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细菌性肝脓肿是什么

细菌性肝脓肿是什么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灶。本病可来自胆道疾病(占16%~40%),门静脉血行感染(占8%~24%),直接感染较少见,经肝动脉血行感染报告不一,最多者为45%,隐匿性感染约占10%~15%。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其中2/3为大肠埃希杆菌,粪链球菌和变形杆菌次之;革兰阳性菌以金葡菌最常见,感染常为混合性。细菌性肝脓肿约70%~83%发生于肝右叶,这与门静脉分支走向有关。左叶者约10%~16%;左右叶均有脓肿者约6%~14%。脓肿多为单发且大,多发者较少而小。少数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肺、肾、脑及脾等亦可有小脓肿。临床上以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大和压痛为主要表现。近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各种综合疗法的开展,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明显的改善。

肝脓肿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查:细菌性肝脓肿,白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增高,可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及肝穿刺液细菌培养:细菌性肝脓肿,可培养出致病菌。

(3)血清学检查: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抗体检查可为阳性,阳性率可达90%左右;间接血凝抗体滴度测定,滴度等于或大于1:16,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于或大于1:32,均有诊断价值。

(4)粪便培养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可以确诊。

(5)肝穿刺液检查:如为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出典型巧克力样脓汁;脓汁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液(或血清)中阿米巴抗原测定可为阳性(阳性率可达92%)。

肝脓肿的发病机制及类型分析

肝脓肿hepatic abscess,liver abscess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所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肝脏内管道系统丰富,包括胆道系统、门脉系统、肝动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寄生、感染的概率。肝脓肿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菌性肝脓肿常为多种细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约为80%,阿米巴性肝脓肿约为10%,而真菌性肝脓肿低于10%。

细菌性肝囊肿有哪些传播方法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造成局部肝组织炎症,坏死液化、脓液积聚而形成的脓肿。那么,细菌侵入肝脓肿的途径有哪些呢?

脓肿常为多发性,单发性者并非少见;右肝多于左肝;双侧受累者亦常有所见。脓肿大小不一。部分可迁延成慢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以农村地区为多见,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有关。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菌、副大肠菌、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一般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细菌侵入肝脏途径有:

(1)胆道系统:这是最主要途径,常因结石或胆道蛔虫造成化脓性胆管炎,脓性胆汁沿胆管上行感染导致肝脓肿。

(2)血行感染:全身任何部位感染致细菌随血循环进入肝脏。

(3)淋巴系统:邻近脏器感染,细菌经淋巴回流入肝。当然细菌入肝能否引起肝脓肿,不但取决于细菌数量、毒力,还要取决于人体抵抗力和肝脏局部情况。随着诊疗水平提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肝囊肿和肝脓肿有什么区别?是一个疾病吗

肝囊肿和肝脓肿不是同一个病。

肝囊肿是肝脏的一种良性疾病,分为寄生虫性(如肝棘球坳病)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可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其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肝囊肿。

肝脓肿多是肝脏被细菌或阿米巴原虫(一种寄生虫)感染后,发生局部组织破坏、化脓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细菌性肝脓肿是最常见的,而阿米巴感染发生的脓肿也不是肝囊肿。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检查

诊断:在急性胆道感染和肠道炎症病例中,如突然发生脓毒性的寒战和高热,并伴有肝脏肿大和肝区疼痛者,应想到有肝脓肿可能。如患者白细胞数明显增多,X线检查发现肝脏肿大,或有液平面可见,且右侧膈肌活动受限制者,对诊断更有帮助;而B型超声检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其阳性诊断率可达96%以上。必要时可在B型超声定位引导下或在肝区压痛最剧处,进行肝脓肿穿刺,以确定诊断,并可进行脓液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作为以后药物治疗之依据。

