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饮食护理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饮食护理

1、酸牛奶。先将牛奶加5~10%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却后,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边加边搅,使成细颗粒状即成。酸牛奶易于消化,适用于胃肠炎的患儿。如果怕麻烦,可以到超市买现成的,不过一定要买质量好的。

2、胡萝卜汁。先用胡萝卜500克,洗净捣碎,加入少许水煮10~15分钟,用纱布过滤,加水至1000毫升,再加3~5%蔗糖煮沸倒入瓶中,煮5~10分钟消毒后饮用。

3、苹果泥汤。取熟透苹果500~700克,洗净后捣成泥状,放入淡茶水中。苹果纤维较细,对肠道的刺激小,并富含碱性及果胶,有吸附、收敛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的腹泻患儿。

婴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孩子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不充足,胃内酶的功能还未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加之父母的喂养方式不当,滥用抗生素,以及胃肠炎症,天气变冷,机体抵抗力变低等原因就会造成孩子消化不良。消化不良使食物长期停留在胃中,就会造成饮食积滞,肠胃产生内热,内热变无法散去,便会出现肚子胀、夜卧不宁、口臭、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并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症状,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避免再进食过多食物,改食一些具有健胃消食积作用的食物,如白萝卜。如果孩子只是一时食量过大造成的不消化,可以选用一些含有山楂、麦芽、山药、陈皮等健胃消食作用的中药。

家长如何处理宝宝的消化不良。

首先,父母们要适当控制宝宝们的食量,俗话说:"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中医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成",也就是说,小儿无论是在体质上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不完善的,如果在饮食上不加注意的话,经常吃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很容易运化不了,积聚在体内形成食热,这就是中医上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道理。所以营养再丰富、再好吃的食物也不能吃太多,要根据宝宝们正常的饮食搭配食物,拒绝掉多余的食物

其次要注意荤素搭配,要辅以蔬菜来调节酸碱平衡及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第三家长们还要控制宝宝们零食的摄入,以免影响正常的饮食。

怎样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好的快

饮食护理:饮食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忌食生冷和酸性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土豆、红薯等,戒烟少酒。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最好是少食多餐。普洱茶粥,陈年普洱茶12克,大米100克。先将普洱茶块加清水煮取茶汁,然后将茶汁与大米同放粥锅内煮粥。消食除胀。本粥对过食油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尤为适宜。曲末粥,神曲15克,大米50克。先将神曲捣碎,加水煎取药汁。然后把药汁与大米同放粥锅内煮粥,温热食用。健脾胃,助消化。本粥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嗳腐吞酸者尤为适宜。

生活护理:按摩,推脾土,推三关。用左手扶住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手。右手用拇指蘸姜水,先推脾土,然后向上推三关,每次推的次数以皮肤发红为度,大约需推200次以上。两手交替进行。敷贴,将伤湿止痛膏贴于两侧小腿“足三里”穴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半天换一次,连贴两日,取少量陈年山茶油与滑石粉调成糊状,在掌心搓热后敷于脐部及脐周。对婴幼儿腹胀的疗效尤佳。

心理护理:正确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解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感;掌握调控情绪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学会利用音乐、电影、聊天、适度体育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和消除紧张情绪。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支持性或解释性心理放松治疗,把其注意力引向外部世界,使其体验到自己越关注病情症状越重,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认识到调节心理的重要性。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1.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此型患者的表现以腹胀、早饱、嗳气为主。症状多在进食后加重。过饱时会出现腹痛、恶心,甚至呕吐。动力学检查约50%~60%患者存在胃近端和远端收缩和舒张障碍。

2.反流样消化不良突出的表现是胸骨后痛,烧心,反流。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炎,但24hpH监测可发现部分患者有胃食管酸反流。对于无酸反流者出现此类症状,认为与食管对酸敏感性增加有关。

3.溃疡样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与十二指肠溃疡特点相同,夜间痛,饥饿痛,进食或服抗酸药能缓解,可伴有反酸,少数患者伴烧心,症、状呈慢性周期性。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和糜烂性炎症。

4.非特异型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表现不能归入上述类型者,常合并肠易激综合征。

但是,除了反流样消化不良,其他几种分类并无重要的临床意义。许多病人并不止归入一个亚型;而且这种分类与病理生理学紊乱和临床疗效无关。例如:动力障碍亚型的消化不良病人,胃轻瘫的发生率并不比其他亚型高;促动力药对他们的疗效也并不一定好于其他亚型病人。然而,反流亚型的消化不良病人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确实要高于其他亚型病人,且抗反流治疗效果更好。

五个小方法轻松帮你搞定功能性消化不良

1、功能性消化不良饮食偏方:

佛手柑粥:佛手柑20克,煎汤去渣;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冰糖并入佛手汤稍煮即可。每日食2次。本方具有清香开胃,理气止痛之效,适用于老年胃弱、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胃痛者。

羊肉粥:新鲜精瘦羊肉250克,切小块先煮烂,再合粳米同煮粥,每日吃2次。该方能补中益气,温胃止痛,治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尤其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阳气不足,恶寒怕冷,脘腹疼痛。

2、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调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饮食中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忌食生冷和酸性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土豆、红薯等,戒烟少酒。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最好是少食多餐。精神因素是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诱因,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

3、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疗法:

此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大多数本身就是消化酶的主要成分,或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主要剂型有干酵母片、乳酶生片、胰酶片、多酶片等。于饭前服,口服时不可嚼碎。这些药物放置日久,其效力会下降,故宜用新制产品,并应置于冷暗处贮存,密闭防潮。不宜与抗生素或吸附剂合用,应间隔2-3小时。

4、中医贴:

取少量陈年山茶油与滑石粉调成糊状,在掌心搓热后敷于脐部及脐周。对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尤佳。

5、按摩疗法:

按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效果。用左手扶住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手。右手用拇指蘸姜水,先推脾土(在拇指根部经大鱼际处到腕部横纹处),然后向上推三关(在前臂桡侧,从腕关节处到曲池穴),每次推的次数以皮肤发红为度,大约需推200次以上。两手交替进行。

功能性消化不良一定要尽早治疗,避免引起消化功能的衰退,总的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应该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这能有效帮助消化功能的恢复。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FD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

1.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

2.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

3.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

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

5.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什么表现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和呕吐,病程多在2年左右,症状可反复发作,也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症状。或发病时以某一症状为主,也可有多个症状的叠加。引起或加重病情的诱因说不清。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4型:运动障碍型;反流型;溃疡型;非特异型。

1.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

此型以腹胀、早饱、嗳气为主。症状多在进食后加重。过饱时会出现腹痛、恶心甚至呕吐。胃动力学检查50%~60%患儿存在胃近端和远端收缩和舒张障碍。

2.反流型消化不良

突出的表现是胸骨后痛,烧心,反流。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炎。但24h小时酸碱度监测可发现部分患儿有胃食管酸反流。对于无酸反流者出现此类症状,认为与食管对酸敏感性增加有关。

3.溃疡型消化不良

其表现与十二指肠溃疡特点相同,夜间痛,饥饿痛,进食或服抗酸药能缓解,可伴有反酸,少数患儿伴烧心,症状呈慢性周期性。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和糜烂性炎症。

4.非特异型消化不良

临床表现不能归入上述类型者,常合并肠易激综合征。除了反流型消化不良,其他几种分类并无重要的临床意义,许多患儿并不止归入一个亚型,对患儿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什么表现,上述的情况在孩子出现了后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大相同,不过在孩子出现恶心等情况后,我们一定要注意,并且注意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

1功能性消化不良首先应该符合嗳气,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样的可以更好的确诊,能够更加准确的治疗。

2在确定符合上述症状后,建议服用脾粉散和乳酸菌素片,这样的话可以助于恢复胃肠功能,助于消化吸收。

3在饮食方面要注意短期内禁止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油腻食物会粘附在胃肠道的表面,限制胃肠运动,而且不利于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所以不建议食用。同时花生,豆类等也要少吃,这些食物相对坚硬,不利于消化。同时呢可以注意适量喝水,当然运动也是少不了的,这样的话可以更好的恢复胃肠的功能。适量食用纤维素也可以比较好的刺激胃肠运动的,但是在短时间内不建议您吃的过饱,饭类也要注意尽量喝一些稀粥。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有哪些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上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群体一般都是婴幼儿居多。那么,家长要是发现孩子饮食上出了问题,想要治好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话,可以为孩子吃什么药物来治疗呢?临床上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有哪些呢?

