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黄的鉴别

大黄的鉴别

大黄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外形上是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大黄可减轻内毒素性低血压,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浆、肺、小肠等内源性一氧化氮的水平,降低肠、肝、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增加,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进入血循环等等。

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

大黄苦寒,通腑活血;元明粉咸寒,润肠泻热,二者合用,共奏活血润肠通便之功。

大薯的鉴别

呈不规则圆柱形,长7-14cm,直径2-4cm,表面浅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迹,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散有少量淡棕色小点。无臭,味甜微酸,有粘性。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外皮已除去,薄壁组织中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粘液细胞,以皮层为多,粘液细胞长径86-120μm,草酸钙针晶长约100μm,中柱鞘有石细胞组成的环层,石细胞直径13-34μm,内含草酸钙方晶。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约35μm。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淀粉粒类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大粒层纹明显。

子宫肥大鉴别

子宫肥大鉴别

①产后或流产后反复感染,引起子宫复旧不全,子宫肌层纤维化。

②经产妇多次妊娠后,子宫肌层中结缔组织增加。

③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过多,引起子宫肌层肥厚。

④慢性盆腔充血。本病多发生在经产妇,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期下腹或腰骶部坠胀等。

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应与子宫肌瘤及其他子宫增大疾病相鉴别,有时需诊断性刮宫甚至手术切除子宫做病理检查才能鉴别诊断。治疗可用一般止血药或对抗雌激素的药物,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子宫切除。

温馨提示上述就是子宫肥大鉴别的介绍,如果您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点击咨询在线专家,和专家进行在线交流。您会得到满意的回答。

心脏增大的鉴别

1、心室增大

左心室增大: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方移位,触诊呈明显的抬举性,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

右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时可见剑突下收缩期明显搏动,心界向左侧扩大。X线检查于右前斜位时较易发现,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及右心室肥厚。

2、心房增大

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增大时左侧第3肋间心脏相对浊音界增宽,心电图示“二尖瓣型P波”、X线于右前斜位时吞钡检查可发现食管向右向后移位,左心房呈弧形向后突出。

右心房增大:右心房明显增大时,叩诊右侧心界增宽,X线检查示右心房几乎构成右心缘的全部轮廓,仅靠近隔的一小部分为右心室,心电图显示巨大的肺性P波。

3、普遍性心脏增大

普遍性心脏增大由多种心脏病引起,叩诊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与心包积液时的心界变化相似,依据X线及超声心动图可对二者加以鉴别。

双侧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而产生右心衰竭时,临床出现双侧心力衰竭的表现,此时心界可向左右两侧扩大,心脏呈普通性增大型。

黄疸诊断鉴别

诊断:根据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做出病因、病理、病情程度、并发症等的诊断。

(一)病史

应详细了解:1.年龄、2.性别、3.职业和籍贯、4.饮食和营养、5.家庭史、6.肝炎接触史、7.输血、注射、手术史和药物史、9.本次黄疸扫生和发展情况、10.腹痛、11.其他消化道症状、12.发热与寒战、13.其他等资料,分析其与黄疸的可能关系。

(二)体格检查

全面的系统的体格检查非常重要。首先要确定是否有黄疸,应在充史的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

重点了解下列各项资料:

1.皮色:肝细胞性黄疸轻重不一,急性黄疸皮色多呈金黄色;慢性肝内胆淤时皮色较深。梗阻性黄疸的皮色最深,皮色与梗阻程度有关,初期呈金黄色,以后由深黄变绿,后期呈灰暗甚至黑褐色,这与胆红素氧化为胆绿素,乃至胆青素(cholecyanin)有关。

2.其他皮肤表现: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病和长期胆道梗阻,呈全身性,但脸部尤其是眼眶周围较著。黄色瘤或黄疣多和血内脂质滞留有关(两者并不完全一致)。血脂下降或严重肝功能衰竭时,黄色瘤也可缩小或消失。肝细胞性黄疸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的较为常见,且有鼻粘膜、齿龈和口腔粘膜出血,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出现皮下大片瘀斑等出血灶,与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或伴发DIC有关。梗阻性黄疸的出血现象一般较轻。

3.浅淋巴结肿大:急性黄疸伴全身浅淋厂结肿大,应怀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多无浅淋巴结肿大。进行性黄疸而有锁骨上和其他部位浅淋巴结肿大也要考虑是否癌性黄疸。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粟粒性结构和肺部浸润性疾病,可同时出现黄疸和浅淋巴肿大。

4.腹部体征:

