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好刮痧刮哪里 心脏保健刮大陵穴
心脏不好刮痧刮哪里 心脏保健刮大陵穴
定位:在腕横纹中点处,当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刮拭功效:通络和血,宁心安神。适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惊悸,痫症,胸胁痛,腕关节疼痛。
配伍:配劳宫穴治心绞痛,失眠,配外观,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心俞,间使,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中医秘传五个刮痧养肾方
肾虚的刮痧疗法一
选穴:太溪、复溜。
方法:刮痧时,用刮痧板从复溜穴刮到太溪穴,手法要灵活,用力要均匀,由轻渐重,边刮边蘸油水。刮到皮肤潮红,稍有充血即可,每个部位刮痧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功效: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疏通肾经。
肾虚的刮痧疗法二
选穴:脊柱两侧,下腹部,腹股沟处,膝弯区,小腿内侧区。
方法:刮痧时,先刮脊柱两侧,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下腹部,腹股沟处,膝弯区,小腿内侧区。
功效:补肾益精,适用于肾虚气弱精衰所致的腰膝无力,头晕耳鸣或早泄,阳痿等症。
肾虚的刮痧疗法三
选穴:肾俞、膀胱俞、气海、中极、阴陵泉、委阳、然骨、足三里。
方法:刮痧时,先刮背部肾俞至膀胱俞,再刮腹部气海至中极,然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然骨,最后刮下肢外侧委阳,足三里,刮至出现痧痕为止。
功效:强腰补肾,适用于肾虚不足所致的腰痛水肿,阳痿遗精等症。
肾虚的刮痧疗法四
选穴:足底。
方法:先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擦干脚,在脚底抹上刮痧油,以涌泉穴为中心,先左脚后右脚进行刮痧,以感到酸、麻、胀、痛的感觉为度,每次刮拭10-20分钟。
功效:养肾强肾。
肾虚的刮痧疗法五
选穴: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极、气海、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太冲。
方法:刮痧时,先刮背部肾俞、三焦俞、膀胱俞、再刮腹部的中极、气海、关元,然后刮小腿部的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刮至出现痧痕为度。
功效:强腰补肾,适用于肾虚不足所致的腰痛水肿,阳痿遗精等症。
虽然刮痧内病外治,操作容易,工具简单,过去常用于治疗急症、实症,现代可以用于家庭保健。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刮痧,要注意患心脏病、身体瘦弱、血友病和有出血倾向的人以及老年人,这些人群不宜刮痧,小孩子刮痧也要非常小心。
刮痧刮背后怎么刮
身体健康是非常受到大家重视的,所以各种养生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说拔火罐,刮痧等等。其中,刮痧就越来越流行了。刮痧的方法不知是否大家都了解过了,如果是为了通过刮痧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治疗疾病,那就一定要知道哪些是刮痧的正确方法,刮痧刮背后怎么刮?
背部刮法,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病人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循行路线: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
适应症: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五脏六腑的病证。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胸部的刮拭,刮拭胸部正中线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大。宜用平补平泻法。用刮板棱角沿胁间隙刮拭。乳头处禁刮。
循行路线:
(1)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
(2)刮拭胸部两侧,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胁骨走向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适应症: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妇女乳腺炎、乳腺癌等。
刮痧的方法和辅助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刮痧刮背后也是刮痧的其中一个部分,当然,刮痧并不是所有的人刮后背,也能刮脖子或者是其他的地方。大家刮痧一定要好好了解上面提到的一些建议方法,或者是其他的各种一些注意事项。
脸部如何刮痧去黄褐斑 肝气郁结型黄褐斑
刮痧取穴: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太冲。
