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怎么导致失明的
青光眼是怎么导致失明的
青光眼是怎么导致失明的:青光眼失明是因对此病缺乏正确认识,治疗方法不得当而形成。首先对青光眼危害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休息后症状缓解,自认为没什么大事,丧失宝贵治疗时机,眼底视神经不断萎缩,不知不觉沦为失明,治疗也是渺茫,其次对此病缺乏了解,误诊、误治;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因伴顽固性失眠、剧烈偏头痛、恶心呕吐、心急烦躁、大便异常等症状,易被误诊为失眠、头痛、心脑血管、胃肠、神经精神病变,采取错误治疗方案,使病情没有得到诊治而失明;一旦患上青光眼从西医角度认为此病是不治之症,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放弃治疗或错误的认为手术或“噻吗心胺”等西药就能控制。治疗青光眼,实际上西医治疗措施只是缓解症状,暂时降低眼压,不但不能治疗此病,反而掩盖病情,错失治疗时机,随时反复发作导致失明。
青光眼是怎么导致失明的:青光眼的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一旦患上青光眼,就必须按双眼病变对待,不能盲目的认为我一眼患青光眼失明了,还有另一只眼睛。
青光眼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认为青光眼是老年病。在很多患者中,确实老年人所占有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他人群出现青光眼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它绝对不是老人的专属,仅仅因为年龄的增加,这种疾病发病率会更加。而且糖尿病也是导致其高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老年人中这类疾病的人是非常多的。
误区二:青光眼不会导致失明。因患青光眼导致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的50%,所以其导致失明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如果后期没有配合进行积极的治疗话,那么失明是会出现的。
误区三:等到症状严重再去看医生。青光眼其实是健康的“隐形的杀手”,是因为其症状时常是不明显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发现症状的,所以也就容易造成大家忽视了。所以一定要多去观察自己的变化,多去总结,这样发生问题的时候及早检查,对于后期治疗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最好是可以定期对眼部视力进行检查的好。
青光眼患者可以做有氧运动吗
1、青光眼患者可以做有氧运动吗
在日常生活中,青光眼患者应该每天都参加一些适量的、有效的有氧运动。运动可以使人体内血液发生重新分布,流入肌肉组织的血液增加,而流入分泌房水的睫状体的血液减少。因此,运动有利于降低眼压。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术后运动要适度。青光眼患者术后可适当地做一些运动,但是不能剧烈运动。
2、青光眼是什么病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3、青光眼的病因
青光眼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曾称视乳头)凹陷、视野缺损,最终可以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正常人的眼压为10~21mmHg(Schitz眼压计),超过24mmHg为病理现象。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功能损害,视盘出现大而深的凹陷,视野可见青光眼性典型改变。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少数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多数还是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如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等。
人们对青光眼的认识误区有那些
在最易导致失明的眼病中,青光眼排名第二,其危害性毋庸讳言。然而遗憾的是,在发展中国家有近90%的青光眼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不知情,有的即使知道得了青光眼,却因为用药的不规范而过早地失明。
误区一:很多人认为青光眼是老年病。在很多患者中,确实老年人所占有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他人群出现青光眼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它绝对不是老人的专属,仅仅因为年龄的增加,这种疾病发病率会更加。而且糖尿病也是导致其高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老年人中这类疾病的人是非常多的。
误区二:青光眼不会导致失明。因患青光眼导致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的50%,所以其导致失明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如果后期没有配合进行积极的治疗话,那么失明是会出现的。
误区三:等到症状严重再去看医生。青光眼其实是健康的“隐形的杀手”,是因为其症状时常是不明显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发现症状的,所以也就容易造成大家忽视了。所以一定要多去观察自己的变化,多去总结,这样发生问题的时候及早检查,对于后期治疗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最好是可以定期对眼部视力进行检查的好。
青光眼不吃药自己会好吗
经过医生的介绍,小编知道了青光眼是一种非常容易导致失明的眼病,如果不加以治疗,只能逐步走向黑暗。那么到底青光眼不吃药自己会好吗,答案当然是不会,得了青光眼,不但需要用药,而且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私自用药,只会加重病症,给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
那么也有的患者,得了青光眼,吃药已经不管用了,这一类患者就需要手术治疗,否则将会慢慢导致失明。
总之小编在医生那里得到的结论就是,青光眼是必须治疗的,但是治疗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有的患者病情较轻,可以用吃药治疗,而有的患者病情较重,则必须手术治疗,具体如何才是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还要看主治医生的建议进行。
在这里小编给广大青光眼患者以诚挚的忠告,就是青光眼是不会不药而愈的,治疗是必须的,是不是需要吃药,还是要遵从医生的建议。
患青光眼有哪些治疗注意事项