(1)腹部外形:肝占位性病变、巨脾、腹膜后肿瘤和盆腔内肿瘤均有相应部位的局部膨隆。大量腹水时呈蛙腹状,脐部突出,也可发生腹壁疝和脐疝。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腹部手术疤痕有时也有助于黄疸的病因分析,如胆石病和胆囊炎。

(2)肝脏情况:急性病毒性肝炎时黄疸和肝肿大并存,肝脏质软,压痛和叩击痛较明显。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时,黄疸迅速加深,而肝肿大不著或反见缩小,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肝肿大不如急性肝炎明显,且质地增加,也可无压痛;肝硬化时也可扪及边缘不齐和大小结节。肝癌时肝肿大较著,可失去正常形态,质坚,可扪及巨大肿块或较小结节,压痛可不显著,但肝表面光滑的不能排队深部癌肿或亚临床型“小肝癌”。肝脓肿接近肝表面时,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压痛等炎症征象。巨大肝脓肿、肝包虫病、多囊肝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情况时,肝区或有囊样或波动感。

(3)脾肿大:黄疸而伴脾肿大者,多见于各型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全身感染性疾病和浸润性疾病。癌肿侵及门静脉和脾静脉时,也有引起脾肿大,少见的脾梗塞和脾脓肿等亦有类似脾肿大,且有压痛等体征。

5.其他情况:有否肝臭、扑翼震颤、肝性脑病和其他神经精神异常,腋毛稀少、睾丸萎缩、杵状指、皮肤角化过度、匙状指甲、多发性静脉栓塞(见于胰腺癌)和心动过缓等。晚期癌性黄疸病人尚可表现癌肿转移的有关征象。肝功能衰竭可表现脑病和颅内出血情况。血腹、胆汁性腹膜炎、胆汁性肾病和休克等也可见于癌性黄疸病倒。

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得出诊断。

鉴别诊断

(一)溶血性黄疸

1.可有引起溶血的有关病史,如输血、用药、感染以家庭史(遗传因素)等。

2.急性大量溶血或溶血危象时起病急骤,出现剧烈溶血反应,如寒战、高热、呕吐、腹痛、头痛和全身不适、乏力,甚至出现休克、昏迷、严重贫血和黄疸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3.慢性少量溶血时,症状多甚轻微,可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黄疸较不明显。脾脏有不同程度肿大,肝肿大亦不少见。

4.胆色素检查 除溶血危象可有深度黄疸外,血清总胆红素常小于85μmol/L(5mg/dl),其中非结合胆红素占80%以上。尿中尿胆原弱阳性,胆红素阴性;24小时尿胆原多明显升高,大量溶血时可达1,000mg以上。粪中尿胆原也升高,24小时排泄量大于300mg,也有高达1,00mg以上。

5.血液学检查 除贫血外,周围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加(常在5%~20%,偶达90%以上),有多染性红细胞出现。骨髓检查也显示有核红细胞增生等代偿性改变。

6.其他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时,抗人体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酸溶血(Ham)试验阳性。急性大量溶血时可有血红蛋白悄;含铁血黄素尿则多见于慢性血红蛋白尿,尤其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肝细胞性黄疸

1.如由急性肝炎引起者,患者多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等症状,肝脏肿大,有明显压痛。慢性肝炎的肝脏质地增加,压痛多不著。肝硬化患者多较瘦,皮肤黝黑,可有蜘蛛痣,腹壁或有静脉曲张,肝脏可不大、质偏硬,且常无压痛,脾可肿大;晚期常用腹水,且有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甚至出现肝性脑病。

2.血甭胆红素检查: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70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常增高,占30%以上。

3.尿二胆试验:尿中胆红素阳性,由于肝肠循环失常,来自肠道的尿胆原不能在肝内氧化后再排至肠道,可经血循环而由肾脏排出,所以尿中尿胆原呈阳性。急性肝炎早期(如黄疸前期),肝内毛细胆管受肿胀的肝细胞压迫,影响胆红素排至肠道,尿中尿胆原及尿胆素可能暂时阴性,一般为时一周左右。肝内胆淤时,肝细胞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减退,尿中尿胆原常减少或缺如。

4.粪便检查:肝内胆淤或梗阻时,粪中尿胆原减少,粪色较浅甚至也可出现陶土色粪便。

5.其他肝功能试验:肝细胞性黄疸时,下列试验多不正常:①血清转氨酶升高;②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这和肝细胞制造与维生素K有关的凝血因子发生障碍有关,维生素K常不能纠正之;③严重肝脏损害时,血浆胆固醇、胆固醇酯以及血清胆碱酯酶均可下降;④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大多正常,肝内胆淤时间升高;⑤血甭前白蛋白(prealbumin)和白蛋白下降,血清球蛋白上升,白、球比例失调;胆汁性肝硬化时,α和β和球蛋白常明显上升