刮痧顺序:先刮局部病变部位,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心俞,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刮拭方法用泻法。
方义:取局部病变部位,可疏通局部气血,褪色除斑;肺俞至肾俞可疏肝理气,宁心安神,宣散风热,活血通络,阳陵泉,太冲,可疏理气机,疏肝解郁。
刮刮手指也能养生
刮刮手指,就可对全身起到保健作用,因为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密切相关。下面介绍一下手掌、手背以及五个手指的运动养生小技巧。
1、心慌、脾胃不好
刮大拇指
大拇指对应人体肺经,肺主纳气,如果肺不好,那么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大拇指对应的是心、肺器官。当出现心慌、胸闷等情况时,可用手刮大拇指外侧并往外拉。另外,肺不好,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所以脾胃功能差的人,也可以做此动作。
2、便秘
刮食指
食指对应人体大肠经,对应器官是大肠、胃。所以经常便秘、腹泻的人,应该刮刮食指。
3、晕车失眠
刮中指
中指对应人体心包经,晕车一般是心包经不好。因此,在上车前几分钟或有晕车情况时,可以刮刮中指。此外,睡眠不好的人,也是心包经的问题,也可经常做此动作。
4、偏头痛、肩颈痛
刮无名指
无名指对应人体三焦经,所以经常偏头痛、肩颈痛的人,说明气血运行不好,可以刮刮无名指。
5、脱发
刮小指
小指对应人体小肠经,所以经常脱发、小肠吸收不好的人,可以刮刮小指。
6、全身健康
拍拍手掌
很多人都知道,足底有很多穴位,经常泡脚可以养生。殊不知,手掌上也有很多穴位,且有很多经络。因此,要想身体健康,多拍拍手掌。
7、腰酸腰痛
拍拍手背
中医有全息的理论,认为在足部或手部分布着体内各个脏器的反射区,如手背对应人体腰部,所以经常腰痛、腰酸的人,应该多拍拍手背。具体方法是:一手手掌拍另外一只手的手背,交替拍。
咽喉肿痛,刮刮颈前?
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近日,就有专家推荐了一个快速缓解咽喉肿痛的好办法——对前咽部位进行刮痧。
具体的做法是
1.首先在进行刮痧前需先在颈前部咽喉位置均匀涂抹上刮痧油。
2.然后再用扁平的刮痧板刮拭颈前部正中处,从廉泉穴缓慢向下刮,再用刮痧板的一角刮拭颈前下部的凹陷处的天突穴处。
3.最后用刮痧板的刮面分别刮拭颈前两侧部位。
这其实就是中医里的揪痧
“这种方法是有道理的,但是颈部皮肤娇嫩、敏感、又有大血管通过,因此刮痧时应速度缓慢,每个部位以轻度出痧即可。我一般用手指代替刮痧板,这样更安全一些,效果是一样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王轶说,手指刮痧中医也叫做揪痧,与用刮痧板操作的刮痧不同,揪痧是用手指的力量来揪皮肤而不是去刮皮肤。对于头痛、鼻塞、嗓子疼、发烧等初期的症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比如感冒初期头痛的时侯,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反复按捏此部位来减轻痛感。揪痧的时候一直揪到皮肤看上去偏红并略微发紫就差不多了。注意力度要适中,以感觉出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为宜。
专家说,揪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则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糖尿病患者等禁用
对于咽喉肿痛的急性发作期和初期患者,揪颈部的皮肤来揪痧简单易行,对着镜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揪痧操作。
另外要注意痧条要揪得美观整齐,粗细相同,长短适中,距离均匀。糖尿病患者伤口不易愈合,慎用刮痧法;皮肤有开放性伤口,不宜刮痧;孕妇禁用。对于初次使用揪痧的患者朋友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操作使用,而且必须辨明是不是属于实证,对于病程比较长和中医辨证为虚证的患者不适用这种方法。
专家:只适合急性发作期和初期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禁用
咽喉肿痛的患者也渐渐多了起来。很多患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吃药缓解。有没有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昨天,一条自己动手刮痧搞定咽喉肿痛的方法引起了热议。对此,专家认为是有道理的,但是也有很多禁忌需要注意。
手上穴位
大陵穴
大陵穴位于手腕的腕掌横纹中点处。大陵穴为健脾要穴,按摩大陵穴能泻火祛湿。用左手拇指按压右手的大陵穴,时间3—5分钟,然后左右交换。按摩时应稍用力,以感到酸胀微痛为宜。按摩大陵穴还可缓解足跟痛。
后溪穴
后溪穴很好找,位于小拇指的根部外侧,手掌横纹向外的尽头交际处。按摩时可微握拳,以另一只手拇指掐揉5分钟,以感到轻微酸痛为佳,之后再按摩另一侧。还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除了消除口臭,按摩此穴还能预防颈腰椎病。
需要注意的是,口臭有时是一些疾病所引起,如果发现是烂苹果或蒜臭味,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臊臭味的,要小心会不会肾功能有问题;肝病患者的口臭一般呈腐臭味。因此,老年人出现异常口臭,最好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
