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桃煲汤怎么做
杨桃煲汤怎么做
杨桃煲汤
亲戚带来了一大袋很生的杨桃,听说杨桃是不能放熟的,又不想浪费,所以想问一下各位,有没有好煮意?
例如能不能煲汤?或者有没有其它做法?麻烦各位献计,谢谢!!
多谢各位!
上星期煲左个靓汤,个个都话好饮!不过唔记得影相,嘻嘻~~
瘦肉煲杨桃
杨桃煲汤的做法
1、猪展500克(因为猪展煲完汤好食D,呢家猪肉甘贵,唔食浪费啊,所以宁愿买贵D,都可以食得番)
2、杨桃3只
3、马啼8个(去皮)
4、蜜早1只(只用剩一只,无办法)
5、陈皮、姜少许
全部放晒落煲,煲一个小时,加盐就饮得,酸酸甜甜,好味又清热。
杨桃的功效
杨桃果,主风热,生津,止渴。中药传统使用具有下气和中、清热止渴、生津消烦、利尿、解毒、醒酒、助消化等功效。用治风热咳嗽、口渴烦躁、咽喉疼痛、口腔炎 、牙痛、肝病、小便不利、结石症、坏血病、食毒酒毒。
杨桃根具有遗精、止血、止痛功效。用治头风痛、关节痛、心区痛、遗精、流鼻血。
杨桃枝叶具有散热毒、利小便功效。用治血热瘙痒、发热头痛、疥癣、水痘。
杨桃花具有清热功效。用治往来寒热。
杨桃脯渍白蜜治水土不服与疟疾者有效。
保护肝脏、降低血脂血糖:杨桃能减少机体对脂肪的吸收,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同时还可保护肝脏,降低血糖。
消除疲劳感:杨桃中糖类、维生素C及有机酸含量丰富,且果汁充沛,能迅速补充人体的水分,生津止渴,并使人体内的热或酒毒随小便排出体外,消除疲劳感。
促进消化:杨桃果汁中含有大量纤维质、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能提高胃液的酸度,促进食物的消化。如胸闷欲呕、消化不良、腹胀打嗝,只要多吃杨桃,症状便能逐渐减轻。
杨桃煲什么汤好
建议根据个人的需求以及口味爱好来进行选择。
杨桃是酢浆草科植物阳桃的果实,其味甘酸、性寒,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于人体来说具有清热生津、利水消肿、解酒毒的作用,一般可以生吃也可以用来煲汤喝。
而且杨桃可以搭配煲汤的食材也要很多,比较常见的有瘦肉、鸡肉、鸭肉、排骨、鲫鱼等,建议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以及口味爱好来进行选择。
杨桃怎么削皮图解 杨桃怎么吃有什么禁忌
1.直接吃:杨桃洗干净之后,可以直接拿着啃,也可以切块之后摆成果盘吃,如果觉得杨桃味道太淡或者有酸涩味,可以撒上白糖吃。
2.榨汁喝:将杨桃洗净、切块,然后榨成杨桃汁喝,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牛奶、椰汁、白糖等等。
3.煲汤喝:杨桃还可以和瘦肉一起煲汤喝,味道鲜香,营养丰富,还能滋阴清热、消滞利咽,非常适合咽喉炎症人群食用。
4.其他:另外,杨桃还可以做成杨桃果干泡茶,拔丝杨桃、杨桃包等。
1.杨桃性微寒,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建议食用,以免引起腹痛、腹泻。
2.杨桃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草酸需要通过肾脏代谢,因此肾结石、尿结石、肾病患者都不建议吃杨桃。
3.杨桃中含有糖分,因此糖尿病人群要少吃。
杨桃鲜美新吃法更营养
一、洗干净直接吃。
杨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洗干净了,把较薄的硬边削掉,就可以直接吃了,简单又方便,哈哈。
二、拌白砂糖。
把杨桃洗干净后,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撒些白糖,一起拌着吃,酸酸甜甜的,非常不错,腌渍出来的水更是非常好喝哦。
三、煲汤。
