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必看!新生儿需要呵护的8个重点部位! 眼睛
新手爸妈必看!新生儿需要呵护的8个重点部位! 眼睛
新生儿的眼睛保护特别重要,新生儿宝宝比较爱哭,每次宝宝哭完,宝妈可以用毛巾或者纱布对宝宝眼角轻轻拭擦;妈妈们可以在清晨宝宝睡醒时轻轻将宝宝眼屎擦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妈妈们一定要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哦。
新生儿换尿布 新手爸妈必须的小技巧
给小宝宝换尿布七步骤 新手妈妈不发愁!
一、针对尚处月子内的小宝宝,我们应该如何操作呢?
1.针对自己家宝宝的生活习惯,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养成习惯,每隔两小时左右就需要检查一下是否需要更换尿布。 如果湿了就要马上更换,否则容易起疹子。 但如果过于在意的话,一天之内就需要频繁更换。半夜喂奶的时候发现尿布湿了之后需要更换。如果您使用的是纸尿裤,可以用到第二天早上再换。但是有的宝宝对于小便很敏感,一尿就哭。对于这样的宝宝,是不是可以尝试只要不湿透,就可以隔着被子轻轻地拍他,让他睡着呢?
2.如果您的宝宝是冬天降生的,妈妈请记得给宝宝换尿布之前,好先把尿布用你的双手温暖一下,也可以使用小太阳、电暖炉等,但请注意安全防火问题的发生。
3.很多宝妈习惯在给宝宝擦屁屁的时候惯用“湿巾”,使用湿巾请注意外包装上的药物成分标示,谨防刺激宝宝幼嫩皮肤。或者您也可以选用开水处理过的脱脂棉。
4.后,新妈妈们请注意:给你的小宝宝换尿布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如果突然抬起他的双腿,容易引起股关节脱臼。所以要让他的双膝向外侧打开,双脚脚心并拢,慢慢地往上抬。
二、换尿布七步骤,让新妈妈们不慌乱
新妈妈爸爸们,听到宝宝的哭闹,可能自己就已经忙慌慌了,月嫂阿姨们告诉小编,坚持下面七个步骤,不仅能保证安全地给宝宝更换到尿布,而且往往能事半功倍。
1、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在换尿布前将干净的尿布,尿布桶,护肤柔湿巾,护臀膏等准备好,以备更换尿布时使用。
2、拥有舒适的换尿布位置:将宝宝平放于地板、床或小桌上,使其感觉舒适安全。需要注意的是要时刻用手保护宝宝的身体以免摔伤。如果您选择桌面,请好保证桌面的高度和您腰的高度一致。
3、马虎爸妈做不得:请您确保换尿布的全过程,您的手始终托抚着宝宝,以防宝宝在换尿布的过程中从床或桌面上滚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温柔抚触能加快完成进度:把帮宝宝换尿布的过程变成您和宝宝亲密接触的时间,通过抚触,亲吻,交谈会使您和宝宝都倍感亲切与愉悦。
5、请谨慎选择婴儿护肤柔湿巾:初的几个月,宝宝的娇嫩肌肤对一次性尿布中的护臀膏和润肤露成份是比较敏感的,因此在此阶段可清洁的,柔软的,温暖的尿布片是佳的选择。等到宝宝稍微大一些,可使用一次性尿布或两种尿布同时使用。
6、认真观察谨防尿布疹发生:如果宝宝得了尿布疹,可使用护臀膏在宝宝的臀部建立一层保护膜以防止进一步的感染和过敏。
7、正确穿戴尿布杜绝不适和危险:这完全取决于您使用一次性尿布还是尿布巾。根据不同尿布的特点来为宝宝更换一次性尿布:尿布的前后有拉扣用于调整尿布的松紧。尿布包裹的过紧会使宝宝不舒适,过松会造成污物的渗漏。尿布巾:安全的尿布巾带有别针可调节尿布的松紧。需要注意的是要随时留意别针是否扣紧以防伤害到宝宝。
如何预防新生儿打嗝
新生儿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小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所以容易发生打嗝和吐奶的现象,新手爸妈们不用担心,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宝宝预防打嗝。
1、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妈妈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让宝宝身体别扭地喝奶。