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肝脓肿绝大多数都有白细胞增高现象,总数可达(15~20)×109/L或更高,中性白细胞多在90%以上,有核左移现象。但在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白细胞也可不高或增高不明显。病情较重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多有升高,甚至血清胆红素也出现增高。病程较长者,可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肝脓肿穿刺液培养,常可培养出致病菌。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肝脏阴影增大,如果脓肿位于右肝叶,可观察到膈肌抬高、运动受限、肋膈角模糊或胸腔少量积液、右下肺炎症或肺不张等。有时在脓肿部位可出现气液平面,多提示脓肿由产气细菌感染所致。肝左叶的脓肿可出现胃贲门和胃小弯受压现象。膈肌运动受限、肋膈角消失、胸腔少量积液等情况时,还要考虑到有无膈下脓肿存在。

2.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脓肿部位有典型的液性回声暗区或脓肿内液平面。该检查除能协助临床诊断外,还可以帮助了解脓腔的部位、大小及距体表的深度,以便确定脓肿的最佳穿刺点和进针方向与深度,或为手术引流提供入路选择。但超声对小于1cm的多发性肝脓肿,往往难以发现,临床诊断时应予注意。从超声学的角度,还需要与其他囊性病变鉴别。一般情况下,肝囊肿的囊壁整齐清晰,囊内密度均匀一致。而肝脓肿的腔壁不规则,界限不清楚,腔内常含有多个回声区。

3.CT检查CT检查可发现脓肿的大小及形态,显示脓肿在肝脏中的确切部位,为临床医师行脓肿穿刺及手术引流提供清晰、直观的影像资料。主要表现为肝内出现低密度区,CT值略高于肝囊肿,边界多数不太清晰,有时低密度区内可出现块状影。注射造影剂后其外围增强明显,边界更加清楚。增强扫描的典型表现是脓肿壁的环状增强(靶征),出现“靶”征强力提示脓肿已形成。

4.MRI检查肝脓肿早期因水肿存在,故在MRI检查时具有长T1和T2弛豫时间特点。在T1权重像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强度区,而在T2权重像上信号强度增高。当脓肿形成后,则脓肿在T1权重像上为低强度信号区;脓肿壁系炎症肉芽结缔组织,其信号强度也较低,但稍高于脓肿部;脓肿壁周围的炎症水肿肝组织形成稍低于脓肿壁环状信号强度灶。在T2权重像上,脓肿和水肿的组织信号强度增高明显,在其间存在稍低信号强度的环状脓肿壁。

5.实验性肝穿刺超声检查,确定脓肿的大小、部位以及距局部皮肤的最近距离,选择最佳穿刺点。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肝脓肿两者的脓液完全不同,由于感染细菌的种类各异,脓液可呈黄色、白色、黄白色、黄绿色等。抽到脓液后,应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及厌氧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还应将脓液做涂片染色,以大概了解是何种细菌,便于在培养出致病菌之前,早日予以治疗。

肝脓肿是怎么引起的 肝脓肿怎么治疗

1.细菌性肝脓肿

(1)抗生素对于急性期肝局限性炎症,脓肿尚未形成或多发性小脓肿,应给以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控制炎症,促进炎症的吸收。

(2)抗生素+经皮穿刺引流在全身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对于单个较大的肝脓肿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吸脓,尽可能吸尽脓液后注入抗生素至脓腔内,可以隔数日反复穿刺吸脓,也可置管引流脓液,同时并冲洗脓腔并注入抗生素,待脓肿缩小,无脓液引出后在拔出引流管。

(3)抗生素+外科引流对于较大的肝脓肿,估计有穿破可能,或已穿破并引起腹膜炎、脓胸以及胆源性肝脓肿或慢性肝脓肿,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积极进行脓肿外科切开引流术。

(4)抗生素+外科切除对于慢性厚壁肝脓肿和肝脓肿切开引流后脓肿壁不塌陷、留有死腔或窦道长期流脓不愈合、以及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左外叶多发性肝脓肿,且肝叶已严重破坏、失去正常功能者,可行肝叶切除术。