除了作为普通水果食用外,杨桃还可以用来煲汤哦。杨桃2个,海星2只,瘦肉、红枣、枸杞子、生姜、南北杏、盐各适量。将海星用水泡一下,刷洗干净,杨桃、瘦肉洗净切大块,然后和所以才来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再用文火炖2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四、蛋奶炖杨桃。
把杨桃去硬边后,切成小块,和牛奶、糖一起放入锅中煮,然后滤出奶液,打两个鸡蛋进去拌匀,再加入杨桃块,放入锅中大火蒸至凝固即可,有护肤养颜的功效哦。
五、做水果沙拉。
把杨桃、苹果、雪梨、青枣、草莓用水洗干净,再切成合适的大小,放到大一点的盘子里,加入沙拉酱拌匀就可以吃了。
杨桃煲什么汤
一、杨桃瘦肉汤
杨桃季节又来了,杨桃煲汤清润肺腑,这是为最近忙得变成空中飞人的老公煲的汤,在外油腻吃多了,清淡的润肺的汤水更适合。
1.杨桃,瘦肉,姜
杨桃选比较青色的(不要太熟的),杨桃1~2个
2.瘦肉切厚块,姜切片
3.杨桃横切星形
4.砂锅里放适量清水,放入瘦肉,杨桃,姜片大火煲
5.大火煲开该小火煲
6.煲45分钟左右即可,放适量盐调味
7.汤味很鲜甜的秋冬季润肺汤
二、杨桃汤的做法介绍
材料主料:杨桃2个。
辅料:白砂糖适量。
1、杨桃洗净。
2、把杨桃边角上有点烂的切掉。
3、把处理好的杨桃切片备用。
4、把杨桃片放入锅里,注入清水煮15分钟。
5、出锅时放入糖即可。
三、杨桃炖牛腩
杨桃不仅是水果,它的药用价值也很大,具有清热解毒、消滞利咽、通便等功效,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并有大量挥发性成分,可消除咽喉炎症和口腔溃疡,防治风火牙痛。
1将牛腩洗净切成1寸段
2用热水川烫去血水
3将洋葱用少许油爆香
4加入所有调味料煮至滚沸
5放入牛腩
6放入杨桃片
7炖煮1.5小时至牛腩熟烂、汤汁收浓
8关火起锅
9杨桃炖牛腩
新鲜杨桃煲汤方法
新鲜杨桃煲汤做法
做法:杨桃洗净,去角棱皮,切为星状形;花生、眉豆稍浸泡;蜜枣去核;大鱼尾去鳞,下油镬用姜丝稍煎至微黄;猪尾去毛,用刀背敲裂骨部。除杨桃外,各汤料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滚约1个半小时,下杨桃续滚20分钟左右,调入适量食盐便可。猪尾、鱼尾、花生和眉豆可捞起,拌入酱油供佐餐用。
新鲜杨桃煲汤的功效
此汤还可加入了蜜枣,更具清热润燥、补中益气之功,为男女老少所宜,是此时节的家庭养生靓汤。
新鲜杨梅清洗后,等水渍自然干掉,然后按照1斤杨梅配4到5斤白酒的比例,把酒和杨梅一起放进容器中,然后密封好。做杨梅酒的白酒,一定要高度酒,一般来说,酒精度要在45度以上。
杨梅和白酒在密闭容器里放上2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酒可以直接喝,酒里浸了20多天的杨梅也可以直接吃。杨梅酒趁新鲜的时候吃,口味比较好;超过半年的陈杨梅酒,则另有好处,杨梅酒里面的杨梅,夏天能祛暑,还能对付拉肚子。
新鲜杨桃煲汤方法
新鲜杨桃煲汤
民谚曰:“中秋过后夜夜凉”。此时,早晚凉、白天热,温差大使得人体容易出现“上火”症状和肠胃不适。杨桃中含有大量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能提高胃液的酸度,促进食物的消化,而且杨桃含有大量胡萝卜素类化合物、有机酸及维生素B、C等,可消炎祛火。
原料:杨桃2~3个,花生、眉豆各50克,蜜枣3个,大鱼尾、猪尾各1尾,生姜4片。(3~4人量)
新鲜杨桃煲汤做法
做法:杨桃洗净,去角棱皮,切为星状形;花生、眉豆稍浸泡;蜜枣去核;大鱼尾去鳞,下油镬用姜丝稍煎至微黄;猪尾去毛,用刀背敲裂骨部。除杨桃外,各汤料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滚约1个半小时,下杨桃续滚20分钟左右,调入适量食盐便可。猪尾、鱼尾、花生和眉豆可捞起,拌入酱油供佐餐用。
新鲜杨桃煲汤的功效
