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溺水预防的注意点
儿童意外溺水预防的注意点
· 当您的孩子在水边和水中时,时刻注意看管,包括水池、温水池、澡盆、和水桶附近;不要离开孩子,因为当您去接电话,或与别人聊天时,危险就有可能发生。
· 不要在没有成人的陪同下,让孩子去水池或泳池游泳。
· 不要让您的孩子直接潜(跳)入水中;除非他已学会直接潜入的方法,并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
· 要让孩子远离泳池排水口。
· 在泳池游泳时要严格遵守游泳安全规则。
· 在水中不要吃东西,因为孩子有可能被呛噎。
· 当孩子在船上,在海边,或参加水上运动,坚持让您的孩子穿上高质量的浮身物。
· 检查您的孩子经常去的地方是否有没有任何护拦的水池,如自己的住宅和学校附近。如果有水池而没有护拦,要教育孩子注意水安全。
· 教育孩子一定要在有防护和可游泳的水域游泳。
· 当孩子8岁左右时,可以教孩子学习游泳。
警惕儿童意外伤害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大致可分以下三类:
一.物理性伤害:如意外窒息、溺水、割伤、摔伤、坠落伤、交通事故、烧伤、烫伤、鞭炮炸伤、电击伤以及洪 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伤害。
二.化学性伤害:常遇到的有:强酸或强碱灼伤、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和有毒物质中毒等。
三.生物性伤害:如狗、猫、蛇咬伤、蜂、蝎、毒虫蛰伤以及食物变质中毒等。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儿童伤害:
婴儿意外窒息:新生儿和小婴儿不会抬头或不会翻身,母亲与婴儿同睡一张床,甚至同睡一个被窝,这样很容易 由于被子堵塞婴儿口鼻而使婴儿发生窒息死亡,母乳养婴儿时,孩子边吃边睡,当母亲也入睡后,乳房易堵塞婴儿口鼻,亦可 致婴儿发生死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不会翻身,如果采取仰卧位睡眠,一旦孩子发生呕吐物流入气管,亦可引起窒息和死亡。
另外,为婴儿喂奶、喂水或喂药方法不当,容易赞成呛水或呛药,从而引起窒息死亡。
溺水:有些人喜欢到未开放的江、河、湖、溪、渠、海等水里游泳。由于这些水域深浅不一,水势复杂,又缺乏 必要的救护手段及人员,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在溺水者中,最多的是少年儿童,尤其是那些没有成人陪同的孩子们。冬初及 早春,冰层很薄,此时,儿童最易踏碎冰面而发生溺水事故。
幼儿因溺水而致死的事件也很常见。据统计,一九九一年我国一至四岁儿童因溺水死亡者就占十万分之三十四点 二,排在各种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这些孩子主要不是由于游泳溺水,而是由于不慎跌入水中致死。
药物中毒:儿童药物中毒主要由于两种原因引起,一是家长不了解儿童用药注意事项,由药物引起中毒;另外最 多见的是儿童自行拿取药物误食而引起中毒。一至三岁幼儿好奇心强常趁大人不注意自取药片服用,造成中毒。
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报告
一、儿童意外伤害概况
根据案例具体情况,我们将儿童意外伤害分为10类:水的伤害、火的伤害、电的伤害、动物伤害、食物药物伤害、危险品伤害、危险行为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伤害。通过对10类伤害中每个案例内容的细致分析,我们对案例反映的伤害结果、受害儿童年龄、性别、每种伤害类型的特点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了儿童意外伤害概况以及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本部分是对概况的介绍,将在第二部分介绍预防建议。
第一,伤害结果。报告统计的儿童伤害总人数为907人,其中死亡485人,占总数的53.5%。其中水的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危险行为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人数最多的3类伤害,死亡人数占该类伤害受害人数比例分别达到75.8%、57.8%、55.8%。