商阳穴
经常用拇指尖掐一掐商阳穴,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对身体有强壮补益的作用。商阳穴还是男性保健的重要穴位,对于女性可起到延缓性衰老的作用,爱美的女士可通过按压此穴,来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关冲穴
工作、学习、家庭等压力会使人的神经处于极度的紧张之中,这会引起头部疼痛的症状。另外寒气入侵所引起发热等多种疾病,都是可以通过按压关冲穴进行防治。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此养生穴位为急救穴之一,主要功效为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头痛,喉炎、结膜炎、角膜白斑、脑血管病、热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以上日常常见的疾病都是可以通过按压此穴位进行防治和保健,从这些疾病的部位可以看出此穴主要倾向于面部,所以人体穴位与器官相连并非要距离相近才可以达到防治的效果,其实手上的多数穴位都是可通向面部。
中衡穴
手部的多数穴位也是与人体的五脏所相连,当脏器出现问题多会出现疲劳、食欲旺盛、耳鸣、头晕等症,但人们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会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其实只要通过手部特定穴位的按摩方可缓解这些疾病。中指对应心包经络及五官、肝脏,而中衡穴位于中指的指尖部位,每日都可按压其穴位给人体达到保健的作用。
中医保养脾脏刮痧三部曲
1、刮后背脾腧穴
首先找到脾腧穴,涂抹一些活血剂,从上向下来回刮拭,女性可双手握持刮痧器,不要太用力。刮痧时,可根据背部颜色判断病情,如背部呈紫红色,说明脾虚。如果脾虚症状较重,为使刮痧效果更好,还可配以走罐,就是在脾腧穴直上直下来回走罐,走罐后,在脾腧穴留罐5~10分钟即可。一般刮痧后2小时再洗热水澡,不可洗冷水澡。刮痧时,不要让风扇直着吹刮痧处,刮痧后3天背部的红斑就消退了,3~6天后方可再做刮痧。
2、刮前胸章门穴
章门穴在人体侧腹部,把一只手向上,手心贴在脸上,下边肘尖对应的位置就是章门穴。
首先在章门穴上涂一些活血剂,这个穴位的位置在侧腹部比较软,被刮痧的人要将腹部稍微隆起,从里向外刮痧,刮痧的力度相对于背部的脾腧穴要轻一些,病人有酸胀感即可,刮痧后,可以留罐5~10分钟,加强治疗效果。
3、刮腿部的血海、阴陵泉和三阴交
刮血海穴有助于调理女性的气血,可使女性面色红润,有光泽,老年人皮肤瘙痒也可通过血海穴刮痧改善症状;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脾虚时,体内水代谢不畅,“养生一点通瘦瘦美女养护术”指出:尤其是虚胖的人,可刮阴陵泉穴,有助于体内水代谢;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是脾、肝、肾3条阴经的交汇处,刮三阴交穴有助于健脾美容,点按三阴交还有助于促进睡眠。
在上述穴位刮痧,能有效的预防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在刮痧时,要选择专业的场所、专业人士,方能达到保养脾脏的功效。
教你如何刮痧轻松学保健
另外,保健刮痧配合穴位刮拭,可很好地使全身得到保健,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对此,我们专程请刮痧理疗中心的老师介绍了一些在家中即可进行刮痧保健的简便方法,大家不妨来跟着学习。
刮痧前的准备
1、刮痧板
最好使用专门的刮痧板刮痧,一般在医疗器械商店可以买到。家庭可用水牛角刮痧板。水牛角本身就是一味名贵的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的功效,是一种上好工具。
2、刮痧油
刮痧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排毒驱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除头部刮痧外,刮其他皮肤部位时都需先涂抹刮痧油后再进行刮痧。如果没有刮痧油用香油也可以,但如果要长期刮痧,还是使用专门的刮痧油为好。
小贴士:
刮痧时一定要使用刮痧油,最好不要用红花油等代替。很多人都以为红花油可以活血化瘀,其实红花油里很多辅药对皮肤有刺激,比如辣椒素,辣椒素对治疗跌打损伤有益,但用作刮痧就会增加对皮肤的刺激,使皮肤会变得粗糙、过敏、起疹子、出现黑斑。
保健刮痧步骤
1、头部保健刮痧
取穴:百会穴及四神聪、头维穴至风池穴、太阳穴
刮拭顺序:先刮百会及四神聪,再刮头维至风池,重刮头维、风池,然后点按太阳穴。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刮痧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有利于增强记忆力。
2、颈肩部刮痧
取穴:风池穴至肩井穴、风府穴、大椎穴、肩髃穴
刮拭顺序:从上至下依次刮拭。
刮拭方法:补泻兼施。
方义:长期坚持刮拭上述穴位可清除机体代谢产物,起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之功能,使之保持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达到强身健体,缓解疲劳的目的。