2.阿米巴性肝脓肿、真菌性肝脓肿

阿米巴性肝脓肿及真菌性肝脓肿治疗,首先考虑内科保守治疗,全身使用抗阿米巴药物及抗真菌药物,其他治疗原则与细菌性肝脓肿基本相同。

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由于肝脏血运丰富,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后,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全身脓毒性反应。临床上常继发某种前驱性疾病(如胆道蛔虫病)之后突发寒战、高热和肝区疼痛等。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寒战和高热

病人在发病初期骤感寒战,继而高热,发热多呈弛张型,体温在38℃~40℃,最高可达41℃,寒热交替,伴大量出汗,脉率增快,一天数次,可反复发作。

2.肝区疼痛

炎症引起肝脏肿大,导致肝被膜急性膨胀,肝区出现持续性钝痛;疼痛剧烈者常提示单发性脓肿;脓肿早期为持续性钝痛,后期常为锐性剧痛,随呼吸加重者常提示肝膈顶部脓肿;有时疼痛可向右肩放射,左肝脓肿也可向左肩放射。

3.消化道症状

由于伴有全身性毒性反应及持续消耗,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少数病人在短期内可表现为精神萎靡等较严重病态,也有少数病人出现腹泻、腹胀或较顽固性的呃逆等症状。

4.体征

肝区压痛和肝大最为常见;右下胸部和肝区有叩击痛;有时出现右侧反应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如脓肿位于肝表面,其相应部位的肋间皮肤表现为红肿、饱满、触痛及可凹性水肿;如脓肿位于右下部,常见有右季肋部或右上腹部饱满,甚至可见局限性隆起,常能触及肿大的肝脏或波动性肿块,并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紧张等;左肝脓肿时,上述体征则局限在剑突下。晚期病人可出现腹腔积液。继发于胆道梗阻的病人,可伴有黄疸。

为什么会发生肝脓肿

肝脓肿主要分为两类,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两类肝脓肿发生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1)细菌性肝脓肿

1)胆道感染: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如胆道蛔虫、胆管结石等并发化脓性胆管炎。

2)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化脓性骨髓炎、中耳炎、细菌性痢疾等,这些部位的细菌都可能随血液「跑到」肝脏,引起肝脏感染、化脓。

3)使肝脏暴露的外伤:直接被细菌感染。

(2)阿米巴肝脓肿,继发于肠道阿米巴(一种寄生虫)感染,是消化道传染导致。

肝脓肿是怎么引起的

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此外,在开放性肝损伤时,细菌可随致伤异物或从创口直接侵入引起肝脓肿;细菌也可来自破裂的小胆管。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肝脓肿,称隐源性肝脓肿,可能与肝内已存在的隐匿病变有关。这种隐匿病变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菌在肝内繁殖,发生肝脓肿。有人指出隐源性肝脓肿中25%伴有糖尿病。

肝脓肿是什么病严重吗?

肝脓肿

【概述】

肝脓肿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所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诊断】

病史及症状

不规则的脓毒性发热,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更显著。肝区持续性疼痛,随深呼吸及体位移动而增剧。由于脓肿所在部位不同可以产生相应的呼吸系统、腹部症状。常有腹泻病史。因此,应详细讯问既往病史,尤其发热、腹泻史,发病缓急、腹痛部位,伴随症状,诊治经过及疗效。

体检发现

肝脏多有肿大,(肝脏触痛与脓肿位置有关),多数在肋间承隙相当于脓肿处有局限性水肿及明显压痛。部份病人可出现黄疸。如有脓肿穿破至胸腔即出现脓胸,肺脓肿或穿破至腹腔发生腹膜炎。

辅助检查

白血球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明显可达20-30×109/L,阿米巴肝脓肿粪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中抗阿米巴抗体,可帮助确定脓肿的性质,阳性率为85-95%。肝穿刺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出巧克力色脓液;细菌性可抽出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培养可获得致病菌。脓液应作AFP测定,以除外肝癌液化。卡松尼皮试可除外肝包虫病。