青光眼在眼科疾病中是发病率较高的,生活中很多人会受到这种病的伤害,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严重了还会导致失明,因此及时的治疗青光眼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的是,青光眼对患者的损伤是非常大的,下面就治疗青光眼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介绍:
1、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它可以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进行性眼病。目前在发达国家有一半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则超过90%的青光眼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一无所知,甚至从未听说过青光眼,因此青光眼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日常生活中,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有些人认为通过药物或手术将高眼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青光眼就算“治愈”了。事实上,青光眼仅仅是得到了控制,它还未得到治愈。即使在药物或手术治疗已成功地控制了眼压后,请眼科医生进行常规检查都属必要。
3、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有很多,除了自身因素外,还会有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病理性眼压升高,引起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视力下降,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失明的眼病。虽然各种年龄都可以发生,但以老年多见,4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逐渐增加。
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不要让眼睛太过疲劳,注意休息,避免眼睛受到青光眼的伤害。最基本来说,应该保证良好的用眼姿势,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眼睛方面的注意事项,这点非常重要。
眼压高警惕青光眼
眼压,是指眼球的内容物对眼球壁形成的压力,即眼内压,一般为10—21毫米汞柱。眼压主要受眼内房水生成与排出动态平衡的影响。房水由睫状突分泌,经前房角流出眼外,进入血液循环。房水生成的增加以及排出的减少,都将引起眼压的异常升高。当眼压的升高幅度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最高水平时,就会造成视神经的萎缩和视野的缺损,最初是视野缩小,逐渐累及中心视力,最后可导致失明,这就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可以引起失明的眼病,为世界上第二大致盲性眼病。目前,全世界7000多万青光眼患者,其中10%的病人失明。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其视神经损伤不可逆转,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最终会导致失明。
青光眼的分类方法很多,临床上一般把青光眼分为4大类:原发性青光眼(病因不明)、继发性青光眼(由眼部或全身其他疾病引起)、先天性青光眼(眼球发育不良或异常所致)和混合性青光眼。按照房水排出通道房角解剖结构的差异,可以分为开角型(房角开放)和闭角型(房角关闭)青光眼。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的数量基本上相同。
什么是恶性青光眼
一般认为,恶性青光眼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个类型。此型青光眼用一般常规的抗青光眼药物或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往往无效,反而会引起眼压升高,若处理不当常导致失明,由于后果严重而称为恶性青光眼。
恶性青光眼除具有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浅、房角窄的特征外,还具有另一些解剖特点,即眼轴短、角膜小、晶体厚,这些因素造成房水逆流进入玻璃体,使得前房进一步变浅,房角闭塞,眼压升高。从发病机制看,解剖因素是导致本病的关键,所以恶性青光眼又叫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在闭角型青光眼中,恶性青光眼的发病率较低,一般多发生在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之后。但也可以发生在手术前局部点缩瞳剂之后。若术前眼压难以用药物控制,则手术后更易发生恶性青光眼。该病有双眼发病倾向,一只眼发生恶性青光眼后,而未发病眼的前房可能是正常的,房角也可开放,但应用缩瞳剂点眼或施行青光眼手术后,也可同样发生恶性青光眼。
恶性青光眼也可继发于外伤、葡萄膜炎、睫状体水肿等。
眼睛模糊看不清是怎么回事 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甚至失明。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而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物模糊,可有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甚至复视及看物体变形等症状。
常盯着电脑易得青光眼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我们无时无刻都盯着屏幕:上班时一直盯着电脑屏幕;空闲时一直盯着平板屏幕;睡觉前一直盯着手机屏幕……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患上青光眼能治好吗?近视的人更容易患病吗?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听听权威眼科医生的建议吧!
1、什么是青光眼,患上青光眼可以治愈吗?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病理性眼压升高,导致眼睛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科疾病。其中病理性眼压升高包含高于正常人群统计学的高眼压,部分特殊人群正常统计学眼压水平也可能出现视神经萎缩。
患上青光眼可以说无法治愈,只能很好的控制。大部分人群接受正规医生的治疗可以保证有生之年具有满足日常生活的视力,一些人群错过治疗时机或者没有正规接受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2、近视的人更容易患上青光眼吗?
有科学研究发现,高度近视和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具有相同的病变基因,也有统计研究发现,高度近视人群发生青光眼的几率高于正常人群数倍。因此,可以理解为近视的人更容易患上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分类中的一种,比较隐匿,临床症状发现较晚,建议40岁以上的近视人群定期进行体检排查。
3、看电脑超过9小时容易患青光眼,是真的吗?