另外,媒体每报道一个造成死亡的意外伤害案例,就有数倍没有被报道的非死亡案例。《世界儿童伤害预防报告》将这种情形比喻为金字塔:死亡是最小的在顶部的部分,住院伤害居于中部,非住院伤害作为最大的群组在金字塔最底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死亡案例都得到了报道。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儿童意外伤害的实际受害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比我们统计的数量要多得多。
第二,伤害与年龄。儿童意外伤害受害人数随年龄的变化有所增加和减少。0~3岁受害人数随年龄的增加迅速增加,从1岁以下受伤害人数的33人增加到3岁的104人,增长了2.2倍;3岁以后受害人数逐渐递减,直到17岁受到意外伤害的儿童人数减少到只有8人。
溺水多久会死亡 溺水不到10分钟就会死亡
通常人溺水2—3分钟左右,最多至10分钟即会失去知觉而后死亡。
溺水至溺死所需的时间变异甚大,取决于溺水时的环境,溺水者的状况,吸入水的量,如果溺水发生完全出乎意外,溺水者体质差或在劳动之后,或有心血管疾病,不会游泳,惊慌失措,死亡就发生得快。溺水时如发生肌肉痉孪、外伤亦会加速溺死。水的温度有时会有影响,例如冷水引起肌肉痉挛,死亡就快。
9个措施预防儿童溺水
1、当您的小孩子在水边和水中时(包括水池、温水池、澡盆和水桶附近),要时刻注意看管,不要离开,当您去接电话或与别人聊天时,危险就有可能发生。
2、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私自到江河、湖塘岸边和水井四周玩耍或行走,不单独去水流湍急或水域情况不明处游泳。
3、勿让您的小孩子直接潜(跳)入水中;除非他已学会潜(跳)水的方法,但仍需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
4、在泳池游泳时要严格遵守游泳安全规则。
5、在水中不要吃东西,因为小孩子有可能被呛噎。
6、当小孩子在船上、在海边或参加水上运动时,坚持让小孩子穿上高质量的浮身物。
7、检查小孩子经常去的地方是否有无护栏的水池;如果有此情况,要教育小孩子注意水安全。
8、要让小孩子远离泳池排水口。
9、建议当小孩子8岁时,开始教小孩子学习游泳。
意外溺水的急救方法
1、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
溺水者往往因脑充血而有中风现象,致使咀嚼肌痉挛,牙关紧闭,口难张开,使口中的淤泥、杂物和呕吐物等堵塞住口腔,不便排出腹水和进行人工呼吸。这时可用大拇指由后向前顶住溺水者的下颌关节,用力前推,同时食指和中指向下扳下颌骨,将口掰开,用镊子或筷子将口腔或喉部的杂物、淤泥等夹出。
2、排出积水
如溺水者喝水过多,则需要排出腹水(此时溺水者腹部胀大)。排出腹水的方法有:
①膝上倒水法:救护员一腿下跪,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放在屈膝的腿上,一手抓住其头发,使溺水者的头上抬一点,一手用力下压背、腹部,使水排出。
②提腹倒水法:救护员两手相交,托住溺水者腰腹部,将溺水者头朝下提起,并有节奏地用力上下抖动,倒出腹水。
③民间倒水法:溺水者卧伏锅上,腹部置于锅顶,头朝下,下颌抵在锅上,在溺水者背上给予一定的压力,以倒出腹水。
3、做人工呼吸
如果溺水者呼吸十分微弱或处于窒息状态,应立即做人工呼吸,此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解衣、摸脉、检查瞳孔,甚至排除腹水等工作上。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效果最佳的人工呼吸法。具体做法是:使溺水者仰卧,头颈下垫上毛巾或衣物,使头部抬高,稍向后仰,这样可使气管伸直。一手托住溺水者的下颌,另一手捏紧他的鼻孔,以免泄气,用嘴直接对着溺水者的嘴吹气,吹气一次完毕,救护员将头侧转吸入新鲜空气。待溺水者胸廓扩张后,停止吹气并松开鼻孔,用手压一下溺水者的胸廓,帮助他呼气,如此反复进行,每5秒钟左右吹一次气。
溺水者没有开始自己呼吸前不要中止人工呼吸(许多溺水者需几个小时的人工呼吸后才得以苏醒)。只要有心跳就应继续进行人工呼吸,直到自发性呼吸恢复为止。溺水者恢复呼吸后,应将其身体安置成复原卧式,用衣物盖住。如有损伤,予以护理,并立即送往医院作进一步处理。入院后应进行静脉输液。
必知的溺水安全知识有哪些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
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三、溺水急救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儿童保险有哪些类型
主要类型
编辑
儿童保险主要分为教育型的儿童保险和保障型的儿童保险,具体就是儿童意外保险、儿童医疗保险、儿童教育保险等。
儿童医疗保险