X线检查 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活动度受限,有时可见胸膜反应或积液。

B型超声波检查 对诊断及确定脓肿部位有较肯定的价值,早期脓肿液化不全时,需与肝癌鉴别。

CT检查 可见单个或多个园形或卵园形界限清楚、密度不均的低密区,内可见气泡。增强扫描脓腔密度无变化,腔壁有密度不规则增高的强化,称为"环月征"或"日晕征"。

【治疗措施】

肝脓肿诊断明确,应收住院根据其性质分别采取不同治疗。病情较轻的阿米巴肝脓肿可门诊服用甲硝唑或甲硝达唑0.4-0.8g。口服3/d,疗程5-10 天,或静脉点滴1.5-2.0g/d。哺乳期妇女,妊娠3个月内孕妇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禁用。氯喹:成人第一、二天1g/d,第三天以后0.5g/d,疗程2-3周。细菌性肝脓肿必须住院治疗。

阿米巴肝脓肿

【概述】

阿米巴肝脓肿是(amebic liver abscess)阿米巴肠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长期发热、右上腹或右下胸痛、全身消耗及肝脏肿大压痛、血白细胞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导致胸部并发症。

【诊断】

肝脏肿的临床诊断基本要点为:①右上腹痛、发热、肝脏肿大和压痛;②X线检查右侧膈肌抬高、运动减弱;③超声波检查显示肝区液平段。若肝穿刺获得典型的脓液,或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对特异性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良好效应即可确诊为阿米巴性肝脓肿。

【治疗措施】

一内科治疗

1.抗阿米巴治疗 选用组织内杀阿米巴药为主,辅以肠内杀阿米巴药以根治(见“阿米巴肠病”)。目前大多首选甲硝唑,剂量1.2g/天,疗程10~30天,治愈率90%以上。无并发症者服药后72小时内肝痛、发热等临床情况明显改善,体温于6~9天内消退,肝肿大、压痛、白细胞增多等在治疗后2周左右恢复,脓腔吸收则迟至 4个月左右。第二代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抗虫活力、药代动力学特点与甲硝唑相同,但半衰期长得脓肿疗效优于阿米巴肠病。东南亚地区采用短程(1~3天)治疗,并可取代甲湖唑。少数单硝唑疗效不佳者可换用氯喹或依米丁,但应注意前者有较高的复发率,后者有较多心血管和胃肠道反应。治疗后期常规加用一疗程肠内抗阿米巴药,以根除复方之可能。

2.肝穿刺引流 早期选用有效药物治疗,不少肝脓肿已无穿刺的必要。对恰当的药物治疗5~7天、临床情况无明显改善,或肝局部隆起显著、压痛明显,有穿破危险者采用穿刺引流。穿刺最好于抗阿米巴药物治疗2~4天后进行。穿刺部位多选右前腋线第8或第9肋间,或右中腑线上第九或十肋间或肝区隆起、压痛最明显处,最好在超声波探查定位下进行。穿刺次数视病情需要而寂静,每次穿刺应尽量将脓液抽净,脓液量在200ml以上者常需在3~5天后重复抽吸。脓腔大者经抽吸可加速康复。近年出现的介入性治疗,经导针引导作持续闭合引流,可免去反复穿刺、继发性感染之缺点,有条件者采用。

3.抗生素治疗 有混合感染时,视细菌种类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全身应用。

二外科治疗 紧锣密鼓肝脓肿需手术引流者一般<5%。其适应证为①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及穿刺引流失败者;②脓肿位置特殊,贴近肝门、大血管或位置过深(>8cm),穿刺易伤及邻近器官者;③脓肿穿破入腹腔或邻近内脏而引流不畅者;④脓肿中有继发细菌感染,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⑤多发性脓肿,使穿刺引流困难或失败者;⑥左叶肝脓肿易向心包穿破,穿刺易污染腹腔,也应考虑手术。