2、如果母亲的乳汁很充足,给宝宝喂奶时就要避免乳汁流得过急。
3、不要在新生宝宝过度饥饿,或者哭得很厉害的时候喂奶,这时候很容易发生打嗝或吐奶。
新生儿打嗝与宝宝的身体结构有关,也与不正确的护理方式相关,所以新手爸妈们要注意上述三种情况,可以有效预防宝宝打嗝,减少自己的担忧,让宝宝更加健康地成长。
新生儿洗澡前的准备工作
不要小看新生儿沐浴问题,很多新手爸妈都觉得相当棘手。不过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沐浴前的准备工作其实是相当重要的。
1.准备好婴儿专用的洗浴设备,如浴盆、小毛巾、婴儿沐浴露、婴儿爽身粉、浴巾、洗澡带等等。
2.确保室内的温度持续稳定在26~28°之间,这个温度会让后小孩觉得舒适,不容易着凉,再把室内的窗户关好,给孩子沐浴时不宜开窗通风。
3.在浴盆内放上温度适宜的水,一般来说新生儿接受的水温范围在37~42°左右,越小的孩子适应能力越差。妈妈们可用手肘或者手腕试试水温,先倒冷水再倒热水,以免控制不好放水量。
4.准备好沐浴后立马要用的东西,如干净的衣物、尿片等等。不要等到小孩洗完了再匆忙去找,出浴后时间耽误的越久越容易感冒。
新手爸妈必看!新生儿需要呵护的8个重点部位! 头垢
新生宝宝头皮上一般都会出现一层黄褐色的头垢,爱干净的新手爸妈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抠,这样会伤害宝宝的。新手爸妈可以选择用植物油或者婴儿油涂抹在头垢上,等头垢软化就会自然脱落。
解析新生儿皮肤青紫的6大原因
解析新生儿皮肤青紫的6大原因
宝宝刚生下来时各个器官组织并没有发育成熟,如大脑、肝脏及胃肠等,这一点似乎每个妈妈都知道,然而,对于宝宝皮肤一些妈妈却知之甚少,甚至以为和大人没有多大区别。其实宝宝的皮肤同其他器官组织一样,结构尚未发育完全,不具备成人皮肤的许多功能,至少还需3年的时间才可发育得和大人一样。
因此妈妈在照料时一定要细心打理,有时稍有不慎,便会惹出不少的麻烦,给妈妈和宝宝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烦恼。接下来就位大家介绍新生儿常见皮肤现象——局部青紫。
局部青紫
新生儿紫绀多是病理性的,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暂时性的紫绀不是疾病,新手爸爸妈妈不必为此着急,紫绀会自然消退的。
新生儿局部青紫的原因:
(1)发生在口唇、手足及甲床下的紫绀,多是由于手足外露受凉、受压、多血(脐带结扎延迟)等引起的;
(2)剧烈哭闹、屏气发作、食管反流等引起的呼吸短暂停歇,可引发全身紫绀;
(3)与生产过程中新生儿受到外力损伤有关,如产程过长,胎儿受压时间长,出现先锋头、先锋臀、先锋足,其特点是先锋处有受压痕迹,并伴有局部青紫水肿,可能还伴有出血点。
(4)助产士挤压新生儿口中的羊水,可能用力猛了点,新生儿面部出现青紫,也可能伴有出血点;
(5)有的新生儿娩出后哭声很小或不哭,助产士就拍打新生儿足底部或背部,刺激新生儿啼哭,这也可能造成某个部位的青紫和皮肤出血点。
(6)有的护士在给新生儿按脚印、系手条时,也会造成新生儿局部青紫或出现出血点。
以上情况,有时被医护人员忽视了,有时不敢和新手爸爸妈妈们说明原因,怕对方不理解,找麻烦,有意回避,结果就成了问题。新妈妈很是着急,以为宝宝得了什么大病。
特别提醒:新手父母不可过于心急
医生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也在门诊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新手爸爸妈妈。在医生做了分析和解释后,他们还疑虑重重,一直等到宝宝的青紫自然消退,才真正放心。有的爸爸妈妈太心急了,给新生儿宝宝抽血化验,甚至住院治疗。不但经济上受损伤,宝宝身心上也受饱痛苦。
刚出生的宝宝视力怎么样
1-4周:看见妈妈
婴儿很快对光线的反差非常敏感。你瞧,他正盯着妈妈的脸呢:光线照亮妈妈的眼睛,照在她圆圆的颧骨上,照在她对着宝宝咿呀说话的嘴唇上、舌尖上……
看到宝宝的注视,妈妈快乐极了,话也更多了。
2-3月:认出爸妈
每当爸爸妈妈来到婴儿的身边,只要他醒着,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眼球的闪动,紧紧地吸引着他的目光;面部形成的明暗线条特征,也给他留下深深的印象。如果是客人来了,那么,他的目光偏好会告诉你,他知道!