健康医疗保险可防范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疾病而产生的医疗费用造成的风险,预防儿童在罹患疾病后不会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无法得到优质、快速的医疗服务。
儿童意外保险
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缺乏规避危险的意识等特点决定了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较其他人群高。该类保险可以积极防范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外部突发的意外事故而产生的风险。
儿童教育保险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教育的过程是持续的,背后所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是高额和巨大的,需尽早准备。这就要求父母为孩子将来的教育费用作长期性的准备计划,带有强制储蓄的概念,以确保孩子将来获得高质量教育所需的资金。
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
专家认为,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双亲照顾儿童不周、居室布局与结构不合理、健康教育缺乏、交通量剧增与交通管理脱节等。
研究表明:儿童日常活动场所如家庭、学校、公园等是意外伤害的易发之地,交通事故造成的意外伤害也呈增加趋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12%发生在学校。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家里,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学校和上学途中,且与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和骑自行车有密切关系。
有的专家认为:儿童意外伤害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它实际上是可以预防的。“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停和玩。”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谣影响了许多人。但是,10岁的孩子过马路是否必须要大人带领?通过对大量在10岁左右遭遇车祸儿童的研究发现,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视网膜只能同时控制1个移动物体,所以,在没有成年人的带领下让儿童单独过马路是极其危险的。
“我们习惯根据大人的经验来判断儿童的行为,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怎么样,很多情况下,是侥幸心理酿成了悲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石绍华说。
许多进口药物包括营养品都在说明书上明确要求,应当将药物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以避免被儿童误食。然而,一些家长对此却十分纳闷儿:“药是苦的,你让他吃他都不吃,他还会偷吃吗?”“又不是玩具,他难道会对药感兴趣?”实际上,很多孩子经常偷吃大人药的原因十分简单:“咬着‘咯嘣’一声,很好玩的”“吃大人的药,我就是大人了”“爸妈不让我吃,我偏要尝尝”。近年来,由于校舍倒塌和食物中毒等原因导致学生大规模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运动中和实验课上遭遇意外伤害的个案更是不绝于耳。
为此专家提醒:学校、家庭并不是人们习惯上认为的“安全港湾”,家长、学校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加强管理,减少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关于游泳安全的标语
关于游泳安全的标语(一)
1 请各儿童监护人看管好自己的小孩。
2 场内不得追逐打闹,否则后果自负。
3 严禁在池内跳水、潜水、嬉戏打闹。
4 贵重物品请自行保管,否则后果自负。
5 物品只供存放,不作保管。
6 小心池壁,请勿碰撞。
7 地面湿滑,注意安全。
8 身高1米3以下的儿童不得到大游泳池游泳,初学者不得到深水区游泳。
9 请当面点清泳票,泳牌和现金,离场后概不负责。
10 雷雨天气,暂停开放。
11 地下室电房重地,危险!请勿靠近!