6.免疫学检查:免疫荧光法测定线粒体抗体,有助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检测各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参考“病毒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也有参考价值。

7.肝活组织检查:对弥湿性肝病引起的黄疸有病因诊断的意义,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肝内胆淤等疾病。除光学显微镜外尚可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以及荧光免疫法、免疫组化和肝组织酶类超微量测定等。

8.肝区放射性核素扫描、B超和CT显象技术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帮助。

(三)梗阻性黄疸

1.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胆石病变突然发病,多伴上腹绞痛,也可有发热、呕吐及胆囊区压痛和肌卫等表现,黄疸来去迅速;结石引起者可反复发生。胰头癌早期症状可隐匿,黄疸呈进行性加深;晚期腹痛、食欲不振和消瘦、乏力症状明显。梗阻性黄疸时,因血中胆盐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瘙痒;又因肠道缺乏胆汁、影响脂深性维生素K的吸收,可引起出血倾向,注射维生素K多能予以纠正。

2.黄疸情况:主要取决于胆系梗阻的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早期不完全梗阻时黄疸较浅;如胆管梗阻逐渐加重,黄疸也可加深,呈黄色、褐色,甚至黑色(有黑疸之称)。完全性胆道梗阻时,血中胆红素可达510μmol/L(30mg/dl)以上,其中结合胆红素占35%以上(可至60%左右)。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梗阻呈进行性黄疸,但壶腹癌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

3.尿二胆试验:尿中胆红素阳性,但尿胆原减少或消失。梗阻性黄疸者尿中水胆原持续阴性一周以上时,应高度怀疑梗阻由癌症所致的可能,完全性胆管梗阻极易引起继发感染,尿中尿胆原也可阳性。

4.粪色特点:梗阻越完全,粪色越淡,可呈陶土色,24小时粪中尿胆原定量显著减少或完全缺如。壶腹癌有溃疡或梗阻性黄疸伴胆管粘膜炎症或溃疡时可有黑粪或粪便隐血阳性出现。

5.肝功能试验:血甭ALP活性和胆固醇含量可明显增高。长期胆管梗阻常导致继发性肝实质损害,而出现血清转氨酶上升。血浆白蛋白亦有所下降。

6.其他检查:腹部(肝胆胰)平片、胆囊和胆道X线造影、腹部B超和腹部CT检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胰胆道造影(PTC),均有助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生化和免疫学的癌瘤标志,如癌胚抗原(CEA)、CA19-9、铁蛋白、α1-抗胰蛋白酶如有助于癌性梗阻的辅助诊断,但均非特异性。

地黄的鉴别方法

显微特征

鲜地黄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层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放射状排列。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橘黄色油滴物。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微米。

理化鉴别

地黄地黄生地黄取本品2克,加甲醇20毫升,置于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毫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配制成每毫升含 0.5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实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105摄氏度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再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熟地黄取本品粉末1克,加乙醇10毫升,浸泡24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10微升、对照品溶液5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黄连的鉴别方法

性状鉴别

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巨抱,形似倒鸡爪状,习称鸡爪黄连;单枝类圆柱形,长3~6cm,直径2~8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外皮剥落处显红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鳞叶组织常脱落。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宽广,有的可见根迹和叶迹维管束;石细胞黄色,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纸管束外韧型,呈断续的环状排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大小不等有数个至数十个或上百个纤维;有的还伴有黄色石细胞。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髓部薄壁细胞间有时可见少数单个或成群存在的石细胞。薄壁细胞均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

黄棕色或黄色。

①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或稍延长,直径25~64μm,长约至102μm,壁厚9~28μm,纹孔明显,有的层纹明显。

②木纤维众多,黄色,细长;直径10~13ctn,壁稍厚,木化,纹孔稀疏。

③韧皮纤维鲜黄色,纺锤形或长梭形,长136~185μm,直径25~40μm,壁较厚,纹孔较稀。

④导管主为孔纹和螺纹导管,直径8~20μm。

⑤淀粉粒多为单粒,长圆形、肾形、类球形或卵形,直径1~10μm;复粒少数,由2~4分粒组成。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略呈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理化鉴别

(1)本品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2)取本品粉末约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取滤液5滴,加稀盐酸1ml与漂白粉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滤液5滴,加5%五倍子酸的乙醇溶液2~3滴,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即显深绿色。(检查小檗碱)[2]

