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坚持腹部艾灸的作用 固本培元

坚持腹部艾灸的作用 固本培元

艾灸腹部其实就是艾灸肚脐眼,肚脐眼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叫做神阙,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人体年龄大之后,身体新陈代谢功能减弱、体内气血流行阻滞,健康状况下降,通过艾灸肚脐或者使用药物敷贴与肚脐处,可以起到固本培元、促进气血流畅的功效。

艾灸治疗宫寒

艾灸治疗宫寒有几个非常有效的穴位:

一个是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第二个部位在肚脐,又叫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第三个部位在背部命门穴,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

另外,自己按揉此穴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操作者可取俯卧位,将两手握拳,背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穴,并稍稍用力进行按揉,可每次按揉50下(使腰眼穴出现酸胀感效果更住)。然后,将两手的掌心紧按在腰部两侧,沿着上下的方向快速、用力地擦动腰部,直到腰部皮肤发热为止。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坚持每晚按揉腰眼穴可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

第四个是气海穴,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另外也可按揉此穴,操作者可取仰卧位,将双手的手掌叠在一起(右手在上 ,左手在下 )放在小腹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可每次按摩100圈 ,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此方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艾灸每天做个30-40分钟,一般不要超过一小时,时间太长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引起便秘。另外,艾灸时间长,局部皮肤也会出疱,中医认为这是产生疗效的标志,但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水疱破亏后引发感染。

另外泡脚也可以改善宫寒的症状。将艾叶或红花用纱布包好,放入盆内煮开,坚持每天泡脚,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水样白带艾灸吧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在治疗时,将艾条点燃后,右手持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肝脏不好艾灸什么穴位

1、太冲穴

此穴是肝经的原穴,也就是在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春季坚持对太冲穴进行艾灸,可以激发肝经的原气,促进肝经气血的运行,起到很强的补肝作用。

由于肝主筋,如果在春天出现四肢无力的现象,就是肝经气血不足的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就会有很大改善。

2、三阴交

对三阴交进行艾灸,有较好的引火下行作用,同时,春季阳气外散于体表,内脏气血不足,会引起脾胃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时要对足三里进行艾灸,可调节脾胃,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3、鱼迹穴

属手太阴肺经,此穴为肺经荥穴,五行属性属火。“荥主身热”,故此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又因此穴位于手掌部,所以有循经远治的作用,可疏经通络。

4、神阕穴

位在腹部,脐中央。因其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长灸可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现代研究证实,此穴位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后天强壮保健要穴。

坚持腹部艾灸的作用 温中驱寒

艾条有温经散寒、祛除寒湿的作用,通过使用艾条对肚脐部位进行温热刺激,可以起到温中理气、驱寒的功效,对于因宫寒而引起的月经推迟、痛经、腹冷痛等情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肚脐有什么作用

固本培元

肚脐眼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司管人体诸经百脉;人体年龄大之后,身体新陈代谢功能减弱、体内气血流行阻滞,健康状况下降,通过艾灸肚脐可以起到固本培元、促进气血流畅的作用。

温中驱寒

艾灸肚脐具有一定温经散寒、祛除寒湿的作用,通过使用艾条肚脐进行温热刺激,可以起到温中理气、驱寒的功效。

调理肠胃

艾灸肚脐眼,具有一定调理肠胃、补肾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消化功能差、经常腹胀、腹泻、呕吐的人群,对肚脐、腹部进行长期艾灸调理,会感觉到腹部暖暖热热的,胃肠蠕动加快,帮助使其消化功能增强,缓解腹胀、腹泻等情况。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比较好

1、关元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会凝聚到此处,为先天之气海,艾灸此处的话具有培元固本、理气和血、补益下焦的作用。

2、气海穴: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艾灸此处不仅具有生发阳气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肠胃的蠕动,使得气血变得通畅。

3、足三里穴:足三里是位于小腿外侧的一个穴位,是后天之本、气足之源,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艾灸此处的话能够起到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作用。

坚持腹部艾灸能减肥吗

有一定的辅助功效。

腹部艾灸是在腹部进行的一种艾灸,在进行腹部艾灸的时候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加速食物残渣排出体内的速度,同时能起到减肥的作用,还可以预防便秘的形成,不过,从减肥的效果来说,进行腹部艾灸减肥不如每天进行运动来减肥,运动可以促进脂肪的燃烧,也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有助于气血的运行,是比较科学有效的减肥方式,比进行腹部艾灸减肥要好。

中医治白带异常选穴很重要

白带异常中医称为“带下病”。中医认为,“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治疗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在治疗时,将艾条点燃后,右手持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坚持腹部艾灸的奇迹

视具体情况而定。

艾灸的主要材料是艾叶,艾叶具有温经止血、除湿驱寒的作用,腹部有诸多穴位,腹中包裹着身体脏器官,在腹部进行艾灸,可以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同时通过热刺激可以促进身体毒素的排出,使气血充盈、精力饱满。

坚持腹部艾灸能减肥吗 腹部艾灸一次多长时间

3-5分钟为宜。

进行腹部艾灸一般是用艾灸条或者是艾灸盒进行操作的,艾叶辛温,具有刺激性,腹部艾灸的时间不宜太长,每次3-5分钟就可以了,时间短的话达不到效果,时间太长的话,又容易损伤皮肤,因此,一般进行腹部艾灸都是灸3-5分钟,腹部艾灸的主要功效是: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去湿散寒,若有对症的话,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进行身体的调理,