4-6个月:多彩立体的世界
研究发现,新生儿喜欢看五颜六色的东西,不喜欢看灰色的东西。但这时他们还不能区分颜色,大约2个月时,婴儿开始可以区分红色和绿色,然后是蓝色、黄色。到大约4个月时,两种不同的蓝色都被看成蓝色,但如果你给他们看黄色和绿色的两个东西,他们就能分辨出来。4~5个月时,他们已能分辨出属于同一种颜色、但深浅不同的两种色彩了。
6-12个月:相信眼睛
现在,婴儿的大脑开始帮助他指挥两个眼球协调移动,并且,把两眼的图像整合成一个,而不是两个错位的图像!这使他有了新本事,知道什么东西够得着,什么东西够不着。
本文只是针对新生儿视力发育过程做出了介绍,对于胎儿的视力发育过程并没有做出分析,如果说宝妈想要了解胎儿时期的视力发育的话可以从其他的途径做出了解,不过因为宝宝在肚子里面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宝宝的眼睛,所以对于胎儿时期的视力发育其实并没有过多了解的必要性。
解析新生儿皮肤青紫的6大原因
局部青紫
新生儿紫绀多是病理性的,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暂时性的紫绀不是疾病,新手爸爸妈妈不必为此着急,紫绀会自然消退的。
新生儿局部青紫的原因:
(1)发生在口唇、手足及甲床下的紫绀,多是由于手足外露受凉、受压、多血(脐带结扎延迟)等引起的;
(2)剧烈哭闹、屏气发作、食管反流等引起的呼吸短暂停歇,可引发全身紫绀;
(3)与生产过程中新生儿受到外力损伤有关,如产程过长,胎儿受压时间长,出现先锋头、先锋臀、先锋足,其特点是先锋处有受压痕迹,并伴有局部青紫水肿,可能还伴有出血点。
(4)助产士挤压新生儿口中的羊水,可能用力猛了点,新生儿面部出现青紫,也可能伴有出血点;
(5)有的新生儿娩出后哭声很小或不哭,助产士就拍打新生儿足底部或背部,刺激新生儿啼哭,这也可能造成某个部位的青紫和皮肤出血点。
(6)有的护士在给新生儿按脚印、系手条时,也会造成新生儿局部青紫或出现出血点。
以上情况,有时被医护人员忽视了,有时不敢和新手爸爸妈妈们说明原因,怕对方不理解,找麻烦,有意回避,结果就成了问题。新妈妈很是着急,以为宝宝得了什么大病。
特别提醒:新手父母不可过于心急
医生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也在门诊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新手爸爸妈妈。在医生做了分析和解释后,他们还疑虑重重,一直等到宝宝的青紫自然消退,才真正放心。有的爸爸妈妈太心急了,给新生儿宝宝抽血化验,甚至住院治疗。不但经济上受损伤,宝宝身心上也受饱痛苦。
新手爸妈必看!新生儿需要呵护的8个重点部位! 生殖器
男宝宝的阴经下面、睾丸内侧及褶皱处易缠身吧污垢,妈妈清理是要注意这些部位;
女宝宝的阴道由于离肛门比较近,很容易接触到粪便的细菌,为女宝宝清洁时要从前往后擦。
冬季里,新生儿宝宝洗澡的注意事项
给新生儿宝宝洗澡最好使用流动的水,用太阳能或电热水器等,但要求水温稳定,不能忽冷忽热。此要求达不到,还是主张用浴盆给宝宝洗澡也比较安全。
洗澡最好在空调房内进行,没条件者可用浴霸或取暖器,但注意保护小宝宝的眼睛,以免强光刺伤孩子的眼睛,这样的不幸事件网络已有报道。
加强皮肤皱褶处的清洗,如果脐带未脱掉,千万别浸湿,以防感染。
新生儿皮肤稚嫩,个人不主张用洗浴用品,用清水洗浴即可,如果味重,稍稍用点沐浴液,但绝对要求使用婴儿沐浴。
宝宝吃完奶半小时之内不建议洗澡,防止洗澡过程中溢奶,甚至吐奶。
在宝宝精神状态好的时候给宝宝洗澡。
洗完澡从浴室抱进卧室,要求毛巾毯裹住。
宝宝新换的内衣最好用吹风机或暖炉烘暖,这样热一点,不至于宝宝刚穿上时有些寒意。
冬季里,给新生儿宝宝洗澡是个技术活,各位新手爸妈给宝宝洗澡时应注意,千万别让他们着凉了哦,希望我的“念道”对大家有所帮助,呵呵!