(1)抗酸药和抗分泌药:

①抗酸药:在消化不良的治疗用药中,抗酸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非处方药,部分患者服用抗酸药后症状缓解,但也有报告抗酸药与安慰剂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疗效相近。

抗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在我国常用的有罗内,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胃得乐(乐得胃),铝碳酸镁(胃达喜),复方铝酸铋。这类药物对于缓解饥饿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有较明显效果。但药物作用时间短,须多次服用,而长期服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②抗分泌药:抗分泌药主要指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拮抗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报道很多,药物的疗效在统计学上显著优于安慰剂。主要有西咪替丁,20~30mg/(kg·d),分2次口服;雷尼替丁,5~7mg/(kg·d),分2次口服;法莫替丁,0.6~1mg/(kg·d),分2次口服等。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0.6~0.8mg/(kg·d),1次/d口服,可抑制壁细胞H+-K+-ATP酶,抑制酸分泌作用强,持续时间长,适用于H2受体拮抗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2)促动力药物:

根据有对照组的临床验证,现已肯定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啉)及西沙必利对消除功能性消化不良诸症状确有疗效。儿科多潘立酮(吗叮啉)应用较多。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了饮食和环境、胃酸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心理因素以及一些其他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吞气症、肠易激综合征等。

(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下述机制有关:

1.饮食与环境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症状往往与饮食有关,许多患者常常主诉一些含气饮料、咖啡、柠檬或其他水果以及油炸类食物会加重消化不良。虽然双盲法食物诱发试验对食物诱因的意义提出了质疑,但许多患儿仍在避免上述食物并平衡了膳食结构后感到症状有所减轻。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一般说来,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建立一种牢固的治疗关系。医生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取得病人的信赖。经过初步检查之后,应与病人讨论鉴别诊断,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应向病人推荐合理的诊断和检查步骤,并向病人解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经过诊断性检查之后,应告诉病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同时向他们进行宣教、消除疑虑,抑制“过分检查”的趋势,将重点从寻找症状的原因转移到帮助病人克服这些症状。

医生应该探究病人的生活应激情况,包括病人与家庭、学校、人际关系及生活环境有关的事物。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是不太可能的,应指导病人减轻应激反应的措施,如体育锻炼和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

还应了解病人近期的饮食或用药的改变。要仔细了解可能使病人症状加重的食物和药物,并停止使用它们。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类型有哪些

1.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

此型以腹胀、早饱、嗳气为主。症状多在进食后加重。过饱时会出现腹痛、恶心甚至呕吐。胃动力学检查50%~60%患儿存在胃近端和远端收缩和舒张障碍。

2.反流型消化不良

突出的表现是胸骨后痛,烧心,反流。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炎。但24h小时酸碱度监测可发现部分患儿有胃食管酸反流。对于无酸反流者出现此类症状,认为与食管对酸敏感性增加有关。

3.溃疡型消化不良

其表现与十二指肠溃疡特点相同,夜间痛,饥饿痛,进食或服抗酸药能缓解,可伴有反酸,少数患儿伴烧心,症状呈慢性周期性。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和糜烂性炎症。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有哪些

(1)抗酸药和抗分泌药:

①抗酸药:在消化不良的治疗用药中,抗酸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非处方药,部分患者服用抗酸药后症状缓解,但也有报告抗酸药与安慰剂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疗效相近。

抗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在我国常用的有罗内,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胃得乐(乐得胃),铝碳酸镁(胃达喜),复方铝酸铋。这类药物对于缓解饥饿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有较明显效果。但药物作用时间短,须多次服用,而长期服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②抗分泌药:抗分泌药主要指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拮抗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报道很多,药物的疗效在统计学上显著优于安慰剂。主要有西咪替丁,20~30mg/(kg·d),分2次口服;雷尼替丁,5~7mg/(kg·d),分2次口服;法莫替丁,0.6~1mg/(kg·d),分2次口服等。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0.6~0.8mg/(kg·d),1次/d口服,可抑制壁细胞H+-K+-ATP酶,抑制酸分泌作用强,持续时间长,适用于H2受体拮抗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预防

一、进餐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不要匆促进食,也不要囫囵吞食,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食。

二、不要泡饭或和水进食,饭前或饭后不要马上大量饮用液体。

三、进餐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以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四、不要在进餐时饮酒,进餐后不要马上吸烟。

五、不要穿着束紧腰部的衣裤就餐。

六、进餐应定时。

七、避免大吃大喝,尤其是辛辣和富含脂肪的饮食。

八、有条件可在两餐之间喝一杯牛奶,避免胃酸过多。

九、少食过甜过咸食品,过多吃糖果会刺激胃酸分泌。

十、进食不要过冷或过烫。

相关推荐

功能性消化不良吃什么 功能性消化不良哪些不能吃

1、忌荤腥食物。如海鲜、牛肉、羊肉.肥肉、甲鱼等。这些高蛋白的食物,难以消化,是引起胃肠功能亲乱的祸根。 2、忌多渣的粗纤维食物和一切难消化的食物,如小米、高梁、番薯、燕麦、蚕豆、青豆、芹菜、韭菜、毛豆、竹笋、土豆、芋头等。尤其是刚断奶的幼儿消化力极弱,一旦服用这些食物,就会出现腹泻.腹癇的证候. 3、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牛奶,饮料,凉的饭菜、凉拌黄瓜、海蜇等。冷的食物不但不易消化,而且容易损伤脾胃,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4、忌糯米制品。由于糯米经过煮熟之后,无论是精米饭,还是糯米制作的其他食品,其黏性均较大