此汤还可加入了蜜枣,更具清热润燥、补中益气之功,为男女老少所宜,是此时节的家庭养生靓汤。
新鲜杨梅清洗后,等水渍自然干掉,然后按照1斤杨梅配4到5斤白酒的比例,把酒和杨梅一起放进容器中,然后密封好。做杨梅酒的白酒,一定要高度酒,一般来说,酒精度要在45度以上。
杨梅和白酒在密闭容器里放上2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酒可以直接喝,酒里浸了20多天的杨梅也可以直接吃。杨梅酒趁新鲜的时候吃,口味比较好;超过半年的陈杨梅酒,则另有好处,杨梅酒里面的杨梅,夏天能祛暑,还能对付拉肚子。
杨桃煲汤做法及功效
杨桃煲汤大家喝过没有呢?下面让我给您介绍一种杨桃煲的汤,希望大家是喜欢哦。
杨桃煲汤
本地产杨桃像是刚过完一造,不久前FamilyDay还一家人去小洲村附近摘杨桃,但外地来或进口的则一年四季不缺。杨桃除了果肉柔嫩,酸甜可口,还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加点盐对消喉炎更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用杨桃加点南北杏炖鹌鹑汤是消炎助消化的靓汤,值得一试。3-4人份杨桃(宜选生一点):两个鹧鸪:1个南北杏:30克姜:2片水:5碗
杨桃煲汤的做法
1.杨桃洗净,削去硬棱边,切厚片;
2.洗净宰好的鹧鸪,斩大件;
3.南北杏洗净;
4.煮沸清水倒入炖盅,放入所有材料,加盖隔水炖两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
化痰止咳、消咽炎、助消化。对口干易咳、喉咙沙哑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杨桃营养价值
杨桃中糖类、维生素C及有机酸含量丰富,且果汁充沛,能迅速补充人体的水分,生津止渴,并使人体内的热或酒毒随小便排出体外,消除疲劳感。
杨桃果汁中含有大量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能提高胃液的酸度,促进食物的消化。
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成分、胡萝卜素类化合物、糖类、有机酸及维生素B、C等,可消除咽喉炎症及口腔溃疡,防治风火牙痛。
脾胃虚寒别煲麦冬汤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用各种中药材煲药膳汤来养生。麦冬,因其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成为“煲汤一族”经常应用的一味药材,有些人还把它作为饭前必喝的开胃汤。
但是,专家却发现,一些脾胃虚寒、阳虚的人喝了麦冬汤后,原有的胃部不适、口干多饮、不喜进食、大便干结等病症更加严重了。这是因为,麦冬味甘、性微寒,比较适合阴虚者食用,而脾胃虚寒、阳虚的人如果吃了麦冬,反而会加重病情。
对于适宜食用麦冬的人,专家推荐了一款麦冬杨桃甜汤。需要的材料有:杨桃1个,紫苏梅4个,麦冬15克,天冬10克,紫苏梅汁1大匙,清水600毫升,冰糖1大匙。做法是:首先,将全部药材放入棉布袋。杨桃表皮以少量的盐搓洗,切除头尾,再切成片状。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以小火煮沸,加入冰糖搅拌溶化。最后,取出药材,加入紫苏梅汁拌匀,待降温后即可食用。这道甜汤不但能润肺养阴,还有消除粉刺、改善秋季咽干口燥的功效。
此外,麦冬所含的氨基酸、多种葡萄糖对部分糖尿病患者具有降低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细胞恢复,并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耐缺氧、抗衰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