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三种吃法健脾益气
山药三种吃法健脾益气
■ 清蒸山药
将山药去皮,然后切段,放入锅中蒸熟,然后蘸点白糖食用。这种吃法简单便捷,而且口感软烂,最适合慢性病如高血压、胃病等患者食用。
■ 煲山药粥
煮粥时放入山药块或山药片,再加上几颗红枣,孩子和老人最适合吃。这两类人群的牙口都不太好,而且消化系统比较弱,山药粥更容易被他们消化。此外,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的人也适合喝山药粥。
■ 蜜汁山药
将山药在水中焯一下,然后浇上熬制好的蜜汁,即可食用。体虚瘦弱的女性比较适合这道菜,它能滋阴养血、强健体魄。此外,蜜汁山药还有健脑醒脑的作用,脑力劳动者或感到头脑疲劳的人可多吃。
减肥需健脾益气
1.健脾利湿。
苡仁赤豆汤: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红枣5个。先将孩仁、赤小豆洗净,加水炖至七成熟,再加红枣继续炖至酥烂。
荷叶粥: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将荷叶切丝,加水煎煮,去渣取液备用。另将米洗净加入荷叶煎汁及水煮成粥食用。
石苇茶:石苇6克,绿茶l克。石苇洗净加水煮沸,用石苇连同沸水冲泡茶叶,加盖,三分钟后可饮。
莲藕炒绿豆芽:绿豆芽150克,莲藕100克,鲜荷叶200克。将荷叶煎汁,浓缩为50毫升备用,再将鲜藕切丝,与绿豆芽煽炒,至六成熟,加盐、味精适量,并加入荷叶淀粉汁至汤汁明亮后出锅即可。
凉拌马齿苋:马齿苋洗净用开水焯后,去涩水,将菜放入盘中,加姜末、蒜泥、酱油、醋、盐、味精、香油拌匀食。
2.宣肺化痰。
萝卜杏肺汤:萝卜160克,苦杏仁5克,猪肺l00克。三物同放锅内炖至烂熟,调味服食。
葱头爆羊肉:羊肉200克,葱头100克。素油50克,加花椒,辣椒少许,炸焦后捞出,放入羊肉丝、姜丝、葱头丝,急火爆炒,加盐、味精、醋、黄酒适量,熟后出锅。
山药最养生的4种吃法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山药不仅美味,而且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它富含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具有很好的补脾养胃、润肺生津、补肾的作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也可以带来不同的养生功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山药养生又好吃的吃法。
1、清蒸山药
如果是大病初愈,没什么胃口,可以选择最简单的清蒸做法。将山药去皮,切段,放入锅中蒸熟,然后蘸白糖食用,清鲜绵软,香甜可口。这种吃法口感软烂,也适合慢性病,如高血压、胃病等患者食用。喜欢甜品和体质虚弱的女性也可以把山药在水中焯一下,浇上熬好的蜜汁,吃了可以滋阴养血。
2、炒山药
在所有山药的做法中,炒山药是最营养美味的。山药切成片或丝下锅爆炒,因加热时间短,所含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丢失得较少。比如素的有山药炒木耳、西红柿炒山药,荤的有山药炒肉片、山药炒腰花、山药炒虾仁、山药炒鸡丁等。
3、炖山药
山药炖土鸡,健脾和胃,适于秋冬滋补,将山药切成段,用高压锅将鸡块稍压三成熟后,倒入山药段并加入枸杞等辅料,再用微火烧20分钟即可。山药炖排骨,滋肾益精,将排骨用热水汆烫之后洗净,再放入锅中加水煮20分钟,放入切好的山药,加上其他材料并调味,再以中火继续熬煮15分钟。
4、煲山药粥
煮粥时放入山药块,再加上几颗撕开的红枣,孩子和老人最适合吃。因为这两类人群的牙口都不太好,而且消化系统比较弱,而山药粥十分易于消化。此外,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的人也适合喝山药粥。此外还可以做花生山药粥、枸杞山药粥、桂圆山药粥、南瓜山药粥等。
上面就为大家介绍了几种山药养生又好吃的吃法,这些做法健康、养生功效又好,就算你是烹饪盲你也可以做的很好吃。
呕吐身体虚弱治疗方法
食疗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以仁理气健脾化湿,
脾胃虚弱的饮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小儿脾胃虚弱的补养
中医认为可以从饮食来改善脾胃虚弱的问题,中医食疗方有:
1.红枣小米粥: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中医调理脾胃虚弱怎么做?