3、四肢部保健刮痧
取穴:曲池穴、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足三里
刮拭顺序:经脉循行方向。
刮拭方法:平补平泻。
方义:刮拭四肢经络可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疾病,并能清除体内毒素,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刮痧刮哪里对心脏好
心脏保健刮大陵穴
定位:在腕横纹中点处,当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刮拭功效:通络和血,宁心安神。适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惊悸,痫症,胸胁痛,腕关节疼痛。
配伍:配劳宫穴治心绞痛,失眠,配外观,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心俞,间使,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治心脏疾病刮曲泽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肌腱的尺侧缘。
功效:降逆和胃,清暑泻热,适宜于治疗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配伍: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性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心动过速刮郄门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刮拭功效:镇静安神,止血消炎。适宜于心痛,心悸,胸痛,咯血,呕血,疔疮,癫痫。
配伍:配曲泽,大陵穴治心痛;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保护心脏刮内关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刮拭功效:理气止痛,和胃降逆,安神宁心。适宜于治疗心痛,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眩晕,中风,哮喘,偏头疼,热病,肘臂挛痛。
配伍:配建里除胸闷。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臂震颤。
刮痧排毒的原理
1、头部是一个全息器官,对五脏六腑有调节功能。
经常作头部刮痧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消除头疼、改善大脑供血,因此很多老人都以梳头的方法来达到保健的效果。长期做头部刮痧还有利于改善头发干燥、脱发的现象,这就是刮痧排毒对人体的好处。
2、面部刮痧美容对于面部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暗疮、色斑、皱纹、黑眼圈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良性的面部“刮痧”刺激,改善了面部血管的微循环,增加血液和淋巴液、体液的流量,使皮肤毛孔细胞得到充分增殖,维护纤维的弹性状态。
3、疏经通络,解痉止痛。
凡是疼痛则肌肉多紧张,血液循环存在障碍,疼痛必然加剧,即所谓的“通则不痛,通则不痛”。采用刮痧的目的是为了打断疼痛的循环,消除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现代医学证明,当损伤局部经一定的刮摩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消散血肿,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加速其他致痛物质的代谢及运转。
刮痧可以排毒祛湿,有利于身体健康,那么,刮痧主要穴位有哪些?下面我们来看看刮痧排毒祛湿的主要7大穴位。
1、曲池穴
定位方法: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即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刮痧作用: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在此穴位刮痧能够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的湿热,缓解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和上肢瘫、麻、痛,对高血压也有缓解作用。
2、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3、阴陵泉穴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4、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5、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6、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7、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美容刮痧的基本操作方法 手部刮痧美容
1.用刮痧板带凹槽的部分刮拭每一根手指的各个侧面,每根手指刮痧20次。