肝脓肿的治愈标准尚不一致,一般以症状及体征消失为临床治愈,肝脓肿的充盈缺损大多在6个月内完全吸收,而10%可持续导演至一年。少数病灶较大者可残留肝囊肿。血沉也可作为参考指标。

肝脓肿是什么

肝脓肿多是肝脏被细菌或阿米巴原虫(一种寄生虫)感染后,发生局部组织破坏、化脓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细菌性肝脓肿是最常见的,大约占肝脓肿的 80%,所以通常我们所说的「肝脓肿」一般是指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

1.药物治疗对急性期但尚未局限的肝脓肿和多发性小脓肿,宜采用此疗法。即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使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以控制炎症,促使脓肿吸收自愈。由于细菌性肝脓肿病人中毒症状严重,全身状况差,故在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应积极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给予维生素B、C、K,必要时可反复多次输入小剂量新鲜血液和血浆,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肝功能和输注免疫球蛋白。主张有计划地联合应用抗生素,如先选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的药物,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再选用敏感抗生素。一般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加用中医药治疗,以清肝泻热、解毒排脓的清肝排脓方为主,多数病人可望治愈,部分脓肿可局限化,为进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多发性小脓肿经全身抗生素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在肝动脉或门静脉内置管滴注抗生素。

2.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适用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在B超引导下以粗针行脓腔穿刺,抽净脓液后反复注入甲硝唑溶液冲洗抽吸,直至注入液体清净,拔出穿刺针。也可在反复冲洗吸净脓液后,置入导管,以备术后定时冲洗引流,至脓腔小于1.5cm时拔除。这种方法简便、创伤小、疗效也满意,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及危重病人,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并不能完全代替手术引流,原因是:①如脓腔的脓汁黏稠,将造成引流不畅。②引流管粗则易致组织或脓腔壁出血。③对多分隔脓腔引流不彻底。④不能同时处理胆管结石等原发病灶。⑤厚壁脓肿经抽脓或引流后,脓肿壁不易塌陷。

3.手术疗法主要有脓肿切开引流术及肝叶切除术,前者适用于脓肿较大或经上述治疗后全身中毒症状仍较严重或出现并发症,如脓肿穿透胸腔、穿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或穿入胆道等时;后者适用于慢性肝脓肿因其壁厚难以用非手术疗法治疗且局限于一个肝叶者。

(1) 脓肿切开引流术: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应积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①经腹腔切开引流术: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进入腹腔后,探明脓肿部位,用湿盐水垫保护手术野以免脓液污染腹腔;先试穿刺抽得脓液后,用直血管钳沿针头方向插入脓腔,吸引器吸尽脓液后,再以手指伸入脓腔,轻轻分离腔内间隔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吸净后,脓腔内放置双套管负压吸引;脓腔内及引流管周围填塞或覆盖大网膜;引流管从腹壁另戳口引出。脓液送细菌培养。经腹脓肿切开引流术的优点是病灶定位准确,能达到充分引流目的、可探查和同时处理原发病灶,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②腹膜外脓肿切开引流术:位于肝右前叶和肝左外叶的肝脓肿,与前腹膜已发生紧密粘连,可采用前侧腹膜外进路引流脓液。方法是作右或右肋缘下斜切口,在腹膜外间隙(不切开腹膜),用手指推开肌层直达脓肿部位,此处腹膜有明显水肿,穿刺抽到脓液后,处理方法同上。

③后侧脓肿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肝右叶膈顶部或后侧的脓肿。病人左侧卧位,左侧腰部垫一砂袋;沿右侧第12肋稍偏外侧作一切口,切除一段肋骨,在第一腰椎棘突水平之肋骨床作一横切口,显露膈肌,有时需将膈肌切开到达肾后脂肪囊区;用手指沿肾后脂肪囊向上分离,显露肾上极与肝下面的腹膜后间隙直达脓肿;将穿刺针沿手指方向刺入脓肿腔,抽得脓液后,用长弯止血钳顺穿刺方向插入脓腔,排出脓液。用手指扩大引流口,吸净脓液,冲洗脓腔后,放置双套管或多孔橡皮管引流;切口部分缝合。