(3)取本品粉末或切片,加稀盐酸或30%硝酸1滴,片刻后镜检,可见黄色针状结晶簇,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消失。(检查小檗碱)

(4)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约1g,加甲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过滤,滤液作为样品溶液。另以盐酸小檗碱、盐酸掌叶防己碱、盐酸药根碱及盐酸木兰花碱为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溶液。在硅胶薄层板上点样品溶液1~2μm,对照溶液5μl,以氯仿~甲醇~氨水(15:4:1)展开,取出,晾干。所得色谱图,在自然光下小檗碱及掌叶防已碱显黄色,药根碱在有氨存在时显红棕色,木兰花碱无色。在紫外光(254μm)下小檗碱和掌叶防已减显亮黄绿色,木兰花减显亮蓝紫色,药根碱显暗斑。

商品规格

味连一等:多聚集成簇,分枝肥壮坚实,间有过桥,长不超过2cm。无不到1.5cm的碎节、残茎、焦枯、杂质、霉变。二等:条较一等瘦小,有过桥。间有碎节、碎渣、焦枯。余同一等品。

黄芩应该怎样鉴别

(1) 该品粉末黄色。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 250μ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壁较厚或甚厚。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木纤维多碎断,直径约12μm ,有稀疏斜纹孔。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直径 2~10μm,脐点明显,复粒由 2~3 分粒组成。

(2) 取该品粉末1克,加甲醇20毫升,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毫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克,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微克,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 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预平衡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的暗绿色斑点。

核黄疸的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核黄疸前期:黄疸渐加深,反应差、嗜睡、吸奶无力或拒奶,未结合胆红素增高〉256.5umol/L(15mg/dl)。

2.核黄疸第一期(警告期):与核黄疸前期症状相同,但严重得多,未结合胆红素〉427.5umol/L(〉25mg/dl)。

3.核黄疸第二期(痉挛期):呻吟、尖叫、凝视、眼球震颤、角弓反张、抽搐、发热、呼吸不规则、双吸气、抽泣样呼吸、甚至DIC。

4.后遗症期:经抢救成功者大部分病人遗留后遗症。

天竺黄的鉴别方法

1.性状鉴别:子座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长1-4cm,直径1-2cm.背部隆起,有不规则的横沟,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残留枝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质疏松,易折断。横断面略呈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及基部色浅,可见竹的枝竿断面。气特异,味淡。2.显微鉴别:子座横切面:表层为无色菌丝,其内侧为含有红色色素的菌丝层,并埋生单列或偶为2列的子囊壳。子囊壳椭圆形、类圆形或梨形,直径400-600μm,内有多数子囊和侧丝。子囊长250-350μm,直径20-30μm,顶端圆钝,基部具细长柄,含子囊孢子6-8个,单列。子囊孢子纺锤形,长30-60μm,直径13-25μm,两端略尖,有墙砖状的纵横分隔。侧丝线形,略长于子囊。红色菌丝层以内为由基部向四周放射排列的无色至浅红色菌丝。子座基部常见被菌丝包埋的竹枝竿,有时可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形状与子囊孢子相似,长50-80μm,直径20-30μm.

粉末特征:粉红色。水装片可见菌丝多数粘结成团,直径4-7μm,横壁可见,分枝少,菌丝含细小油滴,遇苏丹Ⅲ试液显橙红色。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众多。

(1)本品遇碱变为翠绿色,滴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紫红色。(检查竹红菌素A)

(2)子座切面在紫外灯下观察,红色菌丝显亮红色荧光,如滴加稀碱液,即转为翠绿色,荧光消失。

(3)本品乙醇浸出液呈鲜红色,在4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滴加FeCl3试液转为紫红色。

(4)取本品粗粉4g,加水2ml,温浸,滤壶,滤液作供试液;另取丙氨酸、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滤纸上,以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展开,喷以0.2%茚三酮忆醇液,加热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黄斑前膜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眼底改变及眼底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目前多依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尚需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囊样水肿等疾病鉴别。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纤维血管组织可在视网膜前增生,牵拉网膜血管或引起黄斑部脱离,也可引起黄斑水肿。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眼底特征性改变,容易鉴别。

黄斑前膜护理

1. 手术治疗后,如联合玻璃体腔注气,需要面向下体位。清淡饮食,注意眼部卫生,防止眼外伤,预防眼部疲劳,手术后视力恢复期颇长,一般需要六月;