秋冬季护理新生儿妈妈要注意这几点
1)保暖
刚离开母体的宝宝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世界的温度哦,所以保暖可是很重要的呢,新生儿皮下脂肪薄,相对体表面积大,容易散热,而且,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如果太热,水分过度蒸发,可引起“脱水热”;过冷,新生儿自身产热不够会引起“硬肿症”。因此,要重视新生儿的环境温度、湿度,经常摸摸新生儿手脚体温,及时增减盖被、衣着,使新生儿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2)喂养
刚出生的宝宝消化功能差,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建议6个月内的宝宝要坚持纯母乳喂养。
如果是乳汁较多的妈妈,需要用吸奶器适当吸出乳汁,一则避免宝宝吸乳时出现的喷乳反射而发生呛奶,二则避免多余的奶水堵塞乳腺,减少乳腺受到的伤害。
3)皮肤护理
新生宝宝的皮肤娇嫩,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十分重要,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要每天洗澡、更换衣服,尿布湿了及时更换,每次大小便后都应清洗干净,女婴清洗外阴时应从会阴向肛门擦洗,以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口。
4)预防感染
新生宝宝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尽量减少亲戚、朋友探望,护理宝宝前应用肥皂洗手,洗干净手对预防宝宝感染十分重要。家里患有感冒或各种传染病的人更不要接触新生宝宝哦。
5)睡眠环境
宝宝睡觉时,把被子或者毛毯最好是盖在脖子以下,不要盖住宝宝的头。
新生儿护理要避免这些误区
1、给新生儿洗澡的次数过于频繁
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宝宝出生后因为身上还有一些皮脂等,所以经常给宝宝洗澡,想以此来保证宝宝皮肤的清洁。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宝宝刚出生,皮肤是很稚嫩的,经常洗澡会破坏原本皮肤的平衡。加上有时候爸爸妈妈喜欢用一些沐浴露,更会损伤宝宝的皮肤。如果是在冬天,洗澡次数太多,会使宝宝感冒。正确的做法是:冬天只需要一周给宝宝洗2次澡,在夏天一周洗3次就可以了。
2、让宝宝睡在爸爸妈妈中间
爸爸妈妈们可能觉得,晚上睡觉的时候,让宝宝睡在大人中间是最安全的,因为这样可以观察宝宝的情况,也防止宝宝从床上掉下去。事实上,宝宝睡在大人中间的话,因为空气的不流通,非常容易造成宝宝呼吸困难。其实还是让宝宝睡自己的小床比较好,这样他睡习惯了以后分床和分房睡的时候也会非常简单。不过这样就需要宝妈多辛苦些了。
3、给宝宝剪眼睫毛
有种说法是:剪睫毛可以让宝宝的睫毛变得更长。因此有很多家长会效仿。其实,这是不科学的。相反,剪睫毛是很危险的一种行为,稍不注意,就会让睫毛掉进宝宝的眼睛,导致宝宝眼睛受到感染。而且这时候当宝宝的睫毛在长出来的时候,长的不长不短,会扎到宝宝的眼睛。
4、经常捏宝宝的脸颊
不少人处于对孩子的喜爱,会情不自禁的捏宝宝的脸颊。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做法会让宝宝的腮腺因为受到挤压而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5、买来的衣服直接给宝宝穿
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总是会给他买很多的新衣服。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新衣服直接拿给宝宝穿,因为大部分的新衣服上含有一些化学物质,会使宝宝皮肤受到刺激,最好的方法就是新衣服买来之后拿盐水浸泡,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
新生儿护理技巧get
妈妈对于新生儿在生命中出现,刚开始还是有些紧张的,不知道该从而做起。不过妈妈不需要担心,这里为您介绍四点新生儿护理技巧,包括新生儿皮肤护理、眼睛护理、耳鼻以及肚脐护理,这些部位都是新生儿身体比较敏感的部位。以下关于新生儿护理技巧能够帮助妈妈能让新生儿健康成长。
1、新生儿皮肤的护理:新生儿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新生儿的皮肤很娇嫩。新生儿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能用水洗。6个星期后,可以用肥皂。妈妈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绝不要使用爽身粉。
2、新生儿眼睛的护理:给新生儿清洗眼部的时候,先把几个棉球在湿水里沾湿,再挤干水分,擦每一只闭上的眼睛的时候都要换一个新的棉球,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