(2) 肝叶切除术:适用于:①病程长的慢性厚壁脓肿,用切开脓肿引流的方式,难以使脓腔塌陷,长期残留无效腔,创口经久不愈者;②肝脓肿切开引流后,留有窦道长期不愈,流脓不断,不能自愈者;③合并某肝段胆管结石,肝内因反复感染、组织破坏、萎缩,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者;④肝左外叶内多发脓肿致使肝组织严重破坏者。肝叶切除治疗肝脓肿应注意术中切勿使炎性感染扩散到术野或腹腔,特别对于肝断面的处理要细致妥善,术野的引流要通畅,一旦局部感染,将导致肝断面的胆瘘、出血等并发症。肝脓肿急诊肝叶切除,有使炎症扩散的危险,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细菌性肝脓肿需要怎么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必须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药物治疗也是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和手术治疗的基础。

相关推荐

宝宝细菌感染会引发什么病

细菌感染可引起肝脏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胆汁淤积、肝脓肿和肉芽肿病变。肺炎球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茵及大肠杆菌等感染可引起肝脏非特异性炎症和淤胆。结核和麻风可导致肝脏肉芽肿病变。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的致病茵为大肠杆苗、金黄色葱葡球菌、厌氧茵等。胆道感染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蛮可直接或经血液播散到肝。 细菌侵入肝脏后,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形成小脓肿。小脓肿逐渐扩大.互相融合形成大的脓肿。 有一些寄生虫能够寄居于人体肝脏,引起肝脏病蛮。涪组织内阿米巴一种原虫,可引起人体阿米巴病。其包囊经口进入肠道后分裂为小滋养体。小

阑尾炎疾病会带来哪些并发症

(1)腹腔脓肿: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在阑尾周围形成的阑尾周围脓肿最常见,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99卞或肠间隙等处。临床表现有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症状、压痛性包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b超和ct扫描可协助定位。 一经诊断即应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冲洗或置管引流,或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由于炎症粘连较重,切开引流时应小心防止副损伤,尤其注意肠管损伤。中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有较好效果,可选择应用。阑尾脓肿非手术疗法治愈后其复发率很高。因此应在治愈后3个月左右择期手术切除阑尾,比急诊手术效果

肝脓肿怎么引起的 肝脓肿的临床表现

1.症状 不规则的脓毒性发热,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更显著。肝区持续性疼痛,随深呼吸及体位移动而剧增。由于脓肿所在部位不同可以产生相应的呼吸系统、腹部症状。常有腹泻病史。 2.体征 肝脏多有肿大,多数在肋间隙相当于脓肿处有局限性水肿及明显压痛。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如有脓肿穿破至胸腔即出现脓胸,肺脓肿或穿破至腹腔发生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

(1)腹腔脓肿: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在阑尾周围形成的阑尾周围脓肿最常见,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99卞或肠间隙等处。临床表现有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症状、压痛性包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B超和CT扫描可协助定位。一经诊断即应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冲洗或置管引流,或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由于炎症粘连较重,切开引流时应小心防止副损伤,尤其注意肠管损伤。中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有较好效果,可选择应用。阑尾脓肿非手术疗法治愈后其复发率很高。因此应在治愈后3个月左右择期手术切除阑尾,比急诊手术效果好