腹部减肥艾灸哪里

滑肉门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

艾灸作用:滑肉门穴具有清心开窍,镇静安神的功效,适宜于调理胃痛,呕吐,慢性肠胃炎等症,常见坚持能有效消除肚脐周围脂肪,预防小腹肥胖。

中脘穴

定位:脐上4寸。

艾灸作用:有健脾安胃,镇静安神的功效,增强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可以治疗胃痛,呕吐,吞酸,腹胀等,长期坚持艾灸能减少腹部脂肪堆积,还可以促进消化,调理脾胃功能。

大肠俞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作用:增加腰,背,腹部肌肉弹性,治疗便秘,腹胀,腹泻等症。

丰隆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艾灸作用:艾灸丰隆穴有除痰湿,清经络的功效,能治疗足太阴脾经的病症,如肥胖症,长期坚持艾灸可以使身段变得苗条,啤酒肚消失。

坚持腹部艾灸的奇迹 调理肠胃

艾灸肚脐位置还有调理肠胃、补肾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消化功能差、经常腹胀、腹泻、呕吐的人群,对肚脐、腹部进行长期艾灸调理,会感觉到腹部暖暖热热的,胃肠蠕动加快,逐渐会觉得自己的消化功能增强,腹胀、腹泻等情况也会得到改善。

相关推荐

​宫寒艾灸穴位有哪些

宫寒可艾灸关元穴 灸关元穴可以增强人体阳气,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畏寒等症比较有效,具有培元,补益下焦的作用。 宫寒可艾灸神阙穴 人体任脉要穴。人体气虚阴阳失调发生疾病,神厥穴在肚脐部位。通过抚慰或艾灸该穴位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宫寒可艾灸命门穴 艾灸的时候还要同时注意艾灸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棘突之间。艾灸这个穴位能强肾本,协助女性调理因宫寒导致的不,习惯性流产等症。 宫寒可艾灸气海穴 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气海穴位于人体

艾灸腹部减肥方法图解 中脘穴

定位:脐上4寸。 艾灸作用:有健脾安胃,镇静安神的功效,增强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可以治疗胃痛,呕吐,吞酸,腹胀等,长期坚持艾灸能减少腹部脂肪堆积,还可以促进消化,调理脾胃功能。

冬季艾灸养生 冬季艾灸两大穴位有奇效

最适合的穴位是神阙穴。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神阙穴的位置就是肚脐。肚脐位于人体“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养生要穴。 驱寒补阳,也可以灸一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神阙下三寸,有培元本、补益下焦等作用,凡元气亏损均可艾灸此穴,并有很好疗效。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穴还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强身作用

腹部艾灸会让月经量增多吗 温经活血

用艾条熏腹部艾灸产生的热度能够温暖腹部,能帮助散除体内的湿寒之气,温热对皮肤的刺激能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腹部艾灸有较为明显的温经祛寒效果。 对于宫寒、月经不调等症状的人群来说,可以经常使用艾条熏肚脐部位,能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腹部艾灸多久一次最好

视具体情况而定。 1、一般来说,进行腹部艾灸是有不适才做的,若是有对症的话,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操作的频次以医师的指导意见为准。 2、若是没有对症的话,可以每周做一次,没有对症做得太频繁的话反而会引起不适,出现上火等不适,而每周做一次可以起到调养的作用,影响没有高频次做那么大。 腹部艾灸有活血的作用,会加强血液流通,因此女性要避开经期做腹部艾灸,也不建议女性在经期进行艾灸

每天坚持艾灸肚脐好处

培元 肚脐眼这个位置其实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叫做神阙,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而人到中年新陈代谢功能减弱、体内气血流行阻滞,健康状况下降,这时候通过艾灸肚脐或者使用药物敷贴与肚脐处,可以起到培元、促进气血流畅的功效。 调理肠胃 艾灸肚脐位置还有调理肠胃、补肾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消化功能差、经常腹胀、腹泻、呕吐的人群,对肚脐、腹部进行长期艾灸调理,会感觉到腹部暖暖热热的,胃肠蠕动加快,逐渐会觉得自己的消化功能增强,腹胀、腹泻等情况也会得到改善。 温中驱寒 艾条有温经

艾灸5个穴位能祛湿

1.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我们都很常听,它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坚持艾灸足三里10-15分钟可以快速祛湿。 2.丰隆穴:这个穴位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相对鼓起的位置,每天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坚持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可以祛痰祛湿,并解除下肢水肿问题。 4.关元穴:关元穴有助养生保健,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坚持对这个穴位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精。每日艾灸10-15分钟可帮助祛湿。 5.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

坚持腹部艾灸的奇迹 艾灸后拉肚子是排寒吗

并没有这种说法。 大多数人在艾灸之后并不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倒是部分患者在艾灸之后拉肚子、肚子疼等情况还会得到改善。另外即便是便秘人群,在经过艾灸调理之后,肠道蠕动增加,就会有排便增加的情况,但也不至于拉肚子。 如果在艾灸之后拉肚子,考虑是饮食不洁、消化不良、腹部受凉等原因导致的,与艾灸并没有绝对的联系。

艾灸让白带异常无所遁形

让女性难以启齿的一种疾病白带异常在中医称为“带下病”。“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带脉失约引起的。治疗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

夏至艾灸养生 夏至艾灸关元穴有益心脏健康

关元穴的位置: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 艾灸关元穴的好处: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