1、脾虚泄泻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病理】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对症疗方】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2、脾虚出血
【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病机病理】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对症疗方】荠菜红枣汤:荠菜(鲜品100克,干品荠菜花30克),大枣15枚。调味品适量。制法:荠菜摘洗干净,先加水煮汤,初沸时加入大枣,煮熟,调味,即可食用。分2-3次吃完,要连服15日以上。
3、脾虚带下
【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对症疗方】完带汤,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4、脾虚经闭
【症见】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
【病机病理】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治法】补脾胃、养气血。
【对症疗方】山药粥:其制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5、脾虚多涎
【症见】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
【病机病理】《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法】补益脾气
【对症疗方】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0.6克、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4种食物养脾胃
1、山药
山药是很好的养脾胃的食物,它药性平和,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也容易吸收,滋补而不腻,具有固精、补脾、补肾、养阴的功效。吃法很简单,洗净后直接蒸熟,剥去外皮即可食用。或者大家可以山药苡仁粥。
2、大蒜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大蒜会刺激胃,不是养脾胃的食物,其实,少量的吃大蒜是不会刺激胃的,反而能起到开胃健脾的功效,独头蒜为最佳。
3、莲子
莲子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功效,老年人如果脾虚经常拉肚子的话就可以吃莲子,莲子里有心,莲子心很苦,如果吃莲子是为健脾的话,可以把莲子心去掉。
4、芡实
芡实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芡实也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加玉米、莲子、山药、大枣,煮成粥来喝,容易入口又养脾胃。
脾胃不好的朋友除了要注意饮食外,还要注意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都是可以的,这些运动有利于促进脾胃健康,增强体质。
高钾血症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高钾血症是一种血液中含钾元素较高的血液性疾病,更是一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急性内科疾病。临床上,高钾血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而急性患者较为常见。对于此病需及时治疗,否则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
1、由脾气虚弱引起的: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茯苓、甘草和中调胃,脾胃得运,气血充足,肌肉四肢得养,则肌肉有力;并用山药、扁豆、莲肉、苡仁补脾渗湿止泻。
2、由心气不足引起的:
治法:益气养心。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缓急养心为主;配党参、大枣益气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甘润之品,滋养阴血,合主药以益心气而养心血;佐以辛温的桂枝、生姜温阳通脉,使血气流通,则脉始复常。
以上是治疗高钾血症的中医疗法的简单介绍,相信您也已经通过阅读,对其治疗方法很了解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钾血症的偏方
(1)心气不足:
治法:益气养心。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缓急养心为主;配党参、大枣益气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甘润之品,滋养阴血,合主药以益心气而养心血;佐以辛温的桂枝、生姜温阳通脉,使血气流通,则脉始复常。
(2)脾气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茯苓、甘草和中调胃,脾胃得运,气血充足,肌肉四肢得养,则肌肉有力;并用山药、扁豆、莲肉、苡仁补脾渗湿止泻。
(3)中药
(1)天王补心丹,每服一丸,每日二次,用于心阴不足型。
(2)参苓白术散:每服6g,每日二次,用于脾气虚弱型。
针灸
1、体针:取郄门、神门、心俞、巨阙等
高钾血症其实还会影响到心血管的健康以及神经肌肉的问题,还会伴随着呕吐,腹痛,甚至因为高钾的毒性引起四肢瘫痪,威胁生命安全,所以说这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除了偏方的治疗之外,一定要注意正确科学的检查和治疗。
驼背佝偻病中医治疗
肺脾气虚证
表现:形体虚胖,肌肉松软,面色少华,纳呆,大便不调,多汗,睡眠不宁,囟门开大,头发稀疏易落,可见枕秃,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指纹淡,脉细软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味。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天门冬、黄芪、炙甘草等。
加减:汗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固涩止汗,夜惊、睡眠不宁、烦躁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大便不实者加苍术、山药、白扁豆。
脾虚肝旺证
表现:烦躁夜啼,惊惕不安,面色少华或面色萎黄,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出牙延迟,纳呆食少,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则抽搐,舌淡、苔薄,指纹淡青,脉细弦。
治法:健脾柔肝,平肝息风。
方药:益脾镇惊散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朱砂、钩藤、煅龙骨、煅牡蛎、炙甘草、灯心草。
加减:多汗者加五味子、瘪桃干,睡中惊惕者加远志、珍珠母、僵蚕,抽搐者加全蝎、蜈蚣,夜啼不宁者加蝉蜕、竹叶。
脾虚9大症状及对应调理方法
1、脾虚泄泻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病理: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对症疗方: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2、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病机病理: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呕。
对症疗方:香砂六君子汤: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十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钱、水煎服。
3、脾虚带下
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对症疗方:完带汤,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肝郁脾虚的症状是什么
脾虚症状有:嘴唇干裂,没有血色,齿痕严重,还有裂痕,舌头裂开,早饱、嗳气、胃胀、时而抑郁,时而焦虑。身体虚弱,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困倦,没食欲,不能吃凉的,吃太热的会出汗,大便不利,舌大边有齿,手脚心发热,稍微一热胸部以上救会出汗,尤其是额头头顶。早上起来舌苔黄厚腻,晚上偏白厚腻。中午饭后头晕。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药: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以仁理气健脾化湿.脾胃虚弱的饮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脾胃不适可以尝试一下喝随草记啤泰茶,通过严格的组方科学搭配,充分发挥古法炮制工艺以及高新精制工艺的不同优势,可以温养脾胃,健脾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