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金刚烷胺的注意事项
盐酸金刚烷胺的注意事项
1、脑血管病、末梢性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精神病、肾功能障碍、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哺乳期妇女等慎用。
2、震颤麻痹患者日剂量超过0.2g时,疗效不增,毒性增加。
3、为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5月对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OTC)的说明书进行修订。据介绍,此次对含盐酸金刚烷胺非处方药的说明书修订内容包括:对于仅用于儿童的氨金黄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删除了“注意事项”中“1岁以下儿童应在指导下使用”,在“禁忌”项中增加了“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此外,对于同时可用于儿童和成人的氨酚烷胺那敏胶囊,修订为“5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在“禁忌”项中增加了“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
盐酸金刚烷胺是什么
盐酸金刚烷胺,别名盐酸金刚胺、三环癸胺,用于原发性震颤麻痹及不能耐受左旋多巴治疗的震颤麻痹患者、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反应、一氧化碳中毒和帕金森综合征及亚洲A-Ⅱ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盐酸金刚烷胺为一种对称的三环状胺,可以抑制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影响病毒的脱壳,抑制其繁殖,起治疗和预防病毒性感染作用。
运动障碍疾病能治好吗
治疗概述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治疗周期:2-4个月治愈率:60%常用药品:盐酸金刚烷胺片 盐酸苯海索片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运动障碍疾病西医治疗
(一)治疗
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无论药物或外科治疗,原理都基于对递质异常和环路活动紊乱的纠正。不同类型锥体外系疾病的治疗,请参阅相关疾病治疗内容。
(二)预后
不同类型锥体外系疾病,预后不尽相同。如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严重运动功能障碍或死亡,平均经历10~15年,而原发性书写痉挛症状相当稳定,很少有扩散加重倾向。
运动障碍疾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流行性感冒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
2.对症治疗 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者应予以静脉补液。
3.抗病毒治疗
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抗流感病毒是通过与M2蛋白相互作用而阻碍其功能,导致通道活性改变,抑制病毒复制。口服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可在一两天内减轻发热,缓解全身性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剂量为200mg/d,口服,共5天;老年人剂量应减半,即服用100mg/d。金刚乙胺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比金刚烷胺小。由于金刚烷胺经肾脏排泄,以原形经尿排出,故有明显肾功能障碍时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有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需慎用或减少剂量。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对流感病毒乙、丙型无效,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对于甲型流感患者,即使是在疾病后期才开始用药,或病情已较为严重,这两种药物仍有一定治疗效果。近年来流感耐药病毒的出现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金刚烷胺和流感疫苗的联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耐药病毒株的传代和传播。
其他抗病毒药物:鼻内给予大颗粒气溶胶干扰素α,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和减轻临床症状;但可以出现明显的局部毒性,限制了其应用。正在研究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于阻断NP和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望能阻断病毒的复制。
4.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根据送检标本如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孩子患上流行性感冒怎么治疗最有效果
1、抗病毒药物治疗:金刚烷胺对甲型流行性感冒有效已较肯定,应及早用药,发病24小时内用药较佳,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剂量同预防量,密切观察副反应。近年国内外又筛选一批抗流感病毒药物如:甲基金刚烷胺、螺旋金刚烷胺、效力较金刚烷胺更强,病毒灵(盐酸吗啉胍、ABOB、virugon、flumidin)对甲1及甲3流感起作用。如能在发病24小时内服用,小儿每次3~4mg/kg,每日3次,48小时内体温下降,中毒症状减轻,显效率可达60%。尚有异丙肌苷、三氮唑核苷、硒代胱氨酸等,国内近有报告应用葡萄糖酸锌含片治疗感冒有一定疗效。
2、免疫调节治疗:近年来应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人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治疗病毒性感染有极大发展。流行性感冒流行时对体弱、年幼、老年及免疫低下者应用免疫调节剂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康复。
3、中草药治疗:实验室筛选证明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或灭活作用的中草药有板蓝根、紫草、桉叶、贯众、鹅不食草、茵陈蒿、金银花、黄连、黄芩、连翘等数十种,可酌情选用。
感冒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
2、对症治疗: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者应予以静脉补液。
3、抗病毒治疗:
(1)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抗流感病毒是通过与M2蛋白相互作用而阻碍其功能,导致通道活性改变,抑制病毒复制。口服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可在一两天内减轻发热,缓解全身性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剂量为200mg/d,口服,共5天;老年人剂量应减半,即服用100mg/d。金刚乙胺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比金刚烷胺小。
由于金刚烷胺经肾脏排泄,以原形经尿排出,故有明显肾功能障碍时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有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需慎用或减少剂量。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对流感病毒乙、丙型无效,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对于甲型流感患者,即使是在疾病后期才开始用药,或病情已较为严重,这两种药物仍有一定治疗效果。近年来流感耐药病毒的出现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金刚烷胺和流感疫苗的联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耐药病毒株的传代和传播。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鉴于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对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例如可使其穿入宿主细胞膜、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被呼吸道黏液灭活等。故设计涎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可望达到抗流感病毒效果,此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盐酸金刚烷胺的药理作用