怎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1、抑制胃酸分泌药:适用以上腹痛伴有反酸为主要症状者,可选择碱性制酸剂或酸分泌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等H2受体拮抗药或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药等。 2、促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以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状者。多潘立酮为周围性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常用剂量为10mg,3次/d,饭前15min服;西沙必利为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用量为5mg~10mg,3次/d,餐前15min~30min服用,疗程2周~8周。但西沙必利可致腹鸣、稀便或腹泻、腹痛和心肌QT间期延长等副作用,故现已较少应用,心脏病人更应慎用;甲氧氯普胺(胃复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鉴别

诊断 1.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状在1年中持续半年以上。 2.内镜检查无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糜烂和肿瘤性病变,也无这类疾病病史。 3.B超,X线,CT,MRI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了肝,胆,胰腺疾病。 4.无精神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及肾脏病存在。 5.无腹部手术史。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症状与体征均很难与FD鉴别,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明显充血,糜烂或出血,甚至萎缩性改变,则常提示慢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也可见于FD患者,X线钡餐发现龛影和胃镜检查观察

孩子消化不良肚子疼是怎么回事呢

消化不良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 “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生理心理因素(25%): 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应激的人群可导致该疾病。 饮食习惯因素(20%): 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甜食、油腻、生冷等)和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空腹、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进食或暴食暴饮等。 外界环境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是胃病

工作压力导致消化不良 无奈之下小李来到医院求诊,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小李他的胃部没有问题,那小李的胃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呢? 焦虑也能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消化病专家介绍,其实小李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患上的都是一种名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病。这种病的症状主要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和反酸等,发病的诱因主要是胃动力失常、胃感知过敏。此外,这种胃病还与精神因素有关,很多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年轻人都容易患病。 专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有调查曾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5%,而每个人的一生中约有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

1、腹痛:肚子里堆积的东西过多,肠道蠕动出现异常,直接导致儿童呕吐、腹痛,严重的话一般在家吃药都不能缓解,还需去医院检查,也算比较严重的后果。 2、腹泻:因为肠内的平衡被打乱,腹泻其实也是一种保护面制,把体内的毒素排了出去,而过早服用止泻药往往不可取,会带来梗阻的。 3、便秘:吃了太多的食物,辣的、油炸的、生冷的这些食物堆积在一起就会导致儿童出现便秘的问题,儿童便秘又会使毒素堆积,近而危害孩子健康。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健康人在消化间期表现为特征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其中MMC Ⅲ期起清道夫的重要作用,餐后进入消化期,近端胃呈适应性舒张,容纳食物,远端胃收缩、蠕动,消化食物,使其变为细小的颗粒。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在排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D患者的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不仅存在于消化期,而且见于消化间期,后者包括MMC Ⅲ期出现次数减少,MMCⅡ期的动力减弱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此患者空腹就有症状,餐后也不减轻,甚或加重。 (二)发病机制 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诊断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症状表现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到医院检查,除胃镜下能见到轻型胃炎外,其他检查如B超、X光造影及血液生化检查等, 1)详细问病、系统查体:详细询问病史以了解患者的症状类型,判断症状的来源和性质。同时要特别注意了解对药物的治疗反应,有无精神刺激、抑郁、焦虑,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体格检查要系统全面,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一、感染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研究资料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后,部分病人的消化不良症状会有所改善,推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有关。临床研究也发现,部分患者在急性胃肠炎后长期消化不良,称为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PIFD)。大约25%的急性肠道感染的病人会出现IBS或消化不良的症状。这些病人的粘膜具有炎性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的现象,粘膜炎症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内脏高敏感性和内脏致敏的一个决定因素。 二、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精神障碍有关,功能性消化

功能性消化不良吃什么

1、主食应以植物性蛋白中质量最好的大豆蛋白为主,配合谷物《如小麦、大米、小米、玉米)和适量的蛋黄粉、奶粉、鱼蛋白粉等,以提高蛋白质的质量。 2、给于新鲜的鱼、肉.蛋(最好以汤粥的形式进食)以及绿叶蔬菜,野菜和新鲜水果(做成菜泥、菜酱),以补充维生索和无机盐。但要注意制作果酱.菜泥、鱼松、肉松时,不可添加化学防腐剂、调味剂和着色剂。 3、油脂方面,最好用富含亚油酸和亚麻油酸的豆油。玉米油和麦胚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