12 浅水区1.1米←→深水区1.6米
13 设备已坏,请注意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关于游泳安全的标语(二)
1、爱惜生命,请勿戏水。
2、安全第一,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从我做起。
3、安全第一位,不要让水带走你的生命。
4、安全健康游泳,畅享戏水快乐。
5、安全使用游泳池,照顾儿童勿忽视。
6、安全是生命的基础,安全是欢乐的阶梯。
7、安全小事不管,溺水丧生不远。
8、安全游泳,预防为主。
9、安全驻心间,健康永相伴。
10、不明水域,请不要下水游泳。
11、不为一丝清凉,丢了一生性命。
12、常伴儿童左与右,泳池畅泳乐无忧。
13、常在水边走,安全记心头。
14、池水无情人有行,请三思而后行。
15、此处发生溺水500起,至今未看溺水者上岸。
16、大人时刻顾孩童,泳池嬉水乐无穷。
17、大手牵小手,安全去游泳。
18、儿童使用游泳池,成人时刻要注意。
19、儿童戏水泳池乐,成人照顾伴在旁。
20、防范未成年人溺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1、高高兴兴游泳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22、关爱生命旅程,预防溺水,注意交通安全。
23、孩童泳池乐游游,成人伴实免忧愁。
24、孩子的贪玩,父母的伤痛。
25、河水湍急,小心溺水。
26、湖边之行,慎于足下。
27、湖水因为美丽,让人忘了危险。
28、加强安全教育,建设平安校园。
29、加强领导,切实落实预防溺水安全措施。
30、江河水下藏杀机,玩水游泳须注意。
关于游泳安全的标语(三)
1、畅游不忘安全,健身自当努力。
2、畅游无阻,游出健康好身体。
3、畅游无阻,游出快乐好心情。
4、畅游一夏,健康每天。
5、畅游一夏,清凉一夏。
6、从这里游向大海,从此刻积累健康。
7、滴滴山泉水,尽享健康游。
8、多游多健康,常来常欢乐。
9、健康从这里积蓄,游泳从现在开始。
10、健康生活游过来,美好人生泳(永)多彩。
11、就是这个感觉,一个机灵的邂逅。
12、开心游一游,健康多又多。
13、来绿道泳馆,享惬意人生。
14、来绿道游泳,放松享健康。
15、绿道,全家的选择。
16、绿道全民游泳馆,绿色休闲好泳馆。
17、绿道泳馆好,健康真需要。
18、绿水泳戏,道别一夏。
19、绿野无处寻,仙尊在绿道。
20、劈水斩绿,精彩人间。
21、亲情游,游出全家健康。
22、清凉水世界,自在泳向前。
23、清凉一下,健康一夏。
24、清凉一夏,就在绿道。
25、清凉一夏,绿道泳馆等你来。
26、全面健康,乐享游泳。
27、如鱼得水,享受惬意生活。
28、身边海滩,游出健康。
29、生命源于碧水,生命在于运动。
30、暑热怕什么?游泳凉一夏。
宝宝夏季游泳安全指南
夏天将至,天气越来越热,游泳的吸引力也逐渐超越了跑步。然而,相比于跑道,泳池或是公开水域,却暗藏了很多危险。
近日,社交网络上的一篇题为《小男孩游泳回来一周之后离奇死亡,“干性溺死”这现象,家长们不能掉以轻心》的文章,吓坏了不少家长以及那些跃跃欲试跳入泳池的孩子们。
在文章中,一位4岁的美国小男孩因为在戏水过程中误吸了水,几天后就上吐下泻,并且肩膀痛,最终不幸离世,而在救治得出的结论是,这也为小朋友死于“干性溺死”。
在网络百科中,确实有不少关于“干性溺死”也叫作“二次溺水”的科学解释,然而专业医生从医学角度上来看,误吸水或水中杂物进入气道,的确会导致剧烈呛咳,甚至喉痉挛,严重时可发生负压性肺水肿或呼吸停止,但这种情况多在呛水后立即发生,不可能断断续续拖一个星期。
事实上,相比于“干性溺死”,儿童在泳池和开放水域的溺水更值得关注和重视。夏天来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游泳和戏水,是一门大学问。
溺水,第一大死因
在分析儿童正确游泳戏水的注意事项之前,有这样一系列关于儿童游泳溺水的数字,值得我们记住。
据《齐鲁晚报》报道,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发布了“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每年近5万因意外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溺水身亡的儿童数量占到了60%之多。如此换算,每年溺水儿童高达3万人。
除此之外,数据报告中显示,在中国1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同样是溺水。其中,4岁以下的幼童因为溺水死亡的数量占所有死亡原因的52%;而5至9岁的儿童因溺水死亡则占到了23%。
何时学游泳最合适?
