是8岁儿童,身高低于平均身高5cm左右,但骨龄稍落后,只有7岁(正常人骨龄与年龄相差不应该超过2岁,超过2岁视为异常),则成年身高完全可能是正常的。
多因素影响孩子身高 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也长不高
孩子身高的决定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生长发育的特征和潜力,如父母或祖辈的身高,对孩子的最终身高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同时,孩子的身高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营养、运动、睡眠、疾病、心理等环境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身高增长是在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实现的,主要的内分泌激素包括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等在不同的阶段协同调节儿童长高,其中任何一种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都会影响孩子长高。曾经有一名9岁的小女孩,身高88厘米、体重12.5公斤,仅相当于3岁孩子的身高。孩子的母亲身高1.58米,父亲1.7米,家族里也没有人特别矮小。原来,小女孩一出生就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后来经过半年的治疗,孩子长高了10厘米,再坚持下去,她可以长到正常身高。
提醒:“晚长”只发生在少数孩子身上
孩子身高不理想,不少父母相信是因为“晚长”,还有人说“二十三蹿一蹿”。其实,这样的好事仅发生在大约10%的孩子身上,必须由专业的医生根据体检、骨龄和内分泌检查结果等判断。
恐惧药物、滥用药物和器械也是常见的现象。有的孩子已经诊断明确,但家长缺乏医学常识,过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用药,让孩子失去治疗机会。相反的,有的家长则轻信所谓“增高药”、“增高鞋”等,用药后孩子不仅未长高,有时还使骨骺提前闭合,结果适得其反。
小孩身材矮小怎么办 运动有助于增高
孩子要长高也离不开运动,宅在家里的孩子,往往比同龄孩子矮小。尽量让孩子选择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跳跃性的项目,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单杠、跳绳、打篮球等。而那些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对身高增长是不利的。因为过多的体力消耗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营养供给,还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所以运动合理即可。
宝宝身高与孕妇有关
孕妇情绪低落或影响孩子身高
“其实很多孩子在出生时就有身材矮小现象,被称为‘小于胎龄儿’,如果没有早发现早介入,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终身,家长应从孩子两岁开始关注其身高发育。”专家表示,家长们应摒弃“孩子发育晚,等到青春期还能长”的侥幸心态,而应从襁褓中甚至母亲怀孕时就开始重视孩子的身高。
案例:“小于胎龄儿”比同龄孩子矮一截
王女士的女儿笑笑今年8岁,据其介绍,笑笑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比其他新生儿个头小,虽是足月出生,但她只有42厘米长,小于规定标准的50厘米。
原本以为孩子稍大一点会“见风长”,谁知其个头始终比同龄孩子矮一大截。“我跟她爸爸都身高不算矮,她怎么个头这么小呢?”王女士为此非常着急。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医生认定,笑笑不长个是因为她在母亲子宫内时期就发育不好,生下来就是个“小于胎龄儿”。
专家说,笑笑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小于胎龄儿”,即明明足月诞生,可是一出生身长和体重就比标准低。据介绍,我国这种情况的发生率达到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