2.用刮痧板的尖角重力点揉,刮痧合谷穴1分钟,可缓解疼痛,治疗各种面部口部疾患,尤其对防止痤疮疗效显著。
3.用刮痧板的尖角重力点揉,刮拭手掌心的劳宫穴区1分钟,这个穴位能调整全身各脏腑的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
4.刮拭合谷穴至食指掌根部的掌骨(第2掌骨)侧面发射区,重复10-20次,第2掌反映非常敏感,经常刮拭可对全身起保健作用。
美容功效:手部6条经脉的起止端都在手指尖的位置,也就是说,6条经脉全部贯穿手指,所以刮手指是经络保健的好方法,合谷和掌心的劳宫穴都是美容大穴,经常刮拭养颜又健身。
心悸的刮痧疗法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本病多呈阵发性,也有呈持续性者,可伴胸闷胸痛,气短喘息,或头晕失眠等症,古籍中据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不同而分别命名为“惊悸”、“怔忡”。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心神经官能症及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律或心率失常。
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以结脉、代脉、促脉、涩脉为常见。临床一般分为心气虚弱、胆怯易惊及心脾两脏虚损2型。
一、心气虚弱,胆怯易惊
(一)症状
除主症外,可兼见气短自汗,神倦乏力,苔薄白,脉细弦。
(二)治法
(1)选穴心俞、膻中至巨阙、问使、神门、胆俞、大椎。(见图2-7-1、图2-7-2、图2-7-3)
(2)定位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巨阙: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间使: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位于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椎: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心俞、胆俞,然后刮前胸的膻中至巨阙,最后刮上臂的问使、神门。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从心俞穴一直到胆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线,从膻中穴向下刮至巨阙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最后刮拭双侧上臂,由问使穴刮至神门穴,出痧为度。
二、心脾两脏虚损
(一)症状
除主症外,可兼见面色百光白,头晕乏力,纳少,脉弱。
(二)治法
(1)选穴心俞、巨阙、膈俞、脾俞、足三里。(见图2-7-1、图2-7-2、图2-7-4)
(2)定位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巨阙: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心俞、膈俞、脾俞,再刮前胸巨阙,最后刮下肢足三里穴。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从心俞穴经膈俞穴一直到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线巨阙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用力轻柔,出痧为度。最后重刮足三里穴,30次,不出痧。
三、病例
王某,男,57岁。主诉:心慌1年。曾发快速房颤,窦性早搏,常胸闷、胸痛,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并有糖尿病病史。常服倍他乐克、麝香保心丸、硝酸甘油等。刻下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血压:150/90mmHg。苔薄,舌质红,脉细弦数。取心俞、巨阙、膈俞、脾俞、足三里,予以对症刮痧治疗,两周后胸闷、胸痛症状消失,房颤、窦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
刮痧治疗失眠疲劳的独特优势
中医将失眠归于“不寐”、“不得眠”的范围,认为多由七情所伤,即恼怒、忧思、悲恐等而致心肾不交、肝郁化火所致。刮痧可以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放松身心,从而改善失眠。
刮头颈部1.用双板从额头中部分别向左右两侧发际头维方向刮拭,用轻手法刮拭10~20次,用角点压按揉神庭、头维、印堂、鱼腰等穴位。2.从太阳穴绕到耳上再向头侧后部乳突和风池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3.以百会穴为起点分别向四神聪方向刮拭,每一方向刮拭10~20次。4.用刮痧板的角点压按揉风池穴、安眠穴等。
刮背部1.用直线法刮拭脊柱正中线督脉循行区域,从大椎穴刮至至阳穴10~20次。2.用直线法刮拭大杼穴至膈俞,每侧刮20~30次,以出痧为宜。3.刮拭神道、心俞穴。
刮拭四肢1.用直线法刮拭前臂内侧心经循行区域,每一侧刮拭10~20次,重点刮神门穴。2.用直线法刮拭小腿内侧的脾经循行区域,从阴陵泉刮至三阴交,每一侧10~20次,点压按揉三阴交穴。
颈肩酸痛