看电脑超9个小时易患青光眼,这只是针对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年老、远视眼、浅前房、小眼球的人群,长期看电脑,可能会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并不是所有近视人群都会出现青光眼,不过连续使用电脑这么长时间,可能也会诱发干眼症及视疲劳问题,建议不要这样做。
4、患上青光眼会导致失明吗?
很多有人会有这样的误区,得了青光眼就一定会失明。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很多青光眼患者坚持遵医嘱、定期随访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维持了终生有视力的生活。但是一旦不能很好地控制眼压,导致视神经持续受压,就完全有可能导致失明。因此患上青光眼,失不失明的决定权在患者手中。
5、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治青光眼?
说到防治青光眼,应该分类说明。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先天性、原发闭角型、原发开角型、混合型四种类型。
先天性和闭角型相对好防治,先天性通过儿童眼睛健康体检即可发现角膜增大、流泪等症状,一旦确诊应该尽早安排手术治疗;
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发现可以通过激光很好的控制,中晚期根据眼压需要需施行手术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人群则需要在40岁以后每年进行眼健康筛查,才能实现青光眼早发现、早预防、早预防。
电脑族为什么会导致青光眼
大家都知道,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会使眼睛干涩发痒,产生严重的不适感。研究发现,电脑对眼睛的损害不止于此:过度使用电脑会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有可能导致永久失明。
青光眼是导致失明的第二大“元凶”,患上这种病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视力。青光眼的3大症状分别为眼球内压增加、视野变小和视神经与神经纤维受损。
某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1万名上班族进行了调查,这些人大部分是中青年男性。结果发现,他们中的5%是近视或视野异常,近视的人中2/3已患有青光眼或出现了青光眼的征兆。
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治疗青光眼的办法,但早期发现可以延缓发病过程,防止视力的衰退。因此大卫·怀特建议,40岁以上的人应该定期全面检查眼睛,如果发现青光眼征兆则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等发现视力明显下降时就晚了”。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你必须在电脑前长时间工作,就要学会科学地使用眼睛。每隔一小时让眼睛休息一次,或闭目养神,或极目远眺。此外还要调整好电脑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和仰角等,使眼睛工作起来最舒适。
青光眼的介绍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在房水循环途径中任何一环发生阻碍,均可导致眼压升高而引起的病理改变,但也有部分患者呈现正常眼压青光眼。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临床上根据病因、房角、眼压描记等情况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干扰了正常的房水循环而引起的,如眼外伤所致的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等,其致病原因均较为明确。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房角结构先天变异所致。
三大误区导致青光眼治疗不及时
误区一:出现症状再去看医生。青光眼之所以被称为“隐形的杀手”,就是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健康人35—40岁时至少要做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并保持之后每年1次。
误区二:青光眼是老年病。人的一生,随时都有可能中青光眼的招,所以它绝对不是老人的专属,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人群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果患者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并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即在灯光外看到一个彩虹样的光环)等症状,就要怀疑青光眼的可能。
误区三:青光眼不会导致失明。因患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的50%。青光眼引起的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视野缩小或缺损,不积极治疗会完全失明。
警惕最易导致失明的5种眼病
1、白内障
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第一大眼病,因晶状体变混浊引起。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千万人因此失明,我国目前失明人数中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的。因此白内障盲是防盲治盲最优先考虑的眼病。白内障一旦确诊,就应尽早考虑进行手术,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中老年朋友如果视力越来越差、眼前有黑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一般认为白内障不能被预防,但通过手术可将大多数盲人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视力。
2、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力或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青光眼是一种终身进展、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该病已成为全球导致失明的第二大眼病。但许多青光眼患者在疾病初期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表现不明显,一旦忽视任由疾病发展到晚期,患者的视功能就会被损害,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有青光眼家族史、近视眼度数在600度以上等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眼科检查。如果有眼肿等不适,每隔半年就应检查一次。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超过10年约有半数合并有视网膜病变,其中1/4病人视力障碍甚至于失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慢性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合理控制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对于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有效的。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恰当的干预可能会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后。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每年必须查一次眼底。
4、老年性黄斑变性
黄斑位于视网膜的中央,是人的视觉最敏锐和最关键的部位,主要用于精细视觉和识别颜色,对视力影响很大。是当前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之一。由于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老年黄斑变性,那么家族成员中50岁以上者应该定期进行视力及眼底检查,一旦发现病变,应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争取尽早治疗,防止失明。
5、感染性眼病
角膜炎和沙眼等感染性眼病也是导致失明的常见眼病。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导致失明的主要疾病是感染性眼病,其中以沙眼为主。经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沙眼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下降。但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沙眼仍是严重的致盲眼病。而如今以感染所致的角膜炎症发病率增高,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病毒性、霉菌性等角膜炎是减少角膜病致盲的重要手段。