关于儿童游泳,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游泳最合适。
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国家一级运动员、中级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易梦觉就给出了他的专业看法——一般的游泳培训机构都会规定最小的学员应该从6岁开始学游泳,因为这个年纪,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反应速度等方面都比较符合学习的要求。
然而,在易梦觉教练看来,“学习游泳”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在乎泳姿的戏水,而另一种则是正正规规地学习游泳。
“其实小朋友从出生开始就可以‘玩水’了,洗澡就算是一种玩水,在大一些的澡盆里,水温保持在32℃到36℃之间,泡上10到15分钟,这也是一个熟悉水性的过程。然后,等到长大了一些,再进入泳池游泳,这是比较好的过程。”
张长存教授是中国的第一代游泳冠军培育者,曾制定了《国家游泳训练大纲》,他也曾多次提出,“婴幼儿从小就应该学习游泳。学习游泳最重要的是,从小让孩子熟悉水性,和水建立信任和亲近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样提倡“从婴幼儿开始培养水性”的欧美国家,学习如何自救以及强化自救能力,是婴幼儿游泳训练的第一课。
儿童游泳注意的4大事项
不管是在泳池还是公开水域,儿童游泳都需要家长或者专业的救护人员在周围陪伴。但即便如此,危险还是依然存在,所以在下水前,孩子们自身也要学会如何去保护自己。
1.游泳前务必检查身体
孩子在游泳前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患有某些疾病或发烧的孩子不要游泳。而例如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及各种传染病的孩子也不应该游泳。
2.准备活动必须做足
游泳时,人体要经历一个从静止到运动和适应水温的过程,如不做准备活动,可出现头昏、心慌、恶心、抽筋等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游泳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例如一些动态拉伸,把全身肌肉、关节活动开,使呼吸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下水后游泳的需要。
下水前先用适度冷水撩洒一下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面部、胸腹部、背部及四肢,使身体适应水的温度,避免下水后意外事故的发生。
3.不要到水情不明场所游泳
在水库或海边游泳,一定要先了解水情。哪里水深或浅?哪里流速快或慢?哪里有水草?哪里有漩涡?不要到深水区和急流区游泳。不要在不明水情的高处跳水,以免发生脑外伤等事故,造成水中昏迷以致淹溺。
4.游泳时遇到水草、漩涡要正确处理
游泳时,遇到水草不要继续向前游,应以仰泳的姿势从原路返回,以避免水草绕住肢体。万一被水草缠住了,不要惊慌,不要乱蹬,以免水草越缠越紧,可仰躺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缠在身上的水草。
遇到漩涡时,应立即吸口气潜入水中,然后用力向外冲出,待游出涡心后再浮出水面,并迅速离开漩涡地区。
儿童溺水,应该如何施救
其实,提醒孩子和家长在游泳时注意那4大事项,共同的目的就是一个,防止儿童游泳时出现溺水的状况。
那么,如果真的出现了溺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成都市第二人名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和莅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就强调,正确科学的紧急处理,是挽回溺水儿童生命的第一步。
首先,应该迅速脱水上岸。
由于儿童在水中溺死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河里或塘里救上岸。若儿童是溺入深水中,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儿童的头托起或拉住他的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随后,从水中救出溺水者后,应使其头部低于身体,以防呛水。
倾倒呼吸道积水,应将小儿俯卧救护人员肩上,头向下垂,使水自然流出;也可放在斜坡地面上倒立控水,然后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杂草污泥,其目的是恢复呼吸道通畅。
紧接着,施救者应该促进呼吸,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即用口对准小儿口吹气,为防止漏气须捏住鼻子,使小儿的胸廓扩张,然后松开手,使肺里的气体自然呼出。如此反复多次,每分钟大约做20次左右。
如果溺水儿心跳、呼吸均已停止,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对小儿进行胸部按压时,非专业和专业急救者均可采用成人胸部按压的方法,即单手或双手掌跟按压胸骨下1/2处(约为乳头连线中点)。
注意不要按压剑突或肋骨,应根据患儿和急救者体型采用单手或双手按压法,但无论采用何种胸部按压方法均应使按压幅度达到胸廓厚度的1/3~1/2。
必须记住的是,心脏按摩每分钟100次。直到恢复心跳、呼吸后送往医院继续抢救治疗。
当然,所谓的“二次溺水”确实存在,李和莅主任就强调,夏季的确有少数溺水儿救护数日后突然死亡,这多半是溺水后合并肺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未引起足够重视所致。
暑假上的安全 妈咪知多少
1.交通安全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因交通意外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任何一种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还要多,由此可见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假期中,父母要跟孩子强调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不能红灯过马路,更不能骑车闯红灯。尽量避免单独外出,最好是在有监护人带领乘坐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都是一样的,不要认为坐汽车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而单独要孩子出行。
2.游泳安全