中医认为颈肩酸痛是由于颈肩部气血瘀滞所致。刮痧疗法可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促进局部新陈代谢,使原本僵硬的肌肉放松,调整亚健康状态。
刮颈肩部1.用直线刮法刮拭督脉,从风府穴到大椎穴,刮膀胱经,从玉枕、天柱到大杼、风门,从后发际上,棘突双侧分别由上向下刮拭,每一侧刮15~20次。2.用弧线刮法刮拭足少阳胆经,由风池及乳突根部从上向下,经过肩井,刮向肩端,每侧刮15~20次。
刮背部用直线刮法刮拭膀胱经,从玉枕经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到厥阴俞。刮拭肩中俞、天醪至膏盲、天宗,每侧刮15~20次。
刮四肢1.沿手阳明大肠经,从肩龋过曲池到合谷,刮15~20次。点压按揉合谷穴。2.用直线刮法沿足阳明胃经循行线刮拭,从足三里到条口,每一侧刮15~20次。
疲劳
中医认为疲劳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如腰腿酸软多与肾相关,气短乏力多与肺相关,不耐劳多与肝相关,神疲多与心相关,肢体疲劳多与脾相关。因此治疗亚健康疲劳应以调节五脏为关键。
刮头部1.以百会穴为起点分别向四神聪方向轻刮,每一方向刮拭10~20次,也可用梳刮法以百会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刮拭。2.以刮痧板的一个角点压按揉百会、太阳、天柱穴,每穴按揉1~3分钟。3.用直线刮法自风府穴至身柱穴刮10~20次,重点刮拭大椎穴。4.用弧线刮法刮拭颈部侧面的胆经,从风池穴刮至肩井穴,每侧刮拭20~30次。
刮背部用直线法刮拭脊柱两侧的膀胱经,重点刮拭心俞、脾俞、胃俞、肾俞,每一侧刮拭10~20次。
刮四肢1.用直线法刮拭前臂外侧大肠循行区域,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可以用点压法、按揉法。2.用直线法刮拭心包经的内关穴,然后刮拭小腿外侧胃经的足三里穴、脾经的血海穴、三阴交穴,每侧刮拭10~20次。
寒湿怎么除 祛寒湿从这下手
大椎穴:它集合了三条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汇于督脉。
刺激该穴可激发全身的阳气,护卫周身,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承山穴:承山穴是“身体上的红豆薏米粥”。
因为承山穴在“主人体一身之阳气”的足太阳膀胱经上,刺激它能直接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通常来说,只要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湿气会在此时与阳气一同向外发生。
如果您的承山穴轻轻一按即有明显的酸胀痛感,那么大半是体内湿气较重的缘故。
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脾是生痰之源,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痰湿重的问题就要健脾。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是调脾健胃的第一穴。
丰隆穴:配合足三里穴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揉小腹:阴处最易聚集寒湿。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时针方向揉,后按顺时针方向揉。
揉的次数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数也可以。力度要适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软组织带动起来更好。将腹部的湿浊通过二便排出,小腹常温,元气充实。
刮痧祛寒湿的效果也很好,因寒湿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刮痧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刮背腰部:取坐位或俯卧位,涂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大杼穴至小肠俞穴,上下刮拭18下~30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以同样的手法刮拭对侧穴位。
特别注意:从大杼穴至小肠俞穴的刮拭路线较长,可以分段刮拭。
刮上肢部:取坐位,从上至下依次刮拭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曲池穴、手三里穴、阳池穴、尺泽穴各6下~7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
依次点按合谷穴、大陵穴用刮痧板的薄边棱角,点按至产生酸麻胀痛时保持7秒~8秒,松手,间隔3秒~5秒,再重复点按6次,不要求出痧。
刮下肢部:取站位或俯卧位刮环跳穴,用刮痧板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上至下刮拭6下~7下,力道、速度适中,以出痧为宜。
用刮痧板的厚边棱角点按环跳,点按至产生酸麻胀痛感时保持7秒~8秒,松手,间隔3秒~5秒,再重复点按6次。
取卧位刮委中,用刮痧板薄边,与皮肤呈45度~90度,从上至下刮拭6下~7下,以出痧为宜。
取坐位或仰卧位依次刮梁丘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手法同委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