3、新生儿耳鼻的护理:鼻子和耳朵是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所以妈妈不要试图往里面塞什么东西或者以任何方式干扰它们。往鼻孔里或者耳朵里塞棉球大小的东西只会把原来就在那儿的东西推到更往里的位置去。让里面的东西自然掉出来的办法要好得多。
4、新生儿肚脐的护理: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妈妈可以每天用0.2%-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轻擦脐带部位,然后用消毒纱布盖好。尽量多让这一部位通风,因为这样有助于加速收缩和痊愈。有异常的情况出现,要及时请教医生。
宝宝晚上哭闹不停的原因和办法
理由1.饿了
【状况说明】一般而言小宝宝可能2~3个小时就饿了,有些长辈总喜欢固定3或4个小时才给宝宝奶喝,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这种方式对饥饿难耐的宝宝而言,可能会把他们给逼疯了。不是气得哭不停、就是有了奶后狼吞虎咽的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气,这样的结果反而又造成肚子痛,只好再哭一次了。
更惨的是,有些爸爸妈妈以为宝宝还喝不够,又泡了一次奶!妳知道吗?宝宝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健全,仍保有吸吮反射能力,任何东西只要放到宝宝的小嘴,是一定会用力吸吮的,这样下去可惨了,宝宝的小肚子会更加地不舒服。
【解决方法】到底几个小时喂一次奶,要依小孩的个性气质而定,至于每次喝奶总是又快又急的宝宝,可在喂一半时先帮忙拍背排气,以免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
理由2.肚子胀
【状况说明】两餐之间,宝宝有时也会有腹胀的状况发生,次数则是因人而异。
【解决方法】帮宝宝拍背排气,或擦一些含薄荷油成分婴幼儿专用的消胀气药膏,宝宝会比较舒服。如果宝宝常有胀气的情形发生,爸爸妈妈请考虑换另一种配方奶,或者喂母奶的妈妈则少吃一些产气食物(如:豆类、豆浆与地瓜等)。至于该换哪一种配方奶,可建议新手爸妈们与专业的小儿科医师们讨论即可。
理由3.尿布湿了
【状况说明】尿片湿了的状况,对新手父母来说,是比较容易去判断的,目前许多的新生儿纸尿片,都会有尿湿显示,来提醒新手爸妈们该替小宝贝更换干爽的尿片啰!要不然小屁股触碰到湿湿的尿液或是粪便,可是会让小宝贝感到相当不舒服。
【解决方法】透过尿湿显示或触摸纸尿片是否已膨胀,来进行更换尿片的工作。
理由4.想被拥抱、撒娇
【状况说明】新生宝宝有时候会怀念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会藉由哭泣来期待爸爸妈妈们给予拥抱或呵护,这是一种撒娇的表现。
【解决方法】根据调查显示,高达九成的妈咪觉得怀抱宝宝具有相当的好处。怀抱会促进宝宝的消化及循环系统,也会影响人格的发展,因此,新手爸妈们应该多给小宝贝抱抱喔!
理由5.想睡觉了
【状况说明】有些小宝宝想睡觉前,总是显得比较烦躁,新生儿一整天需要大约16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如果宝宝的眼皮显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就表示他想睡了。
【解决方法】提供宝宝一个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对于帮助宝宝入睡会有很大的加分效果。
新生儿经常吐奶是怎么回事
那么,新生儿吐奶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一般来说,孩子出现吐奶的原因除了正常原因外,也是有其他病理因素的,比如孩子出现口腔问题,或者是消化道问题,或者是感冒等。但是,绝大多数还是出现吐奶是正常现象。一起来了解下新生儿吐奶原因。
新生儿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新生儿是非常脆弱的,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此外,孩子吐奶的发生,也是可以源于爸妈的不合理照顾,如不知道如何给孩子喂奶。作为新手爸妈一定要事先了解相关的知识,做好预防的准备,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吐奶的状况。
新手爸妈必看!新生儿需要呵护的8个重点部位! 臀部
宝宝的臀部护理非常重要,妈妈们可以白天给宝宝使用尿布,晚上使用纸尿裤。在宝宝排泄之后,要用柔肤巾或者温水给宝宝洗屁屁。
新生儿打嗝怎么回事
新生儿打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主要以腹式呼吸为主,膈肌是宝宝呼吸肌的一部分,所以当宝宝吃奶过快,或者吸入冷空气时,神经都会受到刺激,使膈肌发生突然地收缩,其实宝宝打嗝就是收缩引起的迅速吸气,它会发出“嗝”的一声,这就是新生儿打嗝了。
另外,宝宝在进食过急或者惊哭后进食,都可能产生哽噎而诱发打嗝,要知道的是,宝宝打嗝大多没有我们成人那样的难受感,所以新手爸妈们不用过于担心。但是新生儿打嗝还是与不正确的护理方法有关,所以新手爸妈们一定要学习正确护理宝宝,减少新生儿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