每天暑期各地新闻所传播出来的儿童意外溺水事件,总是让大家在伤心惋惜的同时不得不提高对自家孩子的管教。有些孩子怕热,偷偷背着父母去河边或是有水源的地方游泳洗澡,这些地方水势不明,且没有救生员在,一旦发生意外施救非常困难,有时等到大人发现,为时已晚。平时除了对孩子加强看管还要跟孩子讲解在不安全的地方游泳所存在的危险性,有条件的家庭最好是去游泳池,没有条件的家庭在父母熟悉水性的情况下,带好游泳衣或游泳圈在父母的陪同下才能外出游泳。
3.居家安全
居家安全对假期中的孩子来说,尤其危险。家时电,煤气,刀具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发生意外。父母应该配合学校老师在孩子放假前进行安全教育,讲解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在大人不在家的情况下,不能私自把玩家里的电器设备和煤气设备,更不能拿刀把玩,以免误伤到自己。有些调皮的孩子还会发生爬阳台,高空扔物等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父母要时刻提醒并严格要求,如出现类似的情况要严肃教育,生命不能开玩笑。
暑期儿童伤害莫忽视
儿童是伤害的主要人群
除了电击伤,高楼坠伤、车祸、骨折、嬉水时溺水身亡、被开水烫伤等意外伤害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国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为70万~7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每年发生各类伤害两亿人次,100多万人因此留下残疾。儿童是伤害的主要受累人群。
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故意伤害,有数以千计的受伤儿童因此就医,而且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
在中国,伤害是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伤害死亡。
溺水是儿童伤害第一死因
伤害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儿童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日前开展的第14个“儿童安全月”活动现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报告显示,儿童伤害主要的危险因素为:1.跌倒/跌落和道路交通伤害始终排列在伤害的前两位。2.假期(7~8月)是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发期 (19.4%)。3.家中伤害的发生几乎占一半 (44.5%)。4.头部受伤占到近一半(41.8%)。
报告同时显示,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伤害死因。我国儿童的溺水死亡率为10.5/10万,占儿童伤害死亡的37.7%,其中1~4岁儿童溺水死亡率为18.7/10万,占该年龄组儿童伤害死亡的53.3%。溺水的发生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点,6~8月是溺水的高发季节,这3个月里发生的溺水事件占全年发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目前正值暑期,是溺水的高发季节,也是溺水预防的关键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做好儿童溺水的预防工作。
四成幼儿安全问题发生在家中
为了推动全社会对儿童意外伤害和自我保护的关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旗下《幼儿画报》22日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幼儿安全自护摸底调查初步报告》。
报告项目组向100多家北京市幼儿园的家长发放5万多份问卷,并在有效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初步分析。报告显示,72.7%的受访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安全与健康,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好习惯及性格养成、品德培养;20.1%的幼儿曾经遭遇安全问题。其中从高处跌落或者在猛跑过程中跌倒受伤高达32.1%,其次为碰伤或烫伤,约占24.8%;70%以上的安全问题被认为是可以避免或者挽回的;40%以上的幼儿安全问题发生在家庭中。幼儿及监护人对家庭最熟悉,容易麻痹大意,反而导致安全问题频发。
报告还指出,60.7%的受访家长承认自己或者幼儿日常监护人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71.6%的家长为孩子购书时首选益智类图书,只有近20%的家长首选安全自护类图书;71.5%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对幼儿进行系统安全教育;47.6%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不太成功;78.9%的家长找不到合适的安全自护教育材料。
儿童意外伤害是国内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据介绍,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14岁以下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在中国,因意外伤害致死约占儿童死亡总数的26.1%。防止意外伤害、增强自护能力已成为儿童成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下一阶段,主办方还将通过《幼儿画报》等畅销报刊向全国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万份,以形成更为翔实的《全国性儿童意外伤害与幼儿安全自护调查报告》,为解决幼儿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溺水后的自救做法
专家介绍,如果游泳时意外溺水,附近又无人救助时,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以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
正确的自救做法是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然后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
这样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可进行呼吸和呼救。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