本品能透过血脑屏障,其抗震颤的作用可能是因本品能促进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末梢释放多巴胺,并延缓多巴胺的代谢而起作用。用药后48小时作用明显,2周后达高峰,半衰期约为10-28小时,原形药由肾脏排出。酸性尿中排泄增加。本品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能显著抑制病毒脱壳,但无杀灭病毒作用,可能与阻止甲型流感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关,对亚洲AⅡ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注意感冒药的毒副作用
感冒药虽种类繁多,但并无特效成分。其配方都是针对感冒的各种症状设计的,所合成分不外乎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收缩血管药,如盐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等;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镇咳药,如氢澳酸右美沙芬、氯呢斯汀答;抗震颧麻痹药,如金刚烷胶等;中药成分,勿人工牛黄等。目前常用的感冒药使用不当可出现以下毒副反应:
(1)长期服用含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热、双氯芬酸钠的感冒药可因药物积蔷而导致头痛眩最、视力模糊、胃肠道出血、脱水、血压下降、昏迷,乃至危及生命。
(2)服用含有大剂量咖啡因时,可引起惊厩。咖啡因在刺激兴奋期过后,紧接着会出现行为和糟神抑制,昏昏沉沉,如果是驾驶员则易发生事故。
(3)服用合有双氯灭痛的感冒通可出现一过性血尿。
(4)服用含有金刚烷胺的药物可出现多动、抑郁、失眠、幻觉等。
(5)还有报道速效伤风胶囊是胎儿致畸的重要因素。
盐酸金刚烷胺的药品鉴别
(1) 取本品10mg,加水2ml 溶解后,加盐酸使成酸性, 滴加硅钨
酸试液,即析出白色沉淀。
(2)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369 图)一致。
(3) 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检 查: 酸度 取本品2.0g,加水10ml溶解后,依法测定(附录Ⅵ H),pH
值应为3.5 ~5.0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 号浊度标准液(附录Ⅸ B)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2号标准比色液(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 ℃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 %(附录Ⅷ L)。
炽灼残渣 不得过 0.1%(附录Ⅷ N)。
重金属 取本品1.0g,加水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 )2ml ,依
法检查(附录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 0.12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30ml与醋酸汞试液5ml 溶解后,加结晶紫指示液2 滴
,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 的高氯酸滴定
液(0.1mol/L)相当于18.77mg
的C10H17N.HCl 。
盐酸金刚烷胺的功能主治
在临床上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A型流感病毒的感染。在流感流行期采用本品作预防药,保护率可达50%~79%,对已发病者,如在48h内给药,能有效地治疗由于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状。金刚烷胺的抗病毒谱较窄,主要用于亚洲A型流感的预防,对B型流感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均无效。由于口服吸收后能通过血脑屏障,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
进入脑组织后可促进释放多巴胺,或延缓多巴胺的代谢而发挥抗震颤麻痹作用。对震颤麻痹有明显疗效,缓解震颤、僵直效果好。起效快用药后48小时作用明显,对多种炎症、败血症、病毒性肺炎等与抗生素合用退热作用好。 原发性震颤麻痹及脑炎后、脑动脉硬化的震颤麻痹综合征,预防和治疗流感A型病毒。
患上流行性感冒如何有效治疗
1.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
2.对症治疗: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者应予以静脉补液。
3.抗病毒治疗:
(1)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抗流感病毒是通过与M2蛋白相互作用而阻碍其功能,导致通道活性改变,抑制病毒复制。口服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可在一两天内减轻发热,缓解全身性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剂量为200MG/D,口服,共5天;老年人剂量应减半,即服用100MG/D。
金刚乙胺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比金刚烷胺小。由于金刚烷胺经肾脏排泄,以原形经尿排出,故有明显肾功能障碍时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有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需慎用或减少剂量。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对流感病毒乙、丙型无效,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对于甲型流感患者,即使是在疾病后期才开始用药,或病情已较为严重,这两种药物仍有一定治疗效果。近年来流感耐药病毒的出现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金刚烷胺和流感疫苗的联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耐药病毒株的传代和传播。
(2)其他抗病毒药物:鼻内给予大颗粒气溶胶干扰素Α,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和减轻临床症状;但可以出现明显的局部毒性,限制了其应用。正在研究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于阻断NP和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望能阻断病毒的复制。
4.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根据送检标本(如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流行性感冒如何正确用药
流感患者应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高热与身痛较重者可用镇痛退热药,但应防止出汗较多所致的虚脱,在儿童中禁用阿司匹林,防止REYE'S综合征的发生。干咳者可用咳必清,棕色合剂或可待因。高热、中毒症状较重者,应于以输液与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针对病原菌及早使用适宜的抗菌药物。中药如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在发病最初1~2天使用,可减轻症状,但无抗病毒作用。
老年流感患者或养老院人员应在发病的最初1~2天内给于金刚烷胺盐或金刚乙胺,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起治疗作用。金刚烷胺成人剂量为每日 100~200MG,分2次服用,儿童为每日4.4~8.8MG/KG,分2次服用,疗程为5~7天,一般无副作用,但须注意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反应,如过度兴奋、言语含糊、震颤、失眠、头昏、乏力、情绪障碍、共济失调等。
金刚乙胺的副反应比金刚烷胺要少。肾功能衰退或/与阴离子药物(如TRIAMETERINS)的相互作用会抵制肾小管分泌金刚烷胺,故65岁以上,肾功能衰退的老年患者应减少剂量,注意副反应。
在经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治疗病人中约30%可分离到耐药毒株,而在接受预防的密切接触者中则较少分离到。这些耐药株最早可在治疗期的2~3天内出现,经实验室多次传代后这些耐药株仍能保留其耐药性,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在家庭和养老院的流行过程时可见到这些耐药株能在病人中传播,经药物预防的接触者仍能产生典型流感症状,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