肝癌与肝脓肿如何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肝癌肿块较大,中心出现坏死,特别并发感染时与肝脓肿不易区别。但肝癌坏死区密度高于脓液,形态呈裂隙状或不规则状,病灶增强环通常为厚薄不均。有时可见结节状阴影,边缘高低不平,增强持续时间短。增强后病灶边缘与正常肝组织之间分界更为清晰。如伴有门脉癌栓、腹膜后及肝门淋巴结肿大和甲胎蛋白(AFP)升高则更自助于肝癌的诊断。短期治疗复查病变明显好转也支持肝脓肿的诊断; 肝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血管瘤往往有典型的CT表现,一般不难鉴别。但在血管瘤较大,中心出现无强化区时也易与肝脓肿相混淆。但血管瘤没有急性感

肝大的症状

1.病变范围 (1)弥漫性肿大:由于普遍性肝脏病变所致,见于各种肝炎、脂肪肝、肝淀粉样变性、肝淤血、肝硬化、肝细胞癌、转移癌、胆管细胞癌。 (2)局限性肿大:由于肝内占位性病变所致,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肝包虫等。 2.肝的硬度 正常人体质瘦弱者可触及肝边缘且质软。肝脏中等硬见于肝炎、肝脓肿、血吸虫病、脂肪肝、疟疾等。肝脏质地坚硬,见于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淤血性肝硬化、恶性肿瘤、白血病、肝淀粉样变性、梅毒肝等。 3.肝的边缘和表面 慢性肝炎、淤血肝的边缘较钝,表面尚平滑,肝硬化的边缘锐利,表面呈结

持续发烧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感染性疾病 1结核病以发热起病者有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浸润型肺结核等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 2伤寒副伤寒以夏秋季多见,遇持续性发热1周以上者,应注意伤寒的可能。 3细菌性心内膜炎出现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有皮肤及黏膜瘀点、心脏杂音改变脾肿大、贫血、显微镜血尿等血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4细菌性肝脓肿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压痛叩击痛,典型者诊断较易。5阿米巴肝脓肿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肝区疼痛肝肿大压痛、消瘦和贫血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原发性肝癌一般诊断较易。当以发热为主诉者诊断较难,

肺脓肿的危害有哪些

肺脓肿一种严重的肺病疾病,其根据不同分类有不同危害表现: 一、吸入性肺脓肿:病原体经口、鼻咽腔吸入为肺脓肿发病的最主要原因。口腔、鼻、咽部手术后的血块,齿垢或呕吐物等,在神志昏迷、麻醉等情况下,或由于受寒、极度疲劳等诱因的影响,全身免疫与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在深睡时可将各种污染物经气管被吸入肺内,造成细支气管阻塞,病原菌繁殖而发病。吸入性肺脓肿常为单发性,其发病部位与解剖结构和部位有关。 二、继发性肺脓肿:在某些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所致的继发性肺脓肿;肺部

肝肿大的诊断

病史往往能提供肝脏病的诊断线索要注意了解有否传染病的接触史,接受血液制品史,旅居流行地区史此有助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药物或毒物接触史,可引起中毒性肝肿大肝硬化患者既往常有肝炎、黄疽、慢性酒精中毒等病史伴随肝区疼痛者多见于肝内炎症、急性肝淤血、肝内占位性病变多为钝痛性,但肝癌的疼痛可相当剧烈。伴有发热常提示肝炎肝脓肿、胆道感染、肝癌或其他急性传染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等。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伴有纳差。 1.病变范围 (一)弥漫性肿大由于普遍性肝脏病变所致,见于各种肝炎J肪肝、肝淀粉样变性肝瘀血、肝硬化、

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

(1)腹腔脓肿: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在阑尾周围形成的阑尾周围脓肿最常见,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或肠间隙等处。临床表现有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症状、压痛性肿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超声和CT扫描可协助定位。一经诊断即应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冲洗或置管引流,或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由于炎症粘连较重,切开引流时应小心防止副损伤,尤其注意肠管损伤。中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有较好效杲,可选择应用。阑尾脓肿非手术疗法治愈后其复发率很高。因此应在治愈后3个月左右择期手术切除阑尾,比急诊手术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