2. 出院后遵医嘱正确使用眼部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3. 定期复查,如出现眼胀、眼痛等不适,随时就诊;

4. 若未决定是否手术,必须定期观察,一般以三月为宜,黄斑前膜患者发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即应手术。

相关推荐

得了甲肝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EBV性肝炎、CMV性肝炎,均可出现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特异性血清学检查,特别是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极相似,更需要特异性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 2.中毒性肝炎 各种全身性感染均有可能出现肝肿大、黄疽、肝功能异常等。但均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证据,且随原发病痊愈而恢复,血清抗-HAV、IgM阴性等特点可鉴别

新生儿黄疸如何鉴别

粪便有明显色素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和败血症: 1】.如有感染中毒表现,应进行血、尿培养。 2】.如有溶血表现(网织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2~10/100白细胞),应检查母婴ABO及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即为Rh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呈阳性。上述试验阴性者或出生3、4天后始发病者应除外G6PD缺陷。 1、新生儿溶血症: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

黄体破裂的鉴别诊断

黄体破裂常发生于右侧,但缺乏典型症状,应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0.1%一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2、输卵管妊娠破裂: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受精卵因某

怎么辨别牛黄的好坏

牛黄-鉴别一、目试:真品(正品)天然牛黄有蛋黄及管黄两种。蛋黄多呈卵形、不规则球形、类方圆形或类三角圆形,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带光泽,有的外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断面黄色或棕黄色,可见明显排列整齐的层纹,层层重叠,气清香。管黄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质坚实。人工牛黄多呈粉状,也有不规则球状者,浅棕黄色至金黄色。 二、手试:以手摸、擦、捏进行鉴别,一般经验是三个“三分”。即:①牛黄上手轻

大青叶的鉴别方法

大青叶的鉴别方法 类似品 1、蓼蓝: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um Ajt.的叶.主产河北安国及天津。形状是:叶多皱缩或已破碎。完整叶呈椭圆形,长3~lOcm,宽2~5cm,先端钝,基部渐窄,叶脉于背面较突出,侧脉也明显,色较浅,叶柄扁平,基部抱茎,具膜质叶鞘。质脆易碎。气微臭、味稍苦。销东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省市。 2、马蓝: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的叶。主产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及湖南。形状是:叶多皱缩成

大薯的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圆柱形,长7-14cm,直径2-4cm,表面浅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迹,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散有少量淡棕色小点。无臭,味甜微酸,有粘性。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外皮已除去,薄壁组织中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粘液细胞,以皮层为多,粘液细胞长径86-120μm,草酸钙针晶长约100μm,中柱鞘有石细胞组成的环层,石细胞直径13-34μm,内含草酸钙方晶。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约35μm。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淀粉粒类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大粒层纹明显。 原产印度,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

茵栀黄口服液的鉴别

(1)取[含量测定]项下溶液,照分光光度(附录Ⅴ)测定,在276±2nm和317±2nm波长处应有最大吸收。 (2)取本品10ml,加稀盐酸1ml,加热至约80℃,放冷,滤过,滤液移置分液漏斗中, 加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茵陈对照药材3g,加水50ml,煮沸5~10 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醋酸乙酯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子宫肥大诊断鉴别

诊断 多产妇,月经地多而子宫一致性增大,子宫内膜正常或增厚,个别呈息肉状,但病理检查多数正常,少数显示增生,则可诊断为子宫肥大症,应注意与子宫肌 瘤鉴别,尤其肌核为单一壁间或粘膜下者,其宫体均匀增大时,往往不易与子宫肥大症鉴别,通过诊刮探查宫腔及B超检查可协助诊断,但仍有少数病例上有在剖腹 探查时方能确诊。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癌等疾病鉴别。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子宫腺肌病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

淋巴结肿大的鉴别

(一)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由局部组织的急、慢性感染引起的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肿大称非特异性淋巴结炎。一般急性炎症时肿大的淋巴结有疼痛及压痛、表面光滑、呈严格的局限性,有时可见淋巴管炎所致的“红线”,自原发病灶走向局部肿大的淋巴结,局部皮肤可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往往伴有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经治疗后淋巴结常可缩小。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常为相应区域的慢性炎症的结果,肿大的淋巴结硬度中等,常无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 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的特点是局部感染和相应区域的淋巴结肿大并存,如面部、五官或头颅

黄精真假的鉴别 价格区别

区分黄精的好坏也可以通过价格来判断,一般来说,个头比较小的黄精价格相对来说会比较便宜,一般在一公斤20元左右,而质量比较好,个头较大的黄精